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生财有道
一个人出身低微并不能说明什么,重要的是不以低微的出身而自卑,而以自卑为动力,努力改变自己。
福特出身寒微,年轻时不善钻营,靠一份议员的工资,没有什么积蓄,直到当上副总统,生活才比较富裕。
卸任总统后,福特才开始真正发达。他与NBC签约做电视节目,酬金据说极丰厚,他与夫人写回忆录,预支稿费100万美元。
福特打破传统,成为第一位出任公司董事的卸任总统,又担任美国运通公司的“顾问”。(洛杉矶时报)统计过,福特在1986年所收的董事金和顾问费,总数接近55万美元。
福特已届80高龄,仍在赚大钱。他与前国务卿基辛格一起出任美国运通公司的董事局顾问,他又是全国证券经纪协会以及德州大通银行的董事局成员,花旗集团以年薪125万美元请他当荣誉董事。
胆量过人的摩根
一个在生活中具有敏锐目光和强大勇气的人,常常能够取得杰出的成就。
众所周知,华尔街发展成当代世界金融中心,是与摩根家族的努力分不开的。可以说摩根家族的成功,是华尔街成功的基础。摩根家族创造的“摩根化的经营管理体制”至今仍继续统治和影响着华尔街。在摩根家族励精图治,不断创造经济奇迹的发展史中,摩根无疑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他的经营思想与战略,是资本主义经济由幼年迈向壮年的体现和反映。
在年轻的时候,摩根就表现得有些与众不同。
大学毕业后,摩根来到邓肯商行任职。摩根特有的素质与生活的磨炼,使他在邓肯商行干得非常出色。但他的过人的胆量与冒险精神,却经常害得总裁邓肯提心吊胆。
一次,摩根从巴黎到纽约的商业旅行途中,一个陌生人敲开了他的房门:“听说,您是专搞商品批发的,是吗?”
“有何贵干?”摩根感觉到来人焦急的心情。
“啊!先生,我有件事有求于您,有一船咖啡需要立刻处理掉。这些咖啡原是一个咖啡商的,现在他破产了,无法偿付运费,便把这船咖啡作抵押。”
“我买下。”摩根瞥了一眼样品答道。
“摩根先生您太年轻了,谁能保证这一船咖啡的质量都与样品一样呢?”他的同伴见摩根还未亲眼看见其质量就要轻率买下这船咖啡,便在一旁提醒道。摩根相信自己,更相信自己的眼力。是的,摩根就是这样,他认为,无论干什么,都必须使自己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并确信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最终成功。摩根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
当邓肯听到这个消息,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这混蛋,拿邓肯公司开玩笑吗?”邓肯这样严厉指责摩根:“去,去,把交易给我退掉,损失你自己赔偿!”邓肯吼道。面对粗暴的邓肯,摩根像一头被激怒的斗牛:“老子就买下了,而且还要买下其他的咖啡!”
