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对夫妻都是很有名气的文学家,是文学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最初是丈夫先出的名,他的处女作被翻译成18种文字,在各国出版发行。然而,丈夫嫉妒心特别强,后来当他看到妻子的名望越来越大并超过了自己,便无法忍受,夫妻感情由此开始破裂。他开始酗酒,酒后便毒打妻子,使妻子不敢在家只能躲到外面去借宿。后来,二人几乎同时出版了一部新作品,丈夫的新作品只发行了几千册,而妻子的新书却发行了几十万册。这使丈夫的嫉妒心达到了极点,他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在酒后拔枪射死了妻子,然后又把枪口对准了自己。
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说:“嫉妒是一种恨,这种恨使人对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对他人的灾难感到快乐。”
巴尔扎克说:“嫉妒者受到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以恨人开始,以害己而告终。”
伯特兰?罗素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在其《快乐哲学》一书中谈到嫉妒时说:“嫉妒尽管是一种罪恶,它的作用尽管可怕,但并非完全是一个恶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种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现。人们在黑夜里盲目地摸索,也许走向一个更好的归宿,也许只是走向死亡与毁灭。要摆脱这种绝望,寻找康庄大道,文明人必须像他已经扩展了他的大脑一样,扩展他的心胸。他必须学会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学得像宇宙万物那样逍遥自在。”
弗朗西斯?培根说过:“犹如老鼠毁掉麦子一样,嫉妒这恶魔总是暗地里,悄悄地毁掉人间美好的东西!”
何谓嫉妒呢?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是情绪的负性体验,是心胸狭窄的共同心理。黑格尔说:“嫉妒乃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
嫉妒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嫉妒有三个心理活动阶段:嫉羡——嫉忧——嫉恨。这三个阶段都有嫉妒的成分,而且是从少到多。嫉羡中羡慕为主,嫉妒为辅;嫉忧中嫉妒的成分增多,已经到了怕别人威胁自己的地步了;嫉恨则把嫉妒之火已熊熊燃烧到了难以消除的地步。这把嫉恨之火,没有燃向别人,而是炙烤着自己的心,使自己没有片刻宁静,于是便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去诋毁别人,这就使他形神两亏了。嫉妒实质上是用别人的成绩进行自我折磨,别人并不因此有任何逊色,自己却因此痛苦不堪,有的甚至采用极端行为走向犯罪深渊。据某公安部门调查,每年因嫉妒造成犯罪案件的占整个刑事案件的10%。近年来在一些高等学府里,因嫉妒而投毒、写匿名信的已屡见不鲜。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天赋曾被誉为18世纪的奇迹。他的死,据说就是因为被人嫉妒造成的恶果。当时宫廷作曲家萨利埃里看到莫扎特的才华远在自己之上,便挖空心思阻止莫扎特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乘莫扎特贫困之机,先以一笔可观的报酬诱使莫扎特写作,后又将交稿期一再提前。莫扎特被迫日夜挥笔拼命丁作,以致积劳成疾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终年还不到36岁。
实际上莫扎特并不会因为卑劣的嫉妒而销声匿迹?萨利埃里也并不因为卑劣的嫉妒而成为天才。如果萨利埃里具有仁爱之心,以宽大的胸怀帮助莫扎特的音乐事业,那么历史上将又会演绎一首萨利埃里爱才惜才的动人赞歌了。
要想消除嫉妒,应当首先具有仁爱之心。《尚书?秦誓》中说,假如有一个人,虽然他没有什么别的才能,但他的心地善良,有宽广的胸怀:别人有才能,就好像自己有才能;对别人的美德,他总是真诚的赞慕。这种人具有以天下为公的胸怀,是真正能容纳别人才德的人。
不用嫉妒他人的成就,否则只会令自己倍感压力与痛苦。与莫扎特相比,肖邦则算是非常幸运的人了。
19世纪初,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蜚声乐坛,而肖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却深为赞赏,怎样才能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呢?李斯特想了个妙法:那时候在钢琴演奏时,往往要把灯熄灭,使剧场一片黑暗,以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灯一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人们既为出现了这位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新秀的行为深表钦佩。如果李斯特嫉妒肖邦的才华,他就会成为历史上的丑角,就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李斯特并没有因为帮助肖邦而使自己受损,相反,他那人性的高尚品格的高贵一直让人们敬仰。
