书城教材教辅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42842900000018

第18章 研究方案设计(5)

定量研究是根据事先建立的研究构架进行设计的,它需要事先明确调查指标和调查项目,而且一般不能在实际调查过程中随意追加或更改调查内容,因此它需要精心、细致地设计制作调研方案和调查表格。在定量分析中,研究构架、调查表格、资料搜集和资料分析这几个步骤是密切联系的。调查表格是依据研究构架设计的;资料搜集以填写调查表为主;资料分析主要是对调查表中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而统计结果是对研究构架进行检验。

研究构架是将课题具体化,它可以是一种由理论假设组成的理论构架,也可以是由一些初步设想形成的框架图。

二、研究课题具体化

研究题目选定以后,我们便可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第一步先就研究课题进行初步探索。这类探索工作包括:(1)搜集文献资料,如翻阅报纸杂志、档案材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就是查阅有关的全部现有的国内外文献,编制成尽可能完整的图书索引和整理这些文献资料。(2)咨询,如找那些对研究的题目有经验、有知识的人了解有关社会研究知识。(3)初步观察个案,就是可选些个案,亲自观察一下。在做了这些初步探讨后,我们便可建立研究假设。

假设是未经实践充分证实的理论,它是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假设是根据已知的科学理论和事实,对未知的现象及其规律性所作出的一种尝试性的解释。

明确了研究假设后,就要着手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要设计研究方案,研究人员首先要将课题具体化与操作化。

所谓课题具体化就是明确分析单位和调查内容。分析单位即调查对象,就是研究者所要调查的一个个“点”,它是进行调查和抽样的基本单位。调查内容就是分析单位的属性和特征,它们是研究者所要调查和描述的具体项目和指标。

1明确分析单位

分析单位即调查对象。一般说分析单位等同于抽样单位,如调查消费者对某一产品认知程度,这时可以抽取一个个“消费者”进行访问,这时“消费者”就是分析单位。但是,有时候分析单位又可能与抽样单位不一致。如调查学生的思想状况,可以一个个“学校”或一个个“班级”抽取,但调查对象是“学生”。

社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主要有以下五类:

(1)个人,这是社会研究最常用的分析单位,但它又并不停留在个人层面上。

(2)群体,主要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一群人,如妇女、青年、工人、干部、社交圈等。

(3)组织,指具有共同目标和正式分工的一群人所组成的单位,如商店、学校、医院、政党等。

(4)社区,是按地理区域划分的社会单位,如乡村、市区等。

(5)社会产物,是指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和社会产品。

在社会研究中,一项研究课题可以采用多种分析单位,如果以某一分析单位进行调查不能完满解答课题,可以改变或增加分析单位。

2选择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指一项调查研究所要了解的调查项目和调查指标,它们涉及各种分析单位的属性和特征。一般来说,可以将分析单位的属性和特征分为三大类:

状态、意向性和行为。

(1)状态。状态特征是指分析单位的基本情况,它们可用一些客观指标来调查。

(2)意向性。它是分析单位的内在属性,是一种主观变量。它包括态度、观念、信仰、个性、动机、偏好、倾向性等。

(3)行为。行为特征是一种外显变量,是研究者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各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

调查内容的选择不仅取决于研究课题和研究假设,而且还取决于研究者所依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观点。同时,研究者在选择调查内容时,还要从研究层次、抽象程度、解释的方式各个因素综合进行考虑。

三、研究课题操作化

研究设计的另一任务就是将研究课题操作化,以便能具体调查实施。所谓操作化就是通过对理论模型的研究假设和抽象概念的经验推理过程,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以测量的变量,将研究假设转化为具体的假设。这一过程涉及概念操作化、假设操作化及操作性定义等诸多环节。

1概念操作化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理论认识是借助于概念的,因此,社会调查研究认识过程同样也不能离开概念的运用。

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概念的抽象性。概念所反映的不是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事物的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它是从感性的具体形象中抽象出来的。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我们怎样运用抽象概念来反映不断变化的、活生生的社会生活现象,因此,就产生了社会调查中的概念操作化的问题。