摩根决心赌一场。他写信给父亲,请求父亲助他一臂之力。望子成龙的父亲默许了。
在摩根买下这批咖啡不久,巴西咖啡遭到霜灾,大幅度减产,因此咖啡价格上涨两三倍,摩根旗开得胜。这时,邓肯也不得不发出赞叹。
美国钢铁巨头的眼光
成功者是与众不同的,他们从不跟在别人后面。而他们往往因目光敏锐、魄力超人而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宣告结束。北方工业资产阶级战胜了南方种植园主,但林肯总统被刺身亡。
全美国沉浸在欢乐与悲痛之中,既为统一美国的胜利而欢欣鼓舞,又因失去了一位可敬的总统而无限悲恸。
后来的美国钢铁巨头卡内基却看到了另一面。
他预料到,战争结束之后,经济复苏必然降临,经济建设对于钢铁的需求量便会与日俱增。
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辞去铁路部门报酬优厚的工作,合并由他主持的两大钢铁公司——都市钢铁公司和独眼巨人钢铁公司,创立了联合制铁公司。
同时,卡内基让弟弟汤姆创立匹兹堡火车头制造公司和经营苏必略铁矿。
上天赋予了卡内基绝好的机会。
美国击败了墨西哥,夺取了加利福尼亚州,决定在那里建造一条铁路,同时,美国规划修建横贯大陆的铁路。
几乎没有什么比投资铁路更加赚钱了。
联邦政府与议会首先核准联合太平洋铁路,再以它所建造的铁路为中心线,核准另外三条横贯大陆的铁路线。
但一切远非如此简单,纵横交错的各种相连的铁路建设申请纷纷提出,竟达数十条之多,美洲大陆的铁路革命时代即将来临。
“美洲大陆现在是铁路时代、钢铁时代,需要建造铁路、火车头和钢轨,钢铁是一本万利的。”卡内基这么思索。
不久,卡内基向钢铁发起进攻。
在联合制铁厂里,矗立起一座22.5米高的熔矿炉,这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熔矿炉,对它的建造,投资者都感到提心吊胆,生怕将本赔进去后根本不能获利。
但卡内基的努力让这些担心成为杞人忧天,他聘请化学专家驻厂,检验买进的矿石、灰石和焦炭的品质,使产品、零件及原材料的检测系统化。
在当时,从原料的购入到产品的卖出,往往显得很混乱,直到结账时才知道盈亏状况,完全不存在什么科学的经营方式。卡内基在经营方式上大力整顿,贯彻了各层次职责分明的高效率的概念,使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了。
同时,卡内基买下了英国道兹工程师“兄弟钢铁制造”专利,又买下了“焦炭洗涤还原法”的专利。
他这一做法不乏先见之明,否则,卡内基的钢铁事业就会在不久的大萧条中成为牺牲品。
1873年,经济大萧条的境况不期而至,银行倒闭、证券交易所关门,各地的铁路工程支付款突然被中断,现场施工戛然而止,铁矿山及煤山相继歇业,匹兹堡的炉火也熄灭了。
卡内基断言:
“只有在经济萧条的年代,才能以便宜的价格买到钢铁厂的建材,工资也相应便宜。其他钢铁公司相继倒闭,向钢铁挑战的东部企业家也已鸣金收兵。这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绝不可以失之交臂。”
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卡内基却反常人之道,打算建造一座钢铁制造厂。
在卡内基的劝说下,股东们同意发行公司债券。
工程进度比预定的时间稍为落后。1875年8月6日,卡内基收到第一个订单,2000支钢轨。熔炉点燃了。
1890年,卡内基吞并了狄克仙钢铁公司之后,一举将资金增到2500万美元,公司名称也变为卡内基钢铁公司。不久之后,又更名为US钢铁企业集团。
比尔·盖茨的财富理念
真正的大老板往往都是些生活简朴、情绪稳定、具有远见卓识的人,他们会专心致志走自己的路干自己的事,不为一时的得失所动。
盖茨生于1955年,父亲是退休的律师,母亲在慈善机构当过董事。六年级的时候,父母决定让他看心理医生,因他总是把屋子弄得脏乱不堪,也不听母亲管教,接受心理咨询一年后,医生对其母说:“想制服他是徒劳的。”
上中学那年,父母都为他担心,因为他个子小又很腼腆,但兴趣却与众不同。他迷上了电脑,他和好友艾伦一起学习计算机BASIC语言,八年级时就编写了一个游戏软件,其目标是统治世界。
八年级时,盖茨想出了一个新的“反叛”方式。过去,他的功课不好,他下定决心,不往家里带一本书,但门门功课都要得A,他不上数学课,因为早已掌握了所教内容。有一次,他参加了全国数学考试,成绩名列前10名,到十年级时,盖茨就学计算机课了,还为班里编写学生座次排序软件。
1973年秋天,他考入了哈佛大学。少年时的好友艾伦常去看他,讨论计算机问题,一侃就是半天,在艾伦的劝导下,盖茨于1975年从哈佛大学退了学,他们把自己手头的钱凑了起来,创建了小本经营的公司。在短短的20年内,他的财产达到了900亿美元,一跃成为世界首富!因为按199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盖茨的财富相当于全世界总额的1/365,胜过乌克兰、葡萄牙等百多个中小国家,富可敌国!
