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手枪
最早的手枪是意大利人于1364年发明的火门手枪,亦称"希欧皮"。枪身长约200毫米,火门枪结构很简单,发射方式类似今天的爆竹,它有一个铸铜或熟铁制造的发射管(即枪管),发射管的下端有一火门,用来点燃火药,发射管尾端接一称之为"舵杆"的木棍或长矛,木棍或长矛便于射手握持、瞄准和掌控。后被火绳手枪所取代。
最早的火枪
最早的火枪是我国宋代陈规于1132年发明的。枪管用长竹竿做成,内装火药,靠喷火来烧杀对方,是所有现代火枪的前身。公元1259,宋军发明此种管状火器。以巨竹筒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即子弹。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子窠”射出,射程远达150步(约230米)。这是世界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
当时叫做“突火枪”,其基本形状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其发射时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铁管,右手点火,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石块或者弹丸,未燃尽的火药气体喷出枪口达两三米。这种原始的火枪真正所能起到的,也只有心理威慑作用。
最早的步枪
最早的步枪是我国于1259年发明的“突火枪”。枪管用竹子做成,在枪管里装上火药,然后再从枪口安装子弹,点燃后便会把子弹射出。这种枪因为气密性和枪管长度等问题,杀伤力不大,射程仅仅5~10米。再加上枪管为竹管,在射击了大约四到五次之后,枪管末段的竹质就会因为火药爆炸时的灼烧而变得十分脆弱,摔在地上会折断,所以使用寿命较短。
最早的燧发枪
最早的燧发枪是西班牙人发明的,他们取掉了那个源于钟表的带发条钢轮,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在传火孔边有一击砧,如果需要射击时,就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点火药,这种击发机构称之为撞击式燧发机,装有撞击式隧发机构的枪械称为撞击式燧发枪。撞击式燧发枪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到16世纪80年代,许多国家的军队都装备了这种撞击式燧发枪。
17世纪初期,法国人马汉又对燧发枪进行了重大改进,他研制成功可靠、完善的击发发射机构和保险机构,从而成为当时性能最好的枪,为法国赢得了荣誉。法王亨利四世为此召他进宫,充任贴身侍从,专门为宫廷制造枪械,到17世纪中期,这种燧发枪已广泛装备法国军队,后来,这种隧发枪被世界各国仿制和采用,直到19世纪中期。
最早的自动枪
最早的自动枪由美国工程师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该枪能够利用火药发火时使枪管后坐的能量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动作,使步枪的理论射速高达600发/分。
当年,马克沁赴英国考察时,发现士兵射击时常因老式步枪的后坐力,肩膀被撞得青一块紫一块。这说明枪的后坐具有相当的能量,这种能量来自于枪弹发射时产生的火药气体。马克沁正是从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后坐现象中,为武器的自动连续射击找到了理想的动力。
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温切斯特步枪上进行改装试验,利用射击时子弹喷发的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实现了单管枪的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的后坐力。
最早的机枪
马克沁在1883年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后,又根据步枪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枪管短后座自动射击原理。他为了连续供弹,制作了一条长达6米的帆布弹链。马克沁在1884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同年取得应用此原理的机枪专利。
