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习惯一般表现为:遵守诺言、说话算数的习惯;实事求是的习惯;真诚待人接物的习惯;守时的习惯。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正派、诚信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去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对自己负责任,才能对更多人负责,才能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是否具有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志。
孩子如果养成事事依赖别人,自己没有独立做事的能力,那么在他成年之后将会难以独立于社会,更难以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
家长对孩子责任心的教育应当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一时一事、一言一行中。家长们尤其要注意对孩子犯错的处理。在这种时候,父母应当保持理智和冷静,尽量不要大声训斥,更不要夸大其辞恐吓孩子,而应当实事求是地讲清道理,明确指出弥补过错的办法。
孩子发生过错的时候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关键时刻,孩子能否学会处理好过错对他的将来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当,孩子一方面是毫不在意,丝毫没有责任心;另一方面是过于恐惧而导致精神崩溃。如果处理得当,孩子学会了吃一堑长一智,由此走向成熟,成为一个富有责任心的人。所以,不论孩子有什么过错,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应当让他承担责任,这才是家长体现出来的真正爱心。
负责任的习惯一般表现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经常反省的习惯;正确面对过失,勇于承担责任的习惯;在家庭和学校中承担具体责任的习惯;服务他人的习惯;有社会责任感。
孩子的责任心增强后,心中的爱心也会自然丰满起来。在人们的生活中,爱心是无限珍贵的人性瑰宝。特别是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特点显著的新一代孩子来说,孩子心中有没有爱心显得尤其重要。
一个又冷又黑的夜里,在美国中部一个乡村的道路上,一位老太太的汽车抛锚了。由于这里人烟稀少,她等了半小时左右,终于有一辆车经过,开车的男子见此情况便下车帮忙,几分钟以后,汽车修好了。老太太问开车的男子要多少钱,他回答说,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助人为乐。但老太太坚持要付些钱作为报酬,否则觉得自己过意不去,开车的男子谢绝了她,并建议她将钱给那些比他需要的人,最后,他们各自上了路。
紧接着,老太太来到了一家路边的咖啡馆,一位怀孕的女招待即刻给她煮了一杯热咖啡,并问她为什么这么晚还赶路,于是老太太就将刚才发生的事情讲述给她听。女招待听后感慨道,这样的好人真是难得。然后老太太也问女招待为什么工作到那么晚,女招待说是为了迎接孩子的出世而需要第二份工作,这第二份工作就是夜晚兼职当咖啡馆的女招待。老太太听后执意要女招待收下200美元的小费,女招待说,我不能收下那么多的小费;老太太坚持说,你比我更需要它!
女招待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结果令人惊讶的是,她的丈夫就是那位好心的帮助修车的男子。
也许真的是善有善报。事实上,具有爱心的人终将幸福。同时爱心作为人性的一线光芒对于孩子的学习也有巨大的帮助。
一个人当爱心油然而生的时候,他就会有一种极端敏感的神经冲动。这种神经冲动将把自己的所有感觉器官打开,这时,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知识,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当一个人经常无私帮助别人时,他的整个心态是平和的、从容的、积极的,内心深处自然就会形成一种稳定的、高尚的动机概念,这种动机概念与学习的动机是相互连接的,所谓举一反三,便会将学习的热情激发起来。
具有爱心的人,通常都是真正自信的人。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心中的目标,自信是人格的核心,而爱心是自信的伴生物。
美国作家马尔兹说:“我们要以信心充实自己,就像我们每天要以食物充实自己一样。”孩子有了自信,学习自然就能上去。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尽管很多,但其中一个捷径就是从培养孩子的爱心开始,在鼓励孩子爱人、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从更高的角度上来引导孩子形成“我能行”的意识。另外,还可以肯定的是,没有爱心支撑,“自信”就不是真正的“自信”,即使已经克服了自卑,形成了自我的信心,也很容易演变为“狂妄”或者“自负”。
孩子爱心的习惯一般表现为:孝顺老人和长辈的习惯;与人共享的习惯;呵护身边小生命的习惯;帮助弱者的习惯。
人的社会属性需要家长去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精神,诺贝尔奖成果的获得80%以上都是合作的结果。合作就是团结协作,围绕一个目标去做事。成功者的道路有千千万万,但总有一些共同之处,团结协作是许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性。
陶行之在教育孩子做人的时候说得好:“莫做人上人,莫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当下孩子们的合作意识非常薄弱,很多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这是当今独生子女的主要人格缺陷之一。
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就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天,一个外国教育考察团来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一位教育专家提出要当场做一次教育实验。专家随便走进了一间教室。他对同学们说:“这个模型代表一个矿井,里面的三个小球代表矿工。我请三位同学用手拉住球上的线绳。我给同学们一个暗号,表示矿井突然进水了,水又大又急,井下的人有生命危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看谁能迅速地拉动手中的线绳将小球提出井外,看谁第一个逃出现场,脱离危险。”
话音刚落,小梅等三名同学被请到讲台桌前应试。小梅仔细观察一下矿井,矿井好像一个细口径的啤酒瓶,心想:“如果我们三个人在接到命令的一刹那一齐猛拉小球,都只想到个人首先逃脱危险的境地,三个小球非卡死在井口不可,前进不得,后退不得……”
就在这紧要关头,她急中生智,悄声对两个小伙伴说:“你一,他二,我三。”
专家一声令下,三个小球被线绳拴着,“呗儿”、“呗儿”、“呗儿”,迅速地跳出井外。教室里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专家高兴得欢呼起来,马上把小梅抱起来,举起来。小梅和小伙伴们简直像凯旋的将士一样受欢迎。
专家说:“我在许多国家都做过这个教育实验,可是,都失败了。今天,在中国,在北京,这个实验一下子获得了成功,我真高兴。我应该给你们满分。你们交上了一份超常的答卷!我祝贺你们!热烈地祝贺你们获得了成功!”
