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做财女有钱途:女人一定要知道的理财知识
43699400000007

第7章 财富女人——收获财富,女人越活越精彩

也许巨额的财富并不是她们一开始就想要的,但是这些女性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道路上付出的心血和收获的精彩确实令人钦羡!通过她们发家致富的经历,寻找她们生财之道的窍门,探索她们成名成家的道路,研究她们积累财富的过程……这些或许都能给寻求财富自由的准财女们一点启示、一点领悟、一点机缘、一点帮助。

露丝·汉德勒——“芭比娃娃”之母

“芭比娃娃”是世界玩具市场上畅销最久的玩具,露丝·汉德勒就是它的创造者。露丝·汉德勒创建了美泰玩具公司,她是美国最成功的女性企业家之一。现在,“芭比娃娃”已经销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每一秒钟,世界上就有3个芭比娃娃被售出。

当年,孩子们的玩具大多是可爱的小天使,圆乎乎、胖乎乎的。一天,美国人露丝·汉德勒突然看见女儿芭芭拉正在和一个小男孩玩剪纸娃娃。这些剪纸娃娃不是当时常见的那种婴儿宝宝,而是一个个有各自职业和身份的人物,让女儿非常沉迷。“为什么不做个成熟一些的玩具娃娃呢?”露丝脑中迸发出了灵感。

1957年,露丝在德国度假时无意间发现了莉莉娃娃。莉莉娃娃是用硬塑料制成的,高18~30厘米。她长长的头发扎成马尾拖至脑后,身穿华丽的衣裙,身材无可挑剔。这个女孩完完全全就是露丝想要的样子。小女孩不光需要跟自己年龄相仿的玩偶,更需要一个她长大后的理想形象。但是有人说,莉莉娃娃的穿着太暴露了。为什么不把两者结合起来呢?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长大的,但却不暴露的娃娃。于是,“芭比”的样子在露丝的脑子里越来越成熟了。在公司技师和工程师的帮助下,芭比娃娃就这样诞生了!

露丝以一个女人的细心,又请了服装设计师夏洛特·约翰逊为芭比设计服装。1958年,他们获得了生产芭比的专利权。这种娃娃将会改变一个时代,她与以往的娃娃都不一样。她虽然只有11.5英寸高,却是个大人,四肢修长、清新动人。她身材很好,但被漂亮的衣服紧紧地包裹着。她的脸上还流露出如玛丽莲·梦露般的神秘。露丝·汉德勒用小女儿芭芭拉的昵称给她命名,从此这位金发美女就叫做“芭比”。

1959年,“芭比”参加了纽约玩具展览会,那一年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所有人都被她吸引住了:完美的身材,“39、18、33”的三围,金黄色的头发,清新的外貌,还有好几抽屉的漂亮服饰。从来没有人见过这样的玩具,如果这是个真人,她将具有何等的魅力啊!

但出乎露丝意料的是,“芭比”并没有被抢购一空,而是遭到了玩具经销商的冷遇。毕竟她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是一种冒险,经销商不愿意这样做,只是勉为其难地进了寥寥几个。

但市场证明了露丝的判断是正确的,摆在经销商货架角落里的“芭比”受到了孩子们热烈的欢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来买这种清新可喜的玩具,尤其是小女孩,她们对此极为热衷。第一年就卖出了35万个。经销商们完全改变了想法,订单像雪片一样飞到了美泰公司。公司花了几年工夫才满足了人们对芭比的需求。

“芭比”震惊了世界,全世界也认识了露丝·汉德勒。为了证明“芭比”不是一个头脑空空的花瓶,露丝设计出了更多种类的“芭比”。于是,芭比拥有了更多的身份,可以是医生、宇航员、女企业家、警官、运动员,甚至还做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志愿者。

芭比娃娃以完美的体型、灿烂的笑容和丰富的工作经历闻名于世。到目前为止,她的职业已经超过了80种。她可以是中国人、印度人、黑人,她所代言的民族多达45种。在芭比穿过的近10亿件衣服中,不少顶级设计师的作品也藏于其中。如今,“芭比”娃娃已经销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均每一秒钟,世界上就有3个芭比娃娃被售出。

2002年,“芭比娃娃”之母露丝·汉德勒因病去世,享年85岁。四十多年来,她的成功故事已经与“芭比”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她创造的“芭比娃娃”形象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了美国文化的标志之一。

财女财经

“芭比”长寿的秘密

在玩具世界里,长寿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曾经有人问露丝·汉德勒:芭比为什么会表现得这么好?她只是微笑地回答:“我是一个市场推广天才。”露丝曾经在她的自传里说过:“我创造芭比娃娃的理想就是,通过这种玩具的诞生,让所有的女孩子都意识到她们能够成为自己梦想成为的任何一种人。芭比娃娃代表了女性拥有同男性一样的选择权……”

根据美泰公司的统计,一个11岁的美国小女孩可能拥有过10个芭比娃娃,同龄的法国小女孩则拥有5个。除了小孩子,更有数百万的成年女性购买芭比,“对她们而言……她不只是个娃娃,她已经成为她们的一部分。”露丝这样说。芭比不仅是一个玩具,它还成为了美国女性的一个象征,是美国文化的一个象征。

美,是女人一生的事业。芭比的出现,将女人关于美的理想从3岁一直延续到了80岁。每年约有120件新款芭比装上市,而为芭比专门设计的鞋子也有10亿双以上。芭比就是女人童话里的公主,是每个女人的梦想。就像一句广告词所说:有梦想的地方,就有芭比!她是一位真正的偶像。

露丝用自己一生的努力,给了全球的女性以梦想和希望。露丝认定塑造童心之美是最有价值的。她抓住了人性中对梦想与希望的追逐,并取得了丰厚的利润。

可可·夏奈尔——世纪时尚女王

可可·夏奈尔推出了夏奈尔5号香水,这是第一支由服装设计大师推出的世纪经典香水。当著名的好莱坞影星玛丽莲·梦露用性感而充满磁性的声音对全世界说:“夜里,我只‘穿’夏奈尔5号”,全世界都为之疯狂了……

著名的“夏奈尔”品牌就是由法国女子可可·夏奈尔创立,并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在服装、鞋帽、手套……女性需要的各种饰品上,人们都可以看到“夏奈尔”的标志。夏奈尔是时尚的代名词,拥有“夏奈尔”,一直是许多女人的梦想。约旦国王阿卜杜拉最美丽的王后拉尼娅,1999年访问日本时穿的就是夏奈尔套装。夏奈尔服饰风靡20世纪20~3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

