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红色文丛——体验红色旅游(二)(插图)
42856800000010

第10章 江苏省(2)

第二部分是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挺进茅山后,靠胜利的战斗、模范的群众纪律和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各阶层群众,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组建地方党和各种抗日团体,发动和组织广大人民投入抗日斗争洪流,在茅山取得立足点,开辟茅山根据地的史实。

第三部分是茅山新四军东进北上。主要介绍1939年至1940年10月期间,新四军苏南部队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指示精神,广泛发动攻势作战,不断扩大抗日阵地,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和中共苏皖区党委,统一了苏南党政军的领导,基本建成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同时以茅山地区为出发点,东进北上,开辟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史实。

第四部分是苏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坚持。主要介绍1940年11月至1943年10月期间,党领导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敌、伪、顽长期反复夹击的严重形势下,以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投入到尖锐残酷而艰巨复杂的斗争中,取得反扫荡、反摩擦、反清乡、反清剿的胜利,牢牢地坚守了苏南抗战阵地,并获得新的发展的史实。

第五部分是苏南人民夺取抗日斗争的胜利。主要介绍1943年11月到1945年10月期间,新四军第16旅先后发动溧高、长兴、周城等战役和战斗,解放了宣长公路以北广大新沦陷区,并与南下的新四军第一师合编,成立苏浙军区,胜利进行天目山三反战役,收复大片失地,迎来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史实。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开馆以来,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新四军老战士、原中顾委委员会江渭清同志于1998年坐着轮椅仔细地看完了全馆的陈列内容后,感慨地说道:“这个陈列馆已达到了新四军纪念馆中的一流水平,可以说是华东第一家。”

199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经省、市批准,在距纪念馆东300余米的望母山顶建成一座高36米的“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参观瞻仰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

新四军纪念馆位于盐城市建军东路。这座占地100多亩的史料陈列馆既是一部恢宏壮丽的伟大史诗,又是一幅气吞山河的雄浑画卷。它向人们展示了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新四军在华中敌后与日顽进行殊死搏斗的丰功伟绩。

1940年前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转向诱降国民党,美英也想牺牲中国和日本妥协,因而蒋介石于1941年初下令,趁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9000人奉命向江北转移之机,集重兵围攻,史称“皖南事变”。随后,国民党顽固派又发布了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并进攻新四军江北部队的命令。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毛泽东主席在延安代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下达了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1月25日,新四军重建军部的大会在盐城“游艺园”隆重举行,陈毅代军长发表了就职通电。从此,新四军活跃在大江南北的华中地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1985年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江苏省委决定在盐城筹建新四军纪念馆,1996年9月建成,纪念馆分为群雕、碑林、展馆、园林四大区域。

纪念馆大门的内侧就是群雕区,广场东西两侧的草坪上屹立着两组由高5米、长7米的红色花岗岩园雕、高浮雕组合的雕塑群像(东边一组是新四军指战员《英勇战斗》,西边是根据地人民《拥军支前》)。塑像气势磅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军民英勇抗战、不屈不挠的波澜壮阔的情景。

穿过群雕区,进入碑林区,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中心广场耸立着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笔锋刚健,金光闪闪。

纪念碑两侧是碑廊。东碑廊有毛泽东、周恩来、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社会名流的题词碑刻,每一块石碑都是一篇生动的革命教材。邓小平同志题写的“中华儿女们记着:你们的幸福生活是用血换来的”无疑是对后代深刻的教育,给人以启发,给人以鼓舞。西碑廊主要镌刻的是全国30个省、市、区和港澳台书法家的艺术珍品,这些作品都热情地歌颂了新四军英勇抗战的丰功伟绩。作品中还有朝鲜文、蒙文、藏文、维吾尔文等少数民族文字的题词。一位日本朋友写的是“日中不再战”,充分表达了中日人民友好的心声。

碑林区的北面就是展览馆,为方形两层楼的现代化的建筑。门前悬挂着李先念题写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馆”的金字匾额,正门上方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幅花岗岩阴雕画。东边一幅是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西边一幅是八路军、新四军在大丰白驹镇胜利会师。这两幅画远看像两面红旗,寓意是共产党领导着这两支武装:八路军和新四军。两幅画中间是新四军臂章。

