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走进榆林开发区
42937700000026

第26章 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榆林面临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榆林作为一个地下富有地上贫困的特殊地区,在世纪之交,不仅面临我国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而且还面临着经济落后和加快发展的双重压力。在机遇和压力面前,怎样加快经济发展,怎样提高地区综合竞争力,不断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争做21世纪陕西经济发展的“大个子”。这既是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榆林在西部大开发中需要解决好的一个关键问题。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试图用国际贸易理论予以阐述,以供参考。

从经济波动周期的数据看,从建国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榆林曾有过三次发展机遇,经济发展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为榆林经济打基础时期。在全党大办农业的同时,国家也支持地方大办“五小”工业。榆林抓住这一机遇,建设了一批电力企业(如天桥水电厂、神木跌水崖电厂)、冶金企业(如府谷铁厂)、建材企业(如榆林县水泥厂)、化肥企业(如府谷氮肥厂等)和农机企业。这些企业规模虽然较小,但却填补了榆林工业的空白,使榆林由农业社会开始向工业社会迈进。

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为榆林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其主要标志为神府煤田开发和毛纺行业的集中建设。轻工业、重工业并驾齐驱,全面发展。一批毛纺企业,如“一毛”的改造,“二毛”、分梳厂、羊毛衫厂的建成投产,使榆林纺织行业迈上新的台阶。尤其是国家专门组建精煤公司,实施矿、路、电、港、航一体化战略,对神府煤田实行全面开发,既拉开了榆林资源开发的序幕,又带动地方上了一批煤炭项目,使榆林开始步入工业化社会的初期阶段。

第三次是20世纪90年代,为榆林经济稳定发展时期。主要标志为陕甘宁盆地油气田的开发和国家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确立。其主要成就,一是油气开采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石油、天然气形成160万吨和30亿立方米的产能,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和靖西、陕京、靖银和靖榆四条输气管线建成投运;二是实施资源加工转化战略,建设了榆林天然气化工厂、石油助剂厂和长庆甲醇厂;三是推行煤电一体化战略,建设了一批火电企业(如横山电厂、府谷沙川沟电厂、神木店塔电厂及神华自备电厂等);四是积极实施资源综合利用战略,15万吨醋酸、60万吨甲醇、8万吨真空制盐、500万吨煤基油、10万吨电解铝、府谷电厂等一批资源就地转化项目的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有的已开工建设;五是实施集中一点战略,榆神矿区一期总体规划国家计委已批准实施,23对矿井将逐步开工建设;六是着力启动和建设榆林经济开发区和神府经济开发区,使榆林工业项目依据行业特点,集中布局,逐步显现规模效应。

三次机遇为榆林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1999年,全市GDP达到62.3亿元,人均1966元,较“八五”末增长了39%;财政收入7.2亿元,较“八五”末增长了1.28倍。世纪之交,榆林又喜逢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特色经济、教育和扩大对外开放是榆林实施西部开发的工作重点。榆靖、陕蒙、府店三条高等级公路在榆同时开工建设,在陕西是空前的,在西部地区也是不多见的。神延铁路即将开通,太卫铁路也将上马,全市将基本县县通铁路。这对黄土高原地区来说,既是一种现代文明的标志,又为原料地指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可按运输指向理论,布局建设特色经济项目,将促进榆林经济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开展对外贸易,早日和世界经济接轨。

即将跨入21世纪,榆林又迎来了我国加入WTO的历史机遇。世界贸易组织(WTO)把加强世界经济与贸易的联系与合作,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堡垒作为工作宗旨,必将大大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在全球组合,资本流动推动技术流动,技术革命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追赶优势,当然也带来更大的挑战。在这些机遇和挑战面前,榆林应审时度势,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搭上技术革命的快速列车,步入经济全面振兴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