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帮助孩子进步的时候,首先要清楚自己内心对孩子的一切成见,从欣赏接纳孩子开始,走进孩子的心灵,成为孩子的知心好友,这样才有机会知道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才有可能对孩子提供帮助。简单地说就是家长要进入孩子的频道,取得共鸣。
其次,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表现得怒火万丈,要冷静,但不是去一味迁就孩子。就事论事,不拿以前的事情来批评孩子。如果你拿了以前的事情说事,这是心里对孩子是“差生”的偏见在作祟。只要家长心里存在这种偏见,就永远无法真正地去帮助孩子。因为内心歧视别人的人,会把自己抬得高高的,有一股傲气,会让孩子闻到,让孩子本能地逃避。所以放下身段,从内心去尊重孩子,要有和孩子平等对话的心态。家长要学会做孩子的人生导师、人生激励师、生活导师、知心朋友。
家长应如何看待孩子的粗心大意
王鹏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数学测试成绩一直在50分上下徘徊,做作业也是粗心大意。对此家长感到非常头疼,王鹏也感到很沮丧,老师更是恼火。
家长应该如何看待孩子的粗心大意呢?
家长恐怕首先在思想上认为是孩子在学习上不认真,真实情况是: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不是学习不努力,而是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
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是指孩子的智力正常,但是由于学习所涉及的心理机能的缺乏或发展没有达到同龄水平而无法掌握学校的学习环节,出现听、说、读、写、算以及更高层次的思维上的困难,随着问题的聚集和年龄的增加,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和情感上的发展。
家长在孩子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再去说孩子粗心大意,那是在冤枉孩子。不是孩子不想好,而是他的能力没达到。
家长还要观察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情况。注意力好比一扇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如果没有开启或半开半闭,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人的注意力有三个指标:指向性、分配性和转移性。要是孩子的这三个指标相对比较差的话,他们会有不同的表现。
注意力指向性相对比较差的孩子,在下课时间与同学玩游戏,到了上课时间,老师在讲课,可他的脑袋里还在想着游戏。
注意力分配性相对比较差的孩子,他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上课时窗外的鸟叫声、走廊上的脚步声,乃至操场上的踢球声都能转移他的注意力。在家里,门铃声、电话声、说话声统统都逃不过他的耳朵,这样就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课和写作业上。
注意力转移性相对较差的孩子在完成一件事之后做另外一件事的时候,他的注意力转移的速度非常慢,或非常困难。
对于孩子对知识点掌握不好造成认知不清或者是因孩子思维能力造成的审题不明的情况,家长不要以为那是孩子的粗心大意。
针对粗心大意的孩子,家长一方面要关注他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
学习上细心的好习惯是和日常生活中的好习惯密不可分的,那些从小做事就丢三落四、缺乏条理、不能坚持到底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上也是粗心大意的。
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小的时候让他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大一点儿的时候让孩子帮着做家务。让孩子在做事的过程当中,学会自主,学会次序的安排,把握节奏,变得有条理,更重要的是有了心理体验,这样的心理体验多了,自然形成了一种习惯,而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然会迁移到学习当中,因此,家长千万别剥夺了孩子做事的权利和机会,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往往会使学习事半功倍。
针对孩子粗心大意,家长就任意地惩罚孩子,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比如:增加孩子的额外作业负担,命令孩子抄十遍书,每天做50道口算题等,家长这样做往往是欲速而不达。过度单调的重复,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厌倦后,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习题要精当、典型、适量。
