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情侣之间发生矛盾或意见有分歧时,情侣双方都没有占优策略,最终的结果取决于谁能说服谁,谁坚持己见,不肯妥协的劲头更足,谁就是最后的赢家,这就是情侣博弈的核心。
1950年,由就职于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和梅尔文·德雷希尔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冶。经典的囚徒困境如下:
两个嫌疑犯(A和B)作案后被警察抓住,这两个囚徒一起做坏事,结果被警察发现抓了起来,但是警方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于是分别将他们关在两个独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牢房里进行审讯。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囚犯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或者供出他的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从而背叛他的同伙),或者保持沉默(也就是与他的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警方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冶。双方可以做出以下选择:
若一人选择坦白(相关术语称“背叛冶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
此人将即时获释,抗拒者关押10年。
如果双方均保持沉默(合作),则各关半年。
如果这两个囚犯互相背叛的话,两个人都会被判2年徒刑。
对二人来说,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半年。但是由于两人处于被隔离的状况,首先应该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事双方都会怀疑对方会出卖自己以求自保;其次才是亚当·斯密的理论,假设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冶,都会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进行选择。这两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盘算过程:假如他坦白,我抵赖,得坐10年牢,坦白最多才2年;他要是抵赖,我就可以被释放,而他会坐10年牢。综合以上几种情况考虑,不管他坦白与否,对我而言都是坦白了划算。两个人都会动这样的脑筋,最终,两个人都选择了坦白,结果都被判2年刑期。
基于经济学中Rationalagent的前提假设,两个嫌疑人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是坦白招供,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不招供从而均被释放就不会出现。这样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2年的结局。
“囚徒困境冶与早期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利己理论是相通的。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可情侣意见不一致时,“囚徒困境冶还会起作用吗?
白雪和郭飞是一对正在热恋中的情侣。白雪是个歌迷。周末晚上,她喜欢的一个歌星来开演唱会,她准备约郭飞一起去。两人一起去听演唱会对白雪的收益是2,可郭飞偏偏对听歌不太感兴趣,和白雪在一起听歌对郭飞来说收益是1。
郭飞是个足球迷,恰好周末晚上电视要转播一场他喜欢的足球赛。两人一起看足球对郭飞的收益是2。白雪对足球一窍不通,但因为能和郭飞在一起,周末一起看球的收益是1。
由于两人正处在如胶似漆的热恋阶段,在一起对双方都非常重要,一旦分开,无论郭飞单独去看球,白雪单独去听歌,还是郭飞单独去听歌,白雪单独去看球,对双方来说收益都是0。
那么,郭飞和白雪该如何选择?方法还是:向前展望,往后推理。对白雪来说,假如郭飞去看球,自己也看球,则收益为1,自己去听歌,收益为——看球划算;假如郭飞去听歌,自己去看球,则收益为0,两人一起去听歌,收益为2——听歌划算。显然,白雪也没有占优策略,郭飞决定听歌或者看球,她的最优选择也是陪着。对郭飞来说,假如白雪去看球,自己也看球,收益是2,自己去听歌,收益是0——看球划算;假如白雪去听歌,自己去看球,收益为0,两人一起去听歌,收益为1——听歌划算。可见,郭飞没有占优策略,白雪决定听歌或者看球,他的最佳选择就是陪着。
由此可见,二人都没有占优策略,最终的结果取决于谁能说服谁。谁坚持己见、不肯妥协的劲头更足,谁就是最后的赢家。这就是情侣博弈的核心。
如果白雪能让郭飞相信,看球会让她生不如死,那郭飞只有陪她听歌。如果郭飞能让白雪相信,就是打死他也不会去听歌,那么,白雪就会陪他看球;
要让别人相信自己,便需要用到威胁和承诺。
情侣博弈在商业中非常常见,竞争对手之间自然不会像情侣那样亲密,但他们至少有一点与情侣宁肯牺牲自己的爱好也不愿放弃与对方在一起的时间相同,那就是:谁也不愿意与对手同归于尽。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1899~1992)奥地利裔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以坚持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凯恩斯主义和集体主义而著称。他被广泛视为是奥地利经济学派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他对于法学和认知科学领域也有相当重要的贡献。1974年与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著作有:《货币理论和商业循环》、《物价和生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