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4302300000011

第11章 把握生活的进退之道(1)

21世纪是强调心灵健康的世纪,当你不愁吃穿,却仍烦恼不已;当你饱食终日,却仍不知人生所为何来时,该是停下来看清自己情绪内在的时候了。我们的问题是,常常不知道如何认识及把握心绪,寻求平静快乐,更不知道如何从不快乐之中去发现或提炼快乐。

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顺应自然,反对“执”,执就是不自然,是扭曲的。快乐是世上最可贵,最为人们所普遍追求的东西,有了追求,就会产生各种“执”——认为更多的金钱、更多的爱、更大的权利等等才能带来快乐。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所处的情境,但是,真正得到快乐的人,不是因为处于某种特定的情况中,而是因为他们知道快乐是一种心情,能在各种环境中,保持顺应和适应的态度。

如果仔细观察天道,日月经天,昼出夜沉,夜出昼没,寒来暑往,秋去冬来,都是很自然的“功遂、身退”的正常现象。植物世界如草木花果,都是默默无言完成了自己的生命任务,静悄悄地消逝,了无痕迹。动物世界生生不已,一代交替一代,谁又能不自然地退出生命的行列呢!如果说有,只有人类的心不肯死,不肯甘休,永远想在不可把握中冀求把握,在不可能永久占有中妄图占有。

自我在哪里

人越长大,越能体会到: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与放弃的过程。每一天,每一刻,都因着我们的追求而不断作出选择,同时也在不断地放弃各种其他的可能性。我们的追求决定了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入睡,穿什么样的衣服,与什么样的人结交,做什么样的工作,如何使用有限的生命……我们不断地选择着也放弃着,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我们对生命的追求。因此,放弃何止是“必要”的,简直就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事情。有人曾经说:如果你想得到生命中“最好的”东西,你就必须放弃许多“好的”东西。

问题是现代社会的选择越来越多了。无论是手机、电脑等各种物质产品,还是婚恋、教育、就业等人生大事,都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存在形式。这样丰富的可选择性,给了人们更大的自由,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困惑。“鱼”与“熊掌”,在现代社会已经有了太多演绎版本,叫人眼花缭乱,分不清到底孰是孰非了。

更何况,有些人根本不清楚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他们不但无法分辨何为“鱼”、何为“熊掌”,只要是别人也在追求的东西,自己也就趋之若鹜。于是乎,无论是高考选专业、毕业求职还是出国留学,我们常常看到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当然了,有的人连选择恋人都一定要以“大众情人”为标准。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传统的教育并不尊重孩子的选择与喜好。因此,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已经不清楚什么是自己的喜好与追求,什么是社会或父母的期望。他们一窝蜂似的追求房子、车子,而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也许只是被人尊重;他们一味追求着学历,其实只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一心追求着好工作,是为了能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他们盲目追求着某位异性,其实是为了被爱的感觉……

我们常常将目标与手段、途径等同起来,又常常将他人的赞许与自己的需要混淆不清,于是总在盲目奔跑、拼命追求。而由于没有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这种追求的过程显得异常艰难,即便得到了想要的结果,也往往感觉像是“鸡肋”。

如果我们真的明白自己的需要,明白自己的追求应当是什么,或许就可以更好地看清所有的途径与方法,而不必轻言放弃。如前所述,现代社会的一大进步就是为人们提供了异常丰富的选择:比如婚恋,从过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自由恋爱、网恋、同居、闪婚;就业也从国家分配到停薪留职、跳槽、兼职、阶段性就业,SOHO……当然,并非所有的选择都值得提倡,但至少我们可以说,你可以作出自由选择。

在追求人生目标的道路上,遭遇挫折是很容易让人感到无助和无奈的,但如果我们不只是沉溺在这些负面情绪中的话,我们就能够把眼界放宽一些,更积极地面对和解决问题,更广泛地收集信息、调动资源。那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是不难寻找自己追求的途径的。

