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误区
4334800000027

第27章 帮助孩子养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2)

家长帮助孩子掌握好看书的速度,一般细心看书的速度基本上要求在每分钟100字以内,必要的时候还要在重要的信息分布区进行反复咀嚼。具体要求,在大脑中将知识与信息串起来,在大脑中成为一个平面的知识重点分布图。然后,再往下读,在读完计划内的任务时,逐渐在大脑中形成重点知识的一个立体分布图。

让孩子做个有心人

会学习的孩子,一般都是有心人,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比较注意观察和留心。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伟人也都是有心的人。

做一个有心人,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随时做一些笔记,只要稍微感动心扉的细节,无论观察到什么,还是读到什么,或者是想到什么,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字,都随手记载在一个精心准备的小本子上。

英国著名政治家、作家丘吉尔即使打仗的时候,也注意随手记载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正是这种出色的文献意识,使他不仅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而且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他的巨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就是这样写成的。

小说家史蒂文森外出时,总是携带两本册子:一本是他读的书,另一本是笔记簿。他带着笔记簿,为的是能随时记录自己想起的好词句以及观察到的事情。

美国著名作家、哲学家爱默生说:“灵感就像天空的小鸟,不知何时,它会突然飞来停在树上。你稍不留意,它又飞走了。”因此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灵感,如果你想及时地抓住它,最好用笔记下来。孩子养成随手做笔记的良好习惯,会受益终生的。

脑子里冒出的灵感稍纵即逝,经常动脑思考的人常常会遇到下列现象:在散步或坐车时,突然想到了一个点子,因身边没有笔和纸而没有能及时记下来,结果回到家后,怎么想也想不起来。

有一个策划高手为了掌握随时可能出现的创意,就随身携带了一叠明信片,上面全部填写好自己的地址。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好的构想或是听到有趣的事情,他就立刻写在明信片上,然后寄给自己。这些陆陆续续到来的明信片,为他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使他工作起来如虎添翼。

养成随手做笔记的好习惯,对孩子的好处不言而喻。不仅要记录生活中随时闪现的灵感,就是在平时阅读时,也要随手记笔记,这不但可以训练孩子的创造力,而且还为日后积累了可以随时查找的组合素材。

孩子要没有养成随手记笔记的习惯,只能让可贵的构想或优秀的素材白白消失。家长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就应该培养孩子随手记笔记的好习惯。我们的古人就有“推敲”和“三上”——鞍上、厕上、床上等经典的笔记佳话。

随手做笔记的方法基本要求如下:

一是在适当分类的情况下,不必界定应该记什么内容,只要记了就可以。适当分类应结合孩子的成才趋势和个人爱好进行,比如文学、艺术、数学、外语等,记录的内容不必限制,只要能让孩子若有所思的,都可以是记录的内容,如一个人的一句话、一幅画的标题、书上的一首诗、一个小故事。

二是记录的方式不必限制,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自己按照想象画的草图,也可以是数字,还可以按照孩子自己的喜好随便涂画。特别是对于年龄小一些的孩子,更应当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父母不必担心他们会浪费本子。

三是为了让孩子主动、热情甚至酷爱去做这件事情,并形成习惯,建议父母与孩子共同设计本子的样式,比如每一本都可以有一个正规的“书名”,如《若有所思——心灵笔记》、《心灵的空间——感悟文集》、《爱的故事——笑语小故事集》等等。发挥孩子的想象力,编出一个好的名字来,这样可以让孩子爱上一件几乎是“创作”的事情。

不过,现在我们身处数字时代,做笔记也不必太传统。现在有很多产品,如手机、MP3、DDV、录音笔等都具有录音功能。孩子可以将自己的新思路、灵感用语音复制,然后边播放边进行整理。这样既方便快捷,又不会因传统的笔记方式边写边想而打乱思路,效率会更高。

写作能提高孩子的修养

孩子怎么来写好作文始终是家长们头疼的一件事情,许多家长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提高写作能力,时常在书店里,买回大量的作文辅导书。实际上,仅依靠作文辅导书,根本解决不了孩子写作能力的问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只是告诉人们阅读的确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人提高写作能力。如果只是想通过阅读来解决孩子写作能力的问题,还是很不够的。不能让孩子去为作文而作文,需要从孩子的学习心理入手。

