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理财专家柯特· 康宁汉(Cotter Cunningham)曾说过:“不能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即使拥有博士学位,也难让你脱离贫穷。”
综观社会上那些曾经风光一时的名人,有哪个被名利冲昏头后能善终?多数人都是在初尝甜头时便飘飘然,因为名利太容易获得,便不知珍惜,挥霍青春及财富之后,才惊觉年华老去。又或者被后浪推到沙滩上,再没有舞台可以发光发热,垂首之际才猛然发现,恣意挥霍的结果是贫病交迫、孤单终老。
年逾花甲的徐中博因为而立之年没有为将来做规划和打算,以致到了该享清福的年纪仍得为三餐而劳碌奔波。不但住在慈善机构赞助的租合屋里,还遭逢妻死子散的人间悲剧。会发生这样的惨剧,是因为他在30~40岁时,生活习惯都未曾改变,身边依旧是那群酒肉朋友,虽然职位不断攀升,消费行为却依然无度,而他却自认是用青春换来的成就,受之无愧。
徐中博曾经是人人称羡的高级主管,收入颇丰,因此在失业后,碍于面子问题,不愿屈就基层工作,就是因为他没有认识到自身现况,学不会大丈夫能屈能伸,才会让机会白白流失,造成晚景凄凉。人在每个生命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考验,有的人浑浑噩噩度过;有的人当成玩游戏闯关一样,过关斩将;有的人踌躇不决,认为桥到船头自然直。
其实解决事情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事情可以用相同或不同的方法处理;一样的道理,面对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态度,观望的角度不同,事情也会朝着不同的结局发展。徐中博在30岁时未能对将来有所规划,奢侈度日;到了40岁也没意识到老之将至,仍旧花钱不眨眼;直至50岁仍然过着没计划的日子,所以导致年老时为钱所苦。因为他从来没想过要规划老年生活,只知享受目前的胜利果实,才会在晚年尝到年轻时埋下的苦果,如果他能改变做法,结局将会有所不同。
每个人的收入因为取得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财富的创造亦因个人的智慧而有所落差,但是影响财富累积最大的是个人的消费行为及态度。不是每个人都有成为大企业家的机会,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含着金汤匙出世的命,但就算你只是个工厂的作业员或是市场的菜贩,只要懂得将收支做有效的分配,你也可以富甲一方。
只要肯努力,成为有钱人并非难事,但要无忧无虑地安享晚年,则需妥善规划,免得落得与徐中博老年时相同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