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五卷:文选
42843800000058

第58章 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个问题

(1994年3月24日)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着力点是把国有企业进一步搞活

搞活企业,是我们多年来的一个主题。10年前福建省50多位厂长呼吁松绑,也是围绕这个主题。《人民日报》很快转发了这封呼吁信,对当时刚刚起步的改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只不过是从一个更深层次上来解决这个问题。企业活力的关键主要是两条,一是改善企业外部环境,落实企业自主权;一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把亿万群众的巨大创造力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来。

搞活企业,特别是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改革开放十多年来,中央、地方、经济界、企业界、从事理论研究的同志和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都在研究探索的一个大课题,也是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一个大课题。国有大中型企业能不能搞好搞活,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所在。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国有大中型企业确实有了一些自主权,有了一些活力,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正是有了些活力,使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在眼下并不公平的竞争条件下还能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目前的效益带有明显的“速度效益型”特征。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低效率的运转,在消耗着国家的经济实力,企业亏损仍是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如果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继续下降和大面积亏损,必将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下决心着手解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着力点是调整企业产权关系,创建新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指导思想是明确的,就是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使企业成为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改革的核心是理顺企业产权关系,通过新的、清晰的产权制度,使企业拥有由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条件,当前企业外部环境有两个问题要注意:

其一,政府职能转变过慢,该管的没有管起来,不该管的又没有放下去。这使许多企业一方面感到国家宏观调控不力,企业外部环境没有大的改变;另一方面又感到政府部门对微观管理过细,政府机构改革与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不配套。一些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太慢,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抓住不放,机构重叠、职能交叉、行政命令政出多门,多少只手同时伸向企业。在这种环境下,企业怎么自主?现代企业制度又怎么建立?

其二,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过程中,一些机构侵犯和截留企业权利的事件时有发生。在一些地方,法律赋予企业的自主权至今不能完全落实,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少数政府部门或同企业毫不相干的单位干扰太多。有的利用手中的某种权力,不顾党纪国法,强行摊派索要或干预企业行政。更有甚者,硬性组建一些“翻牌公司”或“拉郎配”式的“企业集团”。企业若不从,则百般刁难,任意撤换厂长。有些自称的所谓“实体”,手中却还握有某种可以强令另一企业服从于本企业的权力,而另一企业若不服从,“实体”竟有权力改组另一企业的领导班子,甚至取消其企业法人资格。政府从优化本地区某一行业规模经济出发,可以引导组建一些联合企业,但被引导的企业必须是自愿的,不能强迫,更不能垄断,不能使企业重新成为变相的行政附属物,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企业推向市场,使企业“不找市长找市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市场为导向,让企业在市场上舒展拳脚,施展活力

完成这一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管理经济的作用不是淡化了,而是要在解决市场机制发育滞后和宏观调控不力等方面强化它的作用,使我国统一的、开放的和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早日形成。可以说,任务是很重的,时间要求也是非常紧迫的。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机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制订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同时,要培育市场体系、监督市场运行和维护平等竞争……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这就是说,政府转变职能,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后,它应承担的任务并不轻,只是转换了“阵地”,改变了工作方法,变单纯的行政手段,为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引导企业行为。

大家知道,有两种力量影响市场活动。一是价值规律,一是政府干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机器是人民的,法律、政策、措施是为最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的。国家一方面发展经济,强化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另一方面继承中国优秀文化,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人民不仅经济上富起来,精神也要富起来。富起来的人民有能力抑制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有能力克服市场活动中的无序状况。规范市场行为,克服市场无序竞争,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

市场机制的核心是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企业的活力。企业进入市场,才能展示其自身竞争能力。竞争能力包括经营观念、战略选择、研究开发、技术进步、企业管理、产品质量、产品成本和信息收集处理以及广告宣传等。就是说,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必须学会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学会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两套本领,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立于不败之地。

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加快国有企业机制转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当前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贯彻《企业法》和《全国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全国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是《企业法》实施的配套法规之一,是改革的行为规范,必须落实。贯彻中遇到一些困难甚至一些阻力是意料之中的事,企业要敢于“争”,敢于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要知难而进,不能遇难即退。一定要把国家赋予的权力落实好。这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前提。

