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故事
4303600000064

第64章 康厚明从“农民工”到“人大代表” (5)

2008年4月的一个傍晚,在重庆一家老字号火锅店,十几个农民工边吃火锅,边兴奋地谈论着。坐在最里面的就是康厚明,挨着他的是刘胜玉和儿子康钦华;在左侧靠外面的是康厚健和媳妇杨作蓉,还有他们在镇里读中学的儿子,还有康厚明的三姐夫梁益海和女儿;靠着康厚明右侧的是他大姐夫和儿子、女儿。除刘胜玉沉默外,大家都对康厚明不久前在北京的“精彩表现”表示祝贺。

这是一次难得的家庭聚会。

这些年来,康厚明家的兄弟姐妹七人聚少离多,除了二姐在家种地,其他的几个全都出外打工。最小的两个妹妹命运都挺坎坷,一个搞过传销,赔了不少钱;另一个在老家离了婚,到了广州。她俩一般至少两年才能回来老家一次,每次都待不了几天,还得匆忙回去。

康厚明的三姐夫梁益海曾是知青,在下乡期间认识康厚明三姐,后来结婚了。他曾去过新疆、广州、重庆等地打工,因为身体原因,梁益海不到38岁就“病退”了。现在他们就住在永川,打一点零时工。他们的女儿刚结婚,目前在康厚明大姐的儿子开的公司打工。

康厚明的大姐一家日子过得不错,在家族中也颇有地位。大姐夫原来是他们村子的村长,现在又是康厚明打工的公司的老板。除此之外,他们的儿女也都有出息,儿子是公务员,后来下海经商,开了公司;女儿在电厂工作,属于正式职工。目前他们农村的房子全部卖掉了,田地也交给了生产队,户口全都迁到城里,他们已在永川买了房子。

一直奔波不定的康厚健,现在也总算稳定下来。他和爱人几年前已经从广州回到重庆,目前和哥哥在一起,搞建筑工程。他们农村的房子已卖掉了,刚在永川买了120平的房子,花了20多万。他的新房没钱装修,还不能去住,只得边租房,边打工挣钱。他们的儿子已初中毕业,想到永川读高中。在广州那十几年,康厚健其实挣钱还是不少的,尤其是轧钢厂那几年收入很高,每个月至少有四五千块钱的收入;在手袋厂,他也已成为了管理人员,但广州房价太高,根本买不起,最后无奈地选择离开。

或许,康厚健还是幸运的,因为他至少在永川买了房子,尽管贷了些款。康厚明的际遇显然要糟糕得多,尽管他已经是全国人大代表。

他曾奋斗了18年,才在农村盖好房子。但是要想在城里买楼房,对他来说还是一个遥远的梦。在人大会上,他曾提出给农民建立廉租房的建议。

“我们的民工班,有10对夫妻同在城市奋斗,公司只能提供民工的集体宿舍,夫妻两人要想住在一起,就只有出去租房子,但租最简陋的房子,每个月都要两百元左右。最后只有把一间房子用层板隔成若干个小家,供夫妻居住。这样很不方便、很尴尬。这些年来,政府建了些廉租房。但总量太少,并且首先满足的是辖区的低收入居民,农民工住上的非常少。建议政府每年可以按土地供应总量的一定比例建廉租房,让更多买不起商品房的农民工也能在城市里有个窝。”

从1998年至今,康厚明一直住在重庆。从2003年开始,刘胜玉也离开石牛寺村,到了重庆城建集团,两口子一直住在单位集体宿舍。目前两个人积蓄还不到4万元,康厚明现在月收入2000元,妻子刘胜玉月工资700元,他俩把攒下来的钱都供儿子读书了,想在城里买房子,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两年儿子念书花了些钱,这是必需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俩常年在外面打工,两三个月才回家一次,回来没待几天,又得匆忙地离开。儿子因为过于节俭,现在得了白血病,作为父母没尽到责任,感到很难过。儿子没考上大学,我们拿钱让他在重庆大学计算机专业读完了大专自考课程,之后又让他到北大青鸟软件开发专业学习。等他毕业参加工作了,我们的经济压力就没这么大了。重庆现在房价太高,我们准备在永川买房子,买小一点的,两室就够住了。因为目前还不知道儿子在哪边发展,所以花得少一点,清静就行……”

康厚明在农村的房子还没卖,而且他的田地还在。现在农村种地免除农业税,还给各种补助,刘胜玉有时候还想回去种地,但康厚明摇头说,不可能了。

“我们岁数大了,种田不行了;就算体力行,农村现在种地都科学化了,根本就不需要一家人。农村环境其实还是挺好的,但是儿子要在外面工作,不会回农村来的。我们在城里打工,可以给他提供好一点的条件。现在农村人口都大量输入城市,年轻人到城里打工,没有多少还想回农村去的……”

没错,康厚明留在城里有太多理由。作为人大代表,城里有他的事业。但残酷的现实却是:他的家,在哪里?仅仅在单位的宿舍里面吗?像他一样的农民工还有千千万万,也都寄宿在城市里面吗?农民工早成为农村联系城市的纽带,为城市建设辛勤劳动。他们又把在城市里学会的新思想、新的生活方式带回农村,加速农村现代化发展,农民工对实现中国城乡之间的功能整合、利益整合、关系整合等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农民工在城里有太多忧虑,比如子女教育、住房问题、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安全保险等,农民工还有很多不公平不合理的遭遇,都需要解决……

