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品读名人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全集
43720100000029

第29章 婚姻家庭篇(1)

三封求爱信

三封求爱信充分反映了巴斯德人品高尚和智慧超群。充分而真诚地表现缺点的同时,巧妙地说出了自己的优点,让人感到这个人连缺点都这么可爱,谁还忍心拒绝他呢?

法国著名化学家巴斯德是免疫疗法的创始人。他的三封求婚信曾被传为婚姻史上的佳话。

巴斯德27岁到斯特拉斯堡大学担任化学教授时,看中了校长的女儿玛丽小姐。首先,他写了一封信给校长大人。信中说:“我应该先把事实告诉你,让你好决定允许或拒绝。”他把自己的父亲是普通工人等家庭出身情况如实报告之后说:“因此,我是没有财产的。我所有的只是身体健康、工作勇敢和我在大学里的职位。然而,我并不是为了地位而研究科学的人。我计划把一生献给科学研究,并希望能有某种程度的成功。我以这些微薄的聘礼,请求您允许我和您的女儿结婚。”

校长很欣赏巴斯德的纯朴和大胆,便把信交给了女儿,表示不干涉此事。接着,巴斯德又给玛丽的母亲写了一封信:“我怕的是,玛丽小姐太重视初步印象了,而初步印象对我是不利的。我确实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吸引一位年轻姑娘。可是,熟悉我的人都告诉我,他们都是喜爱我的。”可喜的是,也获得了玛丽母亲的好感。于是巴斯德直接向玛丽小姐写了求婚信:“我只告诉您一点,不要过于匆忙下判断。要知道,您可能错了,时间会告诉您,在我这个矜持腼腆的外表下,还有一颗充满热情的心。”

结果,巴斯德一举成功,玛丽小姐答应嫁给了他。

求爱证明

诚心诚意地对待他人,才能博得他人的欢喜。

马克·吐温爱上了一个叫莉薇的美丽姑娘,但姑娘的父亲不放心,因为他不了解马克·吐温的为人,不能贸然答应这门亲事,除非马克·吐温能提供可靠的证明他品行的资料。

不久,马克·吐温拿来了六位知名人士的证明。可是这些书面材料当中有些话显然对马克·吐温是不利的,而且有人还对这件婚事采取冷淡的态度。尽管如此,马克·吐温还是把这些材料交来了。

姑娘的父亲一看之后,觉得十分有趣,两眼紧紧盯着这个青年的脸,问道:“在这个世界上,你难道连一个朋友都找不到吗?”马克·吐温尴尬地答道:“显然是的。”

事情真出人意外,莉薇的父亲居然对马克·吐温说道:“那就让我做你的好朋友吧,答应你做我的女婿。因为我对你的了解要比别人深刻得多。”

托尔斯泰仔细选偶

真正的爱情无疑有所选择,只有经过仔细地选择,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1356年,托尔斯泰回到他家的领地去继续学习与写作。离他家很近的地方,有一户人家的大女儿叫做瓦列丽雅,让托尔斯泰一见倾心了。他喜欢瓦列丽雅的妩媚动人。托尔斯泰的朋友们也劝他娶瓦列丽雅为妻。不过,在两个多月的交往以及通讯以后,却令托尔斯泰的朋友们冷静地思考。瓦列丽雅到莫斯科的亲戚家做客时,那里的午宴、拜访以及侍从们的陪伴使她晕头转向。她激动地将这一切都写信寄给了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不仅是苦恼而且还很气愤。他想:难道华丽的衣着,上层社交界以及侍从们的陪伴,就是她最大的幸福吗?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托尔斯泰赶到莫斯科,知道了这个漂亮的少女已醉心于一个音乐家了。瓦列丽雅的行为简直太轻佻了!这一切深深地刺痛了托尔斯泰的心。他作出了选择,给瓦列丽雅写了一封信说:“我曾经爱过你,但是,好好考虑一个问题吧。要知道,我们俩的目的并非相同……”他在信里指出了他们他们之间丝毫没有共同语言,最终结束了爱情。

