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药王孙思邈
43710600000018

第18章 首创阿是穴、指寸法等,丰富发展针灸术

孙思邈颇注重针药并用,综合治疗。并认为:“针而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知针知药,乃为良医。”他不仅用针灸疗法除疾治病,而且深入研究,反复探讨实践,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理论上纠正了前人穴位混杂的现象,统一了针灸腧穴。在《千金要方》中撰写专列《针灸》专卷。首绘了背、仰、侧彩色三人《明堂针灸图》,载记孔穴650处;并载奇穴达187处之多,而且许多奇穴至今仍在沿用,疗效甚着,如“八风”、“十宣”等都是孙思邈发现的有效奇穴,为我国的针灸学展示了新的容貌。

孙思邈认为:“人有老少,体有长短,肌有肥瘦,皆须精思商量,准而折之。”故首创“指寸法”,即以“仍取病者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一节为一寸”。这种“以病人指寸量之”度病人身上穴位,是相当科学的,不失为取穴之要。这确是对我国针灸技术的发展,也是对针灸医疗的伟大贡献。

孙思邈又发明了“以痛取穴”,针刺治病,疗效显着,即沿用至今的“阿是穴”,这更是对针灸学的一大贡献。“阿是穴”首创见于《千金要方》卷二十九《针灸上·灸例第六》:“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果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痛处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阿”即是对按、捏所致痛感而发出的惊叫之声;“是”则是“这”。自此之后,阿是穴应用日渐扩大,影响深远。1000多年来,即今人谓“特殊过敏点”、“反应点”、“压痛点”等。其唐代以后也曾称为“天应穴”、“不定穴”等皆如是也。孙思邈这种勇于创新、善于发现、苦于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