孩子学习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能否学习下去。刚上学的时候,每个孩子都雄心勃勃地要争第一,可是孩子们的学习能力确实存在某些不同,在这些学习能力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孩子再努力,结果总是不尽人意。糟糕的是,老师和家长误解了孩子,认为孩子贪玩,心思不在学习上,学习不认真、不专心等,于是便使出高压手段对孩子进行矫正,比如打、骂、处罚。当家长对孩子施加过大的学习压力时,孩子的内心就会充满挫折感,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孩子是人在桌旁学习,但心早就飞了。
家长要发掘孩子的优点对他鼓励,有进步的时候就表扬,让他看到希望,使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调动起他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用赏识教育,让孩子心灵充满阳光。
针对孩子的粗心大意,有些家长往往又给了孩子很多不良的心理暗示。在孩子粗心的时候,家长不要直接去告诉孩子结果,要让孩子去亲身体验、感悟。也不要因为孩子粗心就去责怪他,更不要去一遍遍地提醒孩子“不能粗心”。要是家长一再地说孩子粗心,做事慢,孩子就会形成一种习惯,真的认为自己粗心,因为孩子潜意识里只接受有实质性意义的信息,比如说:“以后不要再这样粗心大意了!”反而会让孩子加重粗心大意的印象。
针对孩子的粗心,家长应该这样:在他粗心的时候不理睬他,淡化他的粗心,然后在他偶尔不粗心时马上表扬他,强化他的细心,这样他就会逐渐朝着细心的方向发展了。
要让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多给孩子细心的心理暗示。家长把目光放在孩子的细心上,那么孩子心里就有一种自己“细心”的心理暗示。孩子小,自我意识薄弱,很在意周围的眼光,家长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优点上。纠正粗心,养成细心的习惯,也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面对孩子的浮躁你的耐心有多少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比较浮躁的社会,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孩子们也沾染了这种浮躁。面对孩子的浮躁,家长也是大为恼火,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我的孩子真让人恼火,一会儿说作业多了,烦;一会儿说又要测验了,烦;一会儿说又要期中考试了,烦……”
烦!烦!充斥在我们的家庭里,包围着每个孩子和家长。
家长最听不得孩子说烦了,孩子一说烦,家长自己跟着就心烦,于是就忍不住要说孩子,一说孩子,孩子就和家长顶嘴,就不高兴。家长只有无奈的感叹:“你说这孩子,是不是太不懂事了?”
其实在孩子说烦的时候,家长就听孩子说,孩子说:“作业实在太多了,烦。”家长也可以随孩子说:“是呀,老师要是能少布置一点儿作业就好啊。”孩子说:“几乎天天都要测验,烦。”家长也可以说:“是呀,一天到晚把神经绷得紧紧的,并不利于学习呀。”
家长这样顺着孩子说,实际上是帮助孩子把心里积攒的不良情绪吐出来,让孩子及时抛弃那种“烦”的心理状态,清除掉孩子的情绪垃圾。
如今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要是能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不叫苦,不喊烦,那真是再好不过了。但是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实在是很难。
既然孩子做不到,那么回到家来,诉一诉苦,喊一喊烦,是很正常的,没什么大不了的。孩子发泄之后就会变得轻松起来,也会很快地投入到正常的学习中去的。
在孩子说烦的时候,做家长的千万不要用那些大道理去堵孩子的嘴,更不能拿出大人的派头教训孩子。孩子说烦,家长就好好地听着,这其实是对孩子必要的尊重和爱护。
面对孩子的浮躁,家长要耐下心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多家长都不会想到,孩子不良情绪的来源往往是家长自己。
孩子如果遭到了不公平对待,被人误解,遭人嘲笑,自尊心受到伤害等等都会让他有情绪,甚至发怒,而这些往往是家长造成的。
家长在和孩子进行有效地沟通的时候,除了讲究沟通的技巧外,还要调理好自己的情绪。面对孩子,家长自我感知情绪,调整好、控制好情绪,会形成家庭温馨良好的氛围,改善与孩子的沟通。
家长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就必须先对情绪有个基本的了解。
人的情绪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积极的喜悦情绪,包括快乐、欢欣、满意、怡悦、得意等;第二类是负向情绪的抑制状态,包括厌恶、悲伤、焦虑、恐惧、担忧等;第三类是敌意状态,也属于负向的情绪,包括愤怒、憎恨、嫉妒、怀疑等。愤怒的情绪,如发脾气、不出声最能破坏人际关系,引来冲突。
家长在带有负面情绪的情况下去教育孩子往往会放大孩子们的过错。家长由于没有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往往对孩子吹毛求疵,甚至动辄打骂,这对孩子形成健康的良好的情绪十分不利。