概念操作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达概念。一个明确清晰的概念,才容易成为思想交流的工具。概念的产生、存在和词语是紧密相关的,概念是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要把头脑中的概念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就必须选择恰当的词语,这样才能使人易于明白。

(2)概念之含义要加以澄清,明确地予以界定。

(3)把澄清后的概念放到所要研究的理论架构中,从它和其他概念的关系(横向关系)中去考察它的含义。

(4)确定概念的经验测量的方法,从它和经验层的变量的关系(纵向关系)中去考察它的含义。

在概念化过程中,选择词语和澄清概念比较容易理解,对于从横向和纵向变化关系中去考察,则困难一些,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相关关系、因果关系、虚无关系所表达的概念间的关系都是一种横向关系。

这种概念间的关系是一种逻辑关系,如A,则B;或者如A,则可能B。

例如,父母教育不当导致青少年犯罪。这两个概念之间可能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可表示为(见下图):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横向的逻辑推理。但是,在实证性研究中作为理论的建构除了横向的逻辑推理关系以外,还可与从概念推演的经验层次的关系相连。

在概念的经验推演中,通过把理论(或抽象概念)术语与经验术语的联系,将理论的陈述向经验层陈述转化。这类理论术语,通常作为“概念”来对待,比较简洁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如工业化、权威、社会公德等;而经验术语,通常被称为“变量”,则是具体地反映事物运动状况的,如团体活动次数、管理人员的某种素质的心理测定等。按常规,逻辑推理是水平的显示,是横向的;经验推理是垂直的显示,是纵向的。这种纵向的经验推演将概念的理论陈述向经验层(包括变量)方面转化。这类变量被看作是概念的具体指标。

下面举一例说明在一个理论结构中逻辑推理和经验推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霍曼斯关于小群体相互反应的研究,提出了这样一个理论,交往与感情有直接的关系。据此,他建立了如下理论结构。

命题:

①人与人交往与感情相关。

②交往与通电话次数相关。

③感情与拥抱次数相关。

④电话次数与拥抱次数相关。

第一个命题有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在这个理论结构中,它是纯粹的抽象结论。第二个命题和第三个命题把每一个概念与一个变量联系在一起,则是经验性的演绎陈述。第四个命题推演则把两个变量联系在一起。这个理论结构可图示如下:

图示说明,从抽象层次上来说,交往与感情是相互作用的;从经验角度讲,两个变量,电话次数与拥抱次数是用来表示两个概念的。当然,这仅仅是抽象概念层次的交往和感情的经验层次的许多指标中的两个,还可以有a1……an,b1……bn,抽象层的概念经过经验推演变成了经验层的变量。通过这么一个概念的具体化过程,理论的构架就可予以检验了。这种带有工具性质的概念和术语的出现,对实证的社会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见图34)。

2假设操作化

研究假设是对研究课题的尝试性回答,它用抽象概念陈述现象之间的关系。这种假设是无法直接检验的,它必须转换为具体的假设。所谓假设操作化就是由抽象假设转化为具体假设的过程。如同概念操作化一样,这一过程也是运用经验推理的过程,或称为经验演绎法。因而我们可以了解到,经验演绎法也就是从抽象概念推论到经验变量,从研究假设推论出具体假设的过程。

可见,假设操作化是经验推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以概念操作化为基础的。

袁方教授主编的方法教材中曾举有假设操作化的具体例子:

一项课题要研究“为什么近来家庭关系和亲属关系越来越淡漠”,其中一个研究假设是“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亲戚关系的淡漠”。对“工业化”这一概念的度量有多种指标,如:(1)“工业生产总值”;(2)“人均收入”;(3)“人均汽车拥有量”。对“亲戚关系”可用:(1)“每年走亲戚的次数”;(2)“亲戚之间互助行为的多少”;(3)“亲戚之间经济关系的强弱”等项指标来衡量。如果这些指标确实反映了概念的内涵,那么研究假设中所说明的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必然会存在于指标之间。例如,如果研究假设说明两个概念之间具有相关关系,那么具体假设说明两个概念之间具有相关关系,具体假设则说明由概念所推演出的指标之间也具有相关关系。

