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精明处事的八大能力
43714900000038

第38章 不断创新:贵在“与众不同”(3)

后来,迈克尔·戴尔在总结自己公司的成长历史时说:“戴尔公司能有今天的成就,不只是因为我们有能力,我们愿意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我相信,机会既来自直觉,也要靠着对某个产业、事物或专业的狂热投入。戴尔公司的经验证明,人可以发觉并掌握大家原本以为不存在的机会优势:想要做到以非传统的方式思考,不必是天才,也不必是先知,甚至不用有大学文凭,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构架和一个梦想。”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能否突破固有做法,努力创新,将决定你是否能成为人上之人。竞争是残酷的,要想在绝处逢生,创新是你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

9.人人都有创造力

创造力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头脑,普通人也好,成大事的人也好,都有同等的创造力,有创造力的人就能够成功。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暴风雨的日子,有一个穷人到富人家讨饭。

“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

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火炉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以为这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这个可怜人,这时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煮点石头汤喝”。

“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就答应了。

穷人于是到路上拣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

“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说,她给了他一些盐,后来又给了豌豆、薄荷、香菜。最后,又把能收拾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

当然,您也许能猜到,这个“可怜人”后来把石头捞出来扔回路上。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说到创新,说到成功,可能大多数人会说,这跟我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创新跟贫富没有关系,跟智商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大多数所理解的“成功”与“创新”,往往是指那些在人类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发现和发明,如青酶素的发明,杂交水稻的发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现等等。是的,这些都是创新的结果,是人类发展历史上了不起的发明。而发明或发现这些的人士,毫无疑问都是成功者。

人们往往把创新想像得太高深,太神秘,太复杂,因而阻碍了他们的创新。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创新并不只是某些行业的专利,也不是超常智慧的人才具有创新的能力。

你也可以创新。你也可以成功。

在日本,某味精公司的社长对全体工作人员下达了“成倍地增长味精销售量,不拘什么意见都可提,每人必须提一个以上建议”的命令。

一时之间,大家纷纷提出销售奖励政策、引人注目的广告、改变瓶装的形状等等方案。

然而,其中一个女工却苦于提不出任何建议来。她本想以“无论如何也想不出”为由而拒绝参加,但考虑到这是社长的命令,并且言明不拘什么建议都可以,所以她觉得拿不出建议有些说不过去。

这在晚上吃晚饭时,她想往菜上撒调味粉,由于调味粉受潮而撒不出来,她的儿子不自觉地将筷子捅进瓶口的窟窿里,用力往上搅,于是调味粉立时撒了下来。

在一旁看着的女工眼睛一亮,突然发现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提案,于是她就把味精瓶口扩大一倍的提案交了上去。

审核的结果出人意料。女工提出的建议竟进入15件得奖提案之中,领得奖金3万日元。而且此提案付诸实施后,销售额倍增,为此,女工又破例从社长那里领取了特别奖。

受宠若惊的女工想:出主意,出主意,原来以为很难,没料到这样的提案竟然也得了奖。象这样的提案,一天能提上两三个。创造思维不是极少数人的特异禀赋,而且许多人的共同能力。创造心理学家阿曼倍尔雷指出,丰富的知识并不危害创造力,但过多的规则却是创造的障碍。

创造思维无禁区,人人都具有创造力。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为找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办法,世界上的所有大发明、大发现均是如此。

10.不经历风雨难以见到彩虹

成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创新也如此,只有迎着困难上去,才能看见希望的曙光。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伴随着大自然的磨难和人类的阻挠。因为人们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生活和思维都有了一种定势,要突破这种定势必定是相当困难。

大自然的磨难指的是大自然中的一些偶然发生的因素,也就是机遇,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稍纵即逝。

所以,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住大自然对我们的考验。

有这样一件事,据说有一次弗兰克对爱因斯坦说,有一位科学家总是研究难度很大的课题,虽然发现了很多新问题,但他的研究成果也不明显。当时爱因斯坦回答说:“我最尊重的,就是这种人。但是另外一些科学家就让人无法忍受了,他取出一块木板,但总找最薄的地方打孔,就算钻出了很多的小孔,又有什么用?”

这种让爱因斯坦无法忍受的人不是少数,因此成大事的人只有少数,那些人他们或者见识短浅,沽名钓誉,或者疲于应付,忙着钻孔,虽然他们很忙碌,但他们写出来的东西仍逃脱不了被扔进垃圾堆的命运。

没有持久的艰苦战,就不会有重大的成就。所有的大发明都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劳动,都是汗水的结晶。

镭的发现,也是经过了这么一个过程。

为了研究放射性元素,居里夫妇数年如一日地艰苦劳动,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进行着繁重的工作。他们一公斤一公斤地冶炼钢沥青矿的残渣,从数吨重的钢矿残余物中提炼出了只有几厘克的纯镭的氯化物。他们的工作条件很艰苦,奥斯特瓦尔德后来说:“那简直就像是一间马厩,条件相当简陋。”他们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艰苦奋斗,最终创造出了成绩,怎能不让人敬佩呢?