如果家长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这会使自己的孩子渐渐地沦为情绪的奴隶。通常情况,当家长情绪不好时,孩子又在身边,此时孩子最容易成为家长的出气筒。家长愤怒时往往会失去理智,对孩子说出的话,做出的事,不是大喊大叫的辱骂,就是有摔摔打打的举动。当这一切结束时,家长会感到后悔内疚,决心以后绝不重复这样的行为了,但是,愤怒再次袭来时,试图不再生气的决心不但没起作用,甚至更糟糕。
家长把怒气撒在孩子身上,这虽然能够使父母得到一时的解脱和轻松,但是对孩子却起了很大的副作用。家长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冷处理”,等心平气和后再和孩子沟通。
家长必须提升自己的自我调节能力,做情绪的主人,清晰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认识自身某一情绪发生的原因,千方百计使自己恢复到积极的情绪。这样,家长才能以自己的一个良好的情绪去带动孩子健康、积极的情绪。
情绪虽然很难调节,但又不能总让它憋在心里,那就要学会释放,让它尽快发泄出去。“早点消气”,这也是一种调节,虽然不是最积极的方法,但是对于良好情绪的恢复也是有利的。家长有负面情绪的时候要学会宣泄,就是要学会把自己不良情绪及时宣泄出去,及时宣泄自己的羞怯、气馁、愤怒、怀疑等消极情感,如在单位或外面遇到不愉快的事,应先向家人倾诉取得家人的理解、劝慰和支持。还可以干力气活儿、做家务等宣泄心中恼怒。
别把孩子的人生填得太满
李安生长在书香之家,是台南一中校长李升的长子,李安从小并不优秀。他的父亲希望他读博士、当学者,于是他曾经为李安请来台南的名师帮他补习功课,但李安的成绩仍不见起色。
李安两次考大学都是名落孙山,心里极度烦躁,在家里面对那些学过的书籍仿佛自己就在世界末日里,他愤怒地把桌上的台灯、书本统统扫到地上,然后跑出家门透透气。
后来李安根据自己的兴趣考上了艺专影剧科,他感到“灵魂第一次获得解放”的自由和快乐,这个时候,李安才发现“原来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读书与升学”。
李安在舞台上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学芭蕾、写小说、练声乐、画素描,才华在艺术世界里渐放光芒。他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4项大奖,自己也成为了著名的导演。
李安的人生经历和感悟给人以启迪。“原来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读书与升学”,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多姿多彩的,那些望子成龙心切、正在为孩子选择人生道路的家长,可以通过李安的成长经历去理解孩子成长的真意。
孩子的读书、升学、成才是每一位家长都要面对的事情,很多家长在心中早就为孩子规划好了人生的主线。家长因为对孩子寄托着太多的期望和梦想,从孕育生命开始,家长们就行动起来,进行一系列的教育:胎教、早教、幼教,智力开发、外语培训、艺术启蒙,学习计划、培养目标、职业前景,早就替孩子做了周密细致的规划、安排,几乎要把孩子的人生填满。
每个孩子自身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每个孩子都渴望呼吸自由的空气,每个孩子都期盼在快乐的天空下成长。家长如果无视孩子们的天性,只关注读书、升学这一件事,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误、人生的遗憾。
尤其是关乎孩子前途命运的高考,它已经成为孩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不仅因为马拉松式的备考让孩子紧张、焦虑、压抑,更让孩子和家长难以释怀的是,他们将面对或是失误的懊悔,或是对落榜的担忧,或是对前途的迷惘。此时,家长的怨尤只会让孩子深感挫败,空洞的说教只能让孩子产生逆反,而大人们最应该做的,是宽容和理解、疏导和安慰。
“孩子,累了就回家吧。”
这是一位平凡的母亲对儿子说的一句平常话。两次高考落榜的周仕谋在民办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里仍然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他给家里打电话,话筒那边,传来了母亲这句话。他回到家乡,母亲没有责怪他,而是默默地用自己的爱温暖着他,就像小时候一样,每天早晨一起来,母亲就会为他泡一个鸡蛋;见儿子瘦了,母亲就把家里那只下了四年蛋的老母鸡杀了给他补身子。当得知他想要点钱买笔墨稿纸写小说时,母亲没有因为家里穷而反对,反而默默地支持他。终于,他的长篇校园小说《民办大孩子》出版了,几部有影响的作品也相继问世,他成了青年作家。
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要学会“减压”,学会“放下”,在孩子高考失败时、人生失意时、落寞无助时,别只为孩子的前途担忧和纠结,也应当悉心关注呵护孩子的心灵世界,发自肺腑地说一句:“孩子,累了就歇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