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口气读懂经济学
42872900000027

第27章 为什么“黄金周冶也会有负面效应?

自1998年实行“黄金周冶以来,无论对国民经济还是人们的生活而言,黄金周的意义都是非同寻常的。它不仅拉动了国内需求,给服务业带来了巨额的收入,也有力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我们在肯定黄金周刺激消费需求、繁荣市场经济等方面产生巨大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逃避黄金周对生态环境、旅游地、旅游者等持续造成的诸多负面效应。

“黄金周冶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家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而做出的举措。消费作为衡量社会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标志,既与社会群体收入水平息息相关,也与民众消费观念更新、消费时间充裕与否密不可分,黄金周给予了老百姓充足的休息时间,而老百姓的经济思维迅速从简单的“积累型冶向“消费型冶转变。黄金周制度实行的最初几年,从未享受过长假的中国人得到了放松。

“集中式冶休假催生了“井喷式冶消费热潮。据统计,第一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7天内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41亿元。除遭遇“非典冶的2003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外,黄金周旅游收入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在过去的19个黄金周里,我国共有16.3亿人次出游,实现旅游收入6704亿元,拉动交通、餐饮、商业和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使中国的经济曲线出现规律性的小高潮。

黄金周期间任何与旅游有关的行业都得到了大发展。然而,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收益率,必须考虑与其收入相匹配的成本支出。特别是对于旅游业这种典型的产品不可储存的行业来说,黄金周的“井喷冶和黄金周前后的“低潮冶,势必造成旅游市场极度的不均衡。

企业的折旧与人工成本大幅度的提高。在黄金周期间,相关酒店的建筑、设施及各种交通工具均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作状态,其折旧率是加速以至加倍的。而黄金周前后巨大的消费不均衡,也必然引起生产、运输、仓储及销售等方面的成本增加。

总之,大量社会资产的周期性超负荷运作、间歇性处于闲置的现象,导致相关社会资产加速损耗(折旧)是不容回避的现实。

另外为了迎接集中的休闲旅游,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必须按照最大化需求时的标准来建设,但这种最大化的需求一年只有一两次,大部分时间门前冷落、游客稀少,闲置设备的保养和维修都是沉重的包袱。这个成本是不能不考虑的。

经济学原理表明,稳定、持续增长的经济,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虽然是最有效且持久的,但特定条件下某一阶段爆发式的消费需求,往往带来的是之后消费的急剧萎缩。这种短期效益的突增,往往是以牺牲长期效益为代价的。黄金周的消费效应也正是这样。多种实证分析都说明,就全年而言,总体消费甚至有所下降,黄金周并未达到拉动内需的目的。而由黄金周带来的各种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却在逐渐增加。

罗伯特·福格尔(1926~?)美国经济学家。他用经济史的新理论及数理工具重新诠释了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以他在计量经济史方面的贡献获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著作有:《联邦太平洋铁路》、《作为社会科学之工具的数学模型》、《美国经济史的重新解释》(与恩格尔曼等合著)、《铁路与美国经济的增长:计量经济史学论文集》、《“科学冶史学与传统史学》(与埃尔顿合著)、《不公正的年代:美国黑奴经济学》(与恩格尔曼等合著)、《通向过去之路》(与埃尔顿合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