最早的机枪都很笨重,仅适用于阵地战和防御作战,在运动作战和进攻时使用不方便。各国军队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援的轻便机枪。
丹麦炮兵上尉乌·欧·赫·麦德森,在马克沁发明重机枪后不久,即开始研制轻机枪。在19世纪90年代,麦德森设计制造了一挺可以使用普通步枪子弹的机枪,定名为麦德林轻机枪。该机枪装有两脚架,可抵肩射击,全重不到10公斤。麦德林机枪性能十分可靠,口径和结构多变可适应不同用户要求,因此是当时军火市场上的热门货。
在1901年,意大利的吉庇比·佩利诺也曾研制出一种性能非常出色的轻机枪,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最早的冲锋枪
世界上第一支冲锋枪是意大利陆军上校B·A·列维里于1914年设计发明的维拉·佩罗萨冲锋枪。该枪为双管自动枪,发射9毫米手枪弹,由于该枪射速太高(3000发/分),精度很差,又较笨重,不适合单兵使用,所以不太受欢迎,不过佩罗萨其实是要作为超轻型的机枪使用。后来德国人施迈塞尔在1918年设计的MP18冲锋枪被认为是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
最早的反坦克枪
最早的反坦克枪是德国于1918年1月制造的毛瑟反坦克枪,口径13毫米,全重11.8千克,在110米的距离上使用钢芯穿甲弹和穿甲燃烧弹,能穿透30毫米厚的坦克装甲。
最早的火炮
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出现导致了火药武器的诞生。唐末宋初时已利用火药制成了火药箭。继后在石炮的基础上,把火药制成容易发射的形状,点燃后,代替石块,由抛石机发射出去,成了原始的火炮,曾在战争中多次使用。至元代,进一步发展成金属铸成的火铳。现藏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至顺三年(公元1332)用火铳是现存最早的金属火炮。它重6.94千克,长35.3厘米,铳筒中都盖面镌有“至顺三年二月十四日,绥边讨寇军,第三百号马山”三行铭文。火铳口径为10.5厘米,象这样大的口径,显然是不能端着发射的,而铳筒尾部两侧各有一个约2厘米的方孔,两个方孔的中心位置,正好与铳身轴线在同一平面上。这就表明,只要通过方孔穿上一根铁栓,就可以将火铳固定在木座上。如果在火铳前端的木座上加垫木楔,则使铳身能在较大范围内俯仰,可以命中远近不同的目标。
最大的火炮
1918年3月23日清晨,在战争笼罩下的巴黎显得格外阴沉。突然,一阵刺耳的呼啸声划破上空,接着在塞纳河畔响起了剧烈的爆炸声。过了一会儿,在查尔斯五世大街上又是一阵巨响。这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使巴黎人民惶恐不安,更弄不清这响声来自何方,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是德国3门巨型火炮。从离巴黎120公里以外的圣戈班森林地区发射来的炮弹。因为这种火炮首次轰炸巴黎,后来人们就叫它“巴黎大炮”。巴黎大炮的炮弹飞了这么远,一下子轰动了整个欧洲。
“巴黎大炮”是由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火炮设计师艾伯哈特设计,董事费利茨·劳森贝尔格监制的。虽然它的口径不算大,只有210毫米左右,可是又高又大,堪称火炮中的“巨人”,其炮管长近37米,倘若把它竖起来,足足有十几层楼高,真是令人望而生畏。全炮重达750吨。为了支持这个庞然大物,起初将它们安装在混凝土基础上,炮口只能瞄准法国的首都,以后才采用旋转炮架。这么长和重的炮身使它本身产生很大的弯曲变形,如果得不到支撑的话,炮口要下垂25毫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炮身后半部的上面加了一个支架,用粗钢杆通过支架拉着炮身的前半部,同时又与后面的炮身尾部连接。
尽管巴黎大炮令人心寒,是当时世界上打得最远的火炮。可是发射的弹丸很轻,威力不大,炮身寿命只有50发左右。该炮共制造了7门,前后总共使用了140天。
此外,1942年德国还制造了一门口径为800毫米的铁道炮,这门炮全重1328吨,弹丸重7.1吨,是世界上最重的火炮,在火炮史上,象上述这两种巨型火炮是空前的。
最早的原子弹
世界上最早的原子弹是美国制造的第一批3颗原子弹。它们出世之后,为保密起见分别取了绰号“瘦子”、“胖子”和“小男孩”。