林语堂的“八味人生”

八味心境如浓茶一杯

第一味,爱心凡事包容诸事忍让

第二味,虚心谦虚为人低调做事

第三味,清心寻找心灵的平静

第四味,诚心将心比心广结善缘

第五味,信心积极心态的力量

第六味,专心使人生更有效率

第七味,耐心机会总在等待中出现

第八味,宽心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品味人生的滋味亦如同一杯浓浓的茶。少年,初识愁滋味的季节,成长的岁月浸透了淡淡的苦涩;青年,一段如火如荼的季节,亮丽的青春总有那么几抹灰色;中年,阅历人生的坎坷,趋向成熟的岁月,双肩扛起沉重的包裹;老年,饱尝了岁月的风霜雨雪,怀念已逝的青春韶华总难免酸涩。人生,不正如那一杯捧在手里的茶吗?或许唯有天真无邪的童年才如同一掬可人的清泉吧!

人生之旅是一段磨练人性格的路,人生之旅更是一杯茶,把真诚与执著挥洒在人生之路上,浸泡进人生这杯茶里,人生的苦涩何尝不是满口的清香呢?

这八味将陪伴我们走完这个只有起点没有回程的人生旅途,这些味是缺一不可的!没有爱的财富,令人变得贪婪;没有爱的自负,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肤浅;没有爱的悲伤,令人得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爱的快乐,令人失去怜悯;没有爱的恐惧,令人失去勇气和埋没良心;没有爱的妥协,令人对未来失去期望和信心;没有爱的愤怒,令人失去宽恕之心,没有宽恕之心无人能获得心灵的治愈……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人生如舞台”,在这个人生的舞台上,有前台有后台,前台看起来是那么的漂亮,却不知道后台的辛酸!前台,该唱的唱得五音不乱,该说的说得字正腔圆,该演的演得淋漓尽致。却不知道后台,脱下那一身的假面具,又是一副什么样的面孔,那才是人的真面孔……

老子的归隐

自古以来,关于老子晚年究竟到哪里去了?他死在哪里?没有人说得清楚。在历史文献的资料上,只说他西度流沙,过了新疆以北,一直过了沙漠,到西域去了。究竟是往中东还是到印度去了?

据《神仙传》上记载:东周时期,函谷关关令是当地人尹喜。一天早晨,尹喜从家里出来,在门前的一个土台上往东远眺。望见对面河岸上霞光万道,一轮红日喷薄欲出。这本是很平常的自然现象,善观天象的尹喜却从中发现了不平常,红光之前有一团紫气缭绕徐徐向西移动,在黄河南岸的河畔,紫色渐渐地越聚越浓。以至于层峦叠嶂之间,云霞蒸蔚,景色异常美丽壮观。尹喜眼观天象,即兴打了一卦,细推卦理,不由欣喜若狂:“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于是他赶紧下了土台,吩咐手下打扫庭院,清扫街道,准备迎接圣人。并告诉门人,凡有与众不同的人来都要留下来,好好招待,而且还要马上向他报告。布置好后,尹喜沐浴更衣,静候圣人。

当时周朝的柱下史(主管国家图书的最高长官)李耳即老子,因不满朝廷腐败,诸侯相争,辞官不做,离开洛阳,打算经函谷关西去,过隐居生活。老子皓首长须,神彩奕奕,倒骑青牛来到函谷关前。守门关吏见此人与众不同,立刻报告关令尹喜。尹喜赶忙来到关前,将老子迎到客舍,共进餐膳。二人边吃边叙,谈得很投机。函谷关一带景色秀丽,尹喜关令又极力挽留,老子没法,只好就留下来,于是被逼写了这部五千字的《老子》,留下了这部著作后,老子才得出关,西度流沙不知所终。

