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菊(蘅芜君 —宝钗)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读解
第一首《忆菊》诗由宝钗所作,用的是“四支”韵。贾母和众女眷在藕香榭赏桂花、吃螃蟹,一时间热闹非凡。宝玉和众姐妹头一日刚结了诗社,作了白海棠诗,此时诗兴正浓。待贾母走后,他们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与咏白海棠诗不同的是,咏菊诗不限韵,各人可随意选择韵脚。
宝钗在这首咏菊诗中,将菊花拟人化了,因此所谓忆菊,其实是忆人。《红楼梦》中的很多诗都带有谶语的成分,此诗也不例外。它以“闷思”和“断肠”之语暗示了宝钗将来的寡居生活。照此推断,宝钗所忆之人应当就是遁入空门的宝玉。探春评价此诗说:“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竟烘染出来了。”
访菊(怡红公子 —宝玉)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读解
第二首《访菊》诗由宝玉所作,用的是“十一尤”韵。全诗借主人公访菊时的兴致盎然,映衬了宝玉此时怡然自得的心境。
贾政外出离家后,因无人管教,宝玉成日与众姐妹在大观园内嬉笑打闹,这是他生活中最惬意的时刻。因此这首诗中也充满了宝玉“富贵闲人”的情趣。而“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二句,更是尽显他轻松闲怡的心情。
种菊(怡红公子 —宝玉)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读解
第三首《种菊》诗同样出自宝玉,用的是“十灰”韵。在《红楼梦》第五回中,警幻仙姑曾经说宝玉“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这是指宝玉与那些纨绔子弟戏弄女子不同,他尊重、关心、爱护、怜惜女孩子。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不论是丫鬟还是戏子,他都一视同仁,对她们爱惜备至。如果将此处的菊花看成女子的话,那么诗中所描述的种植菊花、浇灌菊花、爱护菊花,则体现了宝玉对女子的呵护。
至此,宝玉已作了《访菊》《种菊》两首诗,他认为自己的诗作已形象地描绘了访菊、种菊之景,但同时他也承认,自己的诗作的确不如黛玉、宝钗和湘云等人的出色。
对菊(枕霞旧友 —湘云)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读解
第四首《对菊》诗由湘云所作,用的是“十二侵”韵。此诗在众多咏菊诗中被评为第五,属上乘之作。诗的首联写菊,颔联写诗人自己,而颈联和尾联则表达了诗人与菊相知相惜的情感。
湘云在诗中将自己写成一个不拘礼法的男性,这一方面与她自小喜爱男装的嗜好相符,另一方面也将她的“英豪阔大宽宏量”的性情展露无遗。而湘云的命运,从她的判词上看,虽然后来一度“来新梦”,但终究“梦也空”,未能“淹留”于“春风桃李”的美满生活。脂砚斋评价说,湘云是因自爱误身,这也与此诗中的“傲世”相合。
供菊(枕霞旧友 —湘云)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读解
第五首《供菊》诗,仍由湘云所作。此诗在众咏菊诗中排名第六,用的是“十一尤”韵。“供菊”,就是将菊花插入瓶中以供玩赏。
湘云赏菊吟诗,弹琴饮酒,视富贵如粪土,此等狂放行为颇似魏晋名士。黛玉非常欣赏湘云的这首诗,她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黛玉说的“背面傅粉”就是倒插笔的写作手法。湘云在诗中先描绘了插在瓶中的菊花,而后转到此花未折之前诗作主人公在园内赏菊的情景,从而丰富了诗的内容,拓展了诗的意境。
咏菊(潇湘妃子 —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读解
第六首《咏菊》诗是黛玉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咏菊”为题,描述的是写菊花诗的过程,被推为咏菊诗之冠。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紧扣诗题,描述了主人公为写菊花诗着魔般地思索和推敲的情景。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其中“临霜写”、“对月吟”生动地描摹了主人公吟诵菊花诗的情景。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是黛玉借“咏菊”来抒发自己不被世人理解的情怀。而在尾联“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中,黛玉将陶潜引入诗句,既歌颂了菊花的高风亮节,也暗示了自己高洁的品格。整首诗深婉、秀美,只有聪慧灵秀之人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诗篇。