从一个贫穷的孤女到一个著名的时装设计师,从20世纪初期一直到去世,可可·夏奈尔不停地创造着奇迹。当时,妇女的地位是低下的,而一个没有好家境的女孩子要想在社会上生存,是非常艰难的。夏奈尔的卑微出身和早年生活给她的服装理念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周围的成年妇女穿的工作服使她相信,妇女需要的不是繁琐的装扮,而是适合她们日益活跃生活方式的宽松舒适的衣衫。她认为:“女人为造成她们举止不便的服饰所束缚,从而被迫依赖于仆人和男人。”因此,她的时装设计风格是:朴素端庄、简明大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职业妇女渐渐兴起,她们需要较实用的服装。夏奈尔的服装正好符合这个趋势。当时,夏奈尔预感到,手工定做服装已经不适合大众需要,便明智的决定投入成衣市场。这让夏奈尔企业稳固成长,进而成了数一数二的服饰大企业。

自1920年开始,夏奈尔开始提倡整体形象,这当然是从头到脚,还包含配件、化妆品、香水。夏奈尔认为,一个衣着优雅的女人同时也应该是个气息迷人的女人,香水会增添她无穷的魅力。于是,她推出了夏奈尔5号香水,这是第一支由服装设计大师推出的世纪经典香水。它以清爽淡雅的芳香,结合全新现代特色的包装设计,精致地诠释了女性独特的妩媚、婉约、热烈、浪漫的情怀。当著名的好莱坞影星玛丽莲·梦露用性感而充满磁性的声音对全世界说:“夜里,我只‘穿’夏奈尔5号”,全世界都为之疯狂了。

1939年以后,夏奈尔曾有一段沉默时期,在巴黎、瑞士和美国逗留。20世纪50年代,以迪奥为代表的新一代服装设计师的纷纷崛起,又刺激了夏奈尔这位时装女王。她认为流行的新款荒唐至极,而且,让妇女们重新回到紧身胸衣的束缚中去是一种倒退,根本不合时宜。但大多数人非常喜欢新款的服装,这是对多年来的制服和简单朴素格调的一种自然反弹。

于是,已平静生活了10多年、年逾七旬的夏奈尔,突然戏剧性地宣告复出,对此人们议论纷纷,她所遇到的批评和赞誉都是空前的。她复出后的初期表现为她带来了很多反面评价。时装界无数的挖苦和讽刺说:她不应该再出来,应该活在人们的历史回忆中,保持美好形象。这是“一次惨败”和“土里土气”的夏奈尔。

然而,夏奈尔却镇定自若,她深信,这将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她的精神、斗志和创造力,丝毫不弱于创业初期的她。她像过去那样孜孜不倦地工作,并将其含蓄随意的风格融入到50年代的时尚格调之中。事实上,这时的时尚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发展了,因为战后出生的年轻人并不认为那些紧身衣服是舒服合适的,她们觉得夏奈尔服装是新奇有趣的。

经过改进的夏奈尔款式穿着方便,大方优雅,很快受到了美国白领女性的欢迎。美国的《生活》杂志赞扬道:“71岁的夏奈尔创造的不仅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革命。”夏奈尔趋向实际的设计征服了美国市场,仅一年就成功地夺回了往日的声势。

夏奈尔通过自己的服装理念倡导了一种妇女新的生活方式——简单、自然、舒服。她说:“当我想到工作,我想到的是我要装扮的妇女们,而不是时装店。只要我能帮助人们解放妇女,我就会坚持下去。”夏奈尔直到逝世前还在进行服装设计。1971年,她走完了辉煌的一生,享年88岁。

财女财经

夏奈尔品牌的秘密

夏奈尔有着倔强的不安定的天性和爆炸性的创造力。据传,她在一次操作加热炉时,炉子突然爆炸,烧去了她几绺长发。她索性拿起剪刀把长发剪成了超短发型。在她走进芭蕾舞剧院之后的第二天,巴黎的贵妇们纷纷找理发师给她们剪“夏奈尔型”发型。这种创新力是她事业的灵魂。

夏奈尔似乎有永远消耗不完的热情,可以将任何存在于她脑海中的事情变成现实。凭借天才的敏感,她推出了新款针织女羊毛运动衫,又以水手上装和水手裤来代替女裙。此款一经推出,便立刻引起轰动,但也遭到了非议。然而,夏奈尔不在乎舆论,常常穿着羊毛运动衫和裤子,骑马散步,招摇过市。这表现了夏奈尔的强烈个性——女人不再是男人的“花瓶”,而是担负社会责任的国民。

孤儿院的少年磨难和青年丧夫的经历,打造了她性格的坚韧。她在追逐时尚,更创造时尚。她凭直觉捕捉到了时代的革命性变化,一生中曾在两个时期准确无误地预见和把握时装潮流的趋向,两度把全世界女性的服装进行了全面革新,创造了服装史上的奇迹。正如她自己所说:“诚如拿破仑所言,他的字典里没有‘困难’两字,我的字典里也找不到‘不成功’三个字。”

玫琳凯——化妆品直销行业的“皇后”

玫琳凯将自己所信奉的“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也要怎样对待别人”的黄金法则,作为公司的指导哲学和市场理念。她大力倡导“信念第一、家庭第二、事业第三”的生活优先次序,用“你能做到”的精神来激励其他女性加入自己的事业。

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女企业家之一玫琳凯·艾施是玫琳凯化妆品公司的创始人和荣誉董事长。1963年9月13日星期五,一个西方人认为不吉利的日子,刚刚失去丈夫的玫琳凯,开始在达拉斯的一个约46平方米的店面里开始了自己的梦想之旅。她45岁开始创业,以5000美元起家,将公司从一家小型的直销公司发展成为全美最大的美容保养品直销企业。

玫琳凯原本是美国一家全国性“世界礼品公司”的训练主管。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很歧视妇女,玫琳凯能做到这个职位就是因为她实在太优秀了。当时,女性和男性做同样的工作,薪金往往只能拿到男性的一半。1963年当她出差回来时,发现自己手下的男助理居然被提升到比她更高的职位上,她愤而辞职。

在做了二十五年的直销工作退休后,玫琳凯决定写下工作中的种种经历,想以此帮助其他女性在男性主导的商业社会里获得成功。在退休后的一个月里,她坐在厨房的餐桌旁,列出了两份清单,一份记述了以往在公司里发生的美好的事情,一份则列举了过去数年来所遭遇的问题。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她突然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规划了一套构成自己“梦想公司”的市场计划。于是,她决心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与男性们一争高下。

玫琳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公司。最初的职员只有她和儿子理查德及9名美容顾问。她直销的化妆品来自于她从自己美容师手中买下的一种美容配方。玫琳凯的目标是为广大的妇女提供无限的个人发展机会,帮助她们实现梦想。她信奉“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也要怎样对待别人”的黄金法则,倡导“信仰第一、家庭第二、事业第三”的生活优先次序。