成功的人从来不用和别人比,也不用嫉妒他人的成就,他们只会跟自己比。敞开自己的心灵吧,心胸狭隘只会把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期望值过高就会产生巨大的思想落差
一个人若给自己定了太过的目标,对自己的期望过于不符合实际情况,当实现不了既定的目标时,就会产生巨大的思想落差,压力也就随之而来。
有一位留学美国的博士,毕业后想在美国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他拿着自己的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跑了许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公司录用他。
最后,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历证明,到一家跨国大企业去申请做“程序录入员”。面谈后,当即便被部门主管拍板录用。
这份工作,对于攻读到博士的人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但在简单的工作中,他仍然干得一丝不苟,十分投入。不久,主管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录入员可比,不禁感到奇怪。
在询问之下,他亮出了自己的学士学位证书。部门主管大吃一惊。感到让他干程序录入员实在太屈才了,便报告老板,提出给他换一个更好的职位。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这位博士依然干得兢兢业业,并拥有了更多与老板接触的机会。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一些颇有价值的建议,比一般大学生要高明很多。于是,老板想弄清楚他与众不同的原因,便邀请他单独谈话。
谈话之中,他不失时机地亮出了自己的硕士学位证书,马上又获得了提升。
再过一段时间后,老板觉得他还是和别人不一样,便再次“质问”。此时,他才亮出了博士学位证书。因老板对他的水平已经有了清楚、全面的认识,便毫不犹豫地对他委以重任,使他拥有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和大好机会。
当然,我们不必效仿他,但是必须了解有希望是好事,但期望值过高就不是理智、明智了,有时甚至会酿成生活的悲剧。
李颖是“马家军”老弟子、退役队员。她于1988年人选辽宁省女子中长跑队,是马俊仁从鞍山带出来的最早的4名女弟子之一。1991年和1992年,李颖先后获得了全国长跑冠、亚军。1994年初,随着新弟子的崛起,她退役了,于1996年分配到沈阳市沈河区公安分局热闹路派出所当了民警。李颖爱好广泛,充满幻想,她的理想很多:想当一名优秀警官,想做一名让人尊敬的记者,还想当一名出色的体育教练,她还想出国深造……然而,她所期望的一切“美好”的愿望没有一项变为现实,她的心情一直很沉重。她常为自己未能取得像王军霞、曲云霞等师姐妹那样令世人瞩目的优异成绩而自卑,她也常为自己未能给至今还是贫寒的家庭带来更多的财富而自责;她又常为陷入忙碌、平淡工作而苦恼;她更为自己好高骛远的追求难以兑现而烦躁……李颖最终选择了投湖自杀,结束了自己才25岁的年轻生命。
应该说,李颖头脑中的那些期望值太高了,如脱离实际的“理想”、不准确的人生坐标、不平衡的价值观念、超越现实的人生观……她的内心世界过于丰富,她期望达到的目的又离现实太远,她所企求的幻想一个个相继破灭,而她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过于脆弱,她经不起失败的精神重压,最终选择了死亡。假如她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把人生的“标杆”放低一些,或者在她绝望的时候懂得放松自己紧绷的弦,也许就不会走上绝路。
与李颖相似的人很多,期望值过高带给了许多人无尽的烦恼与压力感。
28岁的王先生是一家台资企业的副经理,年薪10万,可谓春风得意。他还常接到“猎头公司”的电话,请他另谋高就。王某见“高就”的薪水并不比眼下高出多少,便不予理睬。
可是好景不长,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同样冲击着这家台资企业,公司大批裁员,王先生也不幸被列入裁员名单之中。虽说他领到了一笔“遣散金”,但却真正成了无业人员。
王先生不得不重新去寻找新的职业。高工资难谋,低收入难就。他只好去找“猎头公司”。对方笑道:“你当时在位,身价也高,如今下岗待业,我们只能削价处理了。”王先生受了一番奚落,只好被人“削价处理”,谋了一个年薪只有3万元的差事。
从原先的10万年薪降到眼下的3万,那种今不如昔的不平衡心理时时折磨着王先生,使他愁眉不展,心烦意乱,动不动就发火。在他善解人意的妻子的劝导下,他终于重新认识到自己的地位与身份,并及时摆正心态,迈上一条重塑辉煌的道路。
放弃过高的期望值吧,何苦要让自己生活得那么苦,那么累呢?
当你感到焦虑时就要放松身心
有些人整日觉得自己头痛却找不到原因,吃药也不行:还有一些人关键时刻掉链子——平时考试很好,一到大考就发挥不出水平。
凡此种种皆是焦虑惹的祸。
石油公司的一些运货员偷偷扣下了给客户的油量,卖给了其他人,而老板却毫不知情。有一天,来自政府的一个稽查员来找老板,说他掌握了老板的员工贩卖不法石油的证据,要检举他们。但是,如果老板贿赂他。给他一点钱,他就会放他们一马。老板不能认同他的行为及态度。一方面老板觉得这是那些盗卖石油的员工的问题,与自己无关;但另一方面,法律又有规定“公司应该为员工的行为负责”。另外,万一案子上了法庭,就会有媒体来炒作,名声传出去会毁了公司的生意。老板焦虑极了,开始生病,三天三夜无法入睡,一直在想: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好呢?给那个人钱呢?还是不理他,随便他怎么做?
