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场橱窗里展示的精品服装或首饰往往少有人购买,这不是因为它们质量不好,而是因为它们的质量太好,质量越好,因而也就价格越高,如果不打折就能够买得起的人寥寥无几。
魏文帝的皇后甄洛不仅貌若天仙,而且兰心蕙质,冰雪聪明。她小时候喜欢读书、写字,因此常遭到哥哥的取笑:“女孩子应当学飞针走线,好绣双燕子,绣对蝴蝶,你整天读书,难道想做女博士不成?
女博士自此成为才女的美称。后世的文人对女博士赞不绝口的诗句屡见不鲜。如北宋诗人黄庭坚《豫章集·赠李辅圣》诗:“相看绝叹女博士,笔砚管弦成古丘。
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有着“才女冶美称的女博士常常被赋予了贬义色彩,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调侃的话题。校园中有一句流行语: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
女博士已被排除于男人、女人之外。更有网络流行语把学历和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对应起来,认为:“大专生是赵敏,本科生是黄蓉,硕士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灭绝师太,博士后是东方不败。冶由此可以看出女博士的威力有多大。
现实生活中,很多女博士的婚姻状况的确有些不尽人意。据某报报道:,一位女博士的母亲来到报社,为她条件优越的博士女儿小云(化名)征婚。这位母亲带来的资料向记者展示一位优秀女孩的成长过程:高知家庭,从小就是家里的乖孩子,一路保送,从一所名牌大学读到另一所名牌大学,目前是一个热门专业博士二年级的学生。从照片看,她清秀俏丽,且身材高挑,可谓是才貌双全。然而27岁的小云从未谈过恋爱,这让做母亲的焦急万分。小云的母亲20多年来一直为女儿深感骄傲,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处不胜寒冶的博士女儿的感情问题成了母亲的心病。
据一项不完全统计,在某市就读的女博士中,未婚的有100名,其中没有男友的近60名。
女博士这么优越的条件,按理说应该很容易找到知心的伴侣,可为什么会出现女博士嫁人难的情况?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女博士是稀缺资源。女博士就好比商店橱窗里展示的精品服装或首饰,能够买得起的人寥寥无几。
而目前,在高等教育中出现了另一种男女比例失调的现象,从而导致高学历的男性供给不足。上世纪90年代中期,特别是独生子女这一代,进入高等学校的女生比例开始高于男生。文科素来是女生人数占优,而今数学系、物理系,也出现了女生与男生持平的现象。同时,由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普遍存在性别歧视现象,以至于出现了女硕士小于或等于男本科;女博士小于或等于男硕士的现象。这无形中导致女性博士群体的增大。
我们中国择偶文化的核心是“男强女弱冶的观念,以及与此密切相联系的是“男主外,女主内冶的观念。这种不平等的文化观念规定了传统的择偶标准和角色期待。男人和女人选择自己的异性伴侣时,男人通常会选择各方面条件都略低于自己的女人,因为这可以减少许多压力;而女人则刚好相反,在选择伴侣时会选各方面条件都略高于自己的男人。总体上而言,男人的择偶标准是向下,女人的择偶标准是向上。女博士们希望自己配偶的学历是博士或至少是硕士,从而人为地提高了自己的择偶门槛,即在原来的身高、财富、地位等标准上增加了学历门槛,从而画地为牢,形成了婚姻市场上的进入壁垒,使得择偶范围变得更为狭窄。
除了上述因素外,在激烈的考试竞争中,女博士能从众多天之骄子中脱颖而出,自然把精力放在了学习上,而不是浪费在谈情说爱上。在这种情况下,只接触周围同学,因而接触面相对较小,在大学本科,甚至硕士研究生阶段,不少女生可能都没有考虑到结婚的问题,而一旦成了女博士,这时候可选择的范围会更加狭窄。
另一方面,男人想结婚,更多关注的是女性是否会成为合格的太太。女博士虽然博览群书,可调查表明女博士群体却未必是好太太。一些接触过女博士的男性表示,她们有些呆板,缺乏情趣,并且缺乏照顾别人的能力。
婚姻的成立需要很多条件。虽然女博士拥有很高的学历,但是在其他方面确实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做家务、照顾他人、抚养孩子等。所以,女博士在闲暇时间要学习学习插花、厨艺、瑜伽抽空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扩大交际范围。而一旦成为老姑娘仍名花无主,也不要匆忙建立家庭,否则只会遗憾终生。
简·丁伯根(1903~1994)荷兰经济学家。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1969年与拉格纳·弗里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著作有:《美国商业循环,19193~1932》,《英国商业循环,18703~1914》,《经济政策的集中和分散》,《经济政策:原理和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