画菊(蘅芜君 —宝钗)
诗馀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读解
第七首《画菊》诗由宝钗所作,整首诗庄重、矜持而又不落俗套,一如宝钗其人。“攒花染出几痕霜”、“跳脱秋生腕底香”等句,构思新颖,不但描述了画菊的过程,还描绘了浓淡相宜的菊画。而此诗末句更是别出心裁,“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既借用陶潜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又将画饼充饥的含义植入诗句。此外,这似乎还暗示了宝钗同宝玉日后那名存实亡的夫妻关系。
问菊(潇湘妃子 —黛玉)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读解
第八首《问菊》诗被李纨评为咏菊诗第二,它同样出自黛玉之手,用的是“四支”韵。
这首诗是黛玉三首咏菊诗中最能代表其性情的一首。菊的“孤标傲世”、花开独迟,正是她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性格的写照。而“圃露庭霜何寂寞”一句中也可见到黛玉日常生活的影子。至于“休言举世无谈者”,正是她苦闷之情无人可诉的情感流露。
论新颖别致、构思绝妙,此诗才是十二首之冠。全诗除了首联之外,颔联、颈联、尾联全用问句,问得巧妙且深刻,难怪连湘云都说“真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因为无人能比黛玉的身世和气质更与菊花契合,故而她的诗比别人的更真实、更自然。
簪菊(蕉下客
探春)——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读解
第九首《簪菊》诗出自探春之手,用的是“七阳”韵。“簪菊”就是把菊花戴在头上。在诗中,探春以男子自居,而男子簪菊,并非为了打扮,而是为了表明情志。“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在此处以“簪菊”来表明自己希望同男子一样能有番作为的志向。探春对贾府内的腐败和堕落看得很清楚,可是她无力去改变这一切,于是只好选择洁身自好。末句“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正是她绝不随同流俗的宣言。
菊影(枕霞旧友 —湘云)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读解
第十首《菊影》诗乃湘云所作,用的是“一冬”韵。湘云此诗也颇为新颖。她从写爱菊到写爱上菊的影子,层层推进,极力描绘了日光、灯光、月光下菊影的不同形象。从内容上看,此诗与一般文士吟风弄月的作品并无太大区别,然而作者赋予湘云这样一首色彩黯淡、风格凄清的诗,是别有深意的。“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两句,明显是在预示湘云日后孤独、凄惨的命运。
菊梦(潇湘妃子 —黛玉)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读解
第十一首《菊梦》诗被李纨评为咏菊诗第三,仍然出自黛玉之手,用的是“八庚”韵。此首诗谶语的成分甚浓,黛玉用拟人的手法写菊花的梦境,其实是在暗喻自己梦幻般的情思。此诗格调沉郁,情感悲凉。诗中“和云伴月”和“登仙”都是不祥之词,而“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两句似乎又有些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意味。至于颈联、尾联所描绘的凄凉颓废之象,正是对黛玉凄惨结局的暗示。
残菊(蕉下客 —探春)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馀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读解
咏菊诗以内容排序,第一首是《忆菊》,然后依次是《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最后以《残菊》压轴。宝钗说这些题目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
《残菊》是咏菊诗的收尾之作,由探春所作,用的是“四支”韵。此诗描写了菊花凋残时的衰败之景,展现了一幅花残人去的颓伤画面。
宝钗在为菊花诗排序时就曾经说过:“……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可见,“盛”终将要以“残”作结。十二首咏菊诗并不对应十二钗的命运,但纵观咏菊诗整体,与十二钗的总体命运相符——她们同样从繁花似锦的盛况,归向叶落花残的境地。这种盛衰对比的手法为《红楼梦》所惯用,也是作者构思精妙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