展馆内展出历史照片近千张,文物(包括武器装备)500余件。这些文物史料系统地反映了新四军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的光辉历程,具体地再现了当年陈毅、刘少奇所领导的新四军坚持华中敌后浴血奋战的感人情景。

展馆分为8个展厅,共有4600多平方米。序厅主要展品是以新四军重建军部后五位领导人陈毅、刘少奇、张云逸、赖传珠、邓子恢为主体的大型雕塑,威武雄壮、气势夺人。巨幅屏风上嵌刻着毛泽东主席起草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这是展厅的主题,鲜明地表现了“皖南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敌后抗日斗争,打退国民党顽固派进攻的坚强意志。

其余7个展厅展出内容分别为汉口建军、盐城重建军部、苏中一师和苏北三师、淮南二师和淮北四师、豫鄂皖五师和皖江七师、苏南六师和浙东纵队及苏浙军区、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其中第二展厅主要陈列“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成立了中共中央华中局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的一段史实,1941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原局和东南局合并,成立中共中央华中局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亦称华中分会)。在陈毅、刘少奇的领导下,华中党校、抗大五分校、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先后在盐城建立。1941年7月,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离开盐城移往阜宁停翅港,1942年12月,军部又从阜宁移至淮南黄花港。展厅的最后部分告诉人们:新四军在八年抗战中,作战3万余次,抗击日军13个师团、伪军23万人,缴获长短枪24万3千多支、轻重机枪4700多挺、各种大炮400多门,打死打伤日伪军42万多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各个展厅除了陈列文物史料之外,还辅以反映新四军革命活动的独特工艺品,增添了展览的艺术魅力。第一展厅有东台市美术工艺厂用人的自然头发绢绣的陈毅、刘少奇大幅画像;第二展厅有四组彩塑,共100多个人物,惟妙惟肖,神态逼真,形象地再现了民主建政、减租减息、除奸反霸、参军支前生动的历史场面;第三展厅有用金、银箔镶嵌制成的扬州漆画,表现了黄桥决战后陈毅、黄克诚两支队伍胜利会师时的欢乐情景;第四展厅有芜湖铁画“铁骑凯旋”;五厅有东阳木雕“坚持大江南北”;六厅有福建脱胎漆画“红军北上抗日”;七厅有红漆浮雕“百万雄师过大江”。这些艺术瑰宝不仅生动地反映出当年新四军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而且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深受国内外广大观众的喜爱。

展览馆还设有新四军历史资料馆、音像馆、书画馆。资料馆收藏着华中地区党史部门编印的抗日史料5000余册、历史照片7000余张;音像馆收藏有抗战期间新闻电影资料剪辑的电视片,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南京大屠杀》、《开国大典》等,还有10多部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电影故事片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友人在新四军纪念馆参观的电视新闻片,这些馆藏为广大专家学者研究新四军的历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书画馆收藏的是各省市和港澳台知名书画家的墨宝1300余幅,舒同、启功、沙孟海、林散之以及谢稚柳、程十发、唐云、关山月等大师的作品都珍藏馆中。

展览大厅的北面是规划中的园林区。这里将是一座清新幽静、风光宜人的古典式园林,水榭石亭相映成趣,流水瀑布飞漱其间;苍松古柏争翠,假山怪石嶙峋;宝塔高耸,花圃喷香,人工湖轻舟荡漾,柳曲桥流连忘返……

雄伟壮观的新四军纪念馆是纪念新四军坚持华中敌后抗日的丰功伟绩而兴建的综合性史料陈列馆,也是凭吊英烈、教育革命后代的理想场所,现已列为全国百家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江苏省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之一。

泰兴市黄桥战役纪念馆

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位于泰兴市黄桥镇米巷10号丁家花园内,花园回廊曲径,古朴典雅。

1979年初黄桥战役纪念馆开始筹建,1980年10月江苏省政府批准正式对外开放。全馆占地面积4820平方米,下辖革命旧址三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黄桥中学、通、如、靖、泰行政委员会旧址——丁家花园,第三纵队司令部旧址——严复兴楼。