专家问小梅是怎么想出办法的,小梅骄傲地说:“老师平时总是教育我们,下课出教室门的时候不要拥挤,要有秩序地一个人一个人地走出去,不然大家一齐挤在门口,都卡在那里,想进的进不去,想出的出不来……”
平时养成的好习惯,到了紧要关头,会产生无比的威力。可以说,习惯养成如何可以决定人生的成败。
孩子善于与人合作的习惯一般表现为:尊重和倾听的习惯;对别人的帮助心存感激的习惯;乐于助人的习惯;虚心请教别人的习惯;团结友善,平等待人的习惯;尊重别人不同意见的习惯。
针对孩子的拖拖拉拉,家长要培养孩子做事情讲究效率的习惯。讲究效率是一项特殊的非智力品质,首先表现为做事有计划,当孩子逐步习惯了行动之前做计划,就会有一个神奇的变化。
做事前,家长耐心地与孩子讨论计划,并使计划趋于可行,这样下去孩子也会慢慢地成熟起来。
讲究效率,让孩子在做大事的时候先从做小事开始。譬如,每天临睡之前,将第二天穿戴的衣服或使用的东西摆放整齐,就是孩子做事有计划的必要训练之一。
在计划的基础上,让孩子有条理地去做事情。做事有条理,不仅是做事有效率的保证,而且会使人养成审美的习惯。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孩子早晨起床找不到袜子,其他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也常常丢三落四,想不起来弄到哪里去了,这便是做事缺乏计划性和条理性的坏习惯,如不改变,将给一生带来麻烦。
让孩子掌握规律,然后按规律来做事。家长引导孩子计划周密,学会有条理、有理智地生活,都离不开科学的态度。也就是说,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因一时冲动蛮干扰乱计划。
比如,关于孩子的睡眠问题,因睡眠不足严重影响了孩子健康的成长,虽然有很多原因,但是与计划的不科学也有密切关系。
睡眠不足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时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严重损害。当一个人睡眠不足的时候,神经变得十分脆弱,各种心理疾病也就会趁虚而入。由此可见,睡眠对孩子的作用是很大的。
改变孩子休息习惯,有效的办法之一是让孩子了解人体的周期规律。看看人体24小时都在干什么呢。
据医学报道:
1点:处于轻微睡眠状态,人很容易醒来,此时特别容易感到疾病的存在。
2点:除肝脏外,大部分人体器官基本停止工作,肝脏则利用这段空闲时间紧张地工作,首先为人体排除毒素,人体正经受着自身的“大清洗”。如果此时想喝点什么,千万不要喝咖啡或茶,特别是酒精类饮料,最好喝一杯水或牛奶。
3点:机体处于休息状态,体力几乎完全丧失,此时的血压、脉搏和呼吸都处于最弱状态。
4点:呼吸仍然很弱,大脑的供血量最少,机体处于最微弱的循环状态,此时人容易死亡。但此时人的听力很敏锐,极易被微小的动静所惊醒。
5点:人已经经历了几次梦的过程,如果此时起床就能很快进入精神饱满的状态。
6点:血压上升,心跳加快,此时机体已经苏醒。
7点:人体的免疫力特别强,如果此时受到细菌或病毒的感染,人体能够轻易战胜它们。
8点:机体休息完毕,肝脏已将身体内的毒素排出,这时千万不要喝酒,否则会加重肝脏的负担。
9点:兴致升高,痛感减弱,心脏全力工作。
10点:积极性上升,人体处于最佳状态,痛苦烟消云散,热情将一直持续到午后,任何工作都能够胜任。此时喝茶聊天,将虚度一天中最清醒的时刻。
11点:心脏有节奏地继续工作,并与我们的心理积极保持一致,此时几乎感觉不到大的工作压力。
12点:人的全部精力都已被调动起来,此时不应吃大量食物,最好晚一小时吃饭。
13点:肝脏休息,血液中溶入一些糖原。白天第一阶段的兴奋期已过,感觉到有些疲劳,应适当休息一下。
14点:精力消退,此时是24小时周期中的第二个低潮阶段,反应迟缓。
15点:重新改善,感觉器官此时尤其敏感,特别是嗅觉和味觉,美食家大多选择此时吃饭,之后人体重新走入正轨。
16点:血液中糖的含量升高,一些医生把这一过程称为“饭后糖尿病”,但这却不是病,兴奋期过后开始衰退。
17点:效率仍很高,运动员此时应加倍努力训练。
18点:人的肉体疼痛感重新减弱,想多运动的愿望上升,心理兴奋渐渐下降。
19点:血压上升,心理稳定性降到最低点,人们很容易激动,常会因一些小事而争吵。此时对过敏症患者来说不太好过,开始头痛。
20点:此时人的体重最重,反应出奇地敏捷。司机处于最佳状态,几乎不会出事故。
21点:精神状态一般,孩子和演员非常清楚此时的记忆力特别好,善于记忆白天记不住的课文和大段台词。
22点:体温开始下降。
23点:人体准备休息,细胞修复工作开始。
24点:如果我们在此时休息,那么无论是机体还是大脑都将排除一切干扰,人会很快进入梦乡。
根据上述人体运行的规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制定一个同样的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