1861年8月,托尔斯泰从国外旅游回来后,他的朋友--宫廷事务所医生贝尔斯的夫人带着子女们到托尔斯泰家做客。贝尔斯的二女儿索菲娅十分热爱文学与写作,和托尔斯泰谈得很投机。他喜欢她什么呢?他喜爱她的开朗和聪颖。

他已经占据了托尔斯泰的心灵。不过,他想到自己已经年过三十了,和索菲娅年龄相差悬殊,恐惧及以胆怯令他不敢向她表白爱情。再三考虑以后,他才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请求:“索菲娅,我难过极了,在整整三个星期里我都在自语。现在我把什么都讲出来,我写了这封信,想把它交给你,因为我再也不能够,或是我再也没有勇气向你讲出这些……你,作为一个正直的人,请告诉我,你愿意做我的妻子吗?如果你用心地考虑了,你就大胆回答可以如果你自己还有怀疑,那么就说不行。上帝保佑,好好地自问一下吧。听到"不行"之后,我将感到可怕,但我却预见了它,并且我自己找到了忍受的能力,假如作为一个丈夫,我不被妻子所爱(就像我爱妻子那样),这也是十分可怕的。”

这封信写好以后,托尔斯泰又在衣袋里放了两天,后来才鼓起勇气当面交给索菲娅。

没有料到,正当索菲娅看到信以后惊慌失措之际,她的姐姐要求索菲娅拒绝托尔斯泰的要求,原来她姐姐自己爱上了托尔斯泰!这时候的托尔斯泰更加审慎了。幸亏她们的母亲赞同索菲娅答应托尔斯泰的求婚,最终成全了这对恋人。

一个星期以后,他们举行了婚礼。这时候,托尔斯泰已经34岁了,经过审慎的选择以后,最终获得了爱情的幸福,也给托尔斯泰的创作注入了活力。这一切,可以用托尔斯泰的自白来证明:

“我是幸福的,自我出生以来,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幸福。我从来没有感到自己的心智力量甚至整个精神力量像现在这么充沛,这么富于工作效率。”

不久以后,托尔斯泰那荒败的家园被整修一新了:紧接着,《战争与和平》等长篇巨著一部部地问世了……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恩爱婚姻

在生活中,大胆地追求理想和自己所向往的生活,不计较名利得失,这种勇气是常常值得赞赏的。

西汉年间,四川临邛富豪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长得眉如远山,脸如荷花,并且能诗善文,精通琴艺,可惜17岁便守寡回到娘家。有一次,卓王孙宴请宾客,当地县令王吉的好友、著名的成都才子司马相如也被邀赴宴。

王吉因闻司马相如擅长琴技,宴席间特请他弹奏一曲。司马相如早就听说卓王孙女儿卓文君才貌双全,而且喜爱音乐,十分向往,便欣然答应,以便借琴寄语,宣泄自己对文君的思慕之情。

卓文君听说司马相如奏琴,急忙带了婢女走出内室,躲在厅外张望窃听。只见司马相如边弹边唱:“凤兮凤兮归故乡,游敖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煎熬)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凤兮凤兮从凰栖,得托子尾永为妃。交情通体必和谐,中夜相从别有谁?”歌喉清越,歌词优美,众宾客听得摇头晃脑,却不解其中另有隐情。然而聪明的卓文君却早就听出这是司马相如在向自己表心迹,一曲未了,她已经阵阵耳热心跳、如痴如醉了。

宴请结束后,卓文君正在房内沉思默想,司马相如又通过一个婢女转达了对她的爱慕之意。卓文君对司马相如的博学才情早有耳闻,今又亲见其风采,已是一见钟情。看来自己重新获得爱情有望了。该怎么办呢?能否跟父亲说呢?不,不能!自己新寡在家,且听说司马相如目前正仕运不济,落魄归蜀,一向嫌贫爱富的父亲是肯定不会答应这门亲事的;但倘若错过良机,一旦司马相如离开临邛返回成都,那……想着想着,司马相如唱的那句“中夜相从别有谁”的歌词又在耳边响起。对!三十六计,走为上。她当机立断,马上让贴身侍婢帮她整理了细软物件,趁着夜色,匆匆赶到了司马相如的客栈。

