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文明礼仪伴我行
43661300000009

第9章 文明礼仪在校园(1)

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场所,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一直占据着主导的地位。现代学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也有比较完善的教学仪器设备和资料,现代学校还形成了十分有利于教育发展的特有的文化模式。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中,教师借助于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由于学校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因而与其他场合相比,更具有文化色彩,更文明,也更加讲究礼仪。

学生的衣着、谈吐、举止直接体现着学校的校风和校貌。校园作为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环境,是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和锻炼身体的主要场所。洁净的校园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它不同于校园建筑自身的美。生活在一个人人努力追求美、创造美的环境中,自身的素质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建设文明、高雅的校园环境需要各种力量、多方面因素的相互配合,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必须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

(一)教室中的礼仪规范

对学生来说,两分钟时间的准备是从室外活动转入室内活动的一种过渡,也是从上一堂课转向下一堂课的一种过渡。它能够帮助学生使自己的思想尽快地集中起来。每位同学都能做好上课准备,既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整个集体的表现。因此,学生应该在课前两分钟内进入教室,端庄地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的到来,这本身是一种应有的礼貌,也是对老师的尊敬。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空间,学生应当特别注意教室中的礼仪规范。

1.课前要准备好学习用具,文具盒要放在桌子左上角,书本放在桌子中间。在教室中要保持一种严肃而又不失活泼的气氛,不要太活跃,也不要太死板。

2.上课铃响后,要立即进入教室,安静而且端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进入教室时,班长或者值日生要喊“起立”,当教师走到讲桌前时,全体同学应当齐声问候:“老师好!”

等老师回答“同学们好,请坐”后方可坐下。

3.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学生上课迟到应当特别注意举止的文明和周到的礼仪:

在教室门口,应当先停下脚步,首先喊“报告”,在得到老师的允许之后才能进入教室。如果教室的门关着,那就应该先轻轻叩门。

要诚实地向老师说明自己迟到的原因,说话时要简明扼要,态度要诚恳。在得到老师的允许之后,方可入座。

在走向自己的座位之时,脚步要轻,速度要快,动作幅度要小;走到座位前,在放书包和拿课本时,尽量不要发出大的响声。

4.遵守课堂纪律,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不受任何外来因素干扰,精力保持高度集中,能够准确地、完整地记录老师的讲课内容,认真做笔记。一定要保持课堂安静,不随意讲话,预习自学、询问质疑、相互讨论之时,一定要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5.要懂得老师提问的积极意义,要有礼貌地对待老师提问。

当老师提问时,学生如果要回答问题或者有问题要发问,应该先举起右手,在老师叫到自己的名字时,方可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者发问,不要坐在自己座位上就七嘴八舌地发言。在老师没有点到自己的名字时,也不要抢先答话。

在起立回答问题时,姿态要文雅,表情要大方,不要抓耳挠腮,或者故意做出滑稽的举止引人发笑。说话时,声音要清楚明亮,不要过低,以免老师和同学听不清楚。

如果被点到名以后,回答不出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应该站起来,用抱歉的语调向老师表明,这个问题自己回答不上来。

当别人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要大声喧哗或者唧唧咕咕,也不要随便插话。如果别人回答不出来或者回答错了,不要讥讽或者嘲笑,也不要马上就脱口而出,只有得到老师的允许以后,再站起来回答问题。

6.能够自觉地做到当天复习当天的功课,复习过程要有明确的目的,每次都要按时保质地完成各科作业,要独立地去完成作业,并且做到书写规范,保持作业的整洁干净。要充分利用上自习课的时间,抓紧复习功课、完成作业。

上自习课的时候,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勤,不要在自习课上交头接耳、大声喧哗,更不要影响他人的正常学习。不私自离开教室、不下座位,不在教室里来回走动,严格遵守自习纪律,不看与自习课内容无关的报纸杂志。

认真进行早读,按教师的要求去完成早读任务,做到眼到、心到、口到、不说闲话,遵守早读纪律。

7.要注意维持教室卫生,要经常打扫和清理教室,当好值日生。

8.如果老师在课堂讲课时出现了错误,学生可以在适当时间委婉地提出来,态度要诚恳、谦和,语气不生硬;更不可以讥笑老师,甚至让老师当场难堪。

总的看来,学生一定要遵守课堂纪律,一定要维护教室中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要把教室作为班集体来很好地进行建设。

(二)课外活动中的礼仪规范

学生除了通过课堂教学去专门地获取文化科学知识之外,课外活动是他们增长知识、提高品德水平和锻炼身体素质的一种重要形式。学校认真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在现代社会,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广泛、对每个人的发展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条件,对学生来说,也就意味着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十分重视学生课余的校内校外活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通过课外活动能够使青少年迈上科学思维的道路。