1939年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紧张气氛中,德国化学家哈恩等人发现,铀原子核会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质量近乎相等的两半,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一科学新发现提供了制造新式炸弹的可能性。以西拉德和费密为首的一批流亡在美国的欧洲科学家,很担心希特勒会利用这一新发现来制造杀人武器。于是他们请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签署了一封信,提请美国政府注意这件事,并建议美国政府应支持铀核裂变的研究,以免在这一领域中被法西斯德国领先。
在顾问的说服之下,罗斯福总统批准了一项大量拨款制造原子弹的绝密计划,其代号叫“曼哈顿工程”。在制造头一批原子弹的过程中,美国政府总共投资20亿美元,先后动员了52万人参加。装配原子弹是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小镇洛斯-阿拉莫斯中秘密进行的。领导这项工作的是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后被人称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
1945年7月,绰号“瘦子”的原子弹试爆成功,其爆炸力超过了原先的设想,达到2万吨T。N。T。炸药的当量。在刚接任不久的新总统杜鲁门赞同下,美国军方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别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其余两颗原子弹,使这两个城市在山崩地裂般的爆炸声中变成废墟。据事后统计,广岛市死亡78150人,受伤51400人;长崎市死亡23700人,受伤25000人。加上其他受害者,两城伤亡总人数在445000人以上,真是一幕人间惨剧。
最早的导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1944年6月,伦敦突然遭受一种不知名的炮弹的袭击,在阵阵摧心裂肺的可怕啸声之后,发出连续爆炸的巨响,伦敦遭受了巨大破坏。这就是希特勒在灭亡前夕搬出来的秘密武器——“V-1”飞弹。
从1932年起,德国开始秘密研制战略性导弹,于1942年10月3日下午4时成功地发射了试验性的地对地导弹。但是实际上无法使用。
1944年,德国制造了一种诱导飞弹——“V-1”飞弹。“V-1”飞弹的外形象无人驾驶飞机,由弹内磁性罗盘和一种特制的机械装置操纵。弹长8米,翼展5.5米,重6吨,以冲压式喷气发动机作动力,用发射架发射,射程241公里,航速每小时达563公里。
1944年9月,德国纳粹又向英国发射了人类战争史上第一颗战略导弹“V-2”飞弹。这种飞弹比“V-1”飞弹先进,可说是现在的远程导弹和宇宙火箭的先驱。德国纳粹制造了500颗这样的弹道式飞弹。这种导弹长14米,直径1.6米,重14吨,内含高爆炸药1吨,由火箭引擎推动。“V-2”能发射到高达90.5公里的气层,然后由自动驾驶仪操纵飞行。弹内电脑能在适当时间自动关闭引擎,并指令飞弹射向目标,命中率较高。“V-2”飞弹航程达354公里,速度约为音速的4倍多,每小时达5733公里,因此战斗机无法对付它,它给伦敦造成的破坏比“V-1”飞弹更大。
战后,美国和英国接收了剩下的“V-2”飞弹,为以后的太空发射器的研制创造了条件。
口径最大的火炮
15世纪,土耳其人制造并使用了一种巨型臼(jiù)炮,它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古代火炮。这种巨炮的口径为1066毫米,火炮身管长7.92米,可以发射重达544千克的石头炮弹。1453年4月,土耳其人曾使用这种巨炮每天发射7枚圆形石头炮弹,轰击君士坦丁堡(现伊斯坦布尔)的城墙,使守军惊慌不安。据说,这种巨炮需200人或60头牛才能拉动。
最小的火炮
17世纪,瑞典皇宫内虱子很多,皇后姬丝汀对虱子非常反感,叫人制造了一门专门用来轰击虱子的“火炮”。这门“火炮”的结构、外形、零件、功能等与当时火炮完全相同,只不过是微型化了,类似现在的玩具火炮。它的炮身只有10多厘米,口径也仅有1毫米,使用的“炮弹”也和现在的子弹差不多。一旦有虱子在皇宫出现,皇后立即下令开“炮”射击。这是世上最小的“火炮”,又称为“迷你火炮”。
最轻的火炮