她选择化妆品进行直销,这就意味着必须与那时已有二十五年历史的直销巨人雅芳公司竞争。玫琳凯对传统的直销方式进行了一次革命。她将自己的销售员称为“美容顾问”,以小组展示方式推销产品,每次参加活动的人数不超过五六人。玫琳凯说:“这种方式让我们的顾问方便指导妇女如何保养皮肤。”

公司创立第一年,在十来个“美容顾问”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的销售收入达到20万美元,第二年迅速上升到80万美元,并且拥有了3000名女性组成的销售队伍。1976年,玫琳凯公司正式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这是第一次由女性拥有的股票上市公司。

如今,玫琳凯公司拥有85万多名独立的美容顾问(多是女性),在五大洲的近4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每年的零售额超过24亿美元。玫琳凯公司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美500大企业行列,并成了“全美100家最值得员工工作的公司”中榜上有名的唯一一家直销公司和化妆品公司。玫琳凯品牌是美国面部保养品以及彩妆销售得最好的品牌。

2000年玫琳凯·艾施女士荣获“20世纪商业界最具影响力女性”殊荣。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出200年来20位全球企业界最具传奇色彩并获得巨大成功的人物,而她是其中唯一的女性。2001年11月,玫琳凯在达拉斯的家中去世,享年83岁。

财女财经

“赚钱不是我的主要动机”

玫琳凯的成功在于她必胜的决心。她说:“许多人开创新事业是为了赚钱,但这绝不是我的主要动机,并不是我相当富裕而可以不在乎钱,我只是认为这个事业必须成功,否则我将没有第二次机会开创自己的事业了。”

玫琳凯的成功还在于“丰富女性人生”的服务宗旨与定位。玫琳凯创业之初,就确立了服务第一的宗旨。在她的美容课上,她要求美容顾问们以“教”为目的,并非只“卖”。在训练销售人员时,玫琳凯使她们想着:“如何使这位顾客更美丽,更有自信心。”而不是:“今天我要从她身上赚多少钱。”玫琳凯相信这样的服务信念会使人眼中充满爱。

在事业发展走出美国后,玫琳凯又提出创建“全球女性共享的事业”。在她的大力提倡下,她所奉行的黄金法则及生活优先次序的指导哲学和市场理念,随着她和她的80多万美容顾问的身影迅速传遍全世界。最为重要的是,玫琳凯以她的企业结构激励了千千万万的妇女,纷纷成为小型企业经营者。

在玫琳凯自创的管理风格下,她以不断的鼓励及物质报酬来提升妇女的自尊和自信。有杂志惊叹:玫琳凯所解放的妇女比美国女权运动领袖格劳瑞娅·史戴能解放的还要多。玫琳凯自己也认为,在她的整个事业中,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到许多女性成功。因为玫琳凯知道,女性特有的直觉与本质,如果能够加以妥善地发挥,并且得到适当的支持,她们的成就将是无可限量的。

奥普拉·温弗瑞——全球头号电视富婆

奥普拉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奥普拉脱口秀”,平均每周吸引3300万名观众,并连续十六年排在同类节目的首位。她不仅是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娱乐界明星、商场女强人,也是慈善活动家,是全球头号电视富婆。喜欢奥普拉的人甚至认为如果她去竞选美国总统,获胜的把握也很大。

奥普拉·温弗瑞是一位美国黑人女性,是打动人心的“脱口秀女王”。她从贫民窟长大,却一直不停地学习。在既“重男轻女”又“种族歧视”的美国,她凭借着非凡的个人魅力,在访谈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她不仅是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娱乐界明星、商场女强人,也是慈善活动家,是“美国最便捷、最诚实的精神病医生”,是全球头号电视富婆。

有一次,奥普拉采访小镇的黑人隔离区。她走上前向店主自我介绍,想握握手。店主说:“我们这儿不与黑人握手。”奥普拉反唇相讥:“我打赌黑人是出色的。”22岁时,奥普拉是巴尔的摩电视台最年轻的节目主持人。但电视台经理对她的表现不满意,再加上许多人批评她“头发蓬松、双眼太分、鼻子太扁、报道情绪化”,奥普拉被降职了。

1983年,“A。M。芝加哥”电台的老板丹尼斯·施瓦逊决定雇用奥普拉和她的制片人,负责“早晨芝加哥”节目。当时,这是这个时间收视率最低的节目。

奥普拉问丹尼斯,她的黑人身份是否会有碍于“早晨芝加哥”节目。丹尼斯说:“你是绿皮肤我也不介意,我所需要的是节目成功……”尽管电视台的多数人对聘用一名黑人来主持节目深表怀疑,但丹尼斯还是力排众议,以23万美元的年薪将奥普拉招至麾下。

出人意料的是,仅仅一个月,奥普拉访谈节目的收视率就超过了从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奥普拉直登“美国最当红脱口秀主持人”的宝座。与一般谈话节目不同的是,“奥普拉脱口秀”邀请的嘉宾并非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而是普通大众,谈论的主题也集中在个人生活方面。当嘉宾的故事令人感动时,她会和嘉宾一起抱头痛哭。相比其他节目,“奥普拉脱口秀”更直接、坦诚,也更具个性化,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当杰夫·杰克伯斯还是芝加哥一位不出名的律师时,他提醒奥普拉,仅靠替人打工并不能使她真正成功,她应该组建自己的公司。于是,他们两人合伙创建了“哈普娱乐集团”。公司由杰夫·杰克伯斯任总裁,拥有10%的股份;奥普拉则出任董事长,拥有90%的股份。奥普拉是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和制作自己节目的妇女,也是第一个拥有自己娱乐制片公司的美国黑人妇女。公司定期制作“奥普拉脱口秀”,并出售给各家电视台。在杰夫的精心打理下,哈普集团迅速取得了成功。至2001年,仅“奥普拉脱口秀”一项的营业收入就已高达3亿美元。

1996年,奥普拉在自己的脱口秀节目中推出“读书俱乐部”,每个月向全美电视观众介绍一本书。奥普拉所倡导的“让美国重新开始读书”得到了最全面的响应。经奥普拉推荐的书籍无一例外地一夜走红成为畅销书。奥普拉的“读书俱乐部”成为销量攀升10倍的标志!她的点金术得到了包括时代华纳的新任总裁迪克帕森在内的出版业巨头的首肯,逐渐发展成对美国出版业最有影响的一股力量。