课外活动指的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它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课外活动与其他的教育形式一样,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将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课外活动又被称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它有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在每一种组织形式之中,学生都应当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课外活动主要包括三种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群众性活动具体包括报告和讲座、各种集会、各种比赛、社会公益劳动以及各种参观、访问、调查与旅行。小组活动具体包括学科小组、技术小组、艺术小组和体育小组。个人活动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余独立作业的活动,主要包括课外阅读、独立观察实验、制作模型、艺术创作。在所有的活动中,学生只有懂得其中的礼仪规范才能够更好地参加这些活动。

1.参加课外活动的时候,学生应当讲究礼仪。服饰应当以干净、朴素、整洁为原则,不要在衣着上追求华丽、追求时髦,更不可以穿奇装异服。

男同学的发式应以学生头、短发为宜,这样给人一种富有朝气的感觉。女同学的发式应以梳辫子或者短发为宜,这样给人一种清新活泼的感觉。

在校内,学生应当穿球鞋、布鞋或者普通皮鞋,不宜穿高跟皮鞋。

在校内,绝对不允许学生佩戴金银首饰。学校历来是提供清廉和节俭的地方,如果学生穿戴华丽,满身珠光宝气,会显得没有教养,既违背学校的教育目的,还会使其他学生产生虚荣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爱护校园环境,维护校园整洁,不随地吐痰,不在校园内乱扔果皮纸屑,保持厕所和下水道的卫生。

无论是参加集会,还是参观访问;无论是参加各种比赛,还是搞调查活动、外出旅游,都应该讲究卫生,不但要讲究个人卫生,还应当极力维护公共卫生。

3.在课外活动中,要注意爱护校舍和各种公共财物,不得在黑板、墙壁、门窗、课桌椅、布告栏、值周黑板等地方涂抹或者乱写乱刻,更不许用脚去踏门、踩墙。

要培养勤俭节约的品质,要爱护科学实验仪器、用具和药品,不攀折花草树木,不横穿草地,爱护校园内的一草一木。

4.不打架骂人、不说污言秽语、不吸烟、不喝酒、不吃零食。有了错误要主动承认,要学会对别人说“谢谢、对不起、没关系”。不看内容不健康的书籍,不听内容不健康的音乐,不看内容不健康的录相。

不在教室门口和楼道内大声喧哗、相互追逐、打扑克、玩游戏以及进行体育活动。

不准在楼内打闹、起哄或者放鞭炮。

不准在校内滑行自行车。自行车应当按要求停放在指定的地点。

5.只能在运动场上进行球类活动,不要在房屋周围以及道路上进行各种球类活动,不准在篮球场上踢足球。

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不要敞胸露怀,也不要胡乱冲撞。

观看体育比赛时,要遵守纪律,做文明观众。

参加体育比赛时,要遵守赛场纪律,要有崇高的体育道德风尚。

6.一定要坚持出早操、做课间操。出操时,教室要关灯、锁门。学生上操时,走出楼门后要跑步到操场,集合时要做到快、静、齐,做操时要用力,要合住节拍,姿势要正确。

7.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要行注目礼或者少先队礼。

8.未经允许不得带外人进入校园。

由此看来,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无论是哪一类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做出要求。例如,学生要进行课外阅读,就必须到图书馆去借书、到阅览室去阅览。学生到阅览室去看书时,一定要有礼貌地对待图书管理人员。要保持阅览室内的整洁,不随地吐痰,不扔果皮纸屑。要保持安静,不得喧哗,以免影响他人的阅览,要爱护室内图片和设备,不得在书上乱画乱圈,阅览室陈列的报纸杂志一律不得拿出室外。

遵循了课外活动中的礼仪规范,就能够更加融洽地参加到这些活动之中,这样一来,课外活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方面就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个讲究礼仪的学生一定可以不断地扩大自己的活动领域,从而使自己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一个能够得到大家认同的学生会不断地激发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在培养自己的开拓精神与创造才能方面能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课外活动可以为那些讲究礼仪的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展示自身才能的天地,可以使他们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力量。当他们的人际交往在不断增多之时,他们就能更加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接触科学技术,特别对那些有文艺特长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文艺方面的爱好与兴趣就能够不断地得到激发与巩固。

(三)师生交往中的礼仪规范

师生交往是学生人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今天,教师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导,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认识过程。师生关系中,教师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因为教师是教育者,他受社会的委托、代表社会的利益、执行着社会对教学的要求。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不只是教学的客体,而且是学习的主体。这也是说,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练习和自我修养以后,才能够转化成为他们的知识与品德。

在师生交往中,作为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与身体,应当具备一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品质。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对后进生和犯过错误的学生应当进行耐心的开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丢掉思想上的包袱,决不可歧视或者嫌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