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8月)
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经济手段,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使计划和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企业活力的舞台,企业要搞活、搞好,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
企业活力最终是竞争力。过去一段时期,为什么出现市场疲软、产品积压?为什么有些企业产品压库还盲目生产呢?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市场观念,缺乏竞争机制,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企业的竞争力要在市场无情竞争的风浪中形成、经受考验;企业进入市场,才能体现出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企业只有面向市场,把产品生产出来,消费者通过市场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这样才能在生产和消费之间架起桥梁,使消费者的需求变成现实,使生产目的落到实处。从这个角度讲,企业活力应由市场来检验,最终要由市场活动的主体——消费者来检验。
我国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市场调节的比重越来越大,国家指令性计划部分越来越小。目前,国家计委管的72个产品,有4个是机械产品,另外68个是原料、动力产品。到1990年年底,国家统配的产品约占全国产品的比例分别为:钢材44%、煤炭40%、有色金属37%、木材22%、水泥12%,而大量的加工工业产品是靠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这种情况说明企业要发展生产,必须面向市场。如果不重视市场,研究市场,按照市场的需求组织生产、开发新产品,企业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甚至有被淘汰的危险。
企业不仅要面向国内市场,还要面向国际市场,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我们的产品最终要到国际市场上接受考验。从4月1日起,取消进口调节税,有16种商品的实际关税税负降低了28.6%到61.5%。我们正在争取恢复我国世界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对于这样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些企业还缺乏思想准备,只想到怎样打入国外市场,忘记了人家也可以打进来与你竞争。外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这对我们的民族工业是一个新的挑战。当今各国都有贸易保护的政策,但保护也有适当的界限,关税调整就是个调节阀门。打破贸易保护主义应该是对等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应该认真地分析一下自己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战略,切实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尤其是国际竞争能力。它要求企业在经营观念、战略选择、研究开发、技术改造、企业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以及广告宣传等方面狠下功夫。企业要从市场的需要出发,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开发新产品,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广和应用现代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企业要从习惯的单一品种大批量转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同时,对信息的捕捉、收集、筛选和处理都要跟上才行。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我们的企业必须学会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学会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两套本领,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应怎样面向市场、自主经营呢?我认为,当前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当前经济改革的重点。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是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的首要条件。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缺乏动力和压力,只负盈、不负亏,就不可能面向市场、认真研究市场、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转换经营机制,当前最迫切的是落实劳动用工权、人事管理权和工资奖金分配权,把这三项制度的改革作为企业改革的突破口,解决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问题,落实企业的劳动、人事、分配权利,使企业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机制和相应的制度。截止到今年2月底,全国已有1000多家国营大中型企业进行了三项制度的改革,这些企业的实践说明,抓住人事、劳动、分配制度的改革作为企业机制转换的突破口是可行的。三项制度的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它是对企业现有利益格局的突破,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三项制度的改革方案要经过全体职工的反复讨论,使之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企业一定要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认为打破“三铁”,企业的经营机制就完全转换了,从而导致为打破“三铁”而打破“三铁”。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要求社会福利、保险、就业、救济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跟上。如果配套改革跟不上,也会拖住企业内部改革的后腿。努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改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为企业面向市场创造最广阔的外部环境,应当加快进行。
政企分开。政企分开、两权分离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前提。企业走向市场,就必须使企业摆脱行政机构附属物的地位,给企业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政企分开,首要的是政企的职责分开,按照这个思路,政府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职能的转变:第一,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法律法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控制总量平衡,调整产业布局,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因此,要逐步建立适应商品经济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第二,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单纯的行政手段转向利用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手段,以及依靠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调控;第三,要由“管”字当头转向服务监督,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政府转变职能必须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改变机关作风。政府职能转变以后,企业才能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才能面向广阔的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优则生存发展,劣则破产倒闭或被兼并。目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一些行政部门在改革上行动不快,仍然对企业进行不必要的干预,企业的领导者要应付来自四面八方的检查、评比、验收、考察等,不可能聚精会神地抓生产、抓经营。因此,要停止一切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
搞好宏观调控。政府解放企业,自己也从干预企业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了,要真正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在国家、市场、企业这个大三角关系中,国家和市场之间、市场和企业之间都是实线,国家和企业之间则是虚线,即间接调控。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要解决宏观调控能力薄弱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解决市场发育滞后的问题。因此,要通过把企业推向市场,不断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这个市场体系应该是系统的和开放的。所谓系统的,就是不仅要有消费品市场,还要有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等;所谓开放的,是指局部市场对国内各地区都是开放的,对国外也是开放的,以逐步形成区域性和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并逐步建立一个与国际市场相衔接的市场体系。要依法管理市场,逐步健全市场规则和竞争机制。随着政府机构职能的转变,政府在立法、协调、服务、监督方面有许多新课题要做。我们要强化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发挥计划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使国家计划落到实处。
在市场调控上,社会主义应该比资本主义搞得更好。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有一只“看得见的手”,就是政府的干预。如果说“看不见的手”是“魔”,“看得见的手”是“道”,在资本主义国家,往往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是控制不住,到时候就闹周期性经济危机。社会主义也有“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我们社会主义的优势,理应在“道”上高于资本主义。所以,我们要强化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能力,强化对市场的监督管理,既要发挥市场的竞争机制的作用,又要建立良好秩序,抑制市场的消极作用,克服市场活动中的无序状态。现在我们调控市场的能力还不强,但却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去年闹特大洪水,超过了30年代的灾情,我们硬是动员全国力量战胜了灾害,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所以,社会主义制度下搞好市场调控还有很大潜力。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和作用。企业由过去受政府“保护”变为走向市场、自主经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办不好,只能怨自己,弄不好工人还要追究企业领导经营不力的责任。这就给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为艰巨的任务和新课题,同时,也为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重要的契机,这就要求我们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和作用。
第一,要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发挥他们在深化企业改革中的表率作用。
第二,要结合实际,对广大职工进行改革理论的教育。尤其是三项制度的改革,涉及每个干部、工人的切身利益,牵动着千家万户。它不仅是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而且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广大职工对改革的性质、目的的认识,帮助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消除疑虑、理顺情绪,积极参与和支持改革,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不仅要让工人了解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危害性,还要认识到,社会主义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既要生产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来满足社会需要,还要追求价值增值,为国家和人民积累更多的建设资金。
过去我们曾用剩余价值理论教育工人阶级认清受资本家剥削的道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今天我们有必要用这个理论教育广大职工尽可能地为国家和人民创造更多的财富,自觉地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努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使国民经济真正走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在资本主义企业里,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工人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不占有任何生产要素。资本家通过雇佣劳动制度,全部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利润产生和价值增值的秘密。而在社会主义企业里,生产资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工人集体劳动的所得即社会总产品,扣除生产资料的消耗,一部分按照按劳分配原则,分给劳动者个人;另一部分交给社会,用于扩大再生产、兴办教育保健卫生事业、支付管理费、建立后备物资等方面,归根到底是为国家和人民积累资金、创造财富。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利润,而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这二者是在本质上截然不同的。
第三,要坚定不移地依靠群众深化改革。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是解放生产力的重要改革,这些改革如果没有广大职工的赞同、支持与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在整个改革过程中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相信和依靠全体职工,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教育职工认识到主人翁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责权利应该是一致的。在深化改革中,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不仅不会下降,而且更有利于职工行使主人翁的权利和尽主人翁的义务,把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落实到企业的各项制度中去。
第四,在坚持厂长(经理)负责制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按照“三句话”的精神完善企业领导体制,即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多年来企业领导体制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我们必须完整理解,坚决地、全面地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