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误区
4334800000006

第6章 错误的教育比不教育更糟糕(2)

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为孩子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由于在教育理念上的理解偏差,在教育孩子的实际当中往往会走进几个误区。

家庭教育的误区之一:家长重视孩子的智力因素提高,轻视了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将来考上大学,从小就通过各种手段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促进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一些家长却不顾孩子的学习基础、性格特点,硬性灌输各种知识,把自己一相情愿的期望建立在对孩子欢乐童年的扼杀和自由的剥夺上。

孩子入学的关键在于孩子考的分数,孩子的分数高低直接影响着家长的情绪变化。有些家长只好让孩子“自加压力”,让孩子在节假日再去各种补习班;有些家长只要一看到有新的复习资料,就全部买下,回家后要求孩子“淹没在题海”中。家长所做的这些,都是以牺牲孩子快乐为代价的。同时也造成许多孩子因难以承受繁重的学习压力而厌学,甚至导致了孩子屡屡出走。

在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背后,家长却没有看到其中隐藏着的种种人格塑造的危机,如情感淡漠、意志薄弱、行为不端、性格孤僻等。

人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依靠智商,更要依赖于人的情商。智商只是更多地反映一个人掌握知识的程度,而情商则被认为是用于预测一个人能否取得事业成功或生活成功的更有效的因素。

凡是取得成功的人,都离不开他们自身的勤奋精神、坚强毅力、良好的适应性。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在重视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还要关注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关注孩子包括人格在内的各种心理因素的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的误区之二: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关爱。

由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的缘故,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家长改善孩子的生活条件提供了物质基础。许多家长给孩子盲目地吃各种补品,结果使孩子生理早熟。与此同时,孩子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严重。许多孩子的学业成绩下降,行为和心理产生问题,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些都与孩子的心理问题有密切关系。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着孩子品德的形成,影响着孩子人格的发展,也直接制约着孩子潜能的开发和挖掘,从某种意义上说,健全的心理比健康的生理更重要。所以,家庭教育要注意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特别要注重孩子的情感、意志和心理素质的养成。

家庭教育的误区之三:家长只重视对孩子的物质满足,轻视孩子精神的充实。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物质需求是有求必应,只要孩子提出,家长也不考虑孩子是否需要,是否合理,都会最大程度地满足,但对孩子的精神世界却很少去了解和关注。

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在最需要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时,许多家长或是没有反应,或是无能为力,不能够及时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长此以往,很多孩子认为家长不理解自己,在精神层面是苍白缺乏的,待在家里,面对家长时,孩子经常会显得手足无措。

在现代社会里,孩子们身上真正缺少的是怎么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孩子的日常行为里出现上网成瘾、早熟早恋等现象,都与孩子的精神贫乏有密切关联。所以,家长应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帮助其理解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如此,孩子定会感到充实,有动力,也会更加珍爱生命。

家庭教育的误区之四:家长偏重孩子的学校教育,轻视了自身的教育职责。

作为家长应正确认识到家庭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以身作则,在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感和情绪等方面都要给孩子优良的教育和影响;家长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科学知识,熟悉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家庭教育的误区之五:家长对孩子期望重,却轻视了孩子的实际能力。

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驱使下,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甚至把自己未能实现的宿愿也寄托在孩子身上。可是许多家长却忽视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志趣、爱好,根本不考虑孩子发展的适宜性以及发展潜力,致使家长的期望值严重偏离孩子能力所及的范围。家长不切合实际的期望会在孩子的心里形成高压,在自我保护的意识下,孩子会产生心理抵触。家长的这种愚蠢做法的结果常常是“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甚至是“悔不当初”。

有些孩子虽十分明白父母的心情,努力地做到了“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可依然难以达到家长为其确定的目标。为此,孩子们有的更加努力拼搏;有的忍受不住压力只好出走逃避;有的为解除父母的痛苦而傻到去一死了之。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一方面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孩子的发展方向,并尊重子女的合理选择,符合其实际发展力,所提的要求是让孩子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另一方面期望面要宽,不要仅局限于孩子智力的发展,或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应该期望孩子学会做人,全面发展。

此外,中国家庭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为什么教育出的孩子都有一层厚厚的伪装,两面性十足?他们在父母和老师面前是一个样,背着他们又是一个样。

