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巍然耸立在徐州市南郊凤凰山东麓5500平方米的平台上,塔高3815米,面向朝阳。塔身正面镶嵌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上端雕刻着五角星照耀下相交的两支步枪和松籽绸带组成的塔徽。塔座正面镌刻着碑文,高度概括了淮海战役的经过及取得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两侧为大型浮雕,右侧是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左侧是人民奋勇直前的壮丽情景。纪念塔由回廊、角亭环抱,南北回廊镶装着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江泽民等领导人的题词和31006名烈士的英名。西廊内装贴着长45米、高3米、由2210块陶瓷板拼装而成的大型陶瓷壁画《决战》,再现了当时气势磅礴的战斗场面。
塔前有宽敞的平台和长250米、宽31米的129级台阶,步下台阶是直径150米的园林中心广场。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在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伯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过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并击毙了敌兵团司令黄伯韬。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出击徐(州)蚌(埠)线。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撤至蚌埠,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挥。12月1日,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6日,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即被歼灭,孙元良只身潜逃。同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经过激战,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过4天战斗,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
周恩来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北门外桃花垠,1992年1月16日落成,邓小平题写馆名,江泽民、李鹏、李先念、杨尚昆等同志为纪念馆题词。
该馆四面环水,清波荡漾,总建筑面积3265平方米,由主馆和辅馆两部分组成。主馆底部基台呈方梯形,而馆体呈八棱柱体,在庄严中具有动感,喻示周恩来数次在我党我军生死存亡关头所起的扭转乾坤的作用;基台周围由四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撑起锥形大屋顶,寓意他最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四个现代化的千秋大业。与主馆相呼应的辅馆呈“人”字形展开,标志着周恩来伟大崇高的人格,并含蓄地表达了周恩来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主馆分为三层,一层展厅共分八个部分,通过丰富翔实的文献史料和珍贵的文物图片以及5台电视显示屏,展现了周恩来光辉的一生。二层瞻仰厅置放着周恩来坐像,这尊汉白玉塑像高32米,基座高15米,展现的是周恩来总理手握长卷,微笑凝视着前方的伟人形象。
纪念馆正面隔湖望去,南面是观景台,它由廊厅和两座高达16米的剑碑组成,象征着周恩来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生,字翔宇,小名大鸾。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由张申府等人介绍),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对早期的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1924年8月从巴黎回国,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部长,主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1925年2月、10月,领导进行了第一、二次东征,为巩固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做出了重大贡献。1926年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军事课程,同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胜利;8月领导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为创建人民军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起义中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同月在中共“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8年出席党的六大,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的报告。后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曾发表《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和《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1931年1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为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后,仍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任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权代表去西安同蒋介石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长期在驻国民党政府所在地武汉、重庆进行党的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1945年8月和毛泽东去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斗争,《双十协定》签订后,率中共代表团留在重庆和南京。1946年11月从南京返回延安。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时转战在陕北,同年8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军委总参谋长。1948年9月,参加领导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同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武装夺取政权、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历任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届主席。