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24日)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问题,一年前,我曾应约在《求是》杂志社和全国总工会举办的一次座谈会上发言,题为“依靠全体职工办好企业”,当时,我是从国体与政体角度思考这一问题的。其中谈到,能不能一以贯之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巩固与发展,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不能也不该因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有任何改变。
以此立论,围绕依靠全体职工办好企业,我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应明确三个基本出发点,也就是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在公有制企业里,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二是应树立四个观点,即以人为本的观点;群众路线的观点;用思想政治工作调动职工积极性的观点;依法保护职工权益的观点。三是落实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方针,应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加强民主管理;启发自觉纪律;提高职工素质;推进内部改革。
现在来看,这些立论、观点还是站得住脚的。
毛泽东同志有句至理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闹革命需要解决动力问题,办企业、搞建设同样有一个动力问题。十几年来,每当企业改革采取一次大的动作,就有人在是不是继续依靠职工群众的问题上发生摇摆,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个“动力”问题上认识模糊以至发生动摇。而这,归根结底是坚持唯物史观还是英雄史观的问题,是世界观问题。因为推动社会前进的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所以,必须十分重视职工群众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站在这样的角度思考这一问题。
近几年,经济体制改革在逐步深化,企业改革有了较大进展,企业外部环境有所改善,各方面对企业改革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信心有所增强。这是成绩的一面,应该充分肯定。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部分职工思想上的失落感。有少数职工觉得现在的工人政治上失位,经济上失利,因而精神上失去追求,不思进取。不少职工对企业内外收入差距过于悬殊很有意见,有人甚至发出“21世纪谁来当工人”的慨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原因很多,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深化改革带来的问题,思想准备不足,更有一些机关、企业工作方法过于简单,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于草率引出的一些问题,又长期不能解决,这都会挫伤职工积极性,伤害职工自尊心,也为企业改革与发展增加了困难。
有些地区、有些行业和单位做得就比较好。这些行业、地区和企业改革愈深入,愈是注重探索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思路与方法。它们在企业转机建制中,取得了可观的效果,也创造了有益的经验。比如,有些公司化改制的企业,把足够数量的职工代表吸收到监事会、董事会;还有的,例如河南,在亏损企业中推广洛阳色织一厂民主选举厂长的经验。据介绍,到去年年底,河南实行“民主选举”的164家国有企业和321家集体企业中,已经扭亏和扭亏有望的占83.5%;80户无亏损企业这样做了以后,效果同样明显。省委书记李长春提出,有条件的国有中小企业都可以实行“民主选举”。他认为,职工选举经营者,实现了“自己信任的自己选,自己选的自己信任”,使职工的参与意识大大增强,民主意识大大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大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也大大增强。过去我们常说要让职工当家作主,但做什么样的“主”,当什么样的“家”,在不少企业并没有解决。由职工推举企业经营者的人选,“当家作主”就从悬在空中落在了地面上。我赞成长春同志的意见,不光是在亏损企业,在有条件的中小企业都应该推行“民主选举”厂长(经理)这一制度。当然,是直接选举,还是推举厂长人选,要根据《企业法》和有关法规办理,要建立一套科学程序,要体现党管干部的原则。
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近些年来确实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但我们也有着很多有利条件。譬如,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已经出台;体现企业领导体制的方针中央已经明确;特别是随着政企分开,企业从政府的附属物地位中逐步解脱出来,也增加了民主管理的紧迫感,虽然自主权有待全面落实,但企业确实有了一些自主权。不可小看这一条。企业无权,企业的主人也就无权。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把依靠职工办好企业这篇文章做好。做好这篇文章,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关键是要建立健全职工当家作主的保障体系,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因为只有规范化、制度化了,依靠职工办企业才不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今天的发言重点是讲落实,讲制度上的落实,算是对去年发言的再思考吧。那么,要建立健全哪些制度呢?