比利时现装备的一种NR8113型迫击炮,是世界上目前装备最轻的火炮。它的口径为52毫米,战斗全重仅4.5千克,射击距离为200~700米,不仅可单兵携带,而且发射时还能做到无声、无焰、无闪光。
最重的加农炮
瑞典在60年代研制定型的1A式155毫米自行加农炮,战斗状态全重达53吨,是目前装备重量最大的加农炮。该炮最大初速为865米/秒,最大射程25.6千米,虽属于第二代自行火炮,但具有第三、第四代自行火炮的某些特点,如采用自动装填机构和多燃料发动机等。但由于该火炮存在体积与重量较大,射界有限(高低射界最大为 40°,方向射界左右各15°),使用也不灵活,结构又非常复杂,造价特别昂贵等缺点,所以只在瑞典陆军中少量装备,后停止生产。
最早的反坦克炮
自从1916年9月15日英国军队率先把坦克(当时的坦克形状象一个铁盒,被称为“水柜”)作为一种进攻性武器使用于战场,把德军打得惊慌失措、狼狈不堪之后,坦克与反坦克的斗争便随之产生了。
最初,各国都没有专门的反坦克火炮。炮兵打坦克主要是在远距离通过空中侦察探明敌坦克位置后,使用一些野战炮(也称野炮)和步兵炮对敌坦克进行射击。这种方法虽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很好。
为了对付坦克的威胁,各国竞相研制一些专门用来打坦克的火炮。1916年,坦克问世不久,法国就抢先研制出一种“乐天牌”反坦克炮。这种火炮与加农炮是“近亲同族兄弟”。它的炮管较长,发射时炮膛内气体压力较大,弹丸初速大,弹道比较低伸,射击精度较高,能发射高速实心穿甲弹击穿敌坦克装甲。由于这种火炮当时数量较少,口径也不大,因此在实战中没发挥很大威力,“名气”不怎么响。但它却为以后反坦克炮的研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早的高射炮
飞艇和飞机的出现,引起各国军事家的关注。为了能够对付战场上出现的飞艇和飞机,1906年,德国爱哈尔特公司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门高射炮。它装在汽车上,带有防护装甲,口径为50毫米,身管长1.5米,最大射程为4200米。随后,德国的克虏伯公司于1908年也研制出一门对空射击的高射炮,它装在门式炮架上,口径为65毫米,最大射程为5200米。它的高低变化已能用手轮调整,大的方向变化靠人移动炮架,而小方向变化则可用手轮调整。这比靠人移动四轮车捕捉目标的“汽球炮”前进了一大步。
射程最远的自行火炮
前苏联为增强地面炮兵的饱和压制能力,于80年代研制出一种“旋风”300毫米多管自行火箭炮。它有十几个发射管,可发射子母火箭弹等,最大射程为70千米,是目前世界上装备射程最远的自行火炮。1990年2月,在吉隆坡举办的亚洲防务展览会上,该炮首次公开亮相,现已装备俄罗斯陆军。
身管最长的自行火炮
前苏联70年代研制的2C7式203毫米自行加农炮,其身管长度为口径的60倍,身管长12.18米,是目前世界上装备火炮中身管最长的自行火炮。该炮可发射杀伤爆破榴弹和核炮弹等弹种,现主要装备俄罗斯方面军重炮旅。
最重的自行火炮
德国研制的PzH2000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采用“豹1”或“豹2”式坦克底盘,战斗全重53吨,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自行火炮。该火炮可发射杀伤榴弹、火箭增程弹、底部喷气弹和反装甲杀伤子母弹等炮弹,发射火箭增程弹或底部喷气弹时,最大射程可达40千米。该炮采用自动装填方式,射速较高(10秒钟可发射3发炮弹)。
最早的坦克
世界上第一辆坦克是一个叫斯文顿的英国人制造出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交战双方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机动、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英国人E。D。斯文顿在一起意外中发现,如果在拖拉机上装上火炮或机枪,不就有机动和攻防的双重功能吗?1915年,英国政府采纳了E。D。斯文顿的建议,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试制了坦克的样车。