是中共五届中央委员,中共六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六届、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八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届、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担负处理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同时,周恩来和毛泽东一起制定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几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都是他亲自主持制订和组织实施的。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国民经济顺利地得到恢复和发展。还提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对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大意义。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制定并亲自执行了重大的外交决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体的方针和政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党的革命外交路线。1954年,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使会议通过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党提出:“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宏伟规划。1972年患病以后一直坚持工作。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
黄花塘位于江苏盱眙黄花塘乡境内,紧靠莲塘至泥沛公路附近。1942年12月25日,新四军为粉碎日军的“扫荡”,军部由盐城停翅港动身迁盱眙,次年元月10日抵达黄花塘(中共中央华中局同时迁此)。新四军二师师让出驻地,迁至大刘郢。代军长陈毅、代政委饶漱石、参谋长赖传珠亦抵北。副军长张云逸先期到达。此时这里成为华中抗日的指挥中心。黄花塘原名黄晖塘,又名黄昏塘。当地军民在开展大生产运动中,将该塘深挖,增加蓄水量,张云逸、罗炳辉提议改名。张云逸当年所住农家草屋尚存。新四军军部在黄花塘期间,代号为“黄河大队”。司令部在黄花塘庄西,政治部在大小王庄,供给、卫生部在常庄。1945年3月,司令部等主要机关迁至县境东南千棵柳,该室于1985年建成,其中陈列着新四军军部及其二师师部的若干革命文物。
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
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市西街有一所新安小学,这就是名闻中外的“新安旅行团”的摇篮。宏伟庄严的“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大楼,就矗立在该校的校园之中。它向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生动地讲述着新安旅行团的光荣历史。
新安旅行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少年儿童(文艺)教育团体。1935年10月10日,诞生于淮安河下镇新安小学。当时,十四名团员在团顾问(校长)汪达之带领下,按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旨意,遵奉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共赴国难”的遗嘱和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主张,“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告别了曾经孕育过民族英雄关天培的故乡,走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的道路,旅行全国,进行抗日救国的教育与宣传。他们在东起黄海之滨,南至港澳地区,西达兰州,北抵内蒙百灵庙,行程五万余里,“先后参加该团的有六七百人之多”,在全国二十个省市留下了闪光的足迹。“人小志气大,爱国走天下”。这个诞生在抗日的烽火中,成长在战斗的道路上,前进在党的旗帜下的少年儿童革命团体,经历了血与火的锻炼与考验。他们将自己的命运融入到祖国的命运之中,充分“发挥少年儿童的特点和长处”,以“救国、革命、创造三种精神”,将所到之处的少年儿童团结在抗战的大旗下,“为生活教育努力,为民族生存奋斗”,这在我国青少年运动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在武汉、桂林等国民党统治的心腹地区,他们以文艺为武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奔走呼号,先后帮助建立了一百五十多个抗日少年儿童团体,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的小号手”;在盐阜、淮海等抗日民主根据地,他们大力开展少年儿童运动,为争取民主中国的胜利奋斗不息,将苏北十八万少年儿童组织到儿童团和少先队的大旗下,开创了我国少儿运动的新局面,并为苏北青年运动的开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1945年,他们参加了光复淮阴、淮安的战斗,与故乡人们一起欢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尔后又随军转战南北,在“胜利腰鼓”声中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新安旅行团的母校——新安小学,由河下镇迁至淮安城。为使新安旅行团的革命精神世代相传,淮安地方政府在新安小学建造了“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1979年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新自为该馆写下了光辉题词:新安旅行团,曾经旅行全国,宣传民众,组织儿童,为抗日战争和争取民主中国的胜利作出一定的贡献。它的革命精神以历史展览形式展出。愿青少年学习这种精神,使它世代相传。
馆内陈列着毛泽东写给该团的亲笔信,周恩来指导该团战斗成长的文献资料,刘少奇、朱德接见该团的历史照片,董必武、徐特立与该团的谈话记录,宋庆龄、谢觉哉、陈毅、谭震林、粟裕、张爱萍、黄克诚、李一氓等为该团所写题词,以及该团当年用过的宣传器材、战斗武器、教学用书和生活用品等革命文物,具体生动而又形象地展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史和中国少儿运动史上的两大奇迹。
“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对外开放十多年,已接待中外游人二十五万多人次,赢得了各界人士的钦敬和赞誉。
嘉兴市南湖风景名胜区
南湖革命纪念馆,原设在嘉兴南湖湖心岛烟雨楼内,现在湖心岛对岸摆渡口。1959年初,中共嘉兴县委根据地委指示,建立南湖革命纪念馆筹建委员会及办公室,筹建经费由中央文化部拨款3万元。由于中共一大会议是以游客泛舟为掩护,租用游船在舱中秘密举行,而原船已不可追踪,同类游船也已绝迹。因此筹建开始的主要工作是弄清开会时游船的形制,经过大量的调查访问,根据老船工的回忆,仿制了一只单夹弄丝网船模型送中央审定。得到了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的肯定,遂据以放大仿制。1959年10月1日南湖革命纪念馆在烟雨楼正式成立,对外开放,陈列展出纪念船和“中共一大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