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罢,廖晓义又深情地朗诵:“我们曾经用歌声救国,今天我们要用歌声挽救伤痕累累的地球母亲。”这位温柔而又执著的环保者的动情演讲和优美歌声感染了异域同行们,他们很多人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随后,挪威首相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在国事繁忙中抽空会见了她,赞扬她在2000年中国“地球日”行动中所作的贡献,也对她以无私无畏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改造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活方式所取得的成就表示推崇和赞赏。
三天之后,载誉而归的廖晓义踏上了祖国的土地。荣誉代表过去,廖晓义眼中只有未来。稍作休整,她马上又投入到“2000年地球日——中国在行动”中。
2000年初,廖晓义两度飞往美国,邀请“地球日”国际主席、被《时代周刊》提名“地球英雄”的丹尼斯参加中国“地球日”,丹尼斯点头:“没有哪一个国家比中国更重要。”
2月29日早上8点,廖晓义陪丹尼斯乘车出席“中国在行动”启动仪式。车上,廖晓义见丹尼斯不断地揉眼睛,便关切地问:“丹尼斯先生,请问您哪儿不舒服?”“廖女士,请恕我直言,飞到贵国首都后,我便一直眼睛疼。”
廖晓义一阵沉默。望着车窗外不时涌来的沙尘和污浊的空气,她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善解人意的丹尼斯仿佛已触摸到廖晓义心头的沉痛,他扭转头,宽慰她说:“我真的很佩服你!你本可以留在美国呼吸新鲜的空气,但是你放弃了。对从事环保的人士来说,没有比挚爱自己脚下这片国土更可贵的了。”
“谢谢您的褒奖,丹尼斯。为了你下次来中国眼睛不疼,我就在这儿永远干下去。”
为了调节一下气氛,廖晓义说她小时候特别喜欢少年英雄刘文学,他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与地主搏斗,壮烈牺牲。廖晓义又说起她的偶像索南达杰,为了保护国家野生动物,同样献出了宝贵生命。那是发生在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地区,那里是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聚集之地,很多非法偷猎者常来此猖獗地猎杀野生动物,这里每年被捕杀的藏羚羊多达20000只。1994年,治多县西部工委书记索南达杰追缴18名偷猎者,结果在枪战中牺牲,他死后还在雪地里保持射击的姿态。刘文学可以献出生命,索南达杰也可以献出生命,她仅仅是做了一点环保工作,又算什么呢?
丹尼斯缄默了,眼睛里噙满感动的泪水。他问:“可可西里现在怎么样了?”
廖晓义说,“环保志愿者杨欣来到那里,1999年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并不断从全国各地招募志愿者,参与反偷猎工作……”
8点半,廖晓义和丹尼斯来到了北京环保宣传教育中心,在这里举行了“2000年地球日——中国在行动”启动仪式。国家环保局局长解振华对丹尼斯说:“中国民间环保组织与政府目标一致,是环保伙伴。”丹尼斯寄语中国人说:“以2000年‘地球日’为契机,建立一种对环境更负责任的生活方式,共创更加美好的世界。”
上午11点,“保护地球,选择绿色生活”的承诺签名开始,丹尼斯第一个拿起笔,之后是廖晓义,然后100多人庄严提笔。
“地球日也是人类自身的拯救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来参与环保: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垃圾分类,循环回收;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启动仪式结束后,廖晓义见到杨欣,恳求道:“给我一张索南达杰的照片吧。”杨欣问:“干什么?”“我要把它摆在‘地球村’,让所有来‘地球村’的人认识他。”
4月1日,“地球村”联合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召开研讨会,谈论在全国范围内发起绿色生活承诺签名,发表倡议书和承诺卡,举办2000年“地球日”纪念仪式等。
随后,廖晓义又风尘仆仆地南下武汉、重庆等地,开始了她作为“2000年地球日——中国在行动”总协调人穿越中国腹地的环保之旅。久未联系到她的女儿在因特网上发了一封寻母启事:“妈妈,廖晓义,46岁,身高1.65米,面目憔悴,患有轻度的环保综合征,自4月某日出差昆明后不幸丢失。知情者有重赏。女儿王胜寒。”