盖茨虽然钱财无数,但他最感兴趣的是他的事业,而不是花钱。他的打扮丝毫没有大款的派头,倒更像中国大学里的穷学生。1984年的《时代》描写他“穿着肘上打着补丁的毛衣、裂口重缝的皮鞋,蓬乱的长发,脏兮兮的眼睛”。一次,盖茨和一位朋友同车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由于去迟了,以致找不到车位。朋友劝他将车停在贵宾车位上,盖茨不同意:“这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他的朋友说:“我来付。”盖茨道:“那也不是好主意,他们超值收费!”由于盖茨的固执,汽车最后没有停在贵宾车位上。
盖茨公司里的一名资深女职员抱怨:“当你看到盖茨,总忍不住感到疑惑,昨晚他睡在哪里?办公室?”总想走上前问他,“嗨,盖茨,我不知你是否每天淋浴,如果是,为啥不顺便洗洗头?”当然,她并不敢真这么说。但在微软这么想的人可不少。不过,盖茨如此形象并不是刻意为大众树立一个艰苦朴素的典范,只是无心修饰罢了。
盖茨是一个工作狂,也希望公司的程序员们能像他一样,每周工作60至80个小时。结果,辛苦工作成了微软的作风。一名程序员说:“你身处这样一个环境,周围的人都是这样刻苦,连掌管这个公司的人也如此,那么你也不得不如此。”在最繁忙的阶段,甚至有人把睡袋放进工作室,整整一个月足不出户。盖茨在微软内部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以至于人们称微软程序员们的努力是有回报的,在微软公司,已有二百多名员工成了百万富翁。
创下世界纪录的飞机大王
休斯说:“成功的人生就是要敢冒险!”多方面大胆尝试,不怕冒险和坚韧不拔,是许多成功人士的共同之处。
美国飞机大王休斯对飞机非常着迷,在拍《地狱天使》之后,他曾参加了在迈阿密举行的一次全美短程飞行比赛,休斯以302公里的时速一举夺冠。可他并不满足于这样的成绩,他的目标是要打破世界纪录。1927年,美国飞行员林白驾机用33小时30分飞越大西洋,轰动了世界,被美国人称为“世纪英雄”。休斯为了打破林白创下的纪录,开始致力于新型飞机的研制,他有两位优秀的飞机设计师:帕玛和欧提卡克。他们将未来的飞机命名为H1。
欧提卡克是一位机械工程师,也热衷于飞行,在拍《地狱天使》时,他是休斯聘用的一名演员,后来得到休斯赏识,被任命为主任设计师。欧提卡克对制造新型飞机有许多大胆的构想,对疯狂地追求速度的休斯来说,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在那个秘密的飞机制造厂里,他们不断改进飞机的外形,选用性能最好的1000匹马力的普拉特·惠特尼引擎,用了15个月的时间,终于制造出机身长度为8.2米,机翼长7.6米的H1型单翼飞机。因为机身特别短,谁也不知道它能在空中飞多久,休斯的公司里没有人敢驾机试飞,休斯决定亲自试飞。
1935年9月12日,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时,日已偏西。负责速度测试的裁判技师建议明天再飞,因为现在接近黄昏,飞行逆光刺眼。休斯却等不及了,他早已穿上飞行服,跳进机舱,启动了飞机引擎。飞机升空了。
第一次测试速度达到556公里。裁判技师通过无线电告诉他:这一次不算,因为违反航空协会的规则,没有做水平飞行。于是,休斯在空中绕了个圈,又作第二次水平飞行。
“世界纪录,时速已达566公里!”耳机里传来裁判的叫声。
休斯兴奋极了,没有立刻降落,继续飞,还想创造新的世界纪录。第三次飞却只有542公里。他不甘心,再飞一次!
