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心理
43659700000004

第4章 禁止毒品危害自己(1)

毒品这个词汇人们已经不觉陌生,都知道它害人,但是人们又在问,明知毒品害人,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去吸食?然而这正是禁毒者要大声疾呼对你说的:毒品是一个巨魔,它让你在不经意中碰上它,却又让你至死难逃它的魔掌。由于青少年朋友正值单纯幼稚时期,往往在不经意中做了许多错事,然而千错万错,切不可犯接触毒的错误,它可以早早把你送上黄泉之路,所以,青少年朋友千万当心!

(一)你认识毒品吗

毒品的种类很多,其吸后的作用也不同,但后果都是一个——使你精神堕落,血肉消失。

什么是毒品

我们现在称为“毒品”的物质在药学上称为依赖性药物,主要是指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其中不少还是目前临床上正在应用的药物。问题的关键在于它们被滥用而使人们依赖成瘾。在药理学家那里,毒品实际上被归结为这种“药物滥用”的概念。在经典的药理学著作中,药物滥用的概念是这样表述的:“药物滥用指的是与医疗目的无关,反复地使用大量带有依赖性潜力的药物,用药者往往采用自身给药的形式。

这种非医疗目的的用药导致发生耐受性、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造成精神混乱和产生一些异常行为,除损害滥用者的健康外,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要命的毒瘾

四十年前,科学家们在大量实验中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如果给一只白鼠注射吗啡,它会比平时显得更加活泼易动,在笼子里不停地跳跃翻腾,而且要持续一阵;但连续注射几天后,如果药量不变,白鼠在注射后的兴奋程度会越来越低;只有随着注射次数的增多、注射量的增大,白鼠才会兴奋;假如突然给它停止注射,那么白鼠会在笼子里不停地乱窜,不进食不进水,有的甚至死亡;只有重新注射,白鼠才能停止乱窜。

一些科学家也曾对狗等动物进行过类似的实验,发现了同样的现象。这种现象便是人们后来所说的身体依赖性。

1936年,药理学家塞维尔斯通过给猴子注射不同剂量的吗啡,然后突然停止,观察到猴子的吗啡型戒断症状。他把这些症状分为4级:

甲:轻度。过敏表情,频繁打呵欠,流涕,流泪,浑身抖动,面部出汗,咬牙握拳。

乙:中度。意识震颤,食欲减退,竖毛,肌肉抽动并且僵直。

丙:重度。极度不安,奇异姿势,呕吐,严重腹泻,性勃起,持续嘶叫,明显痉挛。

丁:极重。完全丧失抵抗力,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斜视,脱水,体重减轻,循环虚脱甚至死亡。

初次使用毒品的吸毒者,在第一次使用毒品时常常伴有恶心和呕吐等明显不适,但同时也会有所谓“冲劲”和“麻醉高潮”的体验。随后,便转入身体抑制状态。吸毒者如果照常用初次的剂量,由于其身体已对毒品产生了耐受性,往往会觉得“不够劲”、“不过瘾”。为了重现初次的感觉,往往一次比一次加大用毒的剂量。一旦停止使用毒品,戒断症状立即来临:在停止用毒后的8~12小时,吸毒者往往涕泪横流,呵欠连连,出汗不止;12~16小时,吸毒者会陷入焦躁之中,并持续好几个小时;醒来后比以前更为不安,散瞳,激动,震颤。如果妇女在分娩前吸毒,初生儿往往对毒品产生依赖性。这无辜的孩子刚刚来到世上,便会因戒断反应而竭力啼哭,呼吸频率增加,浑身发热,呕吐不止。在出现戒断反应期间,如果给毒,孩子上述症状马上会迅速消失。否则,这些症状只有在第7~10天才消失,但无力、激动等感觉将持续数周之久。