孩子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兴趣的一个“人”。写作的目的就是用文字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对于孩子来说,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在语文学习上的作文了,在学习的任何一个环节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写作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是一件痛苦不堪的事情,痛苦并不能说明孩子天生不善写作,孩子们能轻松愉快、一气呵成写就日记或书信,但他们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时,情形却变了,内心的冥思苦想不是互相打架就是顾此失彼,曾经轻松的笔顿时无从下手。这时候,写作成为一种苦役。

出现这种反差的主要原因是当孩子写日记或书信时他的心灵处于自由的状态,就能想象丰富,有感而写;当孩子心灵上戴着枷锁来写作的时候,由于不是自由写作,不能在写作中得到内心的快乐,这样的写作训练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只能导致孩子讨厌写作。

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常常感到没有内容可写,那是因为孩子的生活被局限在每天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且每天的上课、做作业已经占据了孩子大部分时间,即便是星期天,属于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很少。这对孩子通过生活搜集、积累素材有一定的影响,为此,家长必须投入一定的辅助力量。

家长通过日常生活,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积累作文素材。在平时的茶余饭后,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家长可介绍生活中一些有意义的新鲜事及社会见闻等,尽可能讲得情节完整、生动有趣,并加以分析,让孩子知道写哪一类作文时可以运用这些内容,必要时,还可以让孩子把事情简要地记下来。要做到这一点,家长就必须做有心人,首先自己要关心周围的生活。帮助孩子积累写作素材,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切忌一曝十寒。

家长鼓励孩子积蓄写作素材,这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家长要帮助孩子去观察与区分。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引导孩子注重观察,在观察中分辨出事物细节上的差别。观察内容可以是自然万物,包括所有孩子感兴趣的树、虫、鸟,天空、宇宙、星辰等,也可以是人情世故,如人的表情、人的语言、人的性格、人的内心世界,更可以是阅读材料和电视电影作品。总而言之,要锻炼出孩子“能区分”、“明亮”的眼睛。

在平时要注重引导孩子在体验中成长。因为体验是一种最好的学习,只有在体验中,孩子才有自己的切实体会,才能为写作提供一种鲜活的基本生活感受材料,建议父母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亲身经历。

帮助孩子记录一些好句子。歌德说过,人起码应该每天听一首小歌,读一首好诗,看一幅好画,如有可能,说几句合情合理的话。孩子的写作要有品位,可能要记录背诵一些好句子,不要多,但要经常,比如“洁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一斧又一斧,终于砍倒大橡树”“在朋友身上,我找到第二个自己”“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马比风跑得快,但,马在风里跑”等等,也包括大量脍炙人口的古诗、古词、古曲。如有条件可以准备一个精美的本子,把可以吟咏可以朗读的好句子分门别类地记载下来,随时记一点儿。

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写不出作文来,就包办代替。其实,这种做法最不可取。家长要根据题目要求帮助孩子寻找素材,引导、启发孩子回忆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让他们自己动笔练习。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会逐步掌握写作要领并在不断的练习中领悟写作的真谛,从而会对写作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意味着成功。

家长应当鼓励孩子“每天写一点儿”。写作最忌讳的就是,正儿八经地坐在桌子前面,准备好纸笔,告诉自己“我要写作了”。写作贵在“自由自在”,所以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一步是:每天写一点儿。

平时要引导孩子想起什么来就去写。至于孩子写什么就不要去做限制,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起来一件有趣的事情,或想起来值得思考的事情,就立即写下来,在身边永远都带一个小本本。当然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开始的时候有些困难,那可以一步一步来,比如可以在床头、书桌、书包、厕所里等地方各放一支笔一个小本,这个小本应该精美一些。

家长日常和孩子保持用书信沟通。这将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这是一项很经典、很隽永的家庭活动。与孩子用书信沟通是维护良好亲子关系的“润滑剂”,对于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一个以逸待劳的方法。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写题目相同的作文,有条件有耐心的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一场“同题写作”的游戏比赛,限定好字数,字数不能太多,比如400字。亲子共同商量一个有意思的题目,或者是游记,或者是读后感,然后各自完成进行比较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