“567公里。”又是一个新的世界纪录!
休斯脸上露出得意的微笑,却仍不愿停下,又飞第五次、第六次……突然间,引擎停止了工作,他这才发现主油箱已经没有油了。他连忙去按瞬间补油的按钮,可是无济于事,太迟了,发动机已经完全停下来。
休斯打算以滑翔的方式紧急着陆,但却控制不了飞机,H1正以垂直下落的速度向地面冲去。
这时,天已经暗下来,地面上的航空协会会员们忽然看不见休斯的飞机了,无线电也失去了联系。众人吃惊不小。
休斯竭尽全力,总算控制住飞机,在一片甜菜地里平安迫降了。当航空协会的人赶到那里时,只见飞机完好地躺在那儿,休斯一手拿着笔记本,一手握着铅笔,正得意地从机舱里爬出来。他满面笑容:“我创下了世界纪录,难道不是吗?”
直到现在,那架飞机还被保存在华盛顿的斯密生航空博物馆里。
巴菲特靠什么点石成金
作为“股神”,巴菲特的成功显得有些“另类”,但他身上的优点同样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有自知之明,只做自己该做的事,从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始终保持着乐观、自由、率真的人格魅力等等。
沃伦·巴菲特是美国股票市场上的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在一些人眼中,他简直是有点石成金的功夫。
一天,一位年轻的投资商西什·卡拉曼想拜访巴菲特,打来电话问他什么时候方便。
“什么时候都行,我没有时刻表。”巴菲特回答。他从不事先安排时间,宁愿随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卡拉曼到达奥马哈机场时,看到一位中年男人举着写有自己姓名的纸牌站在出口处。他微微有点发胖,平平的脸上戴着副玳瑁眼镜,头发稀疏,没怎么整理,手里还拿着串车钥匙。
卡拉曼急步赶过去,刚要问他是不是巴菲特派来接自己的司机,那人已微笑着伸出手,热情地说:“您就是西什·卡拉曼先生吧?欢迎来奥马哈,我是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领着他去一家小饭店吃了顿早餐,卡拉曼发现巴菲特吃的是整条香肠和几个鸡蛋。看到卡拉曼惊讶的眼神,巴菲特自嘲地说:“我妻子曾经说过我是全美国最后一个吃香肠的人。”
“现在走吧,我带你去参观一下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世界中心’。”巴菲特说着,并亲自开车将卡拉曼拉到了公司总部。
卡拉曼跨出车门,大失所望地看到一栋极其朴素、简单的小楼。他忍不住满腹的狐疑,试探地问:“您一共有多少雇员?巴菲特先生。”
“有11个人呢,两个秘书,一名出纳,三个会计师,一个贸易商,一个财务主管,一个保险经理,我的助理以及我自己。”
“没有律师?没有战略计划者?没有银行家?要知道您的公司每年过手交易几十亿美金啊!和您规模相当的哈佛大学基金会有100多职员呢!”卡拉曼简直太惊讶了。
“一个精练的组织应该把时间都花在业务上,而不是花在相互协调关系上。”巴菲特目光敏锐地看了他一眼,“如果我雇一层的贸易商,他们就会找点可做的生意;如果雇了律师,他们就会找人打官司的。”
“这边请。”巴菲特引导卡拉曼走过静悄悄的走廊,走进一间毫无修饰的办公室。“这就是我平常工作的地方了。”他说。
卡拉曼又一次大开眼界。屋子里什么装饰品都没有,玻璃圆顶下只有一台老式的爱迪生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一张普利策的奖状,几张家庭照片和一张长椅。
“您没有配备计算机和股票终端吗?”
“我自己就是计算机。”这话由别人说来会显得很狂妄,但巴菲特却说得很自信和自然。
“那您平常怎么工作呢?”卡拉曼已经对听到什么答案都不会感到惊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