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的好情商
43720900000037

第37章 张与弛的情商(2)

打鱼老头儿连续84天在海上一条鱼也未捕到。第85天出海,经历了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巨大肥硕的大马林鱼,归途中却不断遭到鲨鱼的袭击。为不使马林鱼被鲨鱼吃掉,老人奋力还击,凭着超人的勇气和力量,一次次把凶残的鲨鱼击退,但最终船上的马林鱼还是只剩下一副骨架。尽管老人成功了,但“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这一内心独白,简直是海明威一生的写照。作家诺曼?迈勒鲁人木三分地剖析道:“海明威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之真正的根源,是他的一生都在跟沮丧、恐惧和自杀的念头作斗争。他的内心世界犹如一场噩梦。他的夜晚是在同死神的搏斗中度过的。”

为挣脱焦虑与沮丧的罗网,海明威寻求女人与烈酒的刺激,他跟许多女人有过关系,结过许多次婚,搬过许多次家;饮酒从红葡萄酒到威士忌,最后到伏特加,都无济于事。他像只被凶恶老雕穷追不舍的猎物,被追得走投无路、无处躲匿。在1961年夏天的一天,海明威终因沮丧的困扰而用子弹结束了其顽强拼搏的一生。

除此之外,过多时间处在沮丧的情绪中,甚至会影响你的心脏。

美国俄亥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无论男人或女人,心情沮丧与心脏病有关系,但男人因心脏病死亡的几率较高。

另一项研究报告也证明心脏病与沮丧有关,但这项研究首次显示,沮丧的妇女死于心脏病的机会并不比不沮丧的妇女多。

这项报告的作者说,他们发现,沮丧的妇女较不沮丧的妇女罹患心脏病与其他心脏疾病的机会多73%,但因心脏病死亡的机会并未增加。沮丧的男子较不沮丧的男子罹患心脏病的机会多71%,因心脏病死亡的机会多2.34倍。

研究说:“目前尚不清楚为何女性沮丧与冠状动脉心脏病有关,但却不一定会死亡。”

沮丧与心脏病之间显然有许多关联,包括沮丧的人更可能会有高血压的危险,也可能有更多心悸的问题等。

在遭到挫折的时候,人们通常都会看起来无精打采,对自己的形象也不关心,而这就更加加重了晦暗的心情。或许我们可以向下面这位赵小姐学习一下。

赵小姐毕业于国内首屈一指的清华大学,学的是较热门的电子专业。毕业后在强手如林的IBM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特别容易产生无形的压力,因为对手个个都很强大,不容忽视。她平时也是一位不怎么打扮的人,因为觉得做研发的人与人交往较少,似乎没有妆点自己的必要。但是她的这一生活哲学在一次工作失误后有了180度大转弯。某个项目由于她的一个疏忽而出现了错误,上司要求她重做一遍,她显得特别沮丧,一连几天都灰头土脸。直到某日她的一位朋友说:“你何必天天不开心呢?事已至此,还不如换个样子,换种心情去上班!让自己高兴,让别人看着也高兴。”在这位朋友的建议下,她换了个发型,到商场买了一套时尚的女装,甚至化了妆。等一切效果出来时,她吓了一跳,原来自己也不是“灰姑娘”,而是美丽、自信、优雅的女性!换了漂亮的衣服,再加上色彩亮丽的妆容,使她沮丧的心转向了阳光。同事们都惊讶于她的改变,当然收获更大的还是赵小姐本人,因为她重拾了自信与好心情。

台湾罗兰女士说:“人人都有柔软的时候,只看他有没有方法使自己平安度过这阵心绪上的低潮。假如你有力量、够坚强,就会发现总有峰回路转的时候。”

沮丧使我们的内心是灰色的,看不到明媚的阳光,并容易产生自责心理,认为一切完全是由于自己的失误而造成,或埋怨自己没有把握好机会。其实,与其花时间浪费在让自己不高兴上,还不如放弃沮丧,把精力用在可以改变的事情上。让我们的心快乐起来,我们的身体才会跟着快乐。

拒绝自卑走向成功

不知你是否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邪恶的“神”。它的名字叫自卑。貌美如花的女子会忧虑自己没有足够的聪明,虽然她确实聪颖,但时常听别人说漂亮的女人没大脑,不禁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富可敌国的大商家,有可能为自己那鲜为人知的身世而自卑……总之,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内心的“邪恶之神”而痛苦,有认为自己不漂亮的,也有抱怨没能力赚大钱的,更有为自己没受过良好教育而自卑的……

有的是先天的,无法改变的——外表、家庭;也有的是后天自寻烦恼的——没学历、不聪明……一句话,自卑人人都有,原因却迥异。

自卑的人总是习惯于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结果越比越觉得不如别人,形成自卑心理。内心的自卑,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不利的,因而,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自卑心理,就要用理性的态度坚决把它铲除掉。

