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儒家智慧第一经·四书
42844400000033

第33章 梁惠王上

孟子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译文·

孟子觐见梁惠王。

梁惠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

孟子答道:“大王,您为什么一定要讲利呢?讲仁和义就够了啊。假如君王说:‘怎么样才会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么样才会有利于我的家族?’士子、百姓说:‘怎么样才会有利于我本身?’如此一来,全国从上到下都在争夺私利,国家可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犯上杀死君王的,必定是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犯上杀死君王的,必定是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万乘之国’拥有千辆兵车,在‘千乘之国’拥有百辆兵车,大夫们获取的真不少啊!这些大夫如果把个人私利放在前,把公义放在后,他们不把君王的财产全部夺走,是绝不会满足的。从来就没有讲‘仁’而遗弃父母的人,也没有讲‘义’而怠慢自己君王的人。大王您只要讲求仁义道德就足够了,为什么一定要讲利呢?”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的事情,真是尽心尽力。河内遇到了饥荒,我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去,还把粮食调拨到河内去。河东遇到了饥荒,也这样处理。我考察过邻国的政务,发现邻国的国君没有哪个像我这样为民操劳。但是邻国的百姓没有减少,我国的百姓也没有增添,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答道:“大王喜欢战争,请让我以战争做比喻吧!战鼓咚咚敲响了,双方兵戎相见,战败的士兵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向后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停下。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讥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这能说通吗?”

惠王说:“说不通!他不过没有跑一百步那么远,但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既然明白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奢望您的百姓比邻国的多了。如果不耽误农时,粮食就会多得吃不完;如果不把太细密的渔网放入湖泊进行捕捞,鱼鳖就会多得吃不完;如果依照时令上山采伐山林,木材就会多得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多得吃不完,木材多得用不完,那么百姓对养家糊口、办理丧事就不会有不满。对于生养死丧,百姓都没有不满,这是王道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