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43658200000002

第2章 困难面前,信心胜于黄金

面对寒潮,我们要勇敢“冬泳”

2009年新年第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山东青岛视察工作,鼓励广大干部群众在新的一年里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渡难关。在拥有海尔、海信等一批知名企业的青岛市,温家宝再三强调当前经济形势下信心的重要性。

温家宝总理说:“面对金融危机,我们确实首先需要的就是增强信心。”“现在需要的是,领导者有信心,企业家有信心,工人有信心,全国人民有信心。方才我在一个厂子里,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海尔,张瑞敏跟我讲,说面对寒冬,不要躲避,要学会冬泳,也就是学会抗风险的能力。”

“狭路相逢勇者胜”,当寒潮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而来时,只有敢于迎难而上的人才有机会抓住先机,赢得胜利。信心可以让我们保持一种随时备战的状态,把每一次挑战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次新的体验,以困境为机遇,磨砺自我,提升能力。而当寒潮消退的时候,我们也得到了锻炼与成长,具备了更强的执行力和竞争力,以更加雄健、自信的姿态面对全新的未来。

在金融危机的强大压力面前,广东佛山的昭信集团为我们做出了一个良好的示范,告诉我们只有勇于“冬泳”的人才能度过这个料峭寒冬。

全球金融危机浪潮的袭来,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广东佛山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这场海啸之中。昭信集团是佛山一家重要的非公有制企业,专门生产光电产品,属下的光电专业生产部门生产拥有核心技术产权的LED发光管。金融危机初起之际,不少企业要倒闭的谣言四起,这多多少少影响到了公司的正常运营。

不过,昭和集团的领导们并未被谣言轻易吓倒,“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打破这种谣言”。

2008年11月和12月期间,昭信集团党总支分别召开两次党员大会,邀请党建专家、学者为党员作增强责任意识的讲座,与党员剖析探讨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定位、集团产业发展策略和企业经营等问题,号召党员坚守工作岗位,并深入员工内部,传达企业发展的目标措施和思路,引导广大员工正确认识企业面临的困难,增强忧患意识和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加倍努力工作,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应对困难。

这是昭信集团积极响应佛山市委关于发挥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力量,帮助企业共渡难关的号召,也是企业本身借机发挥优秀员工示范作用的重要举措。为此,昭信集团开展了“党员示范岗”、“党员攻关队”、“技术创新”等活动,让优秀的员工,尤其是优秀的党员发挥“红色酵母”的效用,影响企业的每一个人,从而把信心传播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

为了突破西方国家的环保壁垒,昭信集团决定开发研究三价铬电镀能新工艺项目,因为与传统六价铬原料相比,三价铬电镀减少有害物质90%以上,有效提升了所加工产品的环保含量。在企业的号召与鼓舞之下,整个研究团队充满朝气,富有战斗力,而该项目技术领头人正是青年党员古晓雁。为了加快开发研究这项新技术,古晓雁主动加班加点,对研究数据等方面进行测试评估,甚至带病坚持工作,最后终于抢在年前完成了该项目的研发工作,并顺利地通过了科研成果鉴定,为企业在寒潮里“冬泳”提供了奋力支撑。

困难当前,我们大谈信心的重要性,并非毫无根据。相反,这是一种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乐观判断与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改革开放30年打下的雄厚基础,以及创新、拼搏的企业团队,都是我们战胜金融危机的种种有利条件。因此,不管我们所面对的形势多么严峻,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的工作状态,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困难终究是一时的,只要我们能够团结互助、拼搏奋斗,那我们一定可以变危机为良机,借此促进企业和员工的自我提升。只有敢于在经济寒潮中“冬泳”的人,才能顺利地度过这个寒冬,迎来经济复苏的春天。

不怕金融危机,就怕信心危机

如果金融危机就像是天空中的阴霾,那么信心就是穿透这层阴霾的阳光。信心可以唤醒一个人内在的积极力量,能够鼓舞斗志,指引人们走向成功的一面。在金融危机面前,你如果丧失了信心,就很难有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当然也无法抓住新的机会,谋求新的发展。比起金融危机,更可怕的是人们产生了信心危机。

日本关西有家赢利状况良好的银行就是因为人们缺乏信心而倒闭的。本来,这家银行运营良好,但是有一天下午,忽然下起了大雨,人们纷纷躲到银行的营业大厅中躲雨,把大厅挤得水泄不通。这时候正好有一名记者开车经过,看到了这一景象。“这么多人?莫非人们在挤兑?”银行里的反常现象触动了这名记者的职业敏感,他马上回去写了篇新闻稿报道此事。尽管该记者只是进行了客观现象的描述,并未对银行本身的运营状况进行分析和预测,但是这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很多人争相跑到该行提款,结果真的引发了挤兑风潮。不久,这家银行就“不幸”被言中,真的倒闭了。