下面看看毒品给他们的“神力”。

在一个戒毒所,公安部门送来的强制戒毒者一个个躺在床上“嗷嗷”乱叫,吵着要打“杜冷丁”。一个男青年挽起胳膊,展示那密密麻麻的针眼。有人问:“血管硬化了怎么办?”他顿时兴奋起来:“那就往脸上打,再不行就用刀割开肉把白粉塞进去!全身划烂了等死。”他大叫:“把我的户口转到‘金三角’算了,可以吃个够,吃到死……”

为了取得“保外就医”的机会,有的吸毒者装病,甚至自残。兰州市大滩戒毒所的一名学员,假装阑尾炎发作,弯腰捂腹,在地上乱滚,嘴里“哎哟哎哟”地惨叫不已。经验丰富的所长和医生从种种迹象判明,此系伪装。他在地上滚了一天,最后自己爬起来,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一位男青年为“保外就医”,竟用木片划破血管,灌进污水,使血管呈红线状。医生拿不准,以为这是血液感染的病症,批了“保外就医”。于是,3天之内,7个学员的胳膊上出现了红线。

在广州戒毒所,一个少女千方百计哀求母亲前来探视。然而就趁大门敞开,让其母进来之际,她“噌”地窜出大门,飞奔遁去,对母亲不屑一顾。被抓回来不久,为了“保外就医”,她竟将一瓶滚烫的开水浇到自己的脚上。

在另一戒毒所,管教人员带3名戒毒者去打开水。3人串通妄图逃跑。他们将盛满开水的暖瓶毫不犹豫地砸到趋前阻止的管教人员身上。两名翻墙逃出,仓皇而去。最后一名被擒。

难于登天的戒毒

有人说,如果我沾上毒品我就不相信凭我的毅力会戒不掉它。但下面一些例子不知能不能让你心惊胆颤。

有个小女孩吸毒史并不长。父母知道后立即把她送往戒毒所,等她出来后又把她送到山东农村的一个亲戚家,使其彻底戒毒。3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情况都很好。可那天在回家的路上,她怎么也搞不清自己了。那股似曾相识的白雾总是在她脑海中浮现。一回到家,当晚她就出去买白粉吸上了。可叹多少人的心血化为泡影。

一个毒贩10年徒刑刑满后卷起铺盖就要回家了。在路上,他同自己激烈地斗争着:是先回家看妻儿老少享受一下团聚的欢乐,还是先去吸吸毒、过把瘾。他一会儿想先回家,一会儿想先去吸毒。最后,他终于什么也不想了,不顾一切地扔掉铺盖,在旅馆里吸了一个月的毒品才想起还有个家。

一个青年从五楼的窗户窜出,重重地摔在地上。警察赶到时,他已经断了气。法医诊断为自杀。但有一个疑点:不知为什么,死者在自杀前,左手已被利器斩断了。经过尸体解剖和刑事调查后,才弄清了跳楼的真象。

死者是海洛因吸食者,已吸毒成瘾。家里希望他戒毒,他自己也决心戒毒。为此,经他本人同意,他家里弄来一副手铐把他铐在铁床上,希望以强制手段使他戒断毒瘾。但仅仅过了一天,毒瘾就使他难以自制。他竟奋力拉动铁床,一步步爬着,够到一把菜刀,把自己铐在铁床上的左手剁了下来,然后用一块毛巾裹住伤口,登上窗台,一跃而下。法医说,照这样看,他也许不能算是自杀,他跳楼的动机很可能是去找毒品。

吸毒者的固定轨迹

吸毒,尤其是吸食海洛因,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即使是有收入的人,每月的工资也不够他(她)吸两天的。个体户有钱,但所有吸毒的个体户都从家产万贯变得不名一文。因此,吸毒——弄钱——吸毒,成了一切吸毒成瘾者走不出的圈子。他们几乎不知道白天和黑夜,有了钱就去买毒品,或吸或注射,然后就昏睡,醒了再去弄钱,买毒品再吸。因此,弄钱成了吸毒者的惟一追求,直到死。