造成孩子两面性的原因是孩子在家庭教育的强烈压抑下,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要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感。比如,在上大学前被家里管制惯了,进入大学之后,就像一只出笼的小鸟失控了。有的会大玩特玩,有的一下子没有人安排日常生活,不知如何是好。造成孩子两面性的原因有许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对孩子的强化提高不是永久性的,即使初期超过别人,但是当大家都起步后,前者的优势就消失了。家长因为怕孩子落后,就强压孩子去学习,那么孩子学到的知识、思维、逻辑和推理,这一切都是被动的。

2、中国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被家长支配、被家长指责得太多,致使孩子变得比较敏感脆弱,他们最怕犯错误,最怕失败,所以为了避免错误,反而放弃了提出问题的机会,放弃了在失败中学习的过程。长大后,孩子不仅失去了创造和想象的能力,而且会变得患得患失。最后变成了父母的影子,他们认为,父母要他做的事情才是重要的,而自己要做的事是不重要的。

3、中国家长爱的不是孩子的真实面,只是爱他们心中想孩子所要成为的样子。没有给孩子一个想成为自己的空间,而是别人怎么做,孩子也要怎么做。兴趣对于大人和孩子同样重要,自己想做的事,别人越是阻挠,心里就越想做;不想做的事是勉强不来的。

4、中国的家长在心里没有尊重自己的孩子,也没把孩子看作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而需要平等相待的人,孩子享受不到平等的说话权利、批评权利,更没有反抗的权利,而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更不一定会有出息。

教育的无知会犯致命的错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常常让家长感到不可思议。其实孩子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对这些问题的熟视无睹。

对于处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遇到新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在每日的生活中,新问题的出现也都是不可避免的,在学习中尤其如此。正是因为对某些问题不甚了解,我们才需要学习,也只有在不断遇到问题的同时,我们才能进步。谁都不可能先知先觉,谁都有判断失误的时候,这很正常。

一些家长不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他们往往不去探究产生问题的根源,两眼只是盯着考试结果不放。面对孩子的低分,满卷子的红叉叉,他们就忍不住开始恶言恶语,不顾一切地去宣泄自己的“心头之恨”,而丝毫不去考虑孩子的感受。

面对不理想的考试结果,孩子的心里其实也很难受,孩子战战兢兢地把成绩单捧到家长面前已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此时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和关心,而不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家长的一句话,就可能让孩子失去信心,对学习感到彻底的绝望,对考试更是感觉恐惧。尤其是有些家长,还保留着“不打不成才”的错误思想,在孩子心灵需要抚慰引导时却愚蠢粗暴地对待孩子,把孩子对学习残存的一点点热情打得烟消云散。

作为家长其实应该好好地想想,这样对待孩子真的有什么意义和效果么?

粗暴的打骂简直就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错误和问题真能说明全部么?一两次考试上的失败是不是就表明孩子没有前途可言了?这道理其实家长都明白,只是家长一时的愤怒难耐而已。在面对孩子错误的时候,如果你能耐下心来,把语气放平和,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孩子会用心地听,也会对你的理解和宽容心存感激。

家长的一通暴打臭骂,并不能达到让孩子好好去想怎么避免错误的目的,相反,他们想得更多的是,错误出现时怎么避免家长的责备!

有个孩子成绩虽然一直一般,但是她的表现还是很乖,从来也不知道说谎话。但有一天她母亲惊讶地发现这个孩子居然开始学会撒谎了,心中充满担忧。

实际情况是,因为这孩子的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她母亲平时就不厌其烦地教育她要好好学习,觉得自己的孩子太不懂事,不争气,根本不明白家长的良苦用心。只要考试成绩不好,母亲训斥的话就脱口而出。以至到了后来,这个孩子的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为了避免母亲的罗嗦,她便开始琢磨怎么隐瞒成绩,改记分册,编造各种各样的谎言。

家长反复不断的唠叨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发生过,这种过错真的能算在孩子身上么?答案是否定的。最初孩子也许只是在学习方面存在一点儿小小的问题。小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越积越深,到最后成了无法逾越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之下,家长没有给予适当的指导,甚至连一些鼓励和安慰的话都没有,对孩子只是训斥和指责。长此以往,当孩子再次面对失败的时候,想到的不是勇敢面对,设法逾越,而是千方百计地加以逃避和掩饰。