所谓“三人成虎”,如果众人都对某件事物丧失了信心,那么真正的危机就会降临。这么说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因为人的思维就像是一个有目标的电脑系统。萦绕在你头脑中的潜意识,就有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运行的结果。如果在你的潜意识中自己是一个失败的人,你会不断地在自己内心的“荧屏”上看到一个垂头丧气、难当大任的自我,听到“你没有出息”这一类的负面信息,然后感受到沮丧、自卑、无奈与无能——而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失败。如果在你的潜意识中自己是一个成功人士,你会不断地在你内心的“荧屏”上见到一个充满信心、锐意进取的自我,听到“你做得很好,你会做得更好”这一类的鼓励信息,然后感受到喜悦、自尊、安慰与卓越——而你在现实生活中便会“注定”成功。

我们的工作也是如此,当大家都充满信心的时候,所有人都会焕发出十足的干劲,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共同把工作做好、把企业做大做强;而当大家丧失信心的时候,企业就会弥漫着消极、沮丧的气息,慢慢地走向消亡。

方成丝钉厂是中部省份的一个县办集体所有制企业,20世纪70年代,工厂的业务特别红火。虽然那时还是计划经济,各种原材料都要依靠计划指标才能购置,但该厂的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到20世纪80年代,东南沿海地区开始在计划之外做市场,一些更便宜、质量也更好的钉子开始进军全国,给方成丝钉厂带来了很大冲击。

当时,方成丝钉厂并未完全失去优势。可以说,只要凭借着多年积累下来的资金和经验,方成丝钉厂很快就能完成改革,并利用丰富的客户资源迅速恢复自己在业内的领头羊地位。令人遗憾的是,工厂的负责人对这项改革缺乏信心,而工人对工厂的未来丧失了希望。

产品滞销,工厂的日子当然越来越不好过,慢慢地开始只能发70%的工资,有时甚至连70%的工资也不能保证按时发放。很多员工对此很是不满,有的开始在下班的时候往工具包里装钉子,然后到集市上低价卖出。时间长了工厂越发亏损,而大家也更对工厂的未来不抱任何希望。结果,由于信心的丧失,方成丝钉厂陷入了生产与管理上的恶性循环。

后来,为防止工人下班偷钉子,工厂在大门口安放了大型吸铁石和报警器,搞得人人自危。结果可想而知,工厂不久就彻底垮了。

可见,企业负责人在企业出现危机时引导员工恢复信心是何等重要,而员工是乐观,还是悲观,有没有信心,都将对企业的最终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员工有了信心,才能看到企业的发展前景,不断激发出自己的热情与潜能,推动企业往好的方向发展。相反,如果员工没有信心,就没有积极的行动,企业的发展就会止步不前。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激发人们的信心和乐观态度,使事情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战期间,美国有一个小镇的征兵工作进展缓慢,因为许多年轻人对伤亡充满了恐惧。不久,征兵站贴出一张海报:参军有两种可能,不上前线或上前线;不上前线不要紧,上前线有两种可能,不负伤或负伤;不负伤不要紧,负伤有两种情况,负轻伤或负重伤;负轻伤不要紧,负重伤有两种结果,痊愈或者伤重不治;痊愈不要紧,伤重不治的结果只有一种,就是死亡。既然已经死亡,还有什么好恐惧的呢?小镇上的年轻人被海报的推理所折服,打消了顾虑,纷纷报名参军。

可以说,战争并没有发生改变,依旧是那么的残酷,但是小镇上人们的理念发生了改变。之前,他们出于对战争未知状况的恐惧,不敢应征作战;如今,他们很清楚地看到了利弊得失,从而找到了建立信心、找回勇气的有利因素。当越来越多的人抱着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这场战争当中,战争便会结束得越快,而伤亡也会相应缩减到最小。从这个角度来说,二者形成了良性循环。

面对金融危机这场“战争”,面对未知市场的全新开拓,有无信心其实有着很大的差别。如果我们对明天抱有信心和希望,不轻易放弃自己,能够有效利用危机的冲击实现企业转型和技术创新,那么我们不仅不会被困难所击倒,而且还能在危机的寒潮中愈变愈强,最终安然度过危机。不怕金融危机,就怕信心危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挑战和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

在考察海尔集团的时候,温家宝总理总结道,海尔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危机中有机遇,机遇就在于创新。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创新,就不仅能够应对当前的危机,还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因为危机的磨砺而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困难是所有人的困难,但胜利却是少数强者的胜利,因此,在这场危机面前,我们唯有保持强者心态,充满信心地坚持下去,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正如《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2日的社论所指出的,“压力同时也是动力”,“我们要利用这种倒逼机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我们之所以说危机之中有机遇,就在于危机一方面会帮助市场经济淘汰掉水平低、发展慢的企业,减少不良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会使企业的不足之处充分暴露出来,给企业指出一条改革的明路,帮助企业实现自我优化与提升。当然,创新是创造并扩大这个机遇的关键所在。下文宜家应对危机一事堪称这方面的经典案例。