著名相声演员牛群在北京见到廖晓义之后,立即风趣地给王胜寒草拟了一封电子邮件:“胜寒小朋友,捡到妈妈一个,完‘妈’归赵。”
廖晓义深感自己对不起女儿,通过越洋电话向女儿道歉时,她哭了……
民间环保事业的发展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时间18时15分(北京时间22时15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世界贸易中心会场庄重宣布: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北京。这是一个令中国人兴奋、激动和扬眉吐气的时刻,这是奥林匹克运动一次公平、公正和历史性的抉择。面对强大对手的挑战,以高水平的申办工作和泱泱大国的实力,最终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这是北京第二次“申奥”,吸取了8年前的沉痛教训。1993年,北京首次申奥。据媒体报道,当国际奥委会官员问及中国有无民间环保组织时,我方代表团竟不知如何作答。或许,就是这么一个小的细节,最终导致北京在最后时刻被悉尼击败。这件事深深刺激了有志于环保的一大批人,这其中包括后来创建“自然之友”的梁从诫,创建“地球村”的廖晓义,创建“绿家园”的汪永晨,创建“绿岛”的张可佳,以及马军、沈孝辉、于晓刚、郑易生、熊志红、李来来、薛野、赵昂、张玲等众多环保者,他们一道大力发展民间组织,最终成为除了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种力量。
1995~1999年,“自然之友”动用各种资源,在国际和国内呼吁打击非法藏羚羊绒贸易,拯救濒危的藏羚羊。会长梁从诫致信英国首相布莱尔,呼吁西方社会抵制藏羚羊绒制品,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
1999~2001年,“自然之友”、“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绿色江河”、“藏灵网”、“地球之友”、“世界自然基金会”、“绿色高原”、“绿家园”、“绿网”、“绿色北京”、各大高校社团等多家非政府组织和媒体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拯救藏羚”的热潮,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大批民众通过物资捐赠或亲自以志愿者身份赴可可西里参与“拯救藏羚”公民行动……
进入21世纪,环保民间组织迅速倍增。截至2005年,已有民间自发成立的环保组织200多家,学生环保组织1000多家,国际组织的分支机构若干。这些环保组织在功能上也开始分化,根据自身的优势、特长,分别关注不同的环境领域。“三江源协会”的牧区保护与社区发展、“自然之友”环境教育、“地球村”绿色社区建设、“淮河卫士”的水污染监督举报,等等。同时,民间组织开始走向联合,通过公众参与,对决策产生影响。比如:“怒江反坝”、“圆明园防渗事件”、“抵制高尔夫球场”、“北京动物园搬迁”、“内蒙东乌旗草原污染诉讼”等一系列活动,均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掀起了一阵“绿色风暴”。
在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壮大,中国的民间环保组织日益成熟。
2000年,包括“地球村”在内的20家民间组织与奥申委共同签署了《绿色奥运行动计划》,共30条具体行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单位等作为绿色奥运行动计划的内容,为我们国家组织推动公众参与提供了现实的渠道。
同年8月,廖晓义向北京市长刘淇提交了绿色社区推广方案,得到了北京市政府和奥申委的重视。自北京市政府组织了百余名区长以上的干部在试点地——宣武区建国南里小区开现场会后,原本只是“地球村”的试点工作变成了由政府文明办牵头的政府政策工作。“申奥”成功之后,那个以绿色建筑、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绿化等环保设施和公众参与机制为基本模式的绿色社区方案得以推广。随后,廖晓义、金鉴明、梁从诫、廖秀冬4人被北京奥组委聘请担任环境顾问。