几乎所有的吸毒者都是骗子。他先花光了所有属于自己的钱,变卖掉所有值钱的东西,直到家徒四壁。吸毒者家庭的一般景象是:除了睡觉的木板床、棉絮外,什么也没有。这样卖光了所有自己家庭的东西以后,就开始骗钱。骗的过程是“从里到外”:先骗父母的,然后骗兄弟姐妹的,最后骗亲朋好友的。持续不断的欺骗需要编造各种各样的“理由”。而他们为了骗到钱,什么样的理由都能编出来。一些“骗才”能把父母、兄弟及朋友的所有钱财都骗到。

几乎所有的吸毒者都偷过东西。当有些做父母的不再上当后,他们就开始偷。先偷最值钱的戒指、项链等,然后偷不太值钱的各种家当,最后连父母养的花、奶奶用的痒挠都偷去卖了。如果一个吸毒者的家庭没被他骗光,一般都会给他偷光。

偷窃被发现制止后,吸毒者就抢。据说抢自己家的东西“不算抢劫”,吸毒者把他们的行径称为“拿”。

与吸毒者骗光、偷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相对应,吸毒者家长的认识一般也经历三个阶段。

先是“可怜”。发现自己孩子吸毒后,大多数家长会“管”。许多吸毒者,尤其是青少年,都是家里的“宝贝”,被宠惯了。在强迫自己孩子不再吸毒的过程中,看到孩子毒瘾发作的丑态,听到孩子的哀求,有时也慑于“不给吸就自杀”的威胁,当家长的就会可怜孩子,“让他再吸一次吧”!有的家长甚至流着眼泪给孩子找毒品。但家长很快就明白“孺子不可教也”。他们对吸毒子女的可怜是无用的,于是就进入威吓阶段。立下字据,“断绝关系”,但这种威吓仍然没用。然后进入家长不管阶段。

如果一个吸毒者骗光、偷光、抢光了自己的家庭和朋友而还没有吸死的话,那么,社会开始承受他的“三光政策”了。男性吸毒者开始到社会上偷盗、抢劫,甚至杀人;女性吸毒者大多数通过卖淫吸毒。所有的吸毒者都希望发展新的吸毒者,把自己本已经高价买来的毒品用更高的价钱卖给新的吸毒者,用买卖的差价来买更多的毒品供自己吸,这就是“以贩养吸”。于是,偷抢、卖淫、贩毒就成为吸毒者的“新三光政策”,并恶性循环。这时,等待他们的不再是教育和戒毒,而是追究刑事责任,视他们的罪恶程度依法判决。

吸毒,毁灭着吸毒者的家庭和我们的社会。对吸毒者的下场,昆明市强制戒毒中心的张所长是这样说的:“等待吸毒者的,除了彻底戒断很难很难之外,只有两条路:一是吸死,二是坐牢!”

(二)毒品是怎么靠近人的

人人都知道毒品是害人的,可是人们在与毒品接触的一瞬间是怎么想的呢?又是什么原因使一些人将毒品纳入自己体内的呢?

非主动性吸入

非主动性吸入,就是不是自己愿意吸入,而是被坏人利用欺骗的手段,使自己误服毒品,这是一种陷害的结果或者是一时不理智的行为或受挫后的破罐破摔等原因造成的。下面分别举一些例子。

张干锋曾是闻名全国的模范。他1962年参军入伍。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军人,他以杰出的指挥才能和过人的胆略,把自己的军旅生涯铸造得金光灿烂。在部队,他先后荣立三等功4次、二等功7次、一等功3次。他被昆明军区评为优秀战斗指挥员。他还出席北京国庆观礼。转业后,他被分配到瑞丽县公安局某派出所任所长。工作上,他干劲大办法多。他带领全所干警同贩毒分子斗智斗勇,先后破获烟毒案7起,缴获鸦片889.5公斤。群众称赞他,领导表扬他。他被评为劳动模范,出席州、省表彰大会,参加报告团,在北京受到公安部领导的接见。