2002年,欧元升值以及中欧经济的滑坡,给宜家的经营造成很大的影响。此外,由于新店对于老店的冲击所造成的“同类相残”,影响比预期的要大。截至2003年8月,宜家当年的销售增长率几乎为零。但是宜家并没有因此被击倒,而是把这当成了一次机遇,一次淘汰竞争对手、实现自我优化的机会。

经过综合分析之后,宜家决定在节约成本、优化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下工夫。

首先,从设计之初就开始考虑节约的问题,能省则省,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节约的地方,同时又保证生产工序和产品质量,让产品兼具美观实用和价格低廉的双重优点。为了在设定的低价格内完成高难度的精美设计、选材,并估计出厂家生产成本,宜家专门成立了一个研发团队。团队成员一起密切合作,在确定的成本范围内做到各种性能变量的最优化。他们一起讨论产品设计方案、所用的材料,并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宜家的研发体制非常独特,能够把低成本与高效率结为一体。宜家的设计理念是“同样价格的产品,比谁的设计成本更低”,因而设计师在设计时竞争焦点常常集中在是否少用一个螺丝钉或能否更经济地利用一根铁棍上,这样不仅能有效降低成本,而且往往会产生杰出的创意。在宜家看来,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选材、工艺、储运等环节,对价格的影响很大。可以说,以节约为起点,宜家在造型设计、流程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此外,为了能够节省每一分钱,将成本降到最低,宜家不断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来提高产品性能并降低价格。宜家与OEM厂商通力合作,而且这种合作从产品开发设计之初便开始了。在产品开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团队与供应商进行密切的合作。在厂家的协助下,宜家能找到更便宜的替代材料,更容易降低成本。所有的产品设计确定之后,设计研发机构将和宜家在全球33个国家设立的40家贸易代表处,共同确定哪些供应商可以在成本最低而又保证质量的情况下,生产这些产品。

而在最后一个环节——流通销售环节,宜家也是竭尽全力、不断优化。宜家在全球拥有近2000家供货商,将各种产品由世界各地运抵宜家全球的各中央仓库,然后从中央仓库运往各个商场进行销售。由于各地不同产品的销量不断变化,宜家也就不断调整其生产订单在全球的分布。为了节省时间,宜家把全球近20家配送中心和一些中央仓库大多集中在海陆空的交通要道。这些商品被运送到全球各地的中央仓库和分销中心,通过科学的计算,决定哪些产品在本地制造销售,哪些出口到海外。而每家宜家商店根据自己的需要向宜家的贸易公司购买这些产品。通过与这些贸易公司的交易,宜家还可以顺利地把所有商店的利润吸收到国外低税收甚至是免税收的国家和地区。

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宜家非但没在这场危机冲击的浪潮下倒下,反而在竞争中逐渐取得了优势,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更重要的是,宜家也借机在生产、经营与管理方面实现了自我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说,宜家甚至还要感激这场意想不到的经济危机。

宜家所遭遇的困难也是欧洲同行其他企业都会面对的,但为何宜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呢?因为宜家从不灰心气馁,而是把它看成了一次提升自我的机遇。中国有句老话叫“闻过则喜”,说的是当别人指出我们不足的时候,我们要感到高兴,因为这让我们看到了应该加以改进的地方。对于企业来说,挑战和困难残酷无情地冲击着自身的薄弱环节,提醒企业要早做准备。

在谈及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时,福建省外经贸厅厅长杨彪就结合实际情况谈到了中国企业的发展机遇问题。他认为,企业要善于在困境中寻找机遇,化“危”为“机”。例如,世界金融动荡导致以美元为代表的海外资产估值明显降低,为福建省企业跨国并购带来了机会;发达国家企业竞争力减弱,这有利于我们填补和占领更多的新兴国际市场;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给品牌企业兼并重组中小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问题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有信心,企业不但不会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倒下,反而可能实现自我提升,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强。是乐观地选择生存、走向强大,还是悲观地等待死亡,这二者的差别可能就在一念之间。

信心,是一架走出泥潭、攀向成功的梯子

信心,是一架走出泥潭、攀向成功的梯子。信心可以唤醒一个人强大的内在力量,像进攻的号角一样,号召人们走出失败的泥潭,迈向成功的终点。

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认为,人有了信心,就会产生意志力量。人与人之间,弱者与强者之间,成功与失败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意志力量的差异。人一旦有了意志的力量,就能战胜自身的各种弱点。一个人有了信心,有了意志的力量,也就具备了敢于挑战自己的素质。