2000年,奥普拉再接再厉,以她名字命名的《奥普拉》杂志第一次登场亮相,创刊便印刷了100万份。每一期的封面都是奥普拉的照片,而里面的文章则表现了她主持的节目的主题。奥普拉凡事力求亲力亲为,事无巨细。“在杂志付印前,奥普拉会仔细阅读每一个字,彻底检查每一张图片。”结果,仅一年时间,杂志的月发行量就达到了250万册,而以往最成功的杂志也要五年才能达到这一成绩。哈普集团已成为一个实力不俗的媒体帝国。

1999年,在《财富》全美50位女强人排名中,奥普拉名列第26名。到了2002年,已经排在了第十名。2003年成为首位进入福布斯排行榜的黑人女富豪,也是最富有的非洲裔美国女人,资产达到10亿美元。

财女财经

从丑小鸭到黑天鹅

奥普拉于1954年出生于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单亲家庭,生活异常困顿,几乎整日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奥普拉也曾一度自甘堕落。在她日后的金牌节目“奥普拉脱口秀”中,奥普拉曾面对3300万观众坦承了自己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吸毒,堕胎,甚至还生下过一名不久就夭折的女婴。

奥普拉的父亲曾对女儿说:“有些人让事情发生,有些人看着事情发生,有些人连发生什么事情都不知道。”于是,极度空虚的奥普拉想知道自己生命中究竟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奥普拉说:“我生长在一个没有水电的屋子里,人们不会想到我的一生除了在工厂或密西西比的棉花田里干活之外,还会有什么成就。我深信我可用我奋斗的一生向世人佐证——事在人为的道理。”

对经历过不堪回首的童年、叛逆堕落的少女时代的奥普拉来说,她只是靠着“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的简单信念,实现了丑小鸭到黑天鹅的美丽蜕变。

现在,奥普拉已经是美国最富裕和最有影响力的妇女。她已成为了美国的象征。她通过自己设立的慈善机构向贫困妇女、儿童和家庭伸出援助之手。她每天都在通过电视让世界变得美好。她的节目和演讲帮助无数的人从沮丧中彻底恢复过来。人们热衷于订阅她主办的杂志《奋斗不止》。奥普拉的一个粉丝说:“奥普拉的生活是个榜样,她克服了重重困难,获得了事业和生活上的成功。她能做到,我相信我们也能做到。”

靳羽西——中国化妆品王国的皇后

羽西化妆品有一个深入人心的口号:“专为亚洲女性设计的。”羽西说:“我要把世界最好的东西带给亚洲、带给中国女性。”《福布斯》称她为中国带来了色彩,是她改变了中国人的形象。

靳羽西是“羽西”化妆品品牌的创始人,她在色彩、美和品位等方面的修养启蒙了当代中国人。羽西以化妆品、电视片、玩具、书籍、家居等多种形式将正确的审美观念、礼仪修养进行推广。《福布斯》称她为中国带来了色彩,是她改变了中国人的形象。靳羽西拥有各种各样的美誉:独立制片人、电视节目主持人、电台记者、成功企业家、社会活动家、作家、慈善家等等。

靳羽西祖籍广东,出生于广西桂林。父亲靳永年是中国著名“岭南派”画家。父亲曾对她说:“你要做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人,而不是第二个。没有人记得住第二个人的名字。”这条家训好像融进了她的血液中。

她4岁时开始学钢琴和芭蕾,杰出的音乐天赋和多年从早到晚的苦练,使她获得了夏威夷杨伯翰大学的音乐硕士学位。但是,羽西却在此时放弃了音乐之路:“既然你无法成为最好的,为什么还要去做它呢?”

1973年,靳羽西到美国纽约定居,创办了自己的电视制作公司。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呢?她很快找出了自己的路,成为了把中国带给世界、把世界带给中国的第一人。

1984年,在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典还有3天的时候,PBS(美国公众电视网)的制片人找到羽西,请她当主持人,因为他们到现在才发现卫星传送过来的阅兵庆典中没有一句英文。那时候的羽西只会讲广东话,连一句普通话都听不懂。在仅有的两三天时间里,羽西为准备工作付出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心血。那是一次长达两个小时的盛大阅兵庆典,由于羽西出色的解说,当时的美国第一次看到了中国的实力。这期节目影响很大,她也在一夜之间成为美国人的明星。

1985年,她用光了自己多年的积蓄,拍摄《看东方》电视系列片:她第一个拍了中国的冰雕,介绍给外国人;第一个到中国的最北端黑河上拍摄中俄边境的风景;她也是第一个获准进入中南海拍摄毛泽东旧居的西方记者。

同年,靳羽西受中国政府邀请制作了《世界各地》节目。这是中国第一部介绍世界的电视系列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那时候中央电视台是中国唯一的全国电视网。中央电视台请一个外国人制作并主持电视节目是史无前例的。靳羽西赢得了第一次将外部世界展示给中国人的难得机会。她周游25个国家,为改革开放不久的中国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了解西方的窗口。这部片子共104集,每周播出一集,播放了四年之久。从那时候起,她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随后,靳羽西又制作了精彩的电视系列节目《羽西的世界》,向中国观众介绍国际流行生活方式和最新潮流。她还为中央电视台深受欢迎的女性栏目《半边天》提供节目,反映美国社会。

1989年,许多外国大公司纷纷撤离中国时,羽西再做惊人之举:投资中国,创建自己的美容事业。羽西化妆品有一个深入人心的口号:“专为亚洲女性设计的。”羽西说:“我要把世界最好的东西带给亚洲、带给中国女性。”

靳羽西化妆品公司于1992年在国内成立,1998年时国内年销售额已达3亿元人民币。连续多年获得由国家统计局等发布的“全国商场销售第一”、“品牌知名度第一”、“消费者心目中最佳品牌第一”等一系列“第一”。美国《福布斯》说:“她用一支又一支口红改变了中国人的形象。”

1999年4月,靳羽西被授予“世界杰出女企业家”的荣誉称号,获得该项殊荣的共有来自全球35个国家的50位女性。二十多年来,靳羽西似乎没有任何衰老的迹象,依然涂着鲜艳的口红,高贵、活泼、精力充沛。《人物》杂志称她为“中国最有名的女人”;《纽约时报》称她为“中国化妆品王国的皇后”。

2004年,欧莱雅与靳羽西本人达成协议,靳羽西同意将羽西品牌的所属权全部转让给欧莱雅公司,本人也不再从事化妆品行业。靳羽西快乐地功成身退。

财女财经

精神上的东西永远显得更重要

化妆品对于女人来说总是充满诱惑力,靳羽西却能将自己喜爱的东西变成自己最大的事业。她成立了靳羽西化妆品公司,实现了自己的一部分梦想,那就是帮助亚洲女性树立对她们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美的自信。

