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谁不希望自己建功立业?不一定要功勋盖世,至少能留下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事业。这种希望有功于社会乡里的心理倒是可以理解,但可惜的是,很多人本来建立了功劳,让人崇敬,但最后反而却因功获罪。
比如,满清时候的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结果因居功自傲被少年康熙所不容,身死禁所。汉初“功高无二,略不世出”的大军事家韩信邀功请赏,向汉高祖要求封代理齐王,因此埋下了杀身之祸。
因此,一个人如果缺少了“谦”的美德,习惯以功臣自居、邀功请赏,那么无论他有多么渊博的知识,多么杰出的能力,多么高超的水平,都不能称之为一个完善的人。做人做事谦逊低调,不刻意表现自己,这才是高妙的处世智慧和人生境界。
汉朝时期,周勃与陈平同朝为官,二人联合同谋,诛灭吕氏一族后,把名不见经传的刘恒扶上皇位,即汉文帝。汉文帝继位后,请求与父亲一起打下江山的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两位开国功臣辅佐自己,一起振兴大汉王朝。
这天上早朝的时候,汉文帝想找陈平诉说他的想法。可满朝文武齐齐立于殿下,唯独没有见到陈平,于是就问道:“为何不见丞相呢?”
站在一旁的内侍回答道:“丞相告病不来了,请皇上见谅。”
退朝以后,汉文帝觉得陈平是开国重臣,必须要亲自去陈平家慰问。于是,就让人准备车马,前往探望。
谁知,汉文帝到了陈平家之后,发现陈平正坐在椅子上津津有味地读书。汉文帝的突然驾临让陈平先是一愣,然后马上起身要下跪行礼。汉文帝赶忙把他扶起来,说道:“丞相有病在身,就不必行此大礼了。”接着又说:“丞相现在感觉如何?朕马上派人请御医过来,为你诊治。您年纪大了,千万不能再耽搁了。”
陈平原本是谎称生病,现在见汉文帝如此体恤自己,心里非常感动。觉得自己托病不上朝,内心有愧,就小心翼翼地对汉文帝说:“陛下如此关心臣下,让臣下自愧不已,臣犯了死罪啊!”
汉文帝感到非常奇怪,就问陈平:“丞相为人廉明公正、热爱百姓,对汉室一直忠心耿耿,怎么会犯下死罪呢?”
陈平坦言道:“臣犯了欺君之罪,臣并没有得病,却故意托病不上早朝。”
他见汉文帝没有责怪自己的意思,接着说:“其实,这次能够顺利铲除诸吕,最大的功臣并非是我陈平,而是太尉周勃。如果没有周太尉,就不可能一举诛灭吕氏。现在皇上继位,必定会论功行赏,丞相之位只会在我和周勃之间选出来。我自认功劳不如周勃,可是又怕周勃不愿意接受,便假称有病,不能上朝,那样他就没有拒绝丞相之位的理由了。先皇在世时,周勃的功劳不如我;诛灭诸吕时,我的功劳不如他。所以周勃担任丞相一职是众望所归,请皇上恩准。”
汉文帝听了陈平的话,明白了他托病不上朝的原因,心里十分佩服陈平深明大义、谦让宰相之位的做法。次日早朝上,汉文帝颁布旨意,任周勃为右丞相,位居第一;任陈平为左丞相,位居第二。
因为心怀谦逊之德,陈平故意装病不上早朝,将丞相之位推让给周勃。这种“欺君之举”,不但没有招来大祸,反而获得了汉文帝的谅解和尊重,并为自己带来了“左丞相”的荣誉。
有品格的人信守承诺,懂谦让的人知道荣辱。所谓的谦谦君子,就是知道推功揽过,在功名利禄面前还能让贤,做出正确的选择。而这些,才是表现一个人“谦”智慧的最好方式。
对上级谦逊,是一种本分;对平级谦逊,是一种和善;对下级谦逊,是一种高贵;对所有的人谦逊,是一种安全。谦逊是一种美德,可以感化一个人,更可以感动一个人,让他们跟随自己,走上一条和谐的道路。
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谦和相交之道。谙熟哪些话不能说,哪些话要抓住时机地说,绝不能在众人、尤其是上司面前表现出居高自傲、邀功请赏之态。否则会使他人对你产生很浮躁、不持重的看法。一旦上司听出你的弦外之音,对你产生不信任,你人生发展的“滑铁卢”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