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心理
43657300000002

第2章 科学学习(2)

学习兴趣的分类

兴趣一般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打篮球、听故事、唱歌、读小说、做实验、演算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直接兴趣能使我们被学习活动本身所吸引,而很少考虑这些活动给自己带来什么益处。有时,为了满足这种直接兴趣,甚至不顾这些活动可能带来的害处。大家知道,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下读书会损害眼睛,产生疲劳,但当我们学习真的入迷或被小说的情节吸引时,就顾不得这些了。学习的直接兴趣会促进学习,振奋精神,提高效率。有些学科如语文、数学单调枯燥,虽然很难引起学习的直接兴趣,但想到这两门课是学习其他功课的重要工具,对以后的学习有巨大作用,就应该刻苦学习和钻研。这类指向学习目的,学习结果的兴趣就叫做间接兴趣。对学习的目的、作用、意义理解得越深,就越能发展其间接兴趣。如果在学习中有了一种“成功感”则间接兴趣可能会发展为直接兴趣。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对于学习都是十分必要的。没有直接兴趣,会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没有间接兴趣,则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毅力。二者有机结合,是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

学习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兴趣,是学习中的“润滑剂”,对于学习具有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这句话是对兴趣作用的概括。首先,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学习具有推动作用。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凡是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起来精神愉快,不知疲倦,越学越想学,学习效率似乎也很高。如果没有兴趣,就会没有动力、没有激情,学习时感到是一种负担,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其次,兴趣能开阔眼界,丰富生活内容,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往往对将来的事业有所帮助。如爱迪生从小就对事物充满了兴趣和好奇,最终成为大发明家;第三,兴趣能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劳动。对任何学习活动的创造态度都和一定的兴趣分不开。学生对某一课程有浓厚兴趣,他的学习成绩就能稳步提高,甚至突飞猛进。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就有这样的故事: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的典礼,到了那里他就问这问那,于是就有人讥笑他:“谁说‘邹人之子’懂得礼仪?来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孔子听了回答说:“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这种“不耻下问”对于知识的强烈渴望源自于对问题的强烈的兴趣,孔子对于学问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古往今来,在科学上、学术上有重大成就的人,往往都对其所从事的专业有浓厚的兴趣。陈景润“文革”期间,身处逆境,为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以铺板当桌子,演算用了几麻包稿纸,甚至走在路上仍苦思冥想,最终取得突破性的成就。第四,有趣的方式,有利于持久地学习。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几名学生做一组枯燥无味的实验,结果学生们很快都感到不耐烦、想睡觉,出现疲劳。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学习方式的趣味性程度,对持久地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方式的兴趣程度很低,或根本就谈不上趣味性,学习中就极易产生厌烦学习的情绪,而这种情绪上的消极态度比生理上的操劳更能制造疲劳感。一旦疲劳袭来,就使得我们无法再坚持学习下去。然而,有趣的学习方式就不同了,它不仅能有效地阻止厌烦学习情绪的产生,还能将情绪上的消极态度转换为积极态度。例如某学校为了把历史课学习好,针对历史事件,时间繁多不易记的特点,在同一年级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班与班之间的历史知识竞赛活动,同学们踊跃参与,寓教于乐,即放松了情绪上的紧张又学到了知识。同时把那些难记繁多的历史事件、时间像记故事一样记住了。把学习弄得有趣的方式很多,除了以上的相互比赛外,还可以进行自我比赛、讨论、动手实验、自我考试等等。不论采用哪种方式,应注意:(1)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2)不要总是老一套。时间久了,会使人厌倦,要经常更新。(3)要有趣而且有效。有趣的学习方式是为了振奋精神,提高学习效率。只注意有趣而不讲究好的学习效果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我们把学习的方式搞得有趣了,我们就会成为一个不知疲倦的人和一个很爱学习的人了。那么,学习知识就会更加牢固,学习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样才能有学习兴趣

有人说过,“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很多人都会因为兴趣而执着于某一项活动,并最后在上面取得或小或大的成功。很多学生都这样说:“我对唱歌、旅游、玩等好多事情的都又想去,可是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我也想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怎么才能让我对学习也有兴趣呢?”

