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民族精神的培养
43656900000004

第4章 民族精神代代传(2)

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实行逃跑主义,红军经过英勇奋战,虽然突破了四道封锁线,转移到湘江以西地区,却遭到很大的损失。这时,蒋介石集中了五倍于红军的兵力,在武宁、绥宁一带阻拦,同时,命令广西军阀向西延、龙胜一带追击,企图围歼红军。在毛泽东的坚决主张下,中央红军改变了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决定向敌人防御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红军攻克黎平后,以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城。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新领导,在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拨正了中国革命的航向。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重要标志。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转战贵州、四川、云南边界地区,四渡赤水,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歼灭大量敌人。随后出其不意,南渡乌江,佯攻贵阳,乘虚进军云南,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红军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显示出红军的神勇机智。

爬雪山,过草地,这是对中国工农红军的生死考验。

在去甘孜的路上,二军团连续翻越了三座大雪山,六军团也通过了两座大雪山。雪山上,山势陡峭,道路崎岖,气象瞬息万变;时而阴霾弥漫,狂风大雪,急雨冰雹;时而天气晴朗,阳光刺目;高山上的空气稀薄,呼吸困难,如果停下休息,就有倒毙的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跌下深崖。贺龙不顾个人的疲劳和安危,指挥部队行军,用自己的乘马往返几次抢救体弱的战士和干部。

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在贺龙带动下,广大指战员发扬了高度的阶级友爱和团结互助的精神,终于征服了雪山险阻。

红军在北上的道路上,经过了千里茫茫的草地。这里人烟稀少,气候多变,给部队带来了许多严重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缺粮。没有粮食,不得不挖野菜吃,甚至还把皮带烤焦煮熟充饥。有时前卫部队把路边的野菜都挖完了,后卫部队便连野菜也难以找到。部队自进入雪山草地以来,连续行军,长期缺粮,体力一天比一天衰弱,行动一天比一天困难,特别是草地行军更加艰苦。由于草地积水多,腐蚀日久,含毒汁,腿脚被毒水侵蚀,或被草根刺破,就会浮肿溃烂,如误饮毒水,就有致命的危险;稍有不慎,陷入泥潭,愈陷愈深,不能自拔。因饥饿、寒冷、掉队而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加,许多红军战士口里含着野菜光荣地牺牲在草地里。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红军战胜了人类难以忍受的艰难险阻,全军上下团结一致,万众一心,饮冰卧雪,风餐露宿,终于胜利地通过了荒凉的草地。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

长征是一次追求理想与信念的伟大创举。长征途中,红军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达到了极至。怀着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与旧世界抗争,重新燃起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长征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的进程中凝结、积淀起来的一种对祖国最高尚、最神圣的民族精神的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争取民族解放的领头人,是凝各民族之心,聚各民族之力的宣传者和组织者。长征显示了爱国主义前所未有的整合力、感召力,谱写了中华儿女最光辉的民族解放历史的新篇章。

补充材料

1.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和红军指战员眼看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红军多次失利,几乎濒于绝境,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2.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

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革命发展中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这次大会是建党以来最盛大的一次代表大会,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党的史册。大会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而斗争,并指导全党打败国民党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这次大会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和走向成熟的显著标志,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可靠保证。

(六)平凡的徐虎

徐虎出生在上海市郊的一个菜农家庭,1975年进城当了房管所的水电修理工,负责修理所管辖地区居民的水电设备。谁家供水、排水、电路方面出了问题,他就上门服务。这个工作很麻烦、很琐碎。水电方面出毛病是没有固定时间的,一出现就非常急迫,徐虎要随时做好准备,做到随叫随到。这项工作也很脏很累,如果下水道坏了,厨房厕所的脏水、污物涌出来,臭气熏得人直要呕吐,徐虎却要下到污水井里去疏通。

徐虎知道,这项又脏又累的工作直接关系着整个管区百姓的生活利益,所以他一直不厌其烦地热心为大家服务。1984年,因为他工作出色,管区内的居民一致评他为“上海市优秀社会服务工作者”。

长期的维修工作使他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修理工下班休息的时间,正是群众用水用电的高峰期,也是水电故障的高发期,这时居民的水电设施出了问题谁来管呢?这个问题困扰着他,成了他心里放不下的事情。

1985年6月23日,在徐虎管辖的地区居委会、电话间、弄堂口,出现了3个十分醒目的“水电急修特约报修箱”。从那以后,每天晚上7时,徐虎总是准时开箱,拿出箱里报修的纸条,按照纸条上的地址,挨家挨户上门服务。也就是从那天起,徐虎的心里没有了“时间概念”,没有了下班,也没有了星期天和节假日。

1988年除夕,徐虎照旧准时开箱,发现3个报修箱里没有一张纸条,就放心回家吃年夜饭了。女儿看见父亲这么“早”回家,高兴得不得了,以为父亲可以带自己放鞭炮了。谁知夜里10点多钟,又有人敲门,徐虎二话没说,拎起包就出了家门,直到凌晨1点多钟才带着满身疲惫回到家中。参加工作多年来,多数除夕夜他都是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度过的。

徐虎从事的工作并不难,难的是20多年如一日,坚守自己的岗位,不嫌脏,不怕累。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主动把自己多年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周围的百姓。

那3个“特约报修箱”成了方便千家万户的朋友。“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徐虎以此实现了对群众的承诺。

党和人民感谢他,1989、1995年,徐虎两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平凡的房修水电工徐虎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全社会的赞誉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