二是要研究并切实解决产权关系问题。产权关系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从各地贯彻《全国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情况来看,产权关系不明晰,已经成为落实经营自主权的一大障碍。理顺了产权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建立责任明晰的产权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明晰产权关系,就企业来说,既要保证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权,又要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就政府来说,既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调整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结构,便于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又要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真正转换经营机制,充分行使经营自主权,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因此,必须政资分开。政资分开就是政府的社会行政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分开;把政府的财政税收和使用与国有资产的收益和使用分开,税收与国有资产收益分账管理。国家的财政税收,主要用于保证国防、市政、发展教育等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方面;国有资产收益,主要用于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结构和产业政策等有关扩大再生产的经济战略实施。

三是推进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在特定条件下,国家对某些企业如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等以特殊政策促其发展,是必需的也是正确的。但是长期实行不同政策,会影响另一部分,即国有企业的活力,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也不利,应作适时的调整。对所有企业,国家在政策上应一视同仁,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条件。现在由于政策不同(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国有企业与乡镇、三资企业相比活力较差。特别是在分配上,由于企业效益不同,差距太大,继续发展下去势必影响国有企业职工队伍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不仅不能“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而且国有企业长期处于不公正的竞争状况下,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的发育与发展。这一问题,必须引起注意。

四是在改革企业外部管理体制的同时,企业必须在内部管理包括内部经营机制改革上下功夫。一个企业能不能变“找市长”为找市场,根源在内部。企业如果不在内部管理和经营机制上花力气、下功夫,即使有了理想的外部条件,仍然摆脱不了落后面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必定打败仗。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几个关系要摆正

第一,摆正转换企业机制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为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必须改革原有产品经济的管理机制。邓小平同志多次说过,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小平同志说:“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十多年来的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解放了生产力。今天,我们改革束缚企业生产力发展的旧管理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论企业采取公司或集团公司等何种经营形式,也都不是简单地更换名称,而是转换为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体制。

第二,处理好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其最终目的是使广大劳动人民共同富裕起来。现在有的企业,把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对立起来,甚至为追求企业利益,不顾社会利益,如严重污染环境等;有的走上犯罪道路,如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等。有的地方,把经济富裕与精神富裕割裂开来,似乎只要经济搞上去了就一好百好,管它什么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还有些人,视市场为万能,只看到市场的积极作用,忽视了它的消极影响。人有精神品德问题,企业又何尝没有精神品德问题。企业发展了,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第一,还是只顾利己,不顾大局?我们在不遗余力地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要不遗余力地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提倡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道德,强调物质上富裕,精神上更要富裕。

道德观念,我认为也是市场经济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国家要运用法律手段监督市场、纠正市场的某些无序状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遵守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那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观念。我们党历来主张在政策上要照顾个人利益,思想上则反对自私自利,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提倡大公无私、先公后私的精神,提倡奉献精神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对企业领导同志尤为重要。领导要身体力行,要接受群众的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最后必然走向腐败。

第三,处理好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企业来说,要注意摆正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公有制企业的领导干部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当厂长的,当经理的,千万不要把自己游离于工人阶级之外,更不能够高居于工人阶级之上。现在有的同志处在领导岗位上,却处理不好同群众的关系,轻视职工的重要作用,有事不同职工商量,既不教育群众,也不组织群众,把严格管理同依靠群众对立起来,一说搞活企业,眼睛只看外面,没有把群众积极性看作活力源泉。领导者的责任是依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提高他们的技术业务水平和政治觉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组建成公司的企业,如何发挥职代会作用,很值得研究。

第四,处理好创新与实践的关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都有一个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问题。不断创新是改革的要求。改革总是要冲破现有权力和利益格局的。不敢触及旧的何来“转换”?但改革又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实践的过程,不试点、不经过实践验证,一哄而上,必然造成损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中央领导同志在谈到关于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的问题时,都再三指出,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强调实行公司制不是简单更换名称,其着重点在于转换机制,要通过试点,逐步推广,绝不能搞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对我们的事业危害太大了,要严加警惕。企业家是实业家,既要重理论,更要重实践;既要有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更要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二者不可偏废。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不管自己有没有条件,照抄照搬,是注定要失败的。我们提倡试点,就是先通过试点取得经验,然后再去推广。总结试点经验,使我们避免重复错误。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样也不能照抄照搬,更不能一哄而上,不能一说要建立公司,就想把所有的企业都公司化、股份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如此,既要敢于探索,也要重视实践。办一件事情,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停滞不前,必须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解放生产力,才能不断发展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