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总免不了会遇到得意或失意的时候。得意不忘形,失意不丧气,这是一种处世的态度,顺境坦然,逆境泰然。
而另一方面,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在外界环境突变或意外碰到始料未及之事时,我们更应沉着冷静,时刻保持清醍的头脑,这样才不会影响自身的正确思维,才能及时对客观事物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秦末,陈平出生在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年少的时候,陈平家里贫困,就只好与哥哥、嫂子住在一起。为了生存下去,陈平经常帮别人处理丧事,以此来赚些小钱儿。贫穷的出身让陈平一直得不到一个女孩子的喜欢,陈平也就一直没结婚。
虽然生活贫困,但是陈平的意志却从来未曾消沉。他依然刻苦读书,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他曾经主持乡社分肉,因为公道正派而得到乡亲们的交口称赞。陈平感叹地说:“假使我有机会治理天下,也会像今天分肉一样公平。”
秦朝后期,天下大乱,陈胜率疲弊之卒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并且立魏咎为魏王。陈平看准时机,投奔了魏王,并且为魏王贡献自己的学识和计谋,但是,魏王不信任陈平,根本不采纳他的计策。这时,有人嫉妒陈平的才能,便在魏王面前说陈平的坏话。最后魏王一怒之下,把陈平赶走了。
离开魏王之后的陈平选择投奔了项羽。陈平虽然屡立战功,但是项羽心胸狭窄,也不能容纳陈平的才能,怕他有一天会造反,自己掌控不了。陈平终于看出项羽不堪大任,于是就准备“跳槽”到刘邦那里。
春天刚过,万物复苏,百花争艳。一天中午,天空灰蒙蒙的,散发着一股迷离的色彩,四下静寂萧然。陈平身披重剑,从项羽军营里走了出来。顺着偏僻小路四下摸索,向黄河边走去。
为了赶时间躲避项羽的追赶,陈平就匆匆叫船准备离开。船上有五个粗莽的汉子,面露凶色。陈平觉得这几个人不祥,但是自己后有项羽追兵,不上船就等于自取灭亡。他怕延误了时间,就匆匆上船而去。
等到船刚刚起航,陈平悬着的心稍微松了一点。但事情并没有预想的那么顺利,陈平察觉到这五个人正在偷偷商量着什么事情,脸上不时闪现着凶狠的神情。
于是,陈平偷偷走了过去,探听这些人的谈话。其中一个人说:“我看这个人非官即贵,走得如此匆忙,肯定是逃出来的。如果我们先下手为强,把他杀了,金银财宝就享用不尽了。”另外一个人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让那人小声点儿,但是脸上也现出得意而贪婪的光彩。
陈平听到几个人的谈话,心里惴惴不安:“这几个乡野粗汉想劫财杀我,但是敌众我寡,身处险境,怎么才能摆脱呢?”
船行至中途,陈平明显感觉船慢了下来,他心知这几个人要下手了。就在这万分险情之际,陈平却没有乱了阵脚,冷静地想出了一个先发制人的策略。
这时,只见陈平从船舱中走了出来,大声说:“天气闷热,真是苦了众人啊!”说着,陈平装做若无其事地除去佩剑,开始一件一件脱衣服,边脱边抱怨天气的酷热。
几个人见陈平脱光了都没什么钱财,顿时打消了谋害陈平的企图。就这样,船上一行六人开始奋力摇橹,过了没多久,船就到了对岸。
躲避这场危机之后,陈平在刘邦身边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成为了西汉开国的首要功臣之一。
在一条小船上面对五个凶悍的大汉,这五个人还不怀好意,想杀了他,陈平的处境不可谓不凶险,但是陈平在面临困境的时候反而更加冷静,果断采取了先发制人的策略,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自己身无分文,杀之无益,最终脱离了险境,避免了悲剧的发生。如果陈平当时头脑发热,拔剑去跟那几个强盗拼个你死我活的话,恐怕也就没有后来盛极一时的大汉王朝了。
在面对险境的时候,切莫惊慌失措,被眼前的乱局吓倒。慌乱只会让事情变得无章可循,让自己看到的整个世界都是混沌,从而更加引起内心的惶恐。其实,只要镇定地站在危厄面前,它自然就找不到空隙来打击你。
成大事者,必须具备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沉着冷静、坦然面对的特质,就像孟子所言:“夫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怨。”
遇到危险,沉着应对可化险为夷;面对意外,冷静处理能够转危为安。很多时候,处变不惊的心态是脱离险境、减小损失的最佳选择,同时,镇定不慌也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智者的坚定不过是把焦虑深藏于心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