要有所创新,尤其是前人所还未发现的东西,是必须要经历一番风雨的洗礼的。但往往只有那些心坚意硬的人能够挺过去,从而成就大事。

另一方面,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人类的责难就是这样可怕。拿破仑·希尔说:“当你面对责难的时候,可以想想帕拉塞尔苏斯,其实,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想到他,因为人类争论了他已经快500年了。”

帕拉塞尔苏斯,1493年生于欧洲苏黎世,他原来的名字很长,叫做“受洗的奥尼俄卢斯·菲利普斯·塞俄弗那斯图斯·朋巴斯图斯·冯·胡恩、海恩”。后来,为了否定举世公认的古罗马最伟大的医学家塞尔苏斯,他就给自己换了二个既简单又明快的名字,叫作帕拉塞尔苏斯,意思是“超过塞尔苏斯”。如果一定要忠于前人的思维的话,那么他这样做确实有点太离经叛道了,好像他生来就是为了向世人挑战似的。他蔑视一切传统,对当时的医学实践更是不屑一顾,他公然把已经传授了1000多年的教科书扔到了火里,他还主张放弃所有传统的医疗手段,从实战中找出一种新的化学疗法。他尝试用盐、水银等物质合成法去治疗整个欧洲都应付不了的梅毒,给绝望中的医学带来了一线光明。这种做法确实让那些墨守成规的老学究瞠目结舌。

1552年,帕拉塞尔苏斯在瑞士的巴塞尔用全新的化学治疗法治愈了著名的新教徒约翰·弗洛本尼留斯的腿部感染,把他“从死神的手里夺了回来”,从此名声大振。当时巴塞尔市政厅不顾医学界的反对,一定要聘用帕拉塞尔苏斯在大学中任教。所以,他的离经叛道的医学理论才得以传播开来。

也许我们现在享受的是帕拉塞尔苏斯的成果,羡慕的是他所得的成就,但谁又曾体会当时帕拉塞尔苏面对众人指责时内心的斗争。

其实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前进,而那些只会安分守己的人,就算饱学终生,也必将一事无成。因为科学和进步重在前进,而不是回首反顾,如果一直回头,人类就永远也离不开摇篮阶段了。

人类会对帕拉塞尔苏斯给予责难,但是,正是他的精神推动了人类的进步。用拿破仑·希尔的话来说,就是人类需要进步,人类也需要创新,而创新,就必须不怕任何艰难。

11.创新是成大事的组成部分

如果把成大事者看作一个系统,那么创新便是它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成大事者的可贵之处在于创造性的思维。一个成功的人只有通过有所创造,才可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真正幸福。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成功,更可以使人享受到人生的最大幸福,并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去继续从事创造性活动,为自己的成功者之路奠定基础,实现人生的更大价值。

对于一个成大事的人来说,创新和幸福是什么关系?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把创新看作是“快乐的生活”,是“一种根本的快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创新是生活的最大乐趣,幸福寓于创新之中。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什么是生活的最大乐趣?我认为,这种乐趣寓于与艺术相似的创新性劳动之中,寓于高超的技艺之中。如果一个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劳动,他一定会竭尽全力使其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充满美好的东西,生活的伟大、幸福就寓于这种劳动之中。”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创新与幸福的内在联系,说明创新是获得新的幸福的源泉。

在近代物理史上,有一位很著名的人物,叫做凯尔文勋爵(1824—1907)。这位勋爵的本名叫威廉·汤姆孙,凯尔文是他的封号,他不仅在许多科学领域有所发现,而且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电信工程师。他一生创建的最大业绩,就是领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为人类有线通信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汤姆孙在科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30岁前,他就成为电磁理论的开路先锋和热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虽然他本人没有登上理论的顶峰,却为麦克斯韦、赫兹的伟业开辟了道路。他是一名尖兵,一位伟大的科学向导。

大西洋海底电缆铺设成功后,汤姆孙继续为海底通信研究新装置。他的后半生一直和大海联系在一起。1867年,他研制成功海底电报自动记录器,又称自动虹吸印码器。这样,大西洋彼岸发来的电信号就可以自动记录下来了。在试制过程中,他还发明了圈转电流计等精密测量仪。

汤姆孙的发明专利给他带来了许多经济收入,他渐渐成了一位富翁。但是他把大量的金钱都用于新的研究。妻子亡故后,汤姆孙买了一艘一百多吨的游艇,把全部精力投入航海研究。他热爱大海,喜欢乘风破浪,几次横渡大西洋的壮举,在他心中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汤姆孙在大东号上航行时,曾留心到罗盘常常受到铁壳船身的干扰。他用自己的游艇作试验船,经过细心研究,发明了几种很轻便的改良罗盘,效果很好。他还发明了海水测深仪,研究过潮汐理论,并用他哥哥杰姆发明的计算器预测过潮水的高度。

要逐一列举汤姆孙在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方面的贡献是困难的。他一生干的事太多太杂,因而有的传记作家说他“博而不专”。克劳塞曾评论道,“汤姆孙就因为对于科学思想缺乏健全的直觉,所以不能在科学上完成更伟大的功绩。他能够翻过科学上崇山峻岭一般的障碍,不过他一经到达了山巅,就不能想象雾层以外的景色了。他只知道贴身的一切,他在科学上没有远大的预知力。他不能察觉光之电磁学含育在他自己的研究里。”这个评价是中肯的。正因为如此,他走到真理面前,又几次失之交臂。汤姆孙的成功和失败,对今天的科技人员,仍具有借鉴作用。但是,无论怎样说,汤姆孙视创造为自己生命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