第一,坚持和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企业要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已写入我国宪法,民主管理制度中重要的是必须建立健全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关于职代会及其性质和权限,我国的《企业法》明确规定职代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对此,《公司法》也作了相类似的规定。企业要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要依法保障职代会行使职权,要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动员和组织职工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职工代表大会至少一年要开两次,要作为制度规定下来。当然,开会要有实效,不能徒有虚名。会前,职工代表要广泛联系群众,收集提案、整理提案,收集和推荐职工合理化建议;会中,要认真审议提案;凡经职代会通过的提案,会后都必须积极贯彻落实。改制的企业,都有监事会,其中职工代表,我原来主张不能少于1/3,看来有点保守。德国企业监事会中职工代表一般是1/2.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不能少于1/2,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比例、简单的加减法问题,而是增加职工参与的机会、增强民主意识的大问题。凡事都要尊重群众意愿,不可违众而行,这是我们的一条原则,企业管理也是如此。精明的厂长(经理),都有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即发挥职代会的作用。
第二,建立和健全对干部的监督评议制度。鉴于目前企业领导干部中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有必要突出这一问题,单列一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企业确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有些人在取得了一点成绩后,便冲昏头脑,违法乱纪,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更为突出的是“穷庙富方丈”的现象十分惊人。因此,强化对企业领导的监督评议制度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
监督,有制度监督,有组织监督,有上级监督,有同级监督,有群众监督。上级监督是必要的,但上级不可能成天守着你;组织监督是必需的,但被监督者往往同时又是同一级组织的负责人;制度监督必不可少,但制度要靠人去执行,而执行者往往又是他们自己。所以,仅仅有这些自上而下的监督是不完整的。就像一根链条,从上到下,一节一节的,但两头没有联结起来。如果使群众这个“下头”能有效地监督“上头”,那么这根监督链上下结合,环环相联结,扣扣相制约,就可以防止权力因为失去监督而产生腐败。正像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主题歌中的那句话:“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实行对干部的监督评议制度,目前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增加决策的透明度。要按照《企业法》规定,吸收职工代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定,企业重大事情要让群众及时了解。对此,一些企业实行“每季厂情公布制度”、厂长(经理)“接待日制度”、“现场办公制度”等,都是一些有益的尝试。股份制企业,其重大事情要让股东知道,即使是上市公司,也要让股民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大政方针。二是干群之间要增加了解,增强感情,增进友谊。要提倡俭朴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应恢复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青岛港务局几年来一直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年三九天、三伏天,他们组织干部与装卸工人“三同”一周),不仅密切了干群关系,而且加强了民主管理。这个局许多改革措施都是干部在参加劳动中听取一线呼声后制定出来的。这个局的干群关系很好,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很强。三要坚持民主评议。江苏油田从局长、书记起,每年都要向职工代表作一次述职报告,接受评议和测评,达不到60%信任票的,原则上就地免职或解聘,取得了较好效果。实践告诉我们,民主评议是对干部进行监督的一个好形式,既可当面咨询、质询,又可进行信任投票。此外,要建立干部收入申报制度。这在党政机关已经实行,我建议,在企业领导干部中也应推行,这对加强群众监督有好处。
第三,改进和完善职工的工资福利和劳动保护制度。首先,要建立合理的工资奖金分配制度。这是最敏感的问题,也是职工是否当家作主感受最强烈的一个问题。制定这一制度不仅要充分体现民主,体现职工根本利益,而且要向一线倾斜,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青岛港务局从90年代初开始的历次分配改革都向一线倾斜,装卸工人受益最大,工人感到有位、有利、有权威,十分自豪。其次,建立公平合理的福利制度。企业不能办社会,但在目前一时又不能完全解脱的情况下,涉及住房、医疗、子女入学入托、离退休待遇等改革,一定要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有些要体现贡献,有些则要体现政策优惠。再次,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制度。这实际上是使职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解除后顾之忧。
第四,坚持和完善职工的培训考核制度。我们讲要依靠职工办企业,不只是要提高职工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职工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和文化素质等。这是解决“依靠职工”和“当好职工”二者之间关系的问题。最近看到一份介绍上海“一钢”的材料,所谓“一钢宪法”,是说它较好地处理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坚持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关系,特别是在“一手抓依靠职工,一手抓当好职工”方面很有新意。现在我们的职工队伍,就整体而言,无论思想道德素质,还是专业技术素质,都不很理想,距离跨世纪的要求相差尚远。过去我们说又红又专,以红带专,现在仍然要提倡抓紧抓好思想道德建设,以促进专业技术学习。同时,要通过岗位培训、离岗培训、转岗培训、把培训与上岗挂钩、把素质与待遇挂钩等措施,解决目前技术等级与实际专业素质不符的问题,解决学习技术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要提高职工学政治、学技术的积极性。要恢复五六十年代那种积极学习的热情。那时,我们许多工厂晚上到处灯火通明,广大工人争相参加夜校学政治、学业务。我们要创造条件、采取措施,唤回这种积极性。因为只有高素质、高水平的职工,才能有靠头、靠得住,才能当主人,也才能当得好。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反复讲,要依靠职工办好企业,这实际上也是巩固改革成果的一个重要措施。因为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社会生产力。而生产力的提高,最大的源泉在于工人阶级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的发挥。这已被改革的实践所充分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