司马相如一见,大喜过望,立刻命车夫套马驾车,连夜驰归成都。

司马相如家境贫寒,什么产业都没有。卓王孙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一分钱也不给他们。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商量后,两人一起又从成都回到临邛,卖掉了仅有的车马,开了一个小酒馆。每天卓文君坐在酒店前亲自给顾客打酒,司马相如则系着围裙,和小工们一起在街上洗涤杯盘碗碟。卓王孙听到这件事后觉得很丢脸面,不得已,分给卓文君一百个仆人,一百万贯钱。于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高高兴兴地回到成都当富人去了。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传为千古佳话,这个故事《史记》里有记载。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首先就是卓文君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为了爱情,她暂时放弃了富裕的生活和家人。当然,父女二人最后又重归于好则是意外的惊喜了。

诸葛亮选择妻子的启迪

共同理想是爱情的基础,相互忠诚是爱情的梁柱。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谈情说爱,内心美胜过外貌美。因此,在选择爱人时,既要看人的相貌,更要看人的思想。这就是诸葛亮择妇给我们的启迪。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他年轻的时候,“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因此,向他求亲者甚多。可是,诸葛亮却拒绝了许多求亲者,出人意外地娶了沔南名士黄承彦的丑女为妻,受到乡里邻人的耻笑。

根据诸葛亮的人品和才干,当时完全有条件找一个美貌出众的妻子,作为生活的伴侣。那么,他为什么不顾人们的耻笑,拒绝许多求亲者,偏偏与黄承彦的丑女结婚呢?原来诸葛亮着眼于事业,在选择爱人时,看不惯只追求外表美的庸俗作风,一心想找个朴实而有才能、对自己理想的事业有所帮助的人。黄承彦的女儿,虽然皮肤黑而头发黄,长得比较丑,但聪明贤惠,颇有知识和才干,是他理想的爱人。所以,当黄承彦提出把女儿许配给他时,诸葛亮毫不犹豫地满口答应下来。他同黄氏女结婚后,即使遭到别人的耻笑,他也不以为意,并且对妻子十分敬重,终生不悔。妻子对他更是体贴入微,不仅把家里的事料理得井井有条,使诸葛亮能专心致志地看书学习和从事政治、军事的研究,而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在认真总结沔南一带劳动人民推磨磨面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用木制机器磨面的方法,从而启发诸葛亮在治理蜀国的过程中,重视科学技术,注意桥梁的修建和军事器械的研究,先后创造发明了历史上著名的“木牛”、“流马”和威力强大的“连弩”,使魏兵望而生畏。显然,诸葛亮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与他妻子作内助分不开的。

诸葛亮择妇这件事,发人深思。它启示人们:爱情最坚实的基础,在于世界现、人生观的合拍,在于性格的相容和理想、志向、抱负的一致与投契。一个人的容貌,同一个人的内心是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有的人外貌看来比较丑,但内心美常常弥补着外貌美的不足,乃至于形成一种独特的美。诸葛亮选择的爱人,就属于此。所以,从外貌上看,他与黄氏女并不“般配”,但由于心灵一致,因此互相情爱甚笃,终生沉浸在令人羡慕的幸福之中。