1916年,“马克”Ⅰ型坦克诞生,这种坦克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该坦克乘员8人,有“雄性”和“雌性”两种。“雄性”装有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雌性”仅装5挺机枪。1916年9月15日,有60辆“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当时为了保密,英国将这种新式武器说成是为前线送水的“水箱”。结果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
这种称为“马克”Ⅰ型的坦克靠履带行走,能驰骋疆场、越障跨壕、不怕枪 弹、无所阻挡,很快就突破德军防线,从此开辟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代。
乘员最多的坦克
乘员最多的坦克:A7V战斗坦克是德国最早生产的坦克,1918年装备德军,它的乘员有18人,是世界上乘员最多的坦克。A7V坦克的战斗全重为30吨,车长7 350毫米,车宽3 060毫米,车高3 350毫米,履带宽度2 115毫米,车底距地高200毫米。A7V坦克的最大速度为8~1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为60~70千米,越野最大行程为30~35千米,最大爬坡度25度,越壕宽2.0米,最大涉水深0.8米,过垂直墙高0.4米。
最大的军舰
军舰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鱼雷快艇、导弹快艇、扫雷艇、猎雷艇、猎潜艇、护卫舰、登陆舰、驱逐舰、巡洋舰、潜水艇及航空母舰等。在这舰艇的大家族里,要数航空母舰的个儿最大了,因为它的排水量一般都有好几万吨,并能搭载各种舰载飞机,实际上它是一个海上活动的航空兵基地。航空母舰具有很多优点,在海战中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威慑力量,因而它的数量多少、吨位大小是衡量海军实力的标志之一。但相对来说,航空母舰的对空和对潜作战能力就比较弱,因此航行中要有驱逐舰或巡洋舰护航。
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应首推美国的“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它的吨位最大满载排水量可达91400吨。“尼米兹”号由美国纽波纽斯船厂建造,于1972年5月13日下水,于1975年建成。“尼米兹”号船体尺度为长332米、宽40.8米、吃水11.3米。飞行甲板的宽度达76.8米,能搭载近百架飞机。1980年4月24日,美国为营救在伊朗的美国人质派出的8架RH-53直升飞机就是从“尼米兹”号上起飞的。“尼米兹”号主机为26万匹马力,航速在每小时30海里以上,舰上主要装备为3座对空导弹发射架。
现在美国海军服役的另一艘航空母舰“艾森豪威尔”号是与“厄米兹”号同型的核动力航空母舰。
最早的潜艇
最早的潜艇,是一艘人力推进的木制潜艇,是荷兰人德列布什尔于1624年所制造的。
这艘木制潜艇外面蒙着涂油脂的皮革,艇体两边开有孔座,桨板从孔座中伸到艇外。艇上有12名划桨水手,靠人力划桨来前进。它能在四五米深的海水中,潜航好几小时,乘坐多人。为了保持艇内空气清洁,艇内设有特种液体,能吸收二氧化碳。
此外还有许多人尝试过制造潜水艇,但都未成功。1653年,一位名叫德桑的法国发明家,建造了一艘20多米长的潜水艇。这位发明家曾夸张地说这艘潜水艇如何的好,说它快如飞鸟,能攻击许多战舰。但是艇造成后,却不能在水中运动。
17世纪70年代,还曾出现过用渔船改装成的潜水艇。艇的中部设置有一个水密舱,压载重物后便能下潜,而抛掉压载物便会浮出水面。后来为了一次打赌,这艘渔船改装成的潜艇,潜入30米深的海中,由于艇体被水压力毁坏,最后不知被海流冲向何方。
总言而之,这些早期的潜艇,没有一艘是合格的,更不用说参加水中战斗。不过它们都为后来潜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小的航空母舰
目前,世界上吨位和尺寸最小的航空母舰是意大利海军“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这艘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10100吨,满载排水量也只有13370吨;舰长180.2米、宽33.4米、吃水6.7米。舰上装设4台燃气轮机,总功率8万马力,最大航速30节。“加里波第”号共搭载18架“海王”直升机,其中机库可停放12架、飞行甲板停放6架。根据需要,还可配置垂直/短距起落飞机。主要装备2座八联装“蝮蛇”舰空导弹发射架、4座“奥托马特”舰舰导弹发射筒、3座双联装40毫米炮、2座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以及众多的雷达。“加里波第”号1984年下水,1987年8月正式加入意海军服役。