1990年,为纪念黄桥战役胜利50周年,省、市政府拨款扩建黄桥纪念馆,将丁家花园西部分辟为陈列室,陈列面积扩大一倍。专题陈列分为“序厅”、“黄桥战役的历史背景”、“打开华中抗战新局面的黄桥战役”、“发扬革命传统”四个部分。

1996年,该馆自筹资金对原陈列版面进行更新,更新后的陈列版面展线全长192米,版面色彩和谐雅致,图片清新且立体感强,给人以全新感觉。

近20年来,黄桥战役纪念馆共接待各界观众480万人次,1997年被列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常熟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是为纪念和弘扬沙家浜军民光荣传统而建立的教育展览馆,占地67万平方米。在抗日战争时期,位于阳澄湖畔的沙家浜成为苏、常、太游击根据地。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利用阳澄湖地区天然地理条件,我军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血战沙家浜、激战阳沟娄、伏击八字桥、夜袭浒墅关、奇袭虹桥飞机场等历史事件至今仍广为传颂。该馆再现了当年沙家浜抗日军民鱼水情深、共同抗敌的感人事迹。

沙家浜利用革命传统教育、芦苇荡自然生态、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及地方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建成了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特色,集教育、休闲、运动于一体的风景旅游区。新落成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陈列了400多幅民主革命时期沙家浜的革命历史图片和一批革命文物。纪念馆还采用了多媒体景箱、场景复原等现代化手段,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当年的抗日场景和军民鱼水深情。

景区规划由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和水生植物观赏区、芦苇荡水上活动区、水产观赏区、农业观光区、运动休闲区、美食购物区八个游览区构成。

革命传统教育区是以革命史迹介绍和《沙家浜》创作过程为主线的人文景观区,突出芦苇荡风景区以革命传统教育为内涵的性质。主要有瞻仰广场、浮雕墙、沙家浜亭、东进桥、鱼水亭和碑廊、象征十八个伤病员的十八块形态各异的自然石等景点,以雕塑为主要表现手段,其中位于瞻仰广场中央的主雕高达8米,重60吨,由创作毛泽东纪念堂毛主席座像的著名雕塑家、原四川美院院长叶毓山创作。

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位于沙家浜镇,它始建时为“横泾地区抗日斗争展览陈列室”;后于1988年6月改建为“沙家浜革命展览馆”;1991年正式命名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全馆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展厅陈列共分五大部分,有600多幅照片、48件革命文物及23幅首长题词。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是生动的德育基地。

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展出的内容有五大部分:

一、建党及大革命时期。主要展出内容是:1926年2月,中共常熟特别支部成立,发动群众,支持北伐,掀起国民革命高潮。介绍了顾治本、钱宗灏、程飞白、谢恺等烈士及李强同志早期革命活动情况。

二、土地革命时期。主要展出的内容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常熟革命群众不畏强暴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顽强斗争。1928年5月12日,中共常熟县委成立,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斗争。石楚材、宋瘦竹、赵守诚等共产党员先后壮烈牺牲。

三、抗日战争时期。主要展出内容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攻占常熟,常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组织抗日武装“民抗”和“新六梯团”,同仇敌忾,共赴国难。1939年5月,叶飞率领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进作战,与“民抗”、“新六梯团”在阳澄湖畔会师,横扫日伪据点,打击流散土匪,形成苏常游击区。1939年11月,以伤病员为骨干的“江抗”东路司令部(新“江抗”)正式成立。新江抗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组织了北桥伏击战等多次战斗。1940年4月,中共中央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派谭震林到常熟,放手发动群众,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先后建立起苏常太和澄锡虞两个抗日游击根据地。展览同时反映了与忠义救国军胡肇汉部队的斗争经过。1940年7月,日伪发动“清乡”后留在苏常太地区的共产党员和干部战士顽强不屈,进行了英勇的反“清乡”斗争。

四、解放战争时期。主要展出内容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沙家浜地区在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不屈不挠的反“清剿”斗争,直至新中国成立。

五、今日沙家浜。主要展出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沙家浜人民坚持和发扬革命传统,为建设文明、富裕的沙家浜而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

两馆陈列了600多幅照片、48件革命文物以及23幅首长题词,同时记述了49条大事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题示作用。

徐州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1959年4月4日由国务院决定在江苏省徐州市兴建,1960年4月5日奠基,1965年10月1日建成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