你可以从下面这个寓言中得到启发。

上帝想和人类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

上帝想把一种叫做“自卑”的东西藏在人身上,于是他和天使们商量:“你们给我出个主意,我该把它放在人的哪个部位最为隐秘。”

有的天使回答说,藏在人们的眼睛里;有的说,藏在人们的牙缝里;有的说就藏在人们的腋窝里。

但一个聪明的天使笑着说:“上面这些地方,人们都很容易找到,他们马上会把自卑还给上帝。您最好把它藏在人们的心里,那里是他们最后才能想到的地方。”

“邪恶之神”就是这样住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动不动在关键时刻和我们作对。

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法国科学家维克多?格林尼亚是一位从自卑走向成功的人。格林尼亚出生于一个百万富翁的之家,从小过着优裕的生活,养成了游手好闲、摆阔逞强、盛气凌人的浪荡公子恶习。仗着自己长相英俊,他挥金如土,任意玩弄女人。但有一次,一直春风得意的格林尼亚遭到了重大打击。一次午宴上,他对一位从巴黎来的美貌女伯爵一见倾心,像见了其他漂亮女人一样,追上前去,但只听到一句冷冰冰的话:“……请站远一点,我最讨厌被花花公子挡住视线!”女伯爵的冷漠和讥讽,第一次使他在众人面前羞愧难当。突然间,他发现自己是那样渺小,那样被人厌弃,一种油然而生的自卑感使他感到无地自容。

他满含耻辱地离开了家,只身一人来到里昂。在那里,他隐姓埋名,发愤求学,进入里昂大学插班就读。他断绝一切社交活动,整天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这样的钻研精神赢得了有机化学权威菲利普,巴尔教授的器重。在名师的指点和他自己的长期努力下,格林尼亚发明了“格式试剂”,发表了两百多篇学术论文,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19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自卑的人随处皆是,有的被“邪恶之神”所打倒,但也有许多人从自卑中超越自己,走向成功。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曾为自己是孤儿,从小就流落街头而自卑;存在主义大师、作家萨特,两岁丧父,一眼斜视,一眼失明,失去亲情与身体的残疾使他产生极重的自卑;法国第一帝国皇帝、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年轻时曾为自己的矮小和家庭贫困而自卑;美国英雄总统林肯出身农庄,9岁丧母,只受一年学校教育就下田劳动,他也曾深深为自己的身世而自卑;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4岁家败,9岁辍学谋生,11岁亡父,他也一度陷于自卑中。

但凡自卑者,总是一味轻视自己,总感到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也比不上别人。这种情绪一旦占据心头,结果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忧虑、烦恼、焦虑纷至沓来。倘若遇到一点困难或者挫折,更是长吁短叹、消沉绝望,那些光明、美丽的希望似乎都与自己断绝了关系。这与现代人应该具备的自信的气质和宽广的胸怀是格格不入的,必须引起人们的警觉。

事实上,自卑只是一种徒然的自我折磨,因为它不会给人以激励,不会给人以力量,反而会摧残人的身心,盗走人的骨气。容忍它的存在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著名新闻出版家邹韬奋在《自觉与自贱》一文中明确指出:“若自觉有所短而存在自贱的心理,便是自甘居于卑劣的地位,所得的结果只能是颓废。”

有句话说:“天下无人不自卑。无论圣人贤士、富豪王者,抑或贫农寒士、贩夫走卒,在孩提时代的潜意识里,都是充满自卑感的。”但你若想成大事,就必须战胜自卑感。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那双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

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问:“爸爸,安徒生不是住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住在这栋阁楼里。”

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各个港口,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

20年后,在同忆童年时,伊东布拉格说:“那时我们家很穷,父母都靠出苦力为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凡?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

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面临的成功机遇总是相同的,只要你不懈地奋斗,一定能够实现理想,从而达到成功。

战胜恐惧才能爆发出强烈的创造力

恐惧是人类最大的敌人。不安、忧虑、嫉妒、愤怒、胆怯等,都是恐惧的表现。恐惧剥夺人的幸福与能力,使人变为懦夫;恐惧使人失败,使人流于卑贱;恐惧比什么东西都可怕。

恐惧能摧残一个人的意志和生命。它能影响人的胃、损伤害人的修养、减少人的生理与精神的活力,进而破坏人的身体健康;它能打破人的希望、消退人的意志,使人的心力“衰弱”。

一个美国电气工人,在一个周围布满高压电器设备的工作台上工作。他虽然采取了各种必要的安全措施来预防触电,但心里始终有一种恐惧。害怕遭高压电击而送命。有一天他在工作台上碰到了一根电线,立即倒地而死,身上表现出触电致死者的一切症状:身体皱缩起来,皮肤变成了紫红色与紫蓝色。但是,验尸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当那个不幸的工人触及电线的时候,电线中并没有电流通过,电闸也没有合上——他是被自己害怕触电的自我暗示杀死的。