最大的航空母舰
里根号航空母舰是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九号舰,也是美国在进入21世纪以后最大的一艘成军的航空母舰。2001年时完工下水的里根号是以美国第40任总统隆纳·里根为名,里根总统是带领美国结束冷战时期、非常受美国人民爱戴的国家领袖,也是第一位本人还在世时就被拿来替军舰命名的前美国总统。不过由于新舰下水时里根本人因病无法参加仪式,因此是由前第一夫人萳西·里根代表出席,里根本人则在航舰正式服役后隔年与世长辞,享年93岁。里根号的母港为加州的圣地亚哥港,目前隶属于美国太平洋舰队。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尺寸相当惊人,舰长330米,宽76米,甲板面积比三个足球场面积还要大;舰体吃水11.3米,高70多米,总功率28万马力,最大航速33节;加一次核燃料可使用13年,续航力达80万海里至100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25圈至30圈。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每艘上面通常都相对固定地配属一支舰载机联队。联队有80余架飞机,由多种飞机混合组成。其中较典型的为:F—14“雄猫”战斗机20架、F/A—l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20架、A—6E“入侵者”攻击机20架、E-2C“鹰眼”预警机 4架、S-3A“海盗”反潜机 8架、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6架,以及直升机多架。
第一艘核动力军舰
核动力军舰是20世纪50年代的产物。在此之前的相当一段时期里,船舶都是以燃烧煤、油等获得动力的。因此,当1955年正月17日美国建造的“舡鱼”号潜艇采用了核动力的消息一经宣布就极大地轰动了全球。
建造“舡鱼”号军舰的促进者和技术指导是海军上将海曼·G·里科弗。他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被誉为核海军之父。1950年里科弗说服国会授权建造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
这艘世界上最早的核潜艇“舡鱼”号于1952年开始研制。1954年1月21日早晨,在1万名观光者的欢呼声和船厂与众军舰汽笛的喧闹声中,“舡鱼”号挂满彩旗,徐徐地从船台上滑入水中。1954年,“舡鱼”号核潜艇服役,并于1958年从太平洋通过北极到达英国。“舡鱼”号核潜艇的建造,意在通过对它的试验,以期解决核动力在潜艇上应用的各种问题,诸如核反应堆在艇上的安装、屏蔽、运行、保养、维修、散热以及艇的尺度结构和长时间在水下航行可能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等。1955年,美国首批生产核潜艇;1959年,4艘“鳐鱼”核潜艇服役;1960年,美国的另一艘核潜艇“美人鱼”号,首次在水下环绕地球航行一周。
核动力潜艇与常规潜艇相比,不仅隐蔽性和机动性更好,而且能以高速长期在水下潜航,因而要发现它和摧毁它是比较困难的。常规潜艇只能坚持一段时间在水下活动,而采用核动力推进的潜艇,可以离开大气,在水下长期深潜、活动。因此,可以说核动力的采用引起了潜艇质的变化,使潜艇从原来只是“可潜水面舰艇”变成了真正的“潜水艇”,标志着潜艇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继核潜艇的研制成功,美国又相继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大型导弹驱逐舰——“邦布里奇”号;第一艘核动力巡洋舰——“长滩”号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企业”号。
1964年,“企业”号、“长滩”号和“邦布里奇”号组成编队,作了一次中途不需燃料补给的环球航行,航程31000海里,平均航速每小时20海里,历时64天。
第一种歼击机
第一种歼击机是法国制造的“莫拉纳-桑尼埃”飞机。
法国人把机枪固定安装在飞机机身上,机枪与发动机机轴平行,这样便于飞行员瞄准。但是,射击时子弹要穿过螺旋桨的旋转面,可能打到桨叶上,所以又在桨叶上加装了金属滑弹板,加以保护。
