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的学习方法
心海漫步
明明(化名)在班上一直被认为是最聪明的孩子,他反应敏捷,善于积极思考问题,可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倒数的位置。
明明觉得很丢脸:我自己已经很努力呢,而且又这么勤奋,为什么我的学习不如他们好呢?
我们周围确实有许多这样的同学,他们所得到的成绩与实际智力不相符合。
一般认为,这类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这种障碍抑制了其学习潜能的充分发挥。
心灵氧吧
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概念
我们要理解学习方法的概念,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学习”。我国古代把“学”与“习”分开,各有不同的含义。《论语》上说“学而时习之”。“学”是指获得知识和技能,“习”是指复习、练习、巩固知识和技能。本书研究的是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也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技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所谓方法,从现代科学意义上来理解,是指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的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总和。我们所说的科学学习方法就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所采用的符合学习规律,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手段、方式和途径。
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智能发展的过程,同时还是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理论和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智能、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总和。因此,科学学习方法既包括学习过程基本环节的学法,即常规学习方法,还包括智能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学习方法;既有通用学法,还有学科学法。这里只涉及学习过程基本环节的通用学习方法和非智力因素的学习方法的内容。
科学学习方法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学习方法属方法论的内容,是知识体系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知识。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科学的学习方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古人说:“学贵有方”,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首先,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学得快,学得活、学得好、学得深,可谓事半功倍;学习方法不科学,便学得慢、学得死、学得差、学得浅,可谓事倍功半。其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发展学生能力,实现教育面向未来的需要。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必须努力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以适应今后学习、工作的需要。我们应把学习方法视为一种能力,即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能力,是能力结构中的基础层次,是能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认识,才能提高我们对学习方法的重要地位以及科学学习方法重要意义的认识。第三,研究学习方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本身是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师能否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并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另外,如果一个人在中小学阶段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将来的成才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位著名的外国学者说得好,对现在和未来,“方法比事实更重要”。
学生如何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1.了解学生在不同学习时期不同的学习特点
中小学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具体地说,小学有小学的学习特点,初中有初中的学习特点,高中有高中时期的学习特点,因此,要针对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学习,制订切实可行的科学学习方法。
2.更新观念,纠正模糊认识
陈旧的学习方法观念,源于对学习方法的片面认识,源于狭隘的实用主义经验论。如“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等,似乎除此之外再无别法可鉴。这种陈旧的学习方法观念不更新,科学的学习方法体系则不可能建立。观念不能更新,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竞争和学习生活。我们不仅要勇于更新学习方法观念,还要注意克服与此有关的一些模糊认识。如有的同学说:“先进的学习方法好是好,就是太费时间,学不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学习的环节并不是孤立的,前面的学习环节是后面学习环节的基础,后面的学习环节是前面学习环节的发展。按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加速运动。越学越快,越学越有力。“一人一个样,别人的方法没法学。”这往往是学习较好,而不急于改变现状的学生的想法。他们否定在学习方法上有普遍的认识规律可循。实际上,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多是十分相似的,把他们共同的科学方法抽象概括成一套学习方法,一般地讲是适合于每个学生的。“我曾按别人的学习方法去学,结果成绩反而下降了。”这也是一些学生的说法。在改变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探索和调整的过程。因此,学习成绩暂时下降一点,是可能的。但是暂时的下降,却可以换取学习上长期的上升,所以是值得的。
3.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自我评论
由于很多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在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之前,要认真地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看看哪些是行之有效的,是科学的,哪些是不科学的。分析后,就要大胆地尝试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取代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对于我们的学生,要学会自我评价和根据反馈信息正确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这也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一个重要途径。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巩固起来并转化为需要的有关学习方面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而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就能使学生在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自由获取知识的成果时,受益良多。当前,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学生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不少学生学了多年语文、数学等课,却没有受到应有的严格训练,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课文时“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听课时不动脑筋,专等教师灌输;书写时潦草落字,错字连篇;算题时不合格式,马虎随便。这些不良习惯,一定要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过程中加以克服。这里强调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指的培养自学习惯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掌握基本的阅读和写作知识,学会使用工具书,能够正确进行复习和练习,以及操作各种实验仪器,是构成自学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培养自学习惯。养成自学习惯,才能更好地适应竞争社会的需要。
同学们,要想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在通往成才的道路上走好坚实的步伐,必须下决心改变自己学习不得法的状况,努力学习、探索、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包括掌握常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动力,培养更高的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的形成