前苏联也曾报道过类似的事例:有一个人被无意中关进了冷藏车。第二天早上,人们打开冷藏车,发现他已被冻死在里面,身体呈现出冻死的各种状态。但是奇怪的是,冷藏车的冷冻机并没有打开制冷,车中的温度同外面的温度差不多,依这种温度是绝对不可能冻死人的。大概这位死者被关进冷藏车之后,就不断地担心自己要被冻死,这种意念对他的身心发生了影响,他就真被冻死了。

一个成年人可能会因为过度恐惧而死亡,或者得了恐惧症。一位女士因为总是害怕鬼而导致晚上不敢独自睡觉;房间的门后不能挂衣服,因为她能想象出那是一个鬼站在那里,甚至连他的模样都想得逼真;大白天一个人逛商场,不敢在无人陪同的情况下去洗手间……

过度恐惧就是一种病症,需要多一点勇气战胜怯懦。有时候一个成年人的胆量甚至不及一个小女孩。

在美国19世纪50年代,有一天,黑人家里的一个10岁的小女孩被母亲遣到磨坊里向种植园主索要50美分。

园主放下自己的工作,看着那黑人小女孩敬而远之地站在那里,便问道:“你有什么事情吗?”黑人小女孩没有移动脚步,怯怯地回答说:“我妈妈说想要50美分。”

园主用一种可怕的声音和斥责的脸色回答:“我绝不给你!你快滚同家去吧,不然我用锁锁住你。”说完继续做自己的工作。

过了一会儿,他抬头看到黑人小女孩仍然站在那儿不走,便掀起一块桶板向她挥舞道:“如果你再不滚开的话,我就用这桶板教训你。好吧,趁现在我还……”话未说完,那黑人小女孩突然像箭一样冲到他前面。毫无恐惧地扬起脸来,用尽全身气力向他大喊;“我妈妈需要50美分!”

慢慢的,园主将桶板放了下来,手伸向口袋里摸出50美分给了那黑人小女孩。她一把抓过钱去,便像小鹿一样推门跑了,留下园主目瞪口呆地站在那儿回顾这奇怪的经历——一个黑人小女孩竟然毫无恐惧地面对自己,并且镇住了自己。在这之前,整个种植园里的黑人们似乎还从未敢想过。

要想战胜恐惧,最好的方法与最佳的人选还在我们自己身上,指望别人的帮助是无用的。走出恐惧的荒漠最终凭借的总是我们自身的力量与决心。比上不足就要放弃不必要的比较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凡事都要争做第一的思想,但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就如同总统也只有一个一样。在得不到“第一名”的时候,人就会有失落感,压力就此而产生。其实,做第二名又有何不好呢?生活毕竟是自己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幸福与否,个中滋味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才清楚。

在《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一书里,有一段发人深省的情节。

Mitch回忆说,1979年,校园的体育场正在进行篮球赛。他们的校队打得不错,学生拉拉队开始有韵律地喊着:

“我们第一名!我们第一名!”

Morrie就坐在一旁,他对这加油声似乎颇感不解,就在学生们还喊着“我们第一名”时,他站起来大吼一声:

“第二名又有什么不好!”

学生们惊讶地望着他,停止了加油声。Morrie坐了下来,脸带微笑,状甚得意。

是的,第二名义有什么不好?然而,我们一生努力争取的,却是第一名。

第一,也不过是短暂的胜利。重要的不是你得到第几名,而是你从中学到一些什么。我们要有赢的决心,却也要有输的豁达。尽了力的第二名或倒数第一,比侥幸得来的第一名更有意义。

就是因为凡事都要和别人比较,才会让自己深深地感到压力。

有句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其实人比人并不会气死人,如果可以客观地比较的话,结果肯定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如此,而会气死人的只是因为拿自己的缺点跟别人的优点比较,却忽略了自己的优点。把比别人差的地方看得很重,比别人好的地方觉得很普通,甚至忽略看不到。

人生短暂的几十年,还是应该好好为自己的心生活,快乐是自己的,放弃不必要的比较,你会发现生活其实很轻松。

不要嫉妒他人的成就

嫉妒是人心灵的毒瘤,害人害己,然而却根植在很多人心中,不为人所重视。嫉妒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嫉妒他人的财富、地位、权力、名誉,甚至美貌。但无论内容有多大的变化,表现的方式却很相似,妒火中烧的人自己感到痛苦,也会带给别人不幸。

1986年秋末,在德国发生了一件惨案,杀人者叫米埃尔?霍尔巴哈,当时61岁,被害者叫阿莱库桑德拉?克尔迪斯,是杀人者的妻子。是什么原因使这位丈夫动刀动枪,杀害了自己的妻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