虽然这种方案并不十分理想,但它标志着第一架歼击机的问世,并取得了很好的战果。
法国飞行员加罗斯驾驶“莫拉纳-桑尼埃”,从1915年4月1月到4月18曰,18天内击落敌机5架,还使两架敌机迫降。加罗斯大出风头,获得了“王牌飞行员”的荣誉称号。以后,击落5架敌机就成了“王牌飞行员”“的标准。
最早的直升机
达·芬奇(1452~1519)于1483年提出了直升机旋翼的设想并绘制了草图,俄国的M。B。罗蒙诺索夫于1754年第一次进行了直升机旋翼模型的试验。1939年西科斯基研制成功了第一架实用的直升机VS-300,并亲自试飞成功。然而,最早飞行的直升机是由德国人福盖·艾切其利斯:在1936年试飞成功的载人直升机 FW-61,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具有正常操纵性的双旋翼横列式直升机。
飞得最高的直升机
直升机的高度纪录为12441.94米。是由法国航宇工业公司研制的SA315B“美洲驼”直升机创下的。它于1972年6月21日从法国的伊斯特勒起飞,经过25分钟便飞到了这个高度,然后又经过20分钟的自旋下降,在距起飞点50米的地方着陆,以此打破了世界直升机飞行高度的纪录。该型飞机还曾经于1969年,在喜马拉雅山作飞行表演中,载21名乘员和。140千克燃油,首次创造了在7500米的高山上成功实施着陆和起飞的世界纪录。
最早的喷气机飞行
喷气推进设想的提出,要追溯到19世纪末。该设想是法国的马可尼和罗马尼亚的亨利·凯达提出的。1921年,马克西姆·纪尧姆提出了涡轮喷气发动机的设想。最早的喷气机试验是于1937年4月12.8在英国喷气发动机有限公司进行的,发明者是弗兰克·惠特尔,为此,他在1930年申请了专利。
最早的涡轮喷气式飞机是一架由亨克尔飞机厂制造的He-178型飞机。1939年8月27日,弗卢格卡佩滕·埃里什·瓦辛兹驾驶这架飞机,在德国马林涅赫进行了首次飞行。该飞机装有一台亨克尔S-3b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装上喷气尾管时重378.30千克),设计者是汉斯博士。
第一架火箭飞机
世界上第一架火箭飞机是德国海克尔公司制造的He—176.
He—176于1939年6月20日,试飞成功。7月3日,它的速度达到每小时850公里,创造了当时飞行速度的最高纪录。
两年以后,德国又设计了Me—163火箭飞机,并且生产了350多架,它们的速度曾达到每小时1003.77公里,首先打破了时速1000公里的大关。
1944年8月,Me—163第一次参战,曾先后击落盟国飞机10多架。
火箭飞机同一般的螺旋桨飞机和喷气飞机不同,它是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飞机。火箭发动机是一种自己既带燃料,也带燃烧时所需氧化剂的喷气发动机。它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依靠大气层中氧的供应;它可以在极短时间内产生很大的推力,使飞机达到很快的速度和很高的高度;即使在大气以外,它也能正常工作。
火箭飞机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它的工作时间太短,航程不远,而且燃料消耗过大。如Me—163飞机,它带的燃料,竟占总飞行重量的一半。起飞时,火箭发动机在3.35分钟内把飞机送上12100米的高度,然后它只能滑翔下降,此外,Me—163飞机的燃料容易爆炸;为了减轻重量,飞机起飞后就把起落架抛掉,降落时只能靠滑橇。因此Me—163的损失,不是因为敌方的击落,而是由于降落时的爆炸事故。
后来火箭飞机正是由于这些缺点没有成为军用飞机的主力,但火箭可以帮助飞机突然起飞或加速,以缩短滑跑距离,便于追击敌人或避开敌对方飞机的攻击,作用还是不小的。
总之,火箭飞机既有其优点,也有缺点。
最早的超音速飞行
首次超音速飞行是在1947年10月14日。退役的美国空军上尉(后升为准将)查尔斯·爱尔伍德·耶格尔,驾驶一架美国贝尔XS-1型火箭发动机飞机“迷人的格伦尼斯号”,以1.015马赫的速度飞越了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兹空军基地,飞行高度为12801.6米。
1986年2月,耶格尔还创了一项纪录。他驾驶一架派珀式“夏延”400-LS型飞机,在5小时23分内,从加利福尼亚州的班克飞到纽约拉瓜迪亚机场,这对于重量不足5896.8千克的涡轮式轻型飞机来说是一个最快纪录。