尹喜得到老子的传授,亦即得到了这五千字的《老子》以后,自己果然也成道了。因此,连官也不要做,就挂冠而去,也不知所终。

道教就是这样传说,由老子传给关尹子,继续往下传,更是壶子、列子、庄子。一路传下去,有了道教三经,即道教主要的三部经典,包括:由《老子》改称的《道德经》,《庄子》改称的《南华经》与《列子》改称的《冲虚经》。到了唐朝,《老子》一书成为道教的三经之首,道家鼎盛起来变成国教。

后来出土的帛书《老子》等文献资料中,更显示了老子学说思想的体系,是继承了殷商以上的文化系统,亦证明了古人所说的话的真实性。

不愿生在帝王家

在历史上,常有自悲生为帝室儿孙的浩叹。

当萧道成迫使刘宋末代皇帝——十三岁小儿刘准让位的时候,可怜的小皇帝,已自知不免于死亡,惊惧万分,随口就问萧道成的帮凶大臣王敬则说:“今天就要杀我吗?”王敬则说:“不要怕,不过迁居别宫。官家(对皇帝的称呼)先世取司马家,也是如此。”刘准一边哭,一边说:“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帝王家!”

在明思宗(崇祯)的时代,当李闯王率兵入宫的时候,思宗用剑砍杀他的女儿长平公主,叹曰:“汝何故生我家!”

由此,更可明白深入传统道家哲学的历代隐士、高士们,薄帝王而不为,惟恐富贵来迫,于是便有“避世惟恐不早,入山惟恐不深”的思想了。

后退的美丽

一天,云和男朋友激烈争吵后的早上,她的心情很恶劣,她带着无法掩饰的疲惫和伤感,云坐在办公桌前,打开电脑,开始了漫长的一天的工作。

她习惯性地打开信箱,看见了男朋友转寄来的一封邮件,看还是不看呢?她犹豫着,很害怕那里面有她不喜欢的消息,因为,她还是非常地爱他啊!

终于,云鼓起勇气,打开了邮件。

没有什么文字的说明,附件里有个图片。云很小心地点开了它,那是什么呢?面前出现的是一个黑色方块,里面堆了一些类似乱码的白色文字,排列方式也毫无规则可言,黑糊糊的,很不美观,云很仔细地研究了半天,最后还是完全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看着显然不美丽的画面,云的心更沉重了,“难道他是在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他对我的怨恨和不满吗?”云的眼睛开始湿润了。

忽然,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还会是他的吗?云知道,以前的每个日子,这个时候肯定是他打来问候的电话!

电话里传出的真的是他略带沙哑的声音,他只说了一句话:“打开图片看的时候,你一定要退后至少两米看。”说完,就挂断了……

云半信半疑,近看都看不清楚,何况是向后退两米!

云尽可能将椅子往后退,并将身体尽力后仰,荧光屏上还是一片黑白相间的无意义图案。

云相信这封邮件一定有点道理,抱着最后一丝信念,她站了起来,一步一步地往后退,当她与荧屏距离超过两米的时候,她终于看清楚这个图了,热泪再也克制不住,从她那慢慢微笑的脸上流淌下来,再也止不住了。

刚来的同事惊奇地发现云的样子,赶快围了过来,这时,所有的人都看见了,云的电脑屏幕上,在一堆黑糊糊的底色上,赫然显现了六个白色而纯净清晰的中文字:

对不起,我爱你!

颜回的人生

人生的美丽时刻,不一定是在挥金如土的瞬间,而往往是心无挂碍的一丝微笑。

相传,佛祖释尊有一天登上灵鹫山高座,准备讲经。释尊拿出一朵花,眼观众弟子,众人不明白佛祖的用意,均默然不语。只有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于是,佛祖将禅心传付于他。

在深奥的佛理面前,面带微笑的摩诃迦叶尊者的确比眉头紧锁的众僧高出一筹,因为他怀有一颗喜悦的心。

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身居陋巷,每天只有“一箪食,一瓢饮”,别人不堪其苦,他却乐在其中。他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枕着自己的胳膊,微笑着送走一个个西下的夕阳。

颜回的人生便是微笑的人生,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微笑着的人,能够坦然面对纷繁世事,能够荣辱不惊地正视自己生存时空的尴尬与不幸。因为他们心平气和、内心富有而时时面带微笑。

微笑是心灵的盛宴,是生命的乐土。不经意的微笑里,其实饱含着人生的大智大慧,大彻大悟。能够时时面含微笑,那该是一种怎样的万金不易的幸福啊!