考不好的孩子难道真的是因为怕自己考试成绩不好才去隐瞒成绩,才去涂改记分册么?当然不是,是家长简单粗暴的态度直接导致了孩子的错误做法,孩子心里不愿意听到家长的训斥,不愿意面对家长的白眼,为了避免他所恐惧的这一切,孩子只得出此下策。如此一来,孩子只会恐惧学习,恐惧考试,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好、成绩提高都成了无稽之谈。

面对孩子一塌糊涂的学习状况,对一个家长来说,怒不可遏是常有的事。不过看看孩子已经一脸失落难过的表情,家长还是先冷静下来,收起那些只图一时痛快的训斥吧!考试只是检测孩子掌握知识的手段,成绩代表不了孩子的全部,家长首先是要找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否则任何考试都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孩子在被动学习的情况下,其内心也必定是煎熬痛苦的,处于这种心态之下,怎么可能考虑积极改正问题?怎么可能在以后取得好成绩呢?让孩子感到恐惧的不是错误本身,而是错误带来的责备!

不要简单粗暴地训斥和逼迫孩子,即便发现他撒了谎。重要的是找到问题所在,也许他现在学习上存在很多问题,那也不要紧,一步一步地来,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就会有相应的提高,慢慢地他就会解决更多的问题,找回自信。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这样的事实:很多家长在日常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自觉地犯了很多的错误,让孩子承受了很多不该承受的委屈,结果让孩子越来越不愿意认认真真学习了。

家长对教育认识和方法的不当,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所起到的破坏作用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如果您发现自己在教育方法上原来存在着如此之多的问题,也许会大吃一惊,但事实的确如此。让我们来看看家长常常犯的一些错误吧,您也可以以此为参照,看看自己是不是也犯过或正在犯同样的错误。

1、错误地以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养育的,家长就可以有资格来主宰孩子的未来。

2、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产品,家长没有权利对孩子进行违背规律的改造。

3、孩子不是家长证明自己身份的商品,家长没有资格把孩子当做向人炫耀的物品。

4、爱孩子,不是简单为他提出要达到的目标与要求,更不是用未来竞争的残酷使他感受恐惧和焦虑。

5、爱孩子,就不要拿他和别的孩子去比较。别的孩子之所以好,是因为他有与众不同的父母。

6、在指责孩子的时候,先问自己:我做了什么?

7、爱孩子,给他最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让他选择自己的生活。

8、爱孩子,不要用自己的心情好坏来影响孩子。

9、爱孩子,不要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判断现在的世界,要知道世界在变,孩子才是引领未来的主角。

10、关心孩子没有错,但过度了就变成唠叨了,唠叨将会使孩子的心理越来越逆反,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不良家庭教育结出不良果实

生命中每个人都在给自己下咒语,咒语分为天使之咒和魔咒。

一个男孩随父亲进山,不小心跌倒哭了——“哇喔”,山中也传出“哇喔”的声音。男孩生气地骂道:“你是谁?”山中重复的也是:“你是谁?”男孩更加生气:“神经病!”得到的答案也是:“神经病!”

父亲笑着跟儿子说:“孩子注意听喔!”父亲大吼一声:“我敬重你!”结果传出另一个声音:“我敬重你!”父亲再一次大声说:“你是冠军!”传出的声音也是:“你是冠军!”

父亲跟儿子说:“一般人称这是回音,但实际这是生命的咒语!你所说的、所想的、所惦记的、所做的都会相映在你的身上和生命里。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很简单地响应我们的咒语:你所想、所说、所惦记、所做的。”

生命中有的人不断地给自己下魔咒:他所想的、所说的、所惦记的、所做的都是负面的、龌龊的、憎恨的、不公的;而有的人却随时给自己下天使之咒:他所想的、所说的、所惦记的、所做的都是积极的、灿烂的、进取的。

在孩子生命成长的旅程中,有阳光灿烂、积极进取的时候,也会有抱怨的时候。而不良家庭教育结出不良果实。

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中,由于家长的品行不端,无形中在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子女的品行习惯。

父母的感情不和,造成家庭破裂,家长不是冷落孩子,就是在双方吵完架后,拿孩子当出气筒,这类孩子由于在家庭里得不到温暖,便到社会上去寻找,非常容易被社会上的恶习所吸引,从而自暴自弃或逆反,甚至攻击别人。

有些家长教育孩子,通常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这便使得孩子们无所适从,容易流浪社会,从而导致各种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