自担任环境顾问以来,廖晓义参与了《绿色奥运行动计划》的制定,对奥林匹克公园规划、绿色施工、绿色酒店标准等具体问题,提出过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2000年以来,“地球村”帮助建立了宣武区椿树园绿色社区,该社区在2001年2月成功地接待了前来考察的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同一时期,“地球村”和北京市少工委合作,发起了“绿色奥运、绿色生活、绿天使承诺”的活动,83万名小学生和他们的父母一起填写了用再生纸制作的承诺卡,这意味着北京1/3的家庭接受和参与了“绿色奥运”的理念教育。
2001年6月,廖晓义在北京奥申委的支持下到悉尼取经,利用她在那里接受澳大利亚环境奖——“班克西亚环境奖”的机会,拍摄了悉尼“绿色奥运”具体实践的专题片,介绍了奥运村不使用空调,减少纸张使用,使用无氟冰箱,同时还设置了污水处理循环系统,大量的临时厕所全部用回收的水来冲洗。该片在中央电视台“绿色空间”的黄金时间中反复播出多次,对于在全国范围内传播“体育、文化、环保”的奥运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地球村”和多家民间组织一起,在配合奥组委实施“绿色奥运”行动计划方面,开展了一些具有影响力和独创性的活动。2004年,“地球村”在奥组委的支持下,推动了空调“冬天调低1度,夏天调高1度”的酒店节能承诺,把“环保节能宣传卡”送到了80余家奥运签约酒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004年和2005年的夏天,“地球村”和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自然之友”、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绿家园”志愿者、香港地球之友和保护国际9家环保组织提出“26度空调”节能行动倡议,并建立公众监督机制,进行测温活动,测量大型公共建筑的室温。此倡议得到了奥组委环境工程部余小萱部长的肯定和支持。2007年,“26度空调”正式成为国家的节能标准。
2005年,“地球村”和铁道部环保办、全国铁道团委、北京市奥组委环境活动部共同发起“绿色列车”项目,依托昆明铁路局T61/62次,在北京往返云南的列车上通过广播介绍环保信息,将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及可持续旅游结合起来。次年又开通了北京通往呼伦贝尔的绿色列车——草原专列。
2006年,“地球村”联合奥组委环境工程部、北京市环保局、旅游局、密云县政府等部门一道推动了《北京绿色奥运生态旅游行动指南》的发布,提出“绿色奥运”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及生态旅游的具体操作规范,使奥运旅游开发商、服务者、旅游者的行为细则与国际上的绿色旅游标准接轨。这是国际生态旅游标准在中国落地的重要一步。
2007年,“地球村”同北京6个城区的10余处街道共同倡议发起的“奥林匹克伙伴社区”活动启动。“奥林匹克社区伙伴”正在实施“运动、文化、环保”奥运精神的三大理念,同时与自然养生、乡土文脉以及生态智慧——中国文化的三大宝藏相融合,为奥运精神走进社区探索了中国式的经验。
2008年初,全世界的目光和脚步聚集中国,很多中国人都在思考,怎样回答世界和我们自身的问询:5000年中国文化在那里?如何进行文化与环保、体育与环保的结合。经过反复思考,廖晓义发明了简便易学的“易行养生操”,就是融和奥运理念和中国文化内涵的一个尝试,它是由“一分钟伸展操”、“一分钟呼吸法”、“一分钟冥想术”、“一分钟拍打功”和“一分钟五禽拳”组成。它综合了武术、气功、形意、太极、八卦的特征,同时又融合了国学、国医、国术、国乐的内涵与精髓。
廖晓义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理论,那就是“绿色713理念”:其中的“3”就是奥运的三个支点——运动、文化、环保,“1”是指一个平台——公众参与,“7”是环保要做的七个方面的工作——垃圾分类、大众节能、绿袋子、生态保护、节水、企业公民的环保责任、中国太极文化与奥运文化的结合。通过“绿色713理念”的广泛宣传,促进了“绿色奥运”理念的普及和实施。
2001年,廖晓义在担任奥申委环境顾问时,写过一首歌《承诺》:“当新世纪钟声刚刚敲过,让我们作一份绿色的承诺。为一个健康的星球,为了永远的奥林匹克!承诺,为每一片天空找回蓝色;承诺,让每一条河流变成清澈;承诺,每双手种下绿色的希望;承诺,每个人选择绿色的生活。这承诺是新的重托,这承诺是爱的诉说,这承诺是善的良知,这承诺是生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