1.改变自己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思想。不要认定自己对学习就是一点也不感兴趣,从细微处去看。先静坐下来想想自己对哪门学科的兴趣最大,对哪门学科的兴趣最小。仔细考虑一下这是为什么。开阔自己的视不仅仅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满怀信心地去做一些能做的事情。放下对其他不感兴趣的学科的排斥心理。积极参与其中,从心理上亲近,以一种好奇眼光去看这些课程。而且,很多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你可以从自己有兴趣的科目为出发点,发散到其他科目,从而培养对其他功课的兴趣。

最重要的是心理上转变过来:首先要有自信,一个人如果失去的自信就容易灰心丧气,觉得无所追求。敢于对传统的知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去寻找答案。这样不仅让我们学到知识,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有恒心,不怕失败。“有志者事竟成”,只有不断努力不怕失败我们才能将失败转化为成功。

再次,有明确的目标,法国的卢梭曾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所以我们针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既不过高,又不过低。

2.从认真中寻找兴趣。很多同学抱怨对学习产生不了兴趣,其实他们中大多数并没有真正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事实上,认真是和兴趣成正比的。认真学习不仅能够使你取得好成绩,还能让你享受到学到知识的成就感。好的成绩和成就感反过来就会刺激你对学习的兴趣,而兴趣又能促使你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从而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甚至让你达到入迷的地步。

3.保持良好的心态。情感是兴趣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会促使人的某一种行为不断进行下去。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调节好自己的情感,不要怀着消极的或应付的态度去学习,努力在学习当中获得乐趣和满足,还可以寻找学习中对自己成长中有益的知识,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4.制作合理的学习时间表。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学习同一个内容,就会感觉到疲劳和乏味。所以,同学们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制定好一个科学的时间表,该休息时休息,该学习时学习。文理科交替、难易交叉学习,才能更高效的学习。另外,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内学习也是一种保持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习惯了在特定的时间内学习,到时间就会有兴趣学习。

5.勤于计划,经常总结,做到心中有数。自己对于每一科的内容掌握的情况,自己时常总结,做到心中有数。明确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利于自己查漏补缺,促使自己更快进步。有了进步的成绩感,就会激发自己对学习更浓厚兴趣。

提高学习兴趣

1.要高度重视培养学习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美籍华人杨振宁多次回国,感到中国学生兴趣太窄。他说,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孩子,虽然常常训练不够,可是他们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专门爱想新东西,而且是和实验或实际比较接近的东西。由此可见,学生应充分认识培养兴趣的必要性,和老师紧密配合,自觉培养。

2.利用自己的好奇心理,开动脑筋,探究新知

好奇是兴趣产生的源泉,好奇心是一种极其宝贵的心理品质,被科学家誉为“人类的第一美德”。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到地上,出于好奇,加以认真思考,发展了万有引力定律。好奇心并非只有科学家才有,学生都有认识新事物的倾向,经常表现出对新事物的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自行挖掘教材的“兴奋点”,动脑思考和学过的知识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新奇的地方,特别在预习中更要积极尝试。对实验认真观察,时间长了,也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3.积极参加课内外的实践活动

首先要高度重视实验。实验在探索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多种能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催化作用”。所以对实验,要观察,要思考,要分析,要动手。特别对一些新奇的现象要抓住研究,培养自己善于研究的良好习惯。其次,踊跃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要注意课内外结合,将学到的知识巩固、系统、加深、拓宽。如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举办学科园地、各种晚会,进行表演、朗读、参观、考察等等,这不仅使学习生活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而且能开阔视野,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兴趣。再次,要认真参加各种学习竞赛。竞赛可以激发斗志,进而发展学习兴趣。一位参加国内某学科竞赛的学生说,通过参加此竞赛,激发了立志成才的兴趣和动机。每当想到我参加竞赛的情景,我就禁不住回想那难以忘怀的情景……这位同学从此对学习更加热爱,兴趣更强烈。结果,顺利考入我国重点大学。

4.对不感兴趣的功课,从假装喜欢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