不能否认,由于文化的碰撞、生存方式的激变,农民工给城镇带去活力的同时,也带去了纷乱和冲突,给城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带来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城市才能成为这些农民工真正的“家”。

见证

2008年,金秋。石牛寺村,阳光普照,麦田飘香。一辆小轿车停下来,车里走出来一个中年男子,笑容可掬地跟收割的村民打招呼。立刻,有十几个村民围上来,和这个“大领导”攀谈起来。

这个人,就是康厚明,他请了半天假给母亲过生日。此刻,他俨然已成了全体村民心中的“大领导”。他去过北京,并且和那么多“官”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还在电视上不断露面、接受采访,村民们仰慕他很久了。

那些原来称呼康厚明为“老康”的人,此刻只是嘿嘿地笑着,不敢张口。康厚明原本是话语不多的人,但现在可不能冷场,必须要“表现”一番,便逐一问候起来。其实,和村民说话,可比电视上接受采访轻松多了,他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

村民说,现在在家种地太好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这一系列政策的实行可把他们乐坏了。真没想到,国家对农民会这么重视了。另外还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简直跟做梦似的。

正说着话,有一群孩子背着书包上学去。马上又有几个村民说,石牛寺村从去年就普及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政策了,孩子上学都不花钱了。要是发现哪个老师收钱,家长就要告他去,因为这是不合法的……这句话,把康厚明说乐了,十几个人也都着笑。

有个村民说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好处多,他前一阶段做了心脏病手术,花了9万多,后来给补助3万元。这件事全村子都很震惊,因为大家此前一直持怀疑态度,这下子全都相信了。

大伙正说着,从远处小跑着过来一位婆婆,气喘吁吁的。原来是康厚明的母亲,听说儿子今天回家看她,给她过生日,就在大道上等着。看见一帮人围着地垄沟说话,老太太就急忙赶了过来。这时候,她激动地从人堆里冲过来,拽着康厚明的手说:

“我种了这些年地,还有我爸爸我爷爷我太爷爷,一直都种地,可从来就没听说过种地不交税的!那要是放在康熙爷年间的话,那可叫皇粮国税啊,你不缴纳,是要杀头的!现在呢,国家全都给免了,我起初都不信。谢谢共产党,谢谢毛主席!”这句话又把大伙全都逗笑了。

有人纠正说,现在的主席是胡锦涛,老太太便说,“谢谢毛主席,谢谢胡锦涛!”

康厚明告别了村民,和母亲一起回家。

此时,大姐、大姐夫、二姐、三姐、三姐夫都回来了,给母亲过生日。康厚健正在工地紧张施工回不来,刘胜玉要给工人做饭,也抽不出时间。康厚明的两个妹妹从外地打来电话。

康厚明的父亲已经去世了,母亲这些年在家里照顾他们兄妹的孩子,很辛苦。大家都不断往老太太碗里夹菜,还让老人家喝了点酒,祝愿她长寿。

晚饭后,康厚明因为单位还有事,就准备离开。老太太送出很远,叮嘱康厚明注意身体,经常往家里打电话,才慢慢回去。

轻烟缥缈的石牛寺村,显得安详、幽静。白鹭在田野间飞过,湛蓝的天空下面,是宽广起伏的麦田。家乡是美丽的,铺垫千年的乡土,散发着一串串留恋。康厚明在车里看着窗外金黄的麦浪,心潮起伏,他为农村30年来的巨大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

1978年的中国农村,一片萧索。那一年,中国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133.5元,其中有近1/4的生产队社员收入在40元以下。有2.5亿的农村人口处在贫困线以下,占农村总人口的3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很快提高。1978年到1985年间,农民家庭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水平分别增加了264元和192元。贫困人口由1978年以前的2.5亿下降到1.25亿。到2000年,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由原先的8000万减少到3000万,占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到3%左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这是一个历史的壮举!

进入21世纪后,中央连续出台了多个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惠农政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初见成效,农民奔小康的速度提升,我国在国际上农业大国的地位基本确立。200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使中国进入了由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换的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贯彻“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连续下发五个“一号文件”,作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部署。

康厚明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见证了农村巨变的这一切,同时,他又走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路——产业工人即“农民工”之路。这条路充满艰辛,不过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历练的过程,康厚明才一步步变得成熟。

毋庸置疑,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从2004年开始,国家对“农民工”问题给予了足够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对清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作出批示,温家宝总理为农民追讨工钱成为佳话。党中央、国务院领导还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农民工培训、农民工劳动安全等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

在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2005年3月31日,国务院第85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2005年工作要点》,将“制定和完善涉及农民工的各项政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2005年4月初,根据国务院要求和温家宝总理的指示,国务院研究室牵头成立了农民工问题调研和文件起草组,经过近4个月的辛勤工作,最终形成了近5万字的《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为起草《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奠定了基础。

2005年11月2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各地区要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认真解决他们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2006年1月1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第122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文件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明确了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政策措施。这是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重大举措。文件涉及农民工工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权益保护等方方面面的政策措施。

康厚明是幸运的,从一个农民工,到劳动模范,再到人大代表,他见证了中国改革大潮席卷着每一个角落,也见证了这股力量蒸蒸日上不可阻挡,正带着中国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