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最缺的不是简单的人才,而是具有创新观念、发散思维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要有大局观念,要有发展眼光,不能拘泥于表面的东西。要学会从点看到线,从线看到面,这才叫发散性思维。让自己不拘泥于单一的模式,让思想从多种角度得到展现,这样,才能让更多的问题迎刃而解。
所谓发散思维,就是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面性。用这样的思维去看待问题,最终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用老眼光看新事物”会形成一种定势;“用新眼光看旧事物”则会形成一种创新,甚至可以让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公元574年,当时的北周都城是长安。周武帝准备出去巡查,就把所有的大臣都召集去了,对他们说:“众位爱卿,朕要出去巡查了,朝廷里的大事小事全都交给你们办理了。你们可不要让朕失望啊!”大臣们集体答应,都把周武帝的嘱咐记在心里。
但是人心隔肚皮,周武帝前脚刚走,他的皇子宇文直就发动了一场政变,逼太子退位。当宇文直冲进来的时候,守门的武将长孙览不知如何是好,就没有抵抗。
宇文直认为胜券在握,就想直接冲进肃章门,但是当时守门的副将尉迟运却不买账,率领士兵拼命抵抗。最后把城门关上了,把宇文直挡在了门外。
宇文直见自己冲不进去,就下令放火烧门。一时间门外烟火四起,火焰直冲天际。尉迟运心里清楚,如果宇文直把门烧毁了,一旦冲进来,自己的这些兵士很难和对方的兵士抗衡。这时尉迟运灵光一现,便有了计策,他也要用火攻的方法打退宇文直的军队。
于是,尉迟运命令士兵在城门内放起了木材,并且倒上了油。不一会儿,城门就被烧毁了。但门内依然是大火熏天,根本进不去,尉迟运又派人搬运木材,继续阻挡宇文直的进攻。
这样一来,双方遥遥对峙。尉迟运觉得这也不是办法,就派兵士从小门绕了出去,直抵宇文直军队后面。宇文直军队顿时大乱,前面无法进军城门,后面又遭受尉迟运军队的攻击,可谓腹背受制,最后落得个溃败而逃。
周武帝巡查后得知此事,就派人斩了宇文直,重赏了尉迟运。
无独有偶。公元560年,南北朝混战,顿时硝烟四起,五胡十六国更是不甘寂寞。一时间,天下干戈大动,东西南北战事不断。
贺若敦被北周明武帝封为大将军,奉命在湖州城驻守。但是北周军心不稳,很多兵士就选择了逃跑,而北周的敌国南陈也煽风点火,鼓动这些兵士出逃。如果这样下去,北周马上就会陷入无兵可用的境地。
贺若敦一筹莫展,但是想到湖州城四下环水,南陈接送降兵都是用船。第二天,贺若敦就开始让兵士训练马匹,把马匹送上船的一刹那,抽打马匹。这样一来二去,马匹就不敢上船了。
然后,贺若敦又派手下兵士牵着这批被训练过的马匹假装降兵,南陈士兵一看来了这么多人,还有这么多匹骏马,都喜出望外。但当他们牵马的时候,这些马死活都不上船。
这时,贺若敦率大兵冲了出来,一举歼灭了南陈的士兵。
尉迟运和贺若敦的成功就在于他们都是懂得运用发散思维的人。面对危险,临危不乱,根据当下的形势分析,借力打力。同时,也不按常理出牌,把对方的优势拿过来变成自己的优势,从而反客为主,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发散思维还与情感有密切关系,如果思维者能够想办法激发兴趣,产生激情,把信息情绪化,赋予信息以感情色彩,也会大大提高发散思维的速度与效果。让自己的思维开阔一点,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能把自己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吞噬掉威胁自己的力量。如此,才能让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下掌握主动权,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取得成功。
在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学会因地制宜,要善于分析当下形势,运用好自己的发散思维,从而掌握局势的主动权。
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是一句非常经典的至理名言,意思是说做事要有大局观念,不能拘泥于一点,要懂得发散思维。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好地做到统筹兼顾,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