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12日)
国有企业的改革要抓试点,在试点的同时,不能放弃面上的改革。既要认真总结试点企业的经验,也要及时总结面上企业改革的成就;既要有典型示范,又要实行点面结合。点面结合与相互促进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是当前经济工作的紧迫任务。
一
近年来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突出显示在两个方面:一是尽管工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但经济效益却不能令人满意,亏损增加,利润下降,已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二是在各种经济成分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在全国37.8万个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7.2万个,其中列入国家财政预算内的企业3.6万个。这些企业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今年一季度,国有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相当严峻,首次出现了净亏损,盈亏相抵,净亏34亿元。与此同时,亏损企业出现了户多、面广、亏损额高的特点。从全国来看,亏损的行业和地区在增加。在这些亏损企业中,有一批是“一五”、“二五”时期建立的骨干企业,现在这些企业设备老化,产品也进入衰退期,加上沉重的“办社会”历史包袱和债务负担,已极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目前的这种严峻局势,说明国有企业改革当前已处在一个关键的时刻。
在关键的时刻抓国有企业改革,不仅要着力抓好试点,还要在抓点的同时,带动面上多数企业的改革。值得注意的是,现在面上的企业许多还在那里观望、等待。这种心态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抓好试点的同时,切实抓好面上的企业改革,这应当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二
近两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正逐步加快,改革的力度也在加大,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明确,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在总结以往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及政策相继出台,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些难点与重点问题的解决措施正在落实。
——100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和3户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工作已进入实施阶段。试点企业在明晰产权关系、建立科学治理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分流富余人员和分离办社会职能等难点问题上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18个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通过“增资、改造、分流、破产”进一步发挥了城市综合配套改革的功能,推动了企业结构调整。
——56家企业集团的试点进一步壮大了企业集团的实力。这些集团通过实行计划单列、自营进出口、建立财务公司、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等措施,扩展了功能,壮大了实力。并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强化了产权纽带,形成了母子公司、参股和控股的公司体制。
——股份制试点继续扩大。到1994年年底,股份制试点企业已达14385户,其中工业企业4580户,占31.8%,商业服务业9606户,占66.8%,其余是建筑业及其他企业。
——《转机条例》和《监管条例》的颁布及实施,使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法人财产权在法律上得到了确认。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通过落实这两个条例,转换了经营机制,企业活力明显增强,并涌现了一大批能适应市场变化,在企业改革的实践中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优秀企业。
——国有小企业的改革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各地在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同时,因地制宜、因企改制,采取多种资产经营方式放活、搞好小企业,并及时总结推广了诸城、上海等地放活国有小企业的经验。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现在我们的大部分企业仍然实行厂长负责制和承包制,厂长负责制和承包制在许多企业还在发挥重要的作用,面上的工作必须重视这一点。
三
近两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形势是好的。但是,企业改革的广度与深度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薄弱环节。尤其是非试点企业的改革步伐,亟待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点面结合,加快改革的步伐,必须在新的形势和要求的基础上统一思想认识。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搞好国有企业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既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化生产要求。我们要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中认真贯彻这一方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这是我们统一认识的基础。十几年的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改革才有正确的方向,改革才能不断深化。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来判断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我认为应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看是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真正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二是看是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使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三是看是否调动了企业职工和管理者的积极性,保证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及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方针的贯彻落实;四是看是否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促进了国有经济的发展。
实现上述四项要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认真推进企业的改革工作。
第一,要认真及时总结各种试点企业的经验。要从实际出发,历史地、客观地认真总结近几年各项试点的经验,包括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试点、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公司制改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和国有控股公司、优化资本结构以及“抓大放小”等试点的经验。其中有些试点的经验,还没有认真总结的,要结合下一步的改革,认真加以总结。
第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统一思想认识,切实转变观念。针对当前面临的挑战,企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尤其是面上的企业负责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家财力有限,靠大面积政策倾斜,现在还做不到。因此,企业应立足自我,自力更生,不等不靠,通过自己的努力,再创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摆脱困境的出路;企业内部要转变观念,企业的主管部门也要转变观念,这才能统一思想和行动。
第三,要加快目前进行的各类企业改革试点的步伐,务求在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上有所突破。试点要讲求实效,不能图形式、务虚名,只是换个牌子,于事无补。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第四,要全面落实“抓大放小”的方针,搞好点与面的结合、重点和一般的结合。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关系到国计民生、体现国家经济实力的大型国有企业或企业集团;要因地制宜,区别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小企业的改革和改组;抓大也好,放小也好,都要注意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一个模式。
四
点面结合,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除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及时总结外,还要抓好几个关键的环节:
第一,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机构改革,实现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包括减少职能交叉和审批程序,改变国有资产多头管理的状态,做到政企职责分开。如果没有政企职责分开,企业的自主权就很难落实,不仅试点搞不好,面上的企业也很难搞好。这方面的问题近几年已经讲得不少了。现在应当强调的是,在政企分开方面,政府宏观管理职能、社会经济的管理职能要加速到位,国家要充分运用利率、汇率、税率、市场法规等宏观调控手段,为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切实做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第二,要积极推进各方面的配套改革。要抓紧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体制;加快金融、税制、投资、外贸体制的改革;加强对市场体系特别是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当前尤其重要的是,要加大工商行政管理对市场管理的力度,推动市场的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减轻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负担。
第三,深化企业的内部改革。首先是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试点企业要依据《公司法》建立科学的内部治理结构。面上企业要按照《企业法》的规范和“三句话”的要求,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其次是企业三项制度改革,要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到企业中来,使干部能上能下,工人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打破“大锅饭”。再次是把企业的改组、改革、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要加强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尽量多提折旧和技术开发基金,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四,坚持小企业改革的多样化。最近,河北省就小企业改革多样化提出了18种形式。其中涉及产权流动重组的有股份制改造、组建企业集团、股份合作制改造、产权划转、兼并、合并、合资、分立重组、拍卖、破产等10种,不涉及产权流动重组的有转换内部经营机制、调整领导班子、优势企业帮扶、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联合协作、代管、托管等8种。这18种形式基本上概括了近年来小企业改革的一些主要经验,其重点在于强调了多样化,强调了因地制宜和因企改制。国有小企业的改革,除了县域企业,还应该包括城市的“老二轻”。“老二轻”实际上是“二全民”,它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放活、搞好小企业关键是要摆脱旧体制、旧机制,进行制度的创新。现在小企业的改革进展较慢,主要原因是基层干部缩手缩脚,怕被扣上私有化的帽子。实际上,“放小”就是要改变旧体制下多年形成的资源配置方式和企业组织形式,是资本的流动形式,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国有资产不流动、不重组,资产就死滞了,死滞了就会自然贬值,就会坐吃山空。所以,采取多种形式放活小企业,可以促进国有资产的流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件解放生产力的好事情。
第五,企业改革中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企业改革中一定要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特别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要发挥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四有”职工队伍。这是点面结合,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
第六,加强对企业改革的领导。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要根据中央的方针,结合企业的实际进行具体分析,分类指导,对症下药。要允许实践与探索,通过实践,创造新的经验。在当前的形势下,企业领导要正视困难,树立信心,同时要学会动员全体职工扎扎实实地工作,带领全体职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改革的路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