老板决定不了,每天都在担心。于是,他问自己:如果不付钱的话,最坏的后果是什么呢?答案是:他的公司会垮,事业被毁,但是他不会被关起来。然后呢?他也许要找个工作,其实也不坏。有些公司可能乐意雇用他,因为他很懂石油。至此,很有意思的是,他的焦虑开始减轻,然后,他开始思考解决的办法:除了上告或给他金钱之外,有没有其他的路?找律师呀,他可能有更好的点子。
第二天,老板就去见了律师。当天晚上他睡了个好觉。隔了几天,律师叫他去见地方检察官,并将整个情况告诉他。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当老板讲完后,那个检察官说,我知道这件事,那个自称政府稽查员的人是一个通缉犯。老板心中的大石头落了下来。这次经历使他永难忘怀。此后,每当他开始焦虑担心的时候,他就用此经验来帮助自己跳出焦虑。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阿奎那说:“心情焦虑的人总是怕失去什么,但焦虑会使你失去更多。”另一位名叫波普尔的教授则称:“焦虑堵塞一个人的心智,损害一个人的健康,是进攻心灵和身体的多面杀手。”
三国时诸葛亮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只有他的内心保持宁静,才能奔溢出智慧之源。
焦虑是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度,充分调动身心潜能。但如果焦虑过度,则会妨碍你去应付、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你的日常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焦虑:在你面临一次重要的考试时,在你第一次和某位姑娘约会之前,在你的老板大发脾气的时候,在你知道孩子得了某种疾病的时候,你都会感到焦虑。焦虑并不一定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你鼓起勇气,去应付即将发生的危机。焦虑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但是,如果你有太多的焦虑,以至于患上焦虑症,这种具有积极意义的情绪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一一它会妨碍你应付、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你的日常生活。如果你得了焦虑症,你可能在大多数时候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就会感到焦虑;你会觉得你的焦虑将你的生活搞得一塌糊涂,事实上你什么都干不了。焦虑症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障碍,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比男性要高。研究表明,城市人口中大约有4.1%~6.6%的人群,在他们的一生中患有焦虑症。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发生一件事,如果你喜欢它,那么享受它;不喜欢,那么避开它;避不开,那么改变它;改不了,那么接受它。改变观念,你就能接受它。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吃不好饭,睡不着觉,满脸忧愁的神色。他的一个朋友为他担忧,关切地问:“你有什么忧愁的事吗?”这个人叹了口气说:“唉!我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地会突然陷下去,我的身体到哪里去躲藏呢?”
他的朋友就开导他说:“这天,不过是一团气积聚起来的,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伸展身体、俯仰、呼吸,每时每刻都在天中活动,你为什么还担忧天会塌下来呢?”
这个人又说:“这天如果真的是一团气积聚起来的,那天上的日月星辰,不是都要掉下来了吗?”
他的朋友又劝导说:“日月星辰,只是那一团气体中有光耀的一部分,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人的。”
这个人又追问:“那么,地陷了,人又怎么办呢?”
他的朋友又说;“这地,也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块。它塞满了四面八方所有空虚的地方,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土块,你跨步、跳跃,每时每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陷下去呢?”
这便是著名的杞人忧天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会暗暗地为他的焦虑而发笑,可是一不小心自己却又成为了一个现代“杞人”。
“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广为人知,“杯弓蛇影”的故事也颇令人发笑。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为一些小事总是焦虑不已,其实这是没有一点好处的。焦虑只是徒增烦恼,折磨自己,最终只能是庸人自扰;焦虑既不能延长今日,也不能换回昨天,更不能使明天美好。
以下步骤可以帮助你勇敢面对焦虑:
不必苛求完美
有人认为做事精益求精就是讲究完美的心态,其实大错特错了。精益求精是一种对自己、他人、工作负责的态度,要求较高,状态是自我满意:完美有时表现得是不近乎常理,不切实际,容易产生压力。因为任何人都懂得所谓的完美其实并不存在。
有个叫伊凡的青年,读了契诃夫“要是已经活过来的那段人生,只是个草稿,有一次誊写,该有多好”这段话,十分神往,打了份报告递给上帝,请求在他的身上做个试验。
上帝沉默了一会儿,看在契诃夫的名望和伊凡的执著份上,决定让伊凡在寻找伴侣一事上试一试。
到了可婚年龄,伊凡碰上了一位绝顶漂亮的姑娘,姑娘也倾心于他,伊凡感到非常理想,他们很快结成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