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42872900000016

第16章 为什么“男大要当婚,女大要当嫁冶?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冶结婚是人类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举动,更是人类延续生命的最重要手段。

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结婚又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冶这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先生的经典著作——《围城》中对结婚的精彩点评。

无独有偶,网络上的一段流行的对话与钱先生的点评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结婚前:

男:太好了!我期盼的日子终于来临了!我都等不及了!

女:我可以反悔吗?

男:不,你甚至想都别想!

女:你爱我吗?

男:当然!

女:你会背叛我吗?

男:不会,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女:你可以吻我一下吗?

男:当然,绝不可能只有一下!

女:你有可能打我吗?

男:永远不可能!

女:我能相信你吗?

结婚后:从下往上看。

点评归点评,笑话归笑话。对于婚姻,不同的群体各抒己见。

文学家认为爱情是两颗心碰撞出的火花,婚姻成了爱情的坟墓;哲学家认为婚姻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人要结婚是必然的,与谁结婚是偶然的,偶然性体现了必然性;生物学家把婚姻看做是人类繁衍的需要;社会学家认为婚姻是出于社会协作的必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但在经济学家看来,婚姻是理性人的一种经济行为。人们之所以结婚,是因为婚姻的预期收益大于成本。经济学家将收益理解为实际物质财富的绝对增加;会计学家认为产出价值超过投入价值的差额才是收益。而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严格说来,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耗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关于结婚的成本和收益,网络上还流传着一个经典的故事。

一位经济学博士过了多年的单身生活,感到厌倦,于是想要结婚。但他又怕婚姻不如想象中的完美,于是,按照经济学关于成本与收益的原则,他列了份清单。

先算收益:

第一,两个人赚钱养家。

第二,病了有人陪着去医院。

第三,遇事有人商量。

第四,两个人贷款供房。

第五,下班回家有人做晚餐。

再算成本:

第一,不能乱送别人贵重礼物。

第二,下班后不能回家太晚或不回家。

第三,不能自己作决定。

第四,如果妻子病了自己也要陪她去医院。

第五,不能随意带女人回家。

结果经济学博士发现:收益和成本看似相等,可最终还是收益远远大于成本。于是他选择了结婚。

故事中其实忽略了很多成本。例如从寻找目标到谈恋爱再到结婚,都是成本的耗费过程。最直接的成本是博士在寻找目标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金钱。博士要想与对方约会,不仅要牺牲一些时间,还要花费金钱请对方吃饭、喝茶、看电影、听音乐会;为了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博士还要刻意修饰一番,送对方玫瑰花、衣服、首饰等等,这些都是直接成本。

博士为了追求对方,必然还要放弃做一些事情。一旦选择一个目标,就意味着放弃对另一个目标的追逐。而一旦作出错误的选择而最终出现分手的情况,以上的成本都打了水漂。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沉没成本冶。打了水漂的成本其实就是“沉没成本冶。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选择结婚的目的在于希望从婚姻中获取最大效用。结婚给人带来的收益是十分明显的,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

第一,互相提供信用,协调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比如一个人支持另一方做生意,最后实现总效用的增加。

第二,满足人类归属和爱的需要遥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当一个人满足了生理和安全需求的时候,他(她)最需要的就是归属与爱。

第三,通过男女互补袁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袁实现规模经济袁获取规模经济效益遥具有不同专业化优势的、在能力与收入方面存在差别的男女,通过婚姻的形式可以使双方的收益达到最大,是一个互补双赢的方案。

第四,可以分享家庭商品增值遥婚姻作为耐用消费品,具有逐渐积累增值的特点,在规模效应的推动下,婚姻的某些独特效用会逐步显现出来,比如情感的寄托、家庭的福利、知识和智慧的交融、孩子带来的乐趣等等。

第五,起到防灾保险的作用遥比如一方生病了,需要有人照顾,并且在因生病而失业的状态下有人支付医药费用。

何况结婚的好处还不止以上说的那么多,大多数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当然应该选择结婚。

约翰·福布斯·纳什是美国经济学家、数学家。主要研究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1950年,纳什获得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博士学位,他在那篇仅仅27页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也就是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冶的博弈理论。1994年,他和其他两位博弈论学家约翰·海萨尼和莱因哈德·泽尔腾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