第一位超音速飞行的妇女是美国的杰奎琳·科克伦。1953年5月18日,她驾驶的一架北美F-86佩剑式飞机,速度为1049.26千米/小时。
最重和最快的轰炸机
最重的轰炸机是8喷气发动机后掠翼B-52H“同温层堡垒”(Stratofortress)飞机,其最大起飞重量为221356.8千克,翼展为56.39米,机长48.03米,速度超过:1046.05千米/小时。B-52轰炸机能在机翼下携带12枚热核短程攻击导弹(SRAM)或24枚340.2千克的炸弹,机身内可带8枚以上热核短程导弹(SRAM)或84枚226.8千克的炸弹。
最快的作战轰炸机是法国达索飞机公司研制的“幻影”Ⅳ型,在10972.6米的高度时它的最大速度达到M2.2(2333.49千米/小时)。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的FB-111A型轰炸机,最高速度为M2.5(2651.25千米/小时)。被称之为“逆火”(Backfire)的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的变后掠翼超音速轰炸机图-22,在轰炸区上空的速度可达nn。0-2.5,其战斗半径为5745.2千米。
最高飞行速度
官方的飞行速度纪录是3529.47千米/小时。1976年7月28日,埃尔登W。乔尔斯上尉和乔治T。小摩根少校驾驶个架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SR-71A型飞机,在加利福尼亚比尔空军基地附近创下这一纪录。
最快的固定机翼飞机是美国北美航空公司的X-15A-2塑。这种飞机子1964年6月25a首次飞行,是由X-15A改装的。其动力为一种液氧火箭推进系统。机身上的烧蚀材料能耐1648.89℃的高温。其着陆瞬间速度为210节(389.45千米/小时)少1976年10月3日,由美国空军威廉J。奈特(william J。Knight)少校(1930年生)驾驶,其最高时速为 7274.04千米。再早一次飞行是由约瑟夫人沃克(Joseph人 Walker1920~1966)驾驶,他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上空飞行,其飞行高度曾达到107960.16米,该次飞行时间是在1963年8月X日,这项计划的最后一次飞行是在1968年10月24日。
最大容积的飞机
美国航空航天公司的“超级虹鱼”号飞机载货容积为1409.06立方米,最大起飞重量为87.5吨。其翼展为47.64米,机身长43.23米,货舱中圆柱体部分直径为7.0米。它是仅有的能运送其他大型客机部件的大型飞机。
第一架航天飞机
1981年4月12日当地时间上午7点,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上天。
美国在1972年即决定研制航天飞机。设计要求它把大量载荷送入地球轨道,使它能在轨道上检修卫星,并能把卫星带回地面修理等。它可以像飞机一样在机场跑道上着陆,一般可重复使用100次。
但是“哥伦比亚”号的目的只是试验其性能。这一次是计划中四次试飞的第一次,到1982年才正式开航。
自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来,世界宇航科学已经有了很大发展,目前空中不停运转的各种人造卫星不计其数。
然而,它们只能自行堕毁无法维修,更不能返回地球重新使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设计,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它可以像火箭一样地飞,像人造卫星一样地在太空轨道上运行,又可以像滑翔机一样地按时按地降落,然后还可以再次使用。它的18米长的机舱,能装运36吨重的货物。
换言之,这个航天飞机如果成功的话,将可以用作在太空中进行工作的科学实验室,为人类开辟新的知识源泉。甚至还能成为一个空中工厂生产一些在地面上难以生产的高标准产品。还可以成为太空修理站,载人和装备去建立新的卫星,维修或撤回旧的卫星。有人把航天飞机称作“太空卡车”,可定期来往于地球与太空之间。
第一架载人在太空穿梭并能返回地面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以每小时17500英里的速度围绕地球转了36圈经历54个半小时,于4月14日下午按计划飞返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空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