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程序、道路和途径,严格地说,方法应该是“按照某种途径”这个术语,是指某种步骤的详细说明,这种步骤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的。这些步骤的性质及其说明的详细程序取决于所寻求的目的以及达到这些目的的手段的多样性。这样说来,方法是多样的,科学方法因其目的的不同而不同。
学习方法是人们为了达到学习的目的而选择和遵循的步骤和程序,是学习活动必经的途径和道路。归根结底,学习方法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自身能力的方法。学习方法受学习规律的制约。学习规律决定学习方法的科学与否。学习方法是对学习规律的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必然体现人们对学习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以科学的学习观为理论前提的。学习观不科学,对学习过程的规律认识浅,运用起来自然不会深刻。偏离学习规律的学习必然是事倍功半,收到相反的结果,在学习方法上表现为无计划、程序混乱。
人要学习,更要善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含义就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也就是高效地进行学习。要想提高学习的效率,必须安排学习活动的最佳程序,选择最佳途径,即学会选择、掌握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人类学习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有别于人类一般的学习活动而有它特有的特点:
一是中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知识经验和培养自己的能力、发展智力为主;
二是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同时伴有大量的自学活动;
三是中学时期的学习活动是人一生学习与生活的基础,是人学习和生活的最重要阶段。
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确立,一般说来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小学阶段。小学时期是一个人学习生活的启蒙阶段和入门阶段,小学如同是学走路的时期,要想走正路,全靠老师、家长的指导。
二是初中阶段。初中的特点是各门功课开始全面展开,所学知识多以了解、记忆为主,领会各学科内容的精神实质为辅。初中阶段供自己安排的时间较多。初中阶段的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是培养学习兴趣,第二是加强自学,第三是多观察多思考善提问,第四是要逐渐让生活规律起来。
三是高中阶段。高中阶段的各科学习有以下三个突出的特点:
(1)知识量大,系统性强。高中各学科几乎涉及了本学科的全部基础知识,而且均形成了各学科独特的系统和体系。在学习时要注意把各学科知识与其系统和体系联系起来,有利于深入学习。
(2)综合性强,各学科互相影响。
(3)能力要求高,贵在自我培养。
在高中阶段,要着力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要尽快地使这种能力提高起来。
学习方法的确立,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学习内容范围的扩大,学习方法也要不断改进,这种改进,一方面要注意学习别人好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则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剔除不合理的部分,增加合理要素。
学习方法的内容
从教学过程的发展来看,学习方法有计划、发现、参与、调整、评价几部分,下面分别给以论述:
1.计划
计划是指对学习的时间和顺序的安排,包括一日、一周的学习活动安排,什么时候进行什么学习,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等。这就是说需要一个计划才能进行有秩序的学习、工作,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这不仅对现时的学习有益,而且也会对以后获得工作成就带来益处。对学生们现在的学习的益处来说,学习计划的制定有利于充分利用时间和精力,提高效率,特别对课余时间的支配更是如此。如果没有预先的计划,会有许多时间让看电视、闲聊占了去,也不能保持适度的文体活动。当然,有了计划还要坚持去做,否则,计划再完美,也是无用的。
2.发现
发现是指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的东西的发现。预习就是个发现问题的过程。预习应当完成以下两个任务:一是了解所要学习内容的要点、结构,即教学目标要求;二是所要学习内容的认知基础,并通过复习、回忆使自己具备这个认知基础。听课也是个发现问题的过程。学生听课主要是通过参与发现教师的教学意图,理解教师的行为和操作,从而决定自己应当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和操作来协调地配合教师的活动。
3.参与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学生应当积极地参与,而不是仅仅把自己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积极地参与就是把自己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进行思考、回忆、分析、综合、联想等思维活动。积极参加观察、实验、练习、讨论等活动,通过教师提示、提问和向教师发问等交流活动,把握学习的重点,学习内容的结构及技巧。当然,参与的具体形式是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个体差异不同的,每个学生都应当在具体学习活动中寻求自己的参与方式,这不排斥向别人学习,但不能生搬硬套,而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
4.评价
评价是指学生在学习了一个阶段,例如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学年后,要判断自己学习的成就,教学目标要求是否达到,还差多远。评价的办法很多,如练习、测验、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等。所以怎样做练习,分析练习结果?如何参加测验,分析测验结果?怎样完成实验?这里面有许多技术、方法问题,正是这些具体的技术、方法构成了评价的方法。
5.调整
调整是评价的完成,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依据评价的结果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这里主要做两条:一是尚未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时要进行补习性的学习。补习性学习方式有许多,例如复习、听教师补习课、与同学讨论、问老师、看课本及参考书籍、完成一些练习等。二是在已达到学习目标要求时要进行深化学习,向自己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使学习更深入。
(二)培养学习的兴趣
心海漫步
王翔是一所普通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读初中时,学习成绩在班里还是中上等,脑子也挺聪明,喜欢数学,每天都钻研数学题,而学习语文不太用功,总想着考前再加把劲就行了,这样想着就到了中考。考试结果出来了,当头一棒,没想到考得不好,读自己向往的高中是不可能的了。好像第一次尝到了生活的苦涩,平日活泼调皮的他一下子变得蔫了。在那个清冷的9月份,他进入了一所普通高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偏科的现象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兴趣对于激发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能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是有兴趣的事情,再难也锲而不舍、乐在其中;如果没有兴趣,再容易的事情也不愿意去做,也不见得能做好。
心灵氧吧
学习兴趣是人们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向或认识倾向。如果我们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久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同学之间座谈时也往往会把话题转到这边来,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学到新东西,或探究出答案与结果,都会在心理得到一种满足,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兴趣和动机一样,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对符合需要的事物容易发生兴趣。学习兴趣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喜欢数学的学生就会对《数学解题指南》之类的书籍感兴趣,一心想考学的学生就会对《复习指导》、《升学试题汇编》之类的书籍感兴趣,对中考、高考的信息更是十分关注,产生特殊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学习的意义,了解所学知识的用途,具有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迫切需要,学习兴趣就会自然地发展起来。
学习兴趣的概念
学习兴趣指的是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教育心理学中认为,兴趣是一个人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倾向,是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学生如果对于某一学科产生了学习兴趣,就会持续不断地想获得这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兴趣可造成学生的求知欲,是学习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