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孔子的故事
4316700000046

第46章 周游列国(5)

孔子说,有仁德的地方是最美的。选择去处,不住在有仁德的地方,那怎么能说是明智的呢?孔子也有慌不择路的时候,多亏有弟子的劝阻。不然之前在卫国受到的怠慢和屈辱,在晋国也是免不了的,因为这两个地方都不是有仁德的地方。因此,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好的。与不仁不德的人相处,是没有前途的。这段话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含义。

六、慎断家事

鲁定公十五年(公元前495年)春夏之交的一天晚上,卫灵公宴请宠卿近臣,并以歌舞助兴。席间,南子和公孙余假眉来眼去,众卿暗自气愤;太子蒯聩知南子淫乱已久,目睹此况,自感无比羞辱,愤然退席回内宫。

深夜,蒯聩持剑潜入后宫禁地行刺南子,武艺高强的公孙余假以剑相挡,南子幸免于难。在“捉拿刺客”声中,蒯聩逃出卫宫,飞马奔往晋国。蒙在鼓内的卫灵公以为儿子背叛自己,便于次日差人请孔子进宫,请教处置之策。

灵公满面愁容,问:“昨夜,太子行刺南后未遂,已逃至晋国,气煞寡人了!对此,请教夫子,该当如何?”

对于卫宫发生太子刺杀南子事件,孔子并不感到意外。但对于卫国第一家庭如此重大的家务事,孔子还是慎之又慎。他静思了一会儿,入情入理地说:“事已至此,以冷下来为好,何必借此惩处太子呢? 因为太子不会再回来危及南后了,他们完全可以都太平无事地生活下去。因此,此事宜息事宁人,不了了之,切勿扩大。这样处理,父子之情,夫妻之情得以兼顾,对卫国、对父子、对夫妻亦不会再生新的不利。”

灵公仔细品味孔子的中庸之言,感到很有道理,让局外人断君侯的家务事,不是强人所难吗?于是,笑着说:“谢夫子助寡人明晰理顺了这件事……”

【子曰】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

【启示】

孔子说,侍奉君子时,容易犯三种过失:没轮到你说话的时候,你抢先说,就是急躁;该说话了,你还不说,就是隐瞒;不察言观色便贸然张口,就是有眼无珠。侍奉君子时,要注意避免这三种过失。其实,与一般人的相处,同样也要注意避免这三种过失。没听清事情,就急着发言,意见难免偏颇。事情已到了该说的时候又不说,将会贻误大事。不洞察局势,贸然说话,说不到点上,还不如不说。察言观色、洞察庾判断局势,是成功的人际沟通的基本前提。

七、司马牛之忧

孔子在宋国的时候,因为言辞上得罪了在宋国掌权的司马桓魋,所以就离开了宋国。

司马桓魋的弟弟司马牛,追随孔子学习礼仪,一向看不惯哥哥的行为。后来,桓魋在宋国发动叛乱,消息传来,司马牛又是害怕又是担心。他向孔子请教怎样做君子。

孔子对他说:“君子不忧愁,不害怕。”

司马牛不懂这话的意思。问道:“不忧愁,不害怕,就叫做君子了吗?”

孔子说:“君子反省自己,内心毫无愧疚,还有什么可忧愁、可害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