张干锋是英雄,他打过一连串的胜仗。可是在海洛因面前,他败下阵来,而且是一败涂地。

1986年,张干锋调到县税务局工作。1987年,他请假回家修房。他委托一名叫翁朴的外国人到境外帮他购买木料。这个情况让曾被张干锋没收大烟160.5公斤的两个境外贩毒分子知道了。他们买通翁朴,让翁朴把灌进海洛因的“三五”牌香烟送给张干锋吸。两三个月后,张干锋的房修好了,他也吸海洛因上了瘾。

1988年12月15日,组织上把张干锋送到州康复医疗所戒毒。张干锋有一股横劲。戒毒时,他拒绝吃戒毒药。他12天没有吃饭,靠顽强的毅力把毒瘾戒掉了。3个月后,他的身体恢复了健康。这时,他母亲生病住院。他请假前去照料。12天后,他母亲的病尚未康复,他自己却重新跌进吸毒的泥沼。不久,他又被组织上送回康复医疗所,一下戒了8个月的毒。在这8个月里。为照顾他,组织上照发了全部的工资,为他彻底戒毒创造了最好的条件。1989年,他再次走出了康复医疗所。不久,他又一次重染毒瘾,在当时造成了很坏的影响。1990年,组织上又把他送入戒毒所,但他再也戒不掉毒了。性情刚烈的妻子绝望了。一日,她抄起一根木棒,把他赶出了家门。她再也不愿把温情和期望送给他了。

宋娜,原是昆明一家宾馆的先进工作者,可当她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却是脸色苍白,精神枯槁地呆在高墙铁网之内,等待她的是法律对她贪污2000多元、盗窍旅馆9.5万元人民币的犯罪行为的公正判决。

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她为什么到了今天这种地步?

说起来,这位名叫宋娜的女孩原来是个挺不错的姑娘。1986年刚参加工作那阵,她是众多女伴中的佼佼者。她为人谦和热情,工作起来又是那么勤奋认真,加上她那甜美秀气的长相、腼腆可爱的神态。给领导和同事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还在职业学校培训时,她便加入了共青团。培训结束回宾馆后,她被分配到了总服务台工作。这里是宾馆的门面。客人首先在这里感受到这个宾馆的服务质量。宋娜不负重望,赢得了客人们的一致赞扬。为此,她两次当上了先进。不久,领导又让她担任总服务台长话组组长。然而,当宋娜认识并爱上了俊小伙董伟以后,她那一向规规矩矩的向前远行的人生轨迹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董伟是个百货个体户。做生意久了,他手里有了点钱。于是,他不仅沾上了吃喝嫖赌,而且还吸上了毒。他是个“五毒俱全”的家伙。可他偏长了一副挺招女孩喜欢的相貌。他那魔鬼的心肠配上“白马王子”的外表,便引出了宋娜的人生悲剧。

董伟与宋娜非法同居了。一天,董伟躲在屋里偷偷吸毒,被因临时有事回来的宋娜撞见。宋娜心急如焚,把女性的柔情、村妇的泼辣全使上了,根本无效。悲愤之下,她赌气说:“好,好!你吸,我也吸!大家都吸,赛着吸!”

说着,她抢过董伟手中的吸管,猛吸了一大口,呛得眼泪鼻涕直流。董伟看着她的动作,一点也不慌乱,反而眯着眼嘿嘿一笑:“好嘛,这下子我就有伴了。”

从此,宋娜踏上了吸毒者的黑道。

以后的事就简单了。宋娜重复了吸毒者走过的一条老路。为了吸毒,她先是卖电器、家具、首饰、漂亮衣裙。东西卖光后,又向亲友、同事四处借钱。当然,借钱得编各种各样的借口。这条路再走不通后,她向犯罪的深渊迈出了致命的一步。她利用工作之便,涂改长途电话费发票,多收旅客现款。之后,她挪用电话费7000余元(不到半个月)。再往后,她偷配保管室钥匙,盗走两名西安客人存放在那里的9.5万元人民币。

主动性吸入

所谓主动性吸入,就是各种不同心态的自愿吸入。从主动吸入中,我们可看到的是从吸烟到吸毒,好奇冒险,赶时髦,从众心理,纨绔子弟寻求刺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