靳羽西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去获得美丽、健康和成功,就看自己如何选择。她希望所有的女人都能增添智慧,充实生命,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在物质上获得成功。

靳羽西淡然豁达。她知道,除却辉煌的成功,生命中还有一种更为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快乐和安宁。她觉得,与物质上的东西相比,精神上的东西永远显得更重要。靳羽西说:她有足够的快乐,生活充实,亲人健康,这就足够了。正因为这样,她可以以淡然的心境退出曾经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化妆品业。正因为这样,她可以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那就是追求美、传播美,而不在意以什么方式……

J。K。罗琳:一部《哈利·波特》,身价暴增为5亿英镑

2002年,在英国《星期日邮报》年度收入排行榜上,创造风靡全球的小魔法师哈利·波特形象的女作家J。K。罗琳,以年收入4800万英镑(约合7700万美元)名列榜首,成为英国收入最高的女人。其收入是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年收入的6倍还多。

J。K。罗琳,是著名英国女作家。她创作了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丛书。

第一段短暂婚姻结束后,罗琳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杰西卡,栖身于爱丁堡一间没有暖气的小公寓里。找不到工作的她,只好靠着微薄的失业救济金养活自己和女儿。

24岁那年,罗琳在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旅途中,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他一下子闯进了她的生命,使她萌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虽然当时她的手边没有纸和笔,但她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于是,哈利·波特诞生了——一个10岁小男孩,瘦小的个子,黑色乱蓬蓬的头发,明亮的绿色眼睛,戴着圆形眼镜,前额上有一道细长、闪电状的伤疤……哈利·波特成为风靡全球的童话人物。

罗琳母女的生活极其艰辛。在开始写作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时,因为自家的屋子又小又冷,她常常用婴儿车推着女儿沿街而走。直到女儿睡着,她才在附近的咖啡店坐下来,把哈里·波特的故事写在小纸片上。她疯狂地写作,直到女儿醒来。后来她回忆道:“我无意,也不愿一直靠救济金维生,那是最令人心灰意冷的事情。我不愿意渲染,但有些晚上,杰西卡吃了东西,我却没有。”

从未写作过的罗琳,花了五年才写好第一集,又花了一年才找到出版社。但“哈利·波特”于1997年出版后,旋即造成轰动。真是好评如潮,其中包括英国国家图书奖,儿童小说奖以及斯马蒂图书金奖章奖。随后罗琳又出版了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销售势头一次高过一次,形成了一次比一次猛烈的“哈利·波特”飓风,被视为出版界的一个奇迹。哈利·波特系列被翻译成62种文本,在全球狂销超过3亿本。罗琳的身价也暴增为5亿英镑,比英国女王还富有!

在成功和财富面前,罗琳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历过的苦难。成名后,她热衷于人道主义的慈善活动。2000年9月,她出任“单亲家庭委员会”形象大使,并捐出了50万英镑。2001年3月,罗琳化名为纽特·斯卡曼和肯尼沃斯·惠斯普创作了两本与“哈里·波特”故事相关的小册子《神奇动物在哪里》和《神奇的魁地奇》,将所得钱款捐助给了戏剧救济基金会。该基金会于1985年由英国一群喜剧演员成立,其宗旨是促进社会公正,帮助消灭贫困事业募集资金。2001年4月,为了纪念她的母亲,罗琳又为“多发性硬化症协会”捐了25万英镑。

2001年圣诞节次日的节礼日,罗琳与麻醉医师尼尔·默里在苏格兰的新居携手再度走进了婚姻的殿堂。2003年3月,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名叫戴维。2005年1月,又一个可爱的小女孩麦肯齐也来到了这个家庭。

罗琳不仅在写作之路上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空,在生活中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刻,罗琳知道自己有才华,而她的努力也终于让她名利双收。

财女财经

才女最终成“财”女

罗琳从小相貌平平,架着一幅大镜框,并对自己的姓氏耿耿于怀。因为其他孩子总是因为她的姓氏奚落她为“擀面杖”或者“滚石”。她是一位乖乖女,听从父母的话,放弃自己喜爱的英文,去学法文。她大学毕业后成了秘书,每天蹲办公室,打会议报表。她草草地结婚又离婚,雪上加霜地失了业。

罗琳过了二十六年平凡而无趣的麻瓜(《哈利·波特》中,巫师们称不会巫术的凡人为“麻瓜”)生活,既不会飞、不会变形,也不相信有任何魔法。但有一天,她拿起了神奇的笔,魔法开始显灵了。那个名叫哈利·波特的小巫师在罗琳的笔下活生生地跳进了全球大大小小麻瓜们平庸的现实世界中,一场生机勃勃的魔法革命开始了:猫头鹰、魔法棒、魁地奇、隐身衣、会飞的扫帚……而罗琳也自然而然地成了魔法妈妈,拥有上亿英镑的财富、崭新的幸福婚姻。才女最终成为“财”女!

美容教母郑明明:300美元挣来10亿港元

一场大火烧毁了她全部的心血。在悲观绝望的时候,她忽然想到了父亲办公室桌上的“不倒翁”。父亲告诉她,人生中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做人一定要有“不倒翁”精神,跌倒了赶快站起来,才能实现理想。

郑明明的“蒙妮坦”美容学院几乎遍布世界。她发明了纹眉、纹唇、纹眼线,此举轰动了国际美容界。她还创建了著名的化妆品牌“郑明明”。1993年,她被权威的国际斯佳美容协会授予“国际美容教母”称号。这项奖每四年才评一个。郑明明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第一个亚洲人。

郑明明出生在印尼的一个华侨家庭。她的父亲于1930年被派往中国驻印尼的领事馆做事。很小的时候,郑明明在街上看到印尼传统服装——纱笼布上那精美的手绘图案时,就被艺术的无穷魔力深深吸引住了,从此便有了从事“美的事业”的念头。

郑明明在香港读中学时,萌发了日后梦想的初芽——她想去日本学美容美发,她想用自己的双手把别人打扮得更加美丽。这种想法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使她的父亲勃然大怒。郑明明瞒着父亲离开香港,在日本著名的山野爱子学校开始了美容美发启蒙学习。

因为身上只有300美元,她只能靠打零工来维持自己的衣食住行。在打工期间,她一边细心观察每个师傅的技术、顾客喜欢的各种发型、店里的管理等,一边在心里设计和完善自己未来的美容美发店的蓝图。

1964年,郑明明回到了香港。她先在一家美容美发店打工。随着自己手艺的成熟,她于1966年成立了“蒙妮坦美发美容学院”。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一本影响了她一生的书——《蒙妮坦日记》,纪念那个为了梦想而不怕挫折的女孩子。

崭新的经营理念,娴熟的理发技术,对顾客的热情体贴,很快使“蒙妮坦”变得门庭若市。但郑明明并没有满足,她想起了父亲当初的话,她想让父亲看看,她可以做得更好。她不仅要开一家店,还要把美容教育引入香港,让香港从美容的荒漠变成绿地,而不是跟着外国的潮流而动。于是,她开始招收学员。

郑明明既当美容院老板,又当美容美发学校的校长。她采取边教学边实践的方法,效果出奇的好。越来越多的学生慕名到“蒙妮坦”来学习,而社会上也有更多的人知道了“蒙妮坦”的大名,知道了“郑明明”。

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她还想干更大的事情。当时市面上流行畅销的多为外国的高级化妆品。作为一个职业美容师,郑明明看到了国产化妆品的薄弱。外国的东西不是很适合东方人的皮肤。由此,郑明明下了个更大的决心——她要创建自己的化妆品品牌!