然而,又有多少人晓得这种身边的幸福呢?滚滚红尘之中,多少贪求物欲的人为了地位、金钱,机关用尽,编织一张张名缰利网。他们的欲望什么时候真正地满足过、停止过呢?

得陇望蜀,得寸进尺乃是人类与生俱有的劣根性,当昨日的追求变为今天的拥有时,试问有几人能一生一世只陶醉于此而举步不前呢?况且,苦心经营积累下来的财富,很可能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汲汲于物欲者往往迷失了本性,只有那些心平气和,具有生活智慧的人,才能发出内心恬淡的微笑。微笑着的人生,应该是人生的至高追求。

用心去微笑吧,芸芸众生里,没有谁,会比永远拥有一颗快乐之心的人更富有。

屠羊说

《屠羊说》的典故出自庄子的《让王篇》。屠羊说(音通悦),本来是楚昭王时,市井中一个卖羊肉的屠夫,大家都叫他屠羊说,事实上是一位隐士。当年楚国败亡,昭王逃难出奔到随国。屠羊说便跟着昭王逃亡,在流浪途中,昭王的许多问题,乃至生活上衣食住行,都是他帮忙解决,功劳很大。后来楚国复国,昭王派大臣去问屠羊说希望做什么官。屠羊说答复道:楚王失去了他的故国,我也跟着失去了卖羊肉的摊位,现在楚王恢复了国土,我也恢复了我的羊肉摊,这样便等于恢复了我固有的爵禄,还要什么赏赐呢?昭王再下命令,一定要他接受,于是屠羊说更进一步说:这次楚国失败,不是我的过错,所以我没有请罪杀了我;现在复国了,也不是我的功劳,所以也不能领赏。

楚昭王从大臣那里听到他这样的话,知道这个摆羊肉摊子的,并不是普通人物,于是叫大臣召他来见面。不料屠羊说更乖巧,他回答说:依照我们楚国的政治体制,一定要有很大的功劳,受过重赏的人,才可以面对面见到国王。现在我屠羊说,在文的方面,没有保存国家的知识学问,在武的方面,也没有和敌人拼死一战的勇气。当吴国的军队打进我们首都来的时候,我只因为怕死,而急急慌慌逃走,并不是为了效忠而跟随国王一路逃的,现在国王要召见我,是一件违背政体的事,我不愿意天下人来讥笑楚国没有法制。

楚昭王听了这番理论,更觉得这个羊肉摊子老板非等闲之辈,于是派了一位更高级的大臣,官司马子綦——相近于现代的国防部长,吩咐子綦说,这个羊肉摊的老板,虽然没有什么地位,可是他所说的道理非常高明,现在由你去请他来,说我要请他做国家的三公高位。想想看,由一位全国的三军统帅出面来请,这中间有些什么意味。可是屠羊说还是不同意,他说我知道三公的地位,比我一个羊肉摊老板不知要高贵多少倍,这个位置上的薪水,万钟之禄,恐怕我卖一辈子羊肉也赚不了那么多。可是,我怎么可以因为自己贪图高官厚禄,而使我的君主得一个滥行奖赏的恶名呢?我还是不能够这样做的,请你把我的羊肉摊子还给我吧!

当然事实上,楚昭王能复国,许多主意都是由这位羊肉摊老板提出来的。后来他一再推辞不肯作官,就是“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的老庄精神。

注释

老子曰:“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也。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人们想要把客观世界(天下),照主观意图加以人为的措施,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功成不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