你的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举止吗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知礼节、懂礼仪的人,那么家长怎样来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呢?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去探亲访友,还是在家中款待亲朋好友,这都是让孩子学习礼仪、提高交往能力的好机会。
在日常的生活中,让孩子学会待客之礼。在等待客人拜访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家长告诉孩子见客人应有的礼节,如在客人面前应面带微笑,起身主动问好;对客人的提问认真回答;孩子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热情招待客人,为客人端茶送水。
在家长与客人交谈时,告诉孩子不要打闹嬉戏,更不要随便插嘴和吵闹,尤其是不要对客人评头论足,不要向客人讨要礼物等。
客人临走时,也要孩子送至家门口,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家长良好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学习社交礼仪的最好榜样。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以好的影响。平时,家长就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实践,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人际交注活动,对孩子的礼貌行为及时肯定赞扬,让孩子体验到礼貌行为带来的愉悦,以利于巩固、重复这种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当着客人的面,千万不可责怪孩子,这会让客人难堪,孩子恼怒。不要当着客人和孩子的面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这样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节假日的探亲访友中让孩子学礼仪。家长在去亲戚家做客的路上,可以以交谈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这种方法通常是非常有效的,因为这时家长说的话,孩子听得进,记得牢。
家长应告诉孩子要去哪里,怎样称呼主人,并介绍他们与家长的关系,与孩子自己的关系。鼓励和启发孩子想出一些节日祝词,向主人致以节日的问候。
到亲戚家,当主人端上糖果糕点、茶水时,告诉孩子要先说谢谢,然后用双手去接。告诉孩子不要随便玩弄主人家的摆设和物品,更不能任意开柜子门、冰箱等。考虑到主人可能会留客吃饭,家长也应提前对孩子进行餐桌礼仪教育,让孩子吃出“文雅”来,要小口进食,闭起嘴咀嚼,不要发出声响来。挟菜、舀汤时动作要轻,不要光挟自己爱吃的菜,也不要对菜的味道评头论足。提醒孩子临走时应向主人道谢,说“再见”。
在实际生活当中,孩子眼中看到的还不是一个到处人人彬彬有礼、礼让谦和的世界,一些家长平时也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教育方式,孩子回到家庭这个小环境,在百般宠爱下,所有坏习惯都会故态复萌,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能不断运用和巩固良好礼仪的环境,使其内化为孩子持久的行为。
考试后家长做做总结
通常,孩子考试以后,家长们表现是哭的哭、笑的笑、愁的愁、埋怨的、诉苦的、着急的……孩子要考得差了,很多家长感觉天都塌下来了。
当孩子的成绩出现滑坡时,父母们最常见的解释有三种,一种是“孩子聪明但是不努力”,一种是感到自己的孩子笨,还有一种认为自己的孩子也不笨、也挺努力,但是方法不对。
现在分析一下这三种解释。
第一种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努力,学习不在状态,言下之意就是,只要孩子努力、进入状态,学习成绩就会很快提上去。然而,如何由不努力变为努力,如何调整孩子的学习状态,如何把功夫用到点子上,这些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与其说孩子不努力,不如说孩子缺乏“让自己努力”的能力——关键是孩子怎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