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白海棠 —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读解
此为大观园内“海棠诗社”结成后的初次吟咏。这首诗为探春所作。
这些吟咏海棠的诗,包括此后的咏菊诗,都“诗如其人”地表现了大观园中众女儿的性情和品质。与此同时,每首诗又隐含着其作者今后的命运,是一种命运暗示。
探春所写的这首诗正是她自己的写照。“玉是精神难比洁”暗含了她“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才情,“雪为肌骨易销魂”描述了探春“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脱俗形象。探春在这里用海棠来比喻自己的情操,借白海棠来表达心中所想。“芳心无力”让人想到风筝断线的情景,“缟仙羽化”又让人想到日后她远嫁他乡的遭遇。此诗字字描写海棠,却又字字令人联想到探春。
咏白海棠 —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读解
堪称大家闺秀典范的宝钗,始终坚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规范。尽管少时的宝钗也曾偷读过《西厢记》等书,可在人前却从不轻易流露。当黛玉在行酒令时说到《西厢记》中的用词时,宝钗立刻悄悄善意提醒她;当大观园中发生“绣春囊”事件后,她就借母亲生病之由搬离了大观园。以上这些情节都说明宝钗“珍重芳姿”至极,将自己的身份、名节看得很重。“淡极始知花更艳”一句则将宝钗冷淡的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李纨推“宝钗这诗有身分”,此处所说的“身分”就是指贵族小姐的自重和自持。
咏白海棠 —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读解
在这首诗里,宝玉将宝钗和黛玉这两个同自己关系最密切的人一起写进诗句。“出浴太真冰作影”一句,宝玉借海棠比喻宝钗,夸奖宝钗“肌肤丰泽”,且有贵妃风姿。而“晓风结愁”、“宿雨添痕”则描述了宝玉心中永生难忘的对黛玉的美好记忆。曹雪芹为宝玉所写的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宝玉心中的宝钗、黛玉,还为三人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咏白海棠 —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读解
其他人都已交卷,唯有黛玉还没有写。于是在李纨的催促下,黛玉一气呵成,尽显其敏捷才思。
首句黛玉就写到 “半卷湘帘半掩门”,完全不同于宝钗的“珍重芳姿昼掩门”,表现了黛玉的任性,她并不特别珍视贵族小姐的身份。接下来的“碾冰为土玉为盆”,将黛玉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气质描绘出来。诗社的成员都觉得黛玉的诗为所有诗作中最好的,李纨却评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宝钗)稿。”李纨的话既概括了两首诗的不同韵味,也概括了宝钗、黛玉二人的性格特点。“风流别致”即构思巧妙,潇洒飘逸;“含蓄浑厚”即敦厚含蓄,哀而不伤。以大家闺秀的标准去衡量,李纨自然会将宝钗所作的雅致、庄重之诗推为上品。
咏白海棠 —湘云(两首)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读解
海棠诗社结社的时候湘云不在,后来她才被宝玉专门请来。她到了以后,马上依韵作了上面这两首诗。
湘云第一首诗中的“自是霜娥偏爱冷”、“秋阴捧出何方雪”,暗指宝钗吃“冷香丸”;“非关倩女亦离魂”、“雨渍添来隔宿痕”,则暗指黛玉弱柳扶风、多愁善感。湘云在第二首诗里,又用生存能力极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月色昏。
强的“蘅芷”比喻宝钗,而用“悲秋”、“断魂”来比喻黛玉。湘云在诗里既写到宝钗,也写到了黛玉,相当于同时也写了自己。尽管曹雪芹笔下湘云的最终结局已经无从考证,但是从“湘江水逝楚云飞”、“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等句我们可以推断,湘云的结局应该是悲惨的,或者如黛玉般泪尽而逝,或者如宝钗般孤独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