按照法国化妆品的生产原理,郑明明研究了中国人的皮肤和习惯,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化妆品品牌“贵夫人”,首选的市场是印尼。在她的品牌刚有了一点进步时,一场大火烧毁了她全部的心血。多年的积蓄没有了,她还欠了银行一大笔贷款。在悲观绝望的时候,她忽然想到了父亲办公室桌上的“不倒翁”。父亲告诉她,人生中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做人一定要有“不倒翁”精神,跌倒了赶快站起来,才能实现理想。

她又重整旗鼓,回到了香港。她白天在美容店里忙,晚上教学生美容美发课。她坚信,“天道酬勤,只要努力,会有好报的”。渐渐地,“蒙妮坦”的业务拓展到东南亚、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地。郑明明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美容学校——蒙妮坦美发美容职业教育学校,教会人们怎么改变自我,变得更美丽。郑明明亲自指导培训了首批荣获国际博士文凭的中国专业美容师,填补了中国美容史上的空白。

20世纪90年代初,郑明明又创办了上海郑明明化妆品有限公司。“郑明明”牌化妆护肤品风靡了全中国。她于1999年获得了“世界杰出女企业家”的称号,2000年又获“国际美容贡献大奖”,被誉为“20世纪末影响中国美容美发首位人物”。如今,她拥有的资产已达10多亿港元。郑明明说:“我毕生都在追求美,创造美,传播美,我只是想把三十多年的美容心得献给那些爱美的人士……”

财女财经

一定要努力赚钱得到它

1966年,郑明明怀着伟大的梦想,从一名小小的理发师做起。当时的她很喜欢手表,但却买不起。那个时候,她一个月的薪水仅为120元港币,而她却看中了一只价值2600多元的手表。从那时起,郑明明就在心底不断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赚钱得到它!

就这样,她起早贪黑,纵使工作时间超过正常营业时间,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凭着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郑明明终于用自己的辛苦所得买到了那只梦寐以求的手表,圆了她美丽的梦。

由于意义非凡,郑明明把那只珍贵的手表传承给了大女儿陈维蕊。这不仅仅是她对女儿接续家族事业的谆谆教诲,更表达了一个伟大母亲对女儿成长的期许!

而靠个人奋斗努力挣来的第二只手表,则在2007年母亲节前夕,被郑明明捐赠出来进行义卖,所得款项全数捐给全国妇联进行公益活动。她衷心期望拥有那只名为“圆梦之星”手表的爱心人士能够和她一样,在确立了生命的意义与目标之后,用一颗乐观的心向前冲刺,实现人生的每一个期许,同时也把个人的成功与所有需要的人分享。

凯瑟琳·格雷厄姆——新闻界最有权势的女人

“水门事件”后,凯瑟琳被称作“新闻界最有权势的女人”。因为她凭借勇气与正直,以一份报纸扳倒了美国总统!在由男人主宰的华盛顿新闻圈、政治圈,凯瑟琳·格雷厄姆光彩夺目,备受尊敬。

凯瑟琳·格雷厄姆曾经是个异常羞涩的小女孩,是男人背后的家庭妇女,是4个孩子的母亲,但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这一切。事实证明,女性拥有无限的潜力,只要给她机会。

当时的美国人,特别是美国犹太人还有宁传女婿不传闺女的传统。凯瑟琳的父亲将《华盛顿邮报》的大权交给了女婿菲利普,甚至把股权的大部分都给了菲利普。1963年,菲利普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时的凯瑟琳已经46岁了,当了许多年的家庭主妇,一时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没有人看好这个缺乏光彩的女人,几乎所有人都预言公司必将被出售。

经过一个月的痛苦和彷徨,凯瑟琳决定把公司留在家族中,自己亲自经营。那时候,连女记者都是很少的,更何况是女领导。本来怕羞和缺乏信心的她,开始慢慢地成长。她向周围那些成功人士学习,学习新闻的基本业务和经营手段。她用女性特有的广大和无私作为自己管理的核心,更重要的是,她学会了任用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才。

著名的专栏作家李普曼告诉她:邮报下属的《新闻周刊》有个人才,叫布拉德利。凯瑟琳立刻约布拉德利吃午饭。席间,她问布拉德利对邮报的什么职务感兴趣,他半开玩笑说:“如果总编的位子让出来的话,我愿意去补这个缺。”这要遇上别人,肯定就是一个玩笑,但是凯瑟琳居然真的让布拉德利掌管了报社的总编辑大权!而布莱德利也不负众望地改变了报社传统老旧的风格,开创了新局面。

1971年,凯瑟琳做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决定。当时,她面前摆着五角大楼的一份报告,报告证明政府在越南战争问题上撒了谎。报道还是不报道?这个问题尖锐地摆在凯瑟琳面前,即使她说“否”,相信不会有任何人会对她产生异议。但是,这位女人做出了最勇敢的决定。她站出来,说了“是”。

凯瑟琳就像一个赌徒,倾其所有压在了一篇报道上,她赢了!从那个时候起,《华盛顿邮报》就不再是一张小报,人们提起它的时候,那口气,就像提起了《纽约时报》。

1972年,5名男子因私自闯入水门饭店民主党全国总部而被捕。绝大多数传媒只把此事当作不入流的小新闻,但《华盛顿邮报》却进行深入调查,终于发现共和党政府试图在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器,破坏民主党的竞选活动。

当时执政的尼克松政府为了掩饰丑行,不断向《华盛顿邮报》施压,警告凯瑟琳不要“出风头”。司法部长更是暴跳如雷,还说出了整个事件中最著名的一句话:“凯瑟琳·格雷厄姆的奶头会被大绞肉机绞住的!”在白色恐怖的气氛中,面对总统集团的巨大压力,她一直支持旗下的编辑、记者:“我们已游到河水最深的地方,再没退路了。”她把司法部长的话端在了第二天的报纸上,所有的人都被惊呆了。