与诸葛亮相反,有的人单纯“以貌取人”,只追求外貌美,结果大吃苦头,痛苦一生,甚至造成极其悲惨的结局,这样的教训是很多的。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就是典型的一例。普希金一生写过许多优秀诗篇,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因此,被尊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和“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但在选择爱人上却犯了大错误。在一上舞会上,他结识了“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妲丽,于是为之倾倒,苦苦追求。他们结婚后,娜妲丽酷爱打扮,整日要普希金陪着她到处赴宴,在舞会上虚度时光,不久,便使普希金陷入债台高筑、思想枯竭的窘境。后来,在沙皇反动政客的阴谋指使下,一个逃亡到俄国的法国贵族——丹特士,公开追求娜妲丽,而娜妲丽也不加拒绝。普希金受了侮辱,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为维护自己的声誉,毅然与丹特士进行决斗。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在决斗中身负重伤,时隔两天,便悲惨地死去,死时年仅38岁。

男女之间建立爱情,包含容貌上的互相愉悦。把相貌作为选择配偶是诸因素中的一种,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如果像普希金那样,只看到娜妲丽的外貌美,便为之倾倒,婚后往往给生活带来痛苦,甚至造成悲惨的结局。普希金这个沉痛的教训,是值得记取的。

苏轼不忘温家女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谁书写的呢?为何流露出如此的凄凉与悲悯的情感呢?原来,这首词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书写的。

苏轼的一生颇有盛名,境遇却非常不好。夫人王氏不幸早逝,自己又受到了诬陷,被贬到了惠州。惠州的兵马都监姓温,他有一个女儿,生得很美丽,而且聪明,许多求婚者都被她拒绝。

当她听说苏轼来到了惠州,非常高兴,私底下对别人说:“我的丈夫应该像苏轼那样的人。”

事情很巧。两家做了邻居。每当夜间苏轼吟诗的时候,温女就会在院子里靠近苏轼的住处倾听。然而苏轼发现有人窃听推窗察看的时候,看到的只是匆匆消逝的少女身影。

时间一长,苏轼逐渐明白了少女的心意,到邻家拜访的时候,也谈起了这件事情。温都监是一个爽快人,陈述了女儿的爱慕之情。苏轼非常感动地说;“我请人来说,结成亲眷好了。”

苏轼深知只有真挚地爱自己的人,才会使自己执着地爱她。没有料到好事多磨,这时候,苏轼又被贬海南岛去了,说亲的事情也就只好搁置起来了。等几年以后,苏轼获大赦赶到惠州时,才知道温女由于郁闷病死了,就埋葬在沙州旁边。

苏轼来到了温女的墓地,面对着青蒿黄土,联想起彼此间的不幸,非常悲痛,因此书写了“卜算子”一词,借以表达自己的深切悲悼之情。

刘庭式把心交给了瞎姑娘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谁听说过当大官的竟然会娶瞎姑娘做妻子呢?

但是宋朝的密州通判刘庭式就这样做了。

刘庭式年少考试没有取第的时候,与同乡的一个农家姑娘议定了婚约,不过还未送聘礼。后来,刘庭式中了进士,不料那位姑娘由于害病,双目失明了。姑娘家里是种田的,非常贫穷,女婿当了官,双方的地位很悬殊,因此不敢再提婚事了。这时,同僚们全都议论纷纷。

不过出人意外的是,刘庭式却和瞎姑娘举行了婚礼,就连文学家苏轼也觉得诧异:“他与瞎姑娘结婚了,家里……”

“不要说家里,就连我的老夫人都不容忍呀。我妻子的妹妹长得非常漂亮,有人曾经劝我娶她的妹妹。”刘庭式又正严辞地说,“这怎么可以呢?我早就已经把心交给她了,怎么可以毁约呢?”

苏轼看到刘庭式那质朴的神情,说:“别人一般爱美,那你爱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爱的是人,我的心早就已经许给她了。她尽管双目失明了,我怎么可以违背自己原来的心意呢?”刘庭式说,“谁如果只图恋美色,那等美丽的妻子年老色衰了,不就没有爱情了吗?”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爱情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向对方负责。你爱的是人,就要对人负起责任。在生活的海洋里,一个人难免会浮沉,由于岁月的流逝,姿色的变化也是不能避免的。只有做到了对人负起责任,才可以让爱情永远都不褪色。

叶挺听劝告推迟婚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