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民族精神的培养
43656900000002

第2章 民族精神的精髓(2)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在河南林州,当地的人民为了解决水源贫乏的难题,不坐等国家援助,发挥了充分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奋斗精神,开凿了“生命渠”——红旗渠,解决了当地的用水问题。

20世纪60年代,在辽阔的中国大地,甚至在全世界,都在传颂着一个新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这就是林州人民奋战了十个春秋建成的被外国某总统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在林州曾有这样一首民谣广为流传:“咱林县,真可怜,光秃山坡旱河滩。……一年四季忙到头,吃了上碗没下碗。”为什么这么说呢?据林州县志记载:从明正统元年到新中国成立的514年中,林州曾发生自然灾害一百多次,大旱绝收达30次,连年大旱,河干井涸,颗粒无收,民不聊生……

新中国成立后,林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开展打旱井、修渠道、挖池塘、引山泉等兴修水利的活动。1959年10月,市委决定引山西省平顺县境内的漳河水入林州,彻底解决林州的用水问题。由此,便引出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传奇般的感人故事。

巍巍太行山就是林州人民“自力更生,战天斗地”的丰碑。

施工中,劈山开洞、砌墙架槽,需要大量的炸药和水泥,没有,就用土法上马,自己研制炸药,生产水泥。当一块块料石投进水里被大水冲走的时候,几百名太行汉子硬是跳进冰冷的河中,架起一道道人墙。当岸上的人们急步流星地抬石头、背沙袋,在人墙下用一块块巨石垒起70米长的拦河大坝时,河里的人们都已冻紫了嘴唇、冻僵了四肢……永远流淌的红旗渠。

疲劳、饥饿、寒冷,威胁着不屈的林州人,简陋的工具,恶劣的施工条件,繁重的体力劳动,考验着林州人的决心,锻炼着林州人的意志。

红旗渠的修建用了10年的时间,它是林州人民整整一代人用青春、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它踏平了1250座山头,钻透了211个隧洞,挖砌土石1818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高三米、宽两米的一道“万里长城”。

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州红旗渠。”这是对红旗渠的高度评价,也是对红旗渠精神的最高褒奖!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井冈山精神

1927年秋的一天,天高气爽,罗霄山脉层峦叠嶂,井冈山上松竹翠绿。山道上,一支全副武装的队伍,正高举红旗向山上挺进。红旗上缀着一颗黄色的五角星,五角星上由黑色镰刀和斧头组成的图案格外醒目,红旗上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字样。原来,这是毛泽东亲自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正在向井冈山前进。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决定进行土地革命,发动秋收起义。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会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向井冈山进军

8月,毛泽东来到长沙,成立了起义的领导机构——前敌委员会,他亲任前委书记。9月初,毛泽东到达安源,将分散在湘、鄂、赣三省边界的革命军和工农武装5000多人,组建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卢德铭担任起义总指挥。9月9日,秋收起义开始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长沙,但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力量分散,长沙没有攻下,部队却伤亡惨重,原来的5000多人锐减为1000多人。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当机立断,停止攻打长沙的计划,起义部队向浏阳县的文家市集中待命。在文家市,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说服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进军。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转战到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进军,部队从此踏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南进途中,在泸溪又遭敌人伏击,部队只剩下不到1000人。大家情绪低落,一些经不住考验的人纷纷不辞而别,背弃了革命。部队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29日,部队到达永新县的三湾村,毛泽东当晚召开前委会议,并立即着手整顿军队。首先是整顿组织,部队由一个师整编为一个团,改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整编后留下的人都是经过艰苦环境考验的革命者,人虽少了,但队伍更精干了,战斗力更强了。第二,在军队中建立各级党组织,班有小组,连有支部。营团建立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整个部队由党的前委统一领导。这样,就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第三,在工农革命军内部实行民主改革,成立了士兵委员会,废除繁琐礼节,实行经济公开,建立了崭新的官兵关系。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它奠定了新型的人民军队的基础。此后。毛泽东带领这支部队,大踏步地向井冈山进发了。后来,三湾人民编了首歌谣,歌颂毛泽东:“三湾来了毛司令,带来工农子弟兵;红旗飘飘进三湾,九陇山沟闹革命。”

斗争是艰苦的。一天,红军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部队被打散了。四连只剩下30多人,肚子饿了,粮食没了,炊事担子也跑丢了。大家只好到老百姓家里找些剩饭和泡菜辣椒。没有碗筷,大家就用手抓着吃。大家吃饱了,毛泽东站起来,朝中间迈了几步,双足并拢,身体笔挺,精神抖擞地对大家说:“现在来站队!我站第一名,请曾连长喊口令!”在他的感染下,大家立刻有了精神,一个个扛起枪,向着他那高大的身躯看齐。

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中段,屹立于江西和湖南两省的交界处。军队到达这里,立即投入战斗。他们进则主动出击敌人,退则周旋隐蔽。

毛泽东给部队规定了三大任务:第一,打仗消灭敌人;第二,打土豪筹款子;第三,做群众工作。又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到八项注意)。部队每到一地,每打完一仗,都要分散到各村去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农会。这样,不但把红旗牢牢地插在湘赣边界,成了全国人民最大的希望,而且密切了军民关系,锻炼了部队,军队的政治素质提高了,组织性加强了。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天,毛泽东带领三十一团的三营,下山去接应二十八团由湘南返回井冈山。夜间通过桂东地区,遭到敌人的袭击,部队被打散了,大家很着急。但第二天清晨一集合,只少了一个担架兵。谁知部队回到井冈山时,这个担架兵早回来了。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部队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井冈山会师,使革命的队伍壮大了,根据地巩固了。从此,毛泽东高举中国革命的火炬,领导井冈山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反革命“围剿”。当时,毛泽东曾科学地预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多年后,革命的红旗,果然飘遍了全中国。

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它给民族精神以新的生命活力。马列主义在20世纪初期传入中国后,就马上被思想先进的中华儿女接受。然而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能否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取决于中华民族去接受、运用的态度。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实质上是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精神成果同外来的先进思想相结合,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获得新的活力,并在革命中实践,使中华民族精神得以发扬光大。

补充材料

1.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时,曾提出了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思想后来进一步发展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2.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

中共三大的中心任务,是确定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并规定党在统一战线中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做了思想上、理论上、策略上的准备。经过半年时间,国民党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帮助下,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中共四大的最重要的功绩,是全面地总结了党成立以后,特别是国共两党建立统一战线以来的经验教训,明确了无产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第一次做了明确的理论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