由于邮报揭露了水门事件丑闻,凯瑟琳所在的公司差点被吊销营业执照。此后,一直孤军奋战的《华盛顿邮报》终于唤醒了美国各大新闻媒体,舆论的洪流迫使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4年辞职。这一年,《华盛顿邮报》获得普利策奖,在美国确立了自己的大报地位。事后,她的一位朋友送她一个小小的金质绞肉机,她还常常将它挂在脖子上。

从此,凯瑟琳被称作“新闻界最有权势的女人”。因为她凭借勇气与正直,以一份报纸扳倒了美国总统!在由男人主宰的华盛顿新闻圈、政治圈,凯瑟琳·格雷厄姆光彩夺目,备受尊敬。1974年,凯瑟琳成为美联社历史上第一位女董事,并任满最高的九年任期。她还是《财富》杂志500家公司中第一个女性的“一把手”。

1963年,邮报总收入只有840万美元,旗下子公司只有《新闻周刊》和两家电视台。到1993年,她将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之位交给儿子唐纳德时,邮报已发展成为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台、有线电视和教育服务企业在内的庞大新闻集团,总收入达到了14亿美元。

财女财经

成功的秘诀

凯瑟琳总是襟怀坦荡、公正处事,而这是许多男性领导人都难以做到的。她十分信任和忠于为她工作的记者和编辑们,从来都是勇于承担责任,遇事绝不推诿,决不后退半步。在最困难的日子里,她甚至和其他男人一样夜以继日拼命地工作,从无怨言。

邮报的职员说,他们最喜欢的是她给予编辑记者的支持与尊重。凯瑟琳常说:“办报者不应对编辑、记者指指点点,办报者的责任是尽力确保报道全面、准确、公正和质量最佳。”

凯瑟琳改变了美国报业轻视女性的倾向。她曾多次在盛大晚宴后,拒绝与场内女士退到楼上,而是和男士们一起在楼下谈论世界大事。

凯瑟琳坚强、独立、有魅力。她的朋友很多,许多名流如黛安娜、比尔·盖茨都是她的座上客。比尔·盖茨说:“在理解他人和与人沟通方面,她具有超人的能力,她是一个可爱的朋友。”许多美国总统都到她家里做过客。凯瑟琳以她的独特魅力和她所拥有的媒体影响力,对美国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有人说:“她的影响并不亚于一位总统。”

中国女首富张茵:废纸就是生命

从3万元到270亿元,二十年间,她的财富增长了90万倍。从“废纸回收”到“大陆首富”,她的地位跨度天翻地覆。对于玖龙造纸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来说,废纸就是生命,废纸就是森林!

2006年的胡润富豪榜,让一个陌生的女性一夜间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她在竞争激烈的商业领域,击败其他男性对手,登上了财富榜的巅峰。她就是身价270亿元的中国第一位女首富——张茵。对于她来说,废纸就是生命,废纸就是森林!

二十多年前,张茵还只是个普通的小会计。由于曾被委托去香港收购废纸,张茵开始涉足环保造纸这个领域。她很快了解到内地纸张短缺的情况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森林资源相对贫乏,特别是造纸用速生林建设严重滞后,因此大部分高档纸的原料都需要进口的废纸和木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废纸成为解决我国造纸原料瓶颈的重要途径。

1985年,27岁的张茵放弃了深圳一个待遇优厚的合资企业的财会工作,带了3万元钱只身到香港闯荡。张茵始终坚持品质第一,改变了以往纸浆里面掺水的做法。因为她的豪爽、公道,收废纸的那些人都愿意跟她做生意,愿意把收来的废纸卖给她。

既然原料在握,为什么不自己动手造纸呢?1987年,在香港做了不到两年,张茵就开始在大陆寻找造纸厂作为合作伙伴。她和辽宁营口造纸厂的合资很快获得成功。随后,她又在与武汉东风造纸厂、河北唐山造纸厂进行的合资经营中积累了不少经验。1988年,张茵在东莞建立了独资造纸厂——东莞中南纸业,生产生活用纸。

不到六年,张茵完成了资本部分积累。而香港的废纸资源并不能使张茵实现“废纸大王”梦。1990年2月,她又去美国,开始了新的创业。如果说张茵在香港创业是靠勤奋和勇气获得成功的话,那么到美国后更多的是靠智慧和多年累积的专业知识。十年里,张茵建立的美国中南有限公司先后在美建起了7家打包厂和运输企业。

美国森林资源丰富,造纸业发达,废纸回收系统极为科学。再加上在香港的发展,公司资金雄厚,起点高,靠着诚实守信的经营作风,公司的发展速度惊人。

这时候,张茵又有了新的梦想,那就是在中国实现年产包装纸100万吨,成为中国牛卡纸大王。1996年,张茵果断地在东莞投下1.1亿美元,设立玖龙纸业。1998年7月,第一条生产线建成投产,每年可生产20万吨高档牛卡纸。2000年6月和2002年5月,张茵又先后斥巨资在东莞基地安装了两条生产线。至此,玖龙纸业以三条生产线、每年百万吨生产能力确立了中国包装纸板龙头企业的地位。

其后,东莞基地新生产线还是一条接一条地上;同时又挥师北上江苏太仓,迅速形成95万吨产能,几乎是再造了一个玖龙。2005年初,玖龙纸业总产能力已达235万吨,年底,产能又上升近百万吨,达到330万吨,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为17%。玖龙纸业成为全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八的造纸巨头。

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作为“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都需要高质量的包装物,玖龙纸业产品供不应求,被可口可乐、耐克、索尼、海尔、TCL等知名企业所采用。

2002年,中南跃升为美国集装箱出口用量最多的公司。如今,中南是欧美最大的纸原料供应商,年出货量超过500万吨。

从3万元到270亿元,二十年间,张茵的财富增长了90万倍。中南以低廉的价格在美国收购废纸,以低廉的运费运到中国,再利用大陆土地、能源、人力方面的优势,以低廉的成本生产出紧俏的高档纸制品。张茵构建的产业链,从前端起每一个环节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都具备成本优势,都有利可图。产业链末端输出的则是供不应求的高档产品。成功的纵向一体化及对产业链的优化把握,就是中国“首富”诞生的秘密。

张茵说,能把污染减到大地球能接受的污染,就不算污染。玖龙是环保纸业,它不是完全用木浆造纸。玖龙使用废纸造纸,使人们减少了对森林的砍伐,有效地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

财女财经

废纸变成“黄金”

