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千万不要被那些小恩小惠冲昏头脑。当他人无缘无故地给你送礼时,不要盲目地接受,而应该想想,对方为什么会送礼。正所谓“无功不受禄”,自己有什么资本接受送来的这份礼呢?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努力调控心中的贪念。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多想想利弊,然后再做决定。想要取得什么成果,主要看自己,而不是在于别人的施舍。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东西,才是真真切切属于自己的。
战国时期,孟子的名气非常大,家里经常宾客盈门。其中,绝大多数人是慕名而来,特意来向孟子求学问道的。
有一天,他家中接连来了两位神秘人物,一位是齐王的使者,一位是薛国的使者。对国家的使者,孟子自然不敢怠慢,小心周到地接待他们。
齐王的使者带来一百两金子给孟子,说是齐王特意馈赠的。而孟子见他话说到此没有了下文,就婉言谢绝了齐王的馈赠,使者无奈,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不久,薛国的使者也来求见。他给孟子带来五十两金子,说是薛王的一点心意,感谢孟子在薛国发生灾难的时候帮了大忙。孟子听了很高兴,并吩咐手下人把金子收下。
孟子前后大相径庭的举动让门客感到十分奇怪,不知孟子为什么拒绝齐国馈赠的百两黄金,却接受薛国的区区五十两金子。陈臻率先提出了这个问题,他问孟子:“齐王送你一百两的金子,你不肯收;薛国才送了齐国的一半,你却接受了。如果你刚才不接受是对的话,那么现在接受就是错了;如果你刚才不接受是错的话,那么现在接受,不是前后言行不一吗?”
孟子回答说:“其实,事实不是你想的那样。在薛国的时候,我帮了他们的忙,为他们出谋划策,平息了一场战争。我也算个有功之人,这些物质奖励是我应该得到的。而齐国人平白无故地给我那么多金子,是有心收买我。君子是不可以用金钱收买的,我怎么能收他们的贿赂呢?”
大家听了之后,都十分佩服孟子的高明见解和高尚操守。孟子仁义的名声也远播四方。
面对无缘无故的恩惠,孟子不为所动,不被糖衣炮弹轰炸得丧失了冷静的头脑。他沉着地进行了一番分析,知道哪些钱财是属于自己应该拿的,哪些钱财不属于自己的范围内。这不仅体现了孟子的高尚操守,而且告诫后人,不是所有的利益都应据为己有,只有学会取舍,才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在取与舍的问题上如何进行抉择,其实是与人们的心胸和能力有关的。人们通常按本性行事,处世光明磊落的人重视荣誉,却不执拗于过往云烟的功名利禄。当取则取,才能得到长久的收获,从而体现出“取之有道”中的智慧。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他人所给予自己的大大小小的好处,你可以取,也可以不取。而取与不取之间所要遵循的道义就在于,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道德操守,会不会给自己导致更大的灾祸。
因此,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要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要时时提高警惕,分析好每一份利益背后是否隐藏着巨大的隐患。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上当受骗。千万不要为了取一点小财而陷入他人的陷阱,若到那时再后悔,恐怕就已经什么都无法挽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