维克多·弗兰克原本是一位受弗洛伊德心理学派影响颇深的决定论心理学家,但在纳粹集中营里经历了一段凄惨的岁月后,他开创出了别具一格的心理学流派。

维克多·弗兰克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而他本人则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严刑拷打。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囚室之中,突然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也许,正是集中营里的恶劣环境让他猛然警醒:“即使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人们也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一个人即使是在极端痛苦、极度无助的时候,依然可以自由决定他的人生态度。在最为艰苦的岁月里,维克多·弗兰克选择了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他没有悲观绝望,反而在脑海中设想,自己获释以后该如何站在讲台上,把这一段痛苦的经历讲给自己的学生听。

凭着这种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维克多·弗兰克在狱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让自己的心灵超越了牢笼的禁锢,在自由的天地里驰骋。

维克多·弗兰克在狱中发现的思维准则,正是每一个追求成功的人应具有的人生态度——充满信心。

有信心的人总是积极主动的,而不像悲观失望的人那样消极等待,或等待命运的安排,或等待贵人的相助。有信心的人对自己充满责任感,对明天抱有希望,他认为命运始终操纵在自己手中,自己可以积极主动地推动事情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他们视每一次挑战为学习的机会、成长的信号,主动地淘汰自己、超越自己,并最终取得成功。

很多人不相信自己能有多大的潜能,觉得自己不过是普通人一个,甚至是有缺陷的人。在生活中,他们充满了自卑。其实只要他们抬头望去,他们就会发现,阳光照在他们身上,他们与成功者之间并无太大的差距,他们所缺少的仅仅是一种被鲁迅先生称为“自信力”的东西。

十几年前,他从一个北方小城考进了北京的大学。

上学的第一天,邻桌的女同学问他:“你从哪里来?”而这个问题正是他最忌讳的,因为在他的逻辑里,出生于小城,就意味着小家子气,没见过世面,肯定被那些来自大城市的同学瞧不起。就因为这个女同学的问话,使他一个学期都不敢和同班的女同学说话,以致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很多女同学都不认识他。

很长一段时间,自卑的阴影都占据着他的心灵。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每次照相,他都要下意识地戴上一个大墨镜,以掩饰自己的内心。

二十年前,她也在北京的一所大学里上学。

大部分日子,她也都在疑心、自卑中度过。她疑心同学们会在暗地里嘲笑她,嫌她肥胖的样子太难看。她不敢穿裙子,不敢上体育课。大学结束的时候,她差点儿毕不了业,不是因为功课太差,而是因为她不敢参加体育长跑考试!老师说:“只要你跑了,不管多慢,都算你及格。”可她就是不跑。她想跟老师解释,她不是在抗拒,而是因为恐慌,恐惧自己肥胖的身体跑起来一定非常的愚笨,一定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可是,她连向老师解释的勇气也没有,茫然不知所措,只是傻傻地跟着老师走。老师回家做饭去了,她也跟着。最后老师烦了,勉强算她及格。

在日后的一个晚会上,她对他说:“要是那时候我们是同学,可能是永远不会说话的两个人。你会认为,人家是北京城里的姑娘,怎么会瞧得起我呢?而我则会想,人家长得那么帅,怎么会瞧得上我呢?”

他,现在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经常面对全国几亿电视观众侃侃而谈,他主持节目给人印象最深的特点就是从容自信。他的名字叫白岩松。

她,现在也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而且是第一个完全依靠才气而丝毫没有凭借外貌走上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岗位的。她的名字叫张越。

你瞧,事情就是这么奇妙!两个原本相当自卑的人后来却取得不一般的成就。是什么使得他们实现了质的飞跃呢?是忽然开窍,还是有高人相助?其实都不是,而是他们学会了战胜自卑心理,学会相信自我,肯定自我。要知道,成功是一位相当严苛的主人,他只欢迎自信的客人,而排斥那些连自己不敢相信的人。信心可以唤起每个人坚持到底的勇气,无论遭遇多少困境,都会满怀希望地向前行进。信心还可以激发每个人的无限潜能,让他们展现出最成熟、最成功的一面,从而赢得另一个舞台。

成功不易,只因成功对人的要求太过苛刻:懒惰的人不行,拖沓的人不行,愚笨的人不行……更重要的是,不自信的人绝对不行。为什么呢?因为这种人早在机遇到来之前就已经放弃了。让一个放弃的人取得成功,这无异于做无米之炊。因此,如果你渴望成功,渴望在危机中救企业于困厄,那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起自信。只有信心,才能让我们恢复勇气与力量,进而找到方法,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