张茵的财富来自哪里?秘密只有一个:她把废纸变成了“黄金”。

张茵的成功来自于专注。她敢于放弃住房、放弃50万港币的年薪,选择怀揣3万人民币去香港开创自己的事业,张茵是一个专注坚定的女性。在选择了回收纸和造纸这份事业之后,在面对其他机遇时,她选择的是继续专注自己的事业,并倾注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凭借锲而不舍的创业精神,她一步步打拼出自己的天地,她的专注最终成就了梦想。

张茵说,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来讲,必须要执著。只有执著才能成功。如果东抓一把,西抓一把,那他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我是做一行专一行,我看准这个行业,我认为我看得非常准,我就在这个行业发挥下去。”

张茵的传奇只有一个秘诀:循环经济。她选择她熟悉的行业,而恰巧这个行业是一个可再生的资源,是讲环保的一个新型行业,是一个继IT、生物工程之后,可以说是将来发展最有潜力的一个。她掌管着年产值79亿元的造纸公司,却号召大家“节约用纸”。她所从事的这个行业能够跟环境共赢。

为什么张茵收废纸可以成为富翁,而周围很多收废纸的依然很贫穷呢?张茵说,收废纸的利润是很低的,所以她从原料转化为造纸。“如果我只做原料,今天可能做个废纸大王,做不到一个首富……那么就是说,我从原料市场看到中国造纸的一片空白,那我从香港转到美国,从美国再转到中国造纸,真正成功的是我的造纸,传统工业的成功。”

张茵说:“我的目标就是第一。”

杨澜:艺术人生,财富人生

从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到凤凰卫视《杨澜访谈录》;从中国第一届主持人“金话筒奖”获得者,到北京2008奥运会的形象大使;从大学毕业生,到亿万富姐……杨澜一直活跃在人们的视野里。

当年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的女主持人,那个叫杨澜的小姑娘是从千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如今经常身着套装、淡定微笑、出没于名流社会的杨澜,已经成了中国职业女性的典范、家喻户晓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首富女性和青年女性的偶像和神话。

在成为央视节目主持人以前,杨澜是北京外语学院的一名大学生,还是一个有些缺乏自信的女生,甚至曾因为听力课听不懂而特别沮丧。直到后来听力水平提高了,才逐渐恢复了自信。她说:“我经常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有才华和极端聪明的人。”可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到杨澜后来的成功。勤勉努力的她,不仅大胆直率,看问题也通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1990年2月,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主持人。由于长相不是很突出,在第六次试镜时杨澜被列在“被考虑范围”之列。杨澜知道后,就反问导演:“为什么非得找一个漂亮女主持人,是不是一出场就是给男主持人做陪衬的?其实女性也可以很有头脑,所以如果能够有这个机会的话,自己就希望做一个聪明的主持人。”“我不是很漂亮,但我很有气质。”杨澜的这些话彻底打动了导演,也为自己争得了机会。

进入央视后,杨澜意识到,做传媒就是她喜欢的事情。靠着自身的实力与魅力,杨澜获得了“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等。这是很多人一生都无法企及的知名度和注意力,这也彻底改变了她未来的人生道路。

也许觉得自己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慢慢地,杨澜开始觉得有点虚:“一开始央视让我一下子进入一个殿堂,但是我往下一看,空空如也,下边的基础都不是我自己建起来的,是一个庞大的机构赋予你支持,我觉得特别不踏实,所以我得自己从下边垒砖头慢慢起来,这样才会踏实。”

1994年,当人们还惊叹于杨澜在主持方面的成就时,她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辞去央视的工作,去美国留学。在事业最明亮的时候选择急流勇退,这就意味着她要放弃目前所拥有的一切,包括触手可得的美好未来。

留学归来,杨澜加盟凤凰卫视。在凤凰卫视的两年,对杨澜的职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她不仅积累了各方面的经验和资本,同时也预留了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凤凰卫视,杨澜不只是主持人,还是《杨澜工作室》的当家人,自己做选题,自己负责预算,组里的柴米油盐,她都必须精打细算。这种经济上的拮据,对杨澜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

2000年3月,杨澜收购了良记集团,更名为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有限公司,成功地借壳上市,准备打造一个阳光文化的传媒帝国。但创业不久,就遇到了全球经济不景气。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杨澜将公司的成本锐减了差不多一半,并逐渐剥离了亏损严重的卫星电视与香港报纸出版业务,同时她还将自己的工资减了40%。几年时间里她亏了2亿港元。但说起创业的艰难,杨澜从容淡定:“至今我仍然觉得非常有价值,它是大中华区第一个华语历史人文纪录片主题频道,我至今都为此骄傲。”

2001年,杨澜的“阳光文化”接手了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新浪网,开创了网络和电视相结合的时代,又与四通公司合作成立“阳光四通”,开始进军网络业和IT业。终于,阳光文化取得了盈利,摆脱了近两年的亏损。

2001年,她个人跃居《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56位。《2006胡润中国女富豪榜》,杨澜的阳光媒体以40亿元的总资产名列第5位。

在胡润“2006中国慈善排行榜”上,阳光文化基金会董事局主席杨澜以5.5亿元的捐款总额高居榜首。

如今,杨澜的《天下女人》办得红红火火。她致力于把《天下女人》打造成跨媒体的职业女性社区,给职业女性提供咨询、相互交流的一个平台,引领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尚。

财女财经

投身商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

由央视的名主持到远涉重洋的学子,再到凤凰卫视的名牌主持,最后到阳光卫视的当家人,杨澜的角色在不断地变化。但无论如何转、如何变,杨澜始终把自己定为“传媒人”,聪慧的她很清楚自己就是这块料,所以从没有偏离做媒体这个大方向。而她的变化就在于她制定的目标层次一直在提高。

对于由电视界向商界的转变,杨澜表示,她投身商界不是简单地为了赚钱,还为了实现她过去不能实现的媒体理念。

其实,人只要认准目标,并努力拼搏,就不怕不成功。用杨澜的话说就是:“人一辈子总是要做一点自己的事,有的时候可以拉开很长的时间做,有的时间你只能强度很大地做很多的事。这是你自己无法选择的,如果机会来了,你没有把握住它,懒懒散散,那么过去就过去了,有机会年轻时该拼一下就要拼一下。”

杨澜觉得顺利与成功不是一回事,自己并不顺利,但每做一件大事最后都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比如去美国读书,然后再从凤凰出来做阳光卫视,这些都是很大的跳跃。在跳的时候都很不顺,但现在回头看是成功的。

杨澜认为,赚钱是为了口,仅此而已。她说:“赚钱这件事,真的想赚的时候,不一定能够赚到。我的收入已经可以让我过比较舒适的生活了,我也没有更奢侈的要求。钱要用到有意义的事情上,才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