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五卷:文选
42843800000145

第145章 关于企业改革问题的谈话

(1996年4月4日)

看了你们在河南调查的材料,对我很有启发。许多年来,我们搞企业改革,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收获,可是现在不少企业陷入困境,使我们有些困惑,为什么呢?过去企业改革,主要是孤军作战,其他配套改革跟不上,结果事倍功半。现在看,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人们基本上取得了共识,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路子来,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十几年的改革成果作了总结,这对共产主义事业是个巨大贡献,接着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如此等等,总结了我国十几年来改革实践的经验,并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我们改革的方针、方向,在认识上已经趋于一致,这是一个很大的成果。看来不少企业处于困境,有许多原因,但最根本的是观念转变问题。面对市场经济这种新的环境和条件,我们的思想还没能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思维定势中走出来。当然,不少企业经过一段时期艰苦的工作,积极的探索,他们的思想越来越接近实际,正在创造出一种新的局面。有些企业在改革中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的宝贵的经验,我们的困难企业,情况千差万别,它们走向市场所要具备的条件也各有不同,所以我很赞成中央的提法:抓大放小,区别对待。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走公司化发展的路子,十六个字(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要求要规范化。国有小企业的改革,应从实际出发,因厂制宜,采取多种形式,现在看来,搞股份合作制恐怕是一种重要形式,企业职工通过劳动合作和资金合作,使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紧密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现在配套改革措施逐步出台,生产要素市场正在发育,这是好现象。我们正在进行的金融、财税、投资等各种体制改革,已经看到效果,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开始得到增强,这也是好现象,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也都在进行。总之,上述这几个方面,使我们看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希望。

至于搞好一个企业,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特别是第一把手,但是光靠厂长(经理)一个人不行,还是毛主席讲的,要相信党、相信群众。厂长要尊重党的领导,党是集体,是集体领导,同时要真正相信群众,联系群众,实行民主管理,这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工人日报》一文中说:搞好一个企业,光靠厂长一个人不行;搞垮一个企业,一个人就够了。这话很有道理。于志安事件,对我们是个很大的教训。客观地说,我们企业家队伍的主流是健康的,但是,极少数企业家不健康行为的存在,也提出了如何监督制约的紧迫课题。我们国有企业有主管部门,有工商、税务、检察审计部门的监督,但于志安却能独断专行、胡作非为,甚至连把企业大笔资产利用非法手段变为私有这样的大事别人都不知道,那么政府监管国有资产的作用到哪里去了?企业内部党组织的作用,职代会、监事会的作用又到哪里去了?于的问题事先不是没有人反映,但反映出来后有些同志听不进去,看来我们还是过于相信人,而不相信法。冯玉祥曾说:要害一个人,你就让他去当军需官,而且半年不要去检查他,这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一旦握有大权,不去监督他,是很危险的,1月3日《工人日报》上登了文章分析于志安事件,集中讲了一条教训,就是讲对他没有监督,不是说一个人的个人品质不重要,但同时必须有监督约束才行。蚌埠卷烟厂厂长李邦福事件,同样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个企业家如果失去监督,就会出问题。对企业家队伍,除了要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外,还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培育机制、选拔机制。要重视建立培育机制,既要提高企业家的业务素质,又要十分注意提高企业家的思想政治素质。江泽民同志多次反复强调:党政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国有企业的领导人,不仅要有“经济头脑”,还应该懂得站在政治的角度看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审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建立企业家的选拔机制十分重要,一定要改革我们的人事制度。《企业法》里规定,厂长的产生,一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委任或招聘,一是由职代会选举。只有上面任命,没有职代会的推荐有弱点。有些人,他们的缺点在上级面前往往被掩盖,但在群众面前则暴露无遗。厂长的产生,最好的办法是公开竞争,但现在还没有形成一种竞争环境,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靠群众来民主评议,在此基础上委任或选举,所以,我赞成河南的做法,首先在亏损国有小企业里进行公开民主选举,形成竞争,靠群策群力,渡过企业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