研究假设:工业化程度愈高,亲戚关系愈淡漠。

具体假设:

(1)工业产值愈高,每年亲戚见面次数愈少。

(2)人均收入愈高,亲戚间经济联系愈弱。

(3)人均汽车拥有量愈高,亲戚间互助行为愈少。

(4)工业产值愈高,亲戚间经济联系愈弱。

……

由于一个概念可用多个指标来衡量,因此从一个抽象的研究假设可推演出许多个具体假设,它们都能通过搜集经验材料来检验。如果这些具体假设被证实了,那就证明了研究假设。由这些调查结果就可以解答研究课题所提出的问题①。

当然,检验具体假设,需要调查大量样本,不能以偏概全就做出结论。同样,检验证实或被推翻,也都需要对多个具体假设进行检验,才能定论。

需要重申的是,并非任何社会调查研究都要事先提出假设。这说明,研究课题的具体化、操作化可以有各种方式,而不是千篇一律的。

3操作性定义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交换彼此的看法,这些看法当然由许多概念及构想所组成。然而,对这些概念及构想的理解会随各人交换看法的目的和所处的环境以及认知能力而产生差异,所以在交换看法时,往往会有同一概念词语被解释为不同含义的情况发生。在研究中为避免和减少这种现象产生,因此采用了对概念给予操作性定义的方法。

定义,如同分类方法、公理方法、假说等一样,是科学研究的逻辑方法之一。

一般来说,定义是用特定的逻辑方法来揭示概念的内涵,或用来表示使用这一方法的结果。定义,通常是“r=”的形式,“r”的意义是“”。其中,r被称为被界定项,被称为界定项。对同一r,也就是同一被界定项,可以有许多不同的,也就是许多不同的界定项给被界定项定义。

一般来说,良好的定义应具备以下的条件:

(1)所下的定义应该适合于使用该词的目的。

(2)所下的定义应该易于为他人所了解。

(3)界定项与被界定项应该完全一致,即在任何情况下两者都可以互相替用。

(4)所下的定义应该是被界定项的意义的解释,而非仅是被界定项所指事物的一些说明。

最常用的定义有两类,一类是属种差定义(概念定义的一种),另一类是操作性定义。概念定义就是用概念来定义概念,通常为属种差定义,例如,S=Ab犮犱,S是概念,Ab犮犱是那个概念的各种属性的总和,其中A是邻近的属,b犮犱是种差。这种定义中界定项和被界定项都是抽象的概念。在建立假说的逻辑推演中,概念定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在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时,光有概念定义还不行,还必须使用操作性定义,才能将所建立的理论假设在现实世界中加以验证。

什么是操作性定义?所谓操作性定义是指在经验推演过程中,用变量所具有的可观察到的性质和特征去说明抽象概念。一般来说,操作性定义主要是指实证性的概念(变量)必须在界定项中说明观察或测定被界定项(变量或事物现象时)所作的实际操作活动。也就是说,操作性定义是联结理论与实际现象的桥梁,可以在理论假设与实际现象之间建立起一种对应的关系。

在《企业研究方法》一书中曾就操作性定义与概念定义之间的区别,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某项对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中,如果研究者希望研究的是人们对于某一特定公司的偏好,而欲将所有的调查对象分为非顾客、一般顾客及固定顾客三类。

在研究者构思其理论假设时,如果根据概念定义,把“非顾客”定义为就是从不或极少光顾该特定公司的消费者;“一般顾客”就是偶尔光顾该公司者;“固定顾客”就是指那些经常或固定地光顾该公司的消费者。在进行理论上的思考时,这种定义确是极为方便,在概念上也不含糊。但是,如果在进行调查工作时,就会感到按照这种概念定义就很难对顾客进行区分,因为“极少”、“偶尔”、“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