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海原大地震·1920
42878800000021

第21章 地震文物

甘肃省长给大总统的十万火急电报

甘肃省长给大总统的十万火急电报文稿

电报原文:

十万火急!大总统、国务总理钧鉴:内务部、财政部钧鉴:窃甘省十二月十六日晚七钟地震成灾情形,已于效日电陈。

连日据天水、通渭、会宁、靖远、武山、狄道、导河、榆中、定西、静宁等县先后报称,此次地震非常剧烈,或十余分钟至二十分钟,城堡圮落,房屋倒塌,死伤不可胜计。天水县城楼倒下,压毙人民二百余名,城外马跑泉、天水井等地几于荡平,且有山崩地裂、涌出黑水之处;会宁县全城倾塌,压毙人民约十分之四;静宁县山飞川溶、村庄坐下,人民死伤过半;通渭、靖远房屋倒塌殆尽、死伤无算,靖远竟有一处成河,可以行筏;甘省多山,其交通要路,如辛道岭、清凉山、齐家山等处,均因崩坍阻塞,电杆亦毁,交通断绝,实为自来未有之奇灾。

又据报称,回教首领马元璋居隆德之西积滩地方,临变祈祷,因山崩塌,全家六十余口尽被湮殁,教徒死者五六百人,其余回汉人民死伤数万;镇戎之同心城地方夷为平地,海原县城半城塌陷,各县村镇全行毁失者甚多。

官吏间有伤亡,其尤重者至无署办公,百务停止。现正派员分路切查,容俟查明,另案呈报请恤。至道远路塞各县未据报告者,尚未知情形何如。平凉、宁夏因电阻,亦未得信,正在探问。

约计灾情,自省城以西较轻,东路及东南北毗连各县最重。且连日各地仍震动,不但人心惶恐,几如世界末日将至;所遗灾民无衣、无食、无住,流离惨状,目不忍见,耳不忍闻。甘人多倚火炕取暖,衣被素薄,一旦失此,复值严寒大风,忍冻忍饥,瑟缩露宿,匍匐扶伤,哭声偏野,不为饿殍,亦将僵毙。牲畜伤亡散隅,狼狗亦群出噬人。实较本年北五省灾情为尤重。

广建尸位负职,值此巨灾,与官吏、绅民相对惨泣旁皇。现已于本署设立筹赈公所,倡捐集资,并提公款急办无衣,分发仓粮,饬被灾较重各县截留应解款项,立办急赈;一面电令各镇、道集款分发;惟钱荒力绌,拯救难周。

我大总统轸念民生已溺已饥,不遗在远,伏恳立赐颁发帑银,以救穷黎;并祈俯念此次奇灾亘古未有,迥殊水旱偏灾;所颁帑银,务恳特予从优,并准将甘省邮电因赈加费及所扣官吏二成俸费加增一成;统捐各捐尽数扣留,借资分布。又事缘巨变,非寻常可比,仍拟请准于盐款及烟酒印花项下,暂行指拨若干,以供急用。统乞训示、祗遵,至为祈盼。

再,此电因电阻未能即发,并另由快邮分呈,合并陈明。

张广建叩勘

注:效日为19日,勘日为28日。

此电报于29日20时30分从兰州发出,1921年1月11日06时送到内务部。

电报原文无标点,标点为高继宗所加。

万历古钟

该钟铸造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十月四日,为韩王府东山堡庙祠鸣钟。此钟为明代固原三边总督府辖兵车火器制造业,固原东关兴盛炉铸造。据《固原地区志》大事记载:“嘉靖四十年(1561年)六月,固原等处地震,城垣、墩台、房屋皆倒塌,地涌黑黄沙水,压死诸苑监牧军千余户,牧马500余匹。”钟高1.23米,钟口直径0.9米,重约600公斤。上耳残缺,钟身铸有铭文,记载内容为嘉靖四十年发生地震,震毁庙祠和重修情况;下耳为八卦符号,铸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字。悬挂部以下依圆周自右向左分布16个铭文字:“皇帝万岁,太子千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铁钟的正面以补丁块的方式将铭文铸造在内,自右向左,分上下两圈排列,共有12块铭文补丁块。现保存于李旺镇韩府湾青苗山庙祠。

万历古钟及钟身铭文

铭文如下:

大明韩国封疆平城居住,敬依八营草场皇庄筑修东山堡一座。俱系安东群牧千户所管辖。先于旧堡修盖玄帝庙一座,嘉靖四十年地震坍塌。新堡重修玄帝庙一所、雷祖殿一座、九天圣母殿一座,缺少关王庙祠。本堡祖师殿住持僧人园晓,徒明宣、明宇,庄头张径,乡老太臣,俱处气每贵官长者,高农旧姓,各会诸君人等,各舍资财,修盖关王庙祠一座、正殿□□殿一间、马殿三间、山门一间,俱修塑画完备。缺乏鸣钟,信士陈友库复化铁欣,铸造鸣钟一口。祈保一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李应举常印支书文田库存,堡头意。万历二十六年十月朔四日吉造。

五谷丰盈,孳畜兴旺,胡虏远遁,不侵于堡,凡在时中,均赖吉祥,遂意功千,证盟修奉。

木匠王大顺、太仲海、梁正、梁士雨。瓦匠乔应登、邓民、马民。塑化匠米添绪。金火匠人张世积、胥位民。镇功图业,祈佑一方,田苗丰登,孳畜兴隆,人民康泰,今则圆满,不可思议功德。

海原城门石匾

该石匾长1.5米,高0.82米,厚0.10米,匾的正文为“湧金门”三个大字,落款处有“民国十一年夏月壬戌”、“甘肃省筹赈处委员会”的字样。石匾原为嵌挂在海原西城的门匾,经专家考证为孙中山所题写而制作的石匾。民国十年(1921年),时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把海原重建工作列为他的重点爱民工程,当时的甘肃省政府成立了筹赈委员会,并在民国十一年(1922年)专为海原重建题写了“湧金门”的石匾。现保存于县城西门居民马生贵家中。据他回忆,1964年破“四旧”时,石匾被从城墙上拆下来,后因右下角有些破损,属于“四旧”之物而无人敢搬走,他和几个社员用推车把石匾拉回家中,用于放置水桶并保存至今。

地震书信

该书信为山西绛州苏村镇的兰采恭在地震后,从兰州发往山西绛州的信件。内容为:“兰州城于月之初七日地震,甚大,摇坏的不少,伤人八九十名,咱帮商人算均好。”信函中记载发生地震的时间“月之(冬月)初七日”,记载地震最严重的地方“属会宁、隆德、静宁州一带”。信件寄封销戳日“九年、十二月廿七、八”,到达山西绛州日期为“十年、一月、十八”。

赈灾铜币和粮券

该套铜币为陕西督办陆洪涛迫于财政和军饷困难等原因,采纳兰州绅士张应选建议,支持甘肃军阀孔繁锦将山西、湖南发行的民国铜币做样板,进行翻砂铸造铜币。铜币流通于兰州及周围城镇和地震灾区。由于这些翻砂的铜币质量粗劣,版别众多,在外省根本不能流通,只能在甘肃省境内流通,况且甘肃省又是灾区,救灾物资特别是粮食非常的贫乏,用这种翻砂铸造的铜币,老百姓根本从外省购不进粮食,只能用“砂板”购买“粮食券”购粮食。

该碑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北塔山公园三星殿。1920年海原县大地震将北塔山三星殿、文昌宫魁星阁震坏,梁折、墙倒,损毁严重。民国辛酉年(1921年),当地群众募资重建,刻碑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