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富爸爸财商培养-收藏入门
43738800000008

第8章 书法收藏(3)

别字:历来把写别字看得很严重,书法作者等都不至于有此等错误。如书法上或题跋上,尤其是书法的题款等出现了这种情况,都可认为是作伪者所露出的马脚。

避讳:在封建帝王时代,行文要避讳,就是当写到与本朝皇帝的名字相同的字,都要少写一笔,这就叫避讳,通称为缺笔。在书法上面,看到缺笔的字,是避的哪代皇帝的讳,就可以断定书法的创作时期,不能早于避讳的那代皇帝的时期,否则就是作伪的漏洞。这一问题,一向作为无可置疑的铁证。

年月:书法上或题跋上所题的年月或作者的年龄、生卒不符,或与事实有出入,也将被认为是作伪的佐征。下述几例书法伪品就是以此判断鉴别的。唐代颜真卿《裴将军诗卷》(这本身是假的,姑不论),后面有宋初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闻名的诗人林逋的题跋,系伪造,因为该跋的字体是学黄庭坚的,考林逋死后17年黄庭坚才出生,不可能学到黄的字体。唐代欧阳询书小楷《般若波罗蜜心经》本署书写年月是贞观九年十月四日。而《心经》乃玄奘法师从西域诸经中的一种,玄奘于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才奉敕开始译经,欧阳旬岂能预书此经?由此可以断定此帖非欧阳询所书。唐代李邕书《少林寺戒坛铭》末署“杭州刺史李邕书,开元三年正月十五日建”。查《新唐书》本传,李邕书开元甘三年始为杭州刺史,史事不合,可知其伪。

潜惠堂刻《灵飞经》后有赵孟頫二跋,其中一跋作于泰定四年(1327年),赵氏时年应74岁,而赵孟頫卒于至治二年(1322年),享年69岁。可见此跋不可能为赵书。明代馆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沈度有一帖,款云“成化十四年秋七月望后一日”。考沈度卒于宣德九年(1434年),至成化于十四年(1478年)已死去45年了,凭此即可断定它是伪作。

决定书法价值的几项因素

在艺术市场上,艺术作品价格的高低并不是按照艺术的高低来确立的,这一点尤其在书法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比如,白蕉的书法,他学的是二王一路的,是一位传统功力型的书家。另外,像林散之、陆维钊、邓散木等都有很高书法造诣,但是这些书家的作品市场价格与他们的艺术成就相去甚远。

相反有的名人书法一般或还可以,但在市场上却表现得很出众,如蒋介石、汪精卫,尽管他们的字也写得不错,但同林散之、白蕉相比,显然不是一个档次。可是在市场上,蒋和汪的作品却是异常的风光。记得1993年上海首届朵云轩拍卖会上,汪的一幅《行书》作品被买家炒至20多万元。1995年北京翰海拍卖会上,蒋介石的《八言楷书笺本字对》以10.45万元成交。蒋和汪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市场的追捧和青睐,说到底是蒋和汪名头大,他们都是20世纪政坛上的风云人物。所以,市场遵循的是名头在先,书法在后。根据行家的经验,名人书法的价格除了受名头大小影响以外,还会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艺术的高低。艺术的高低也是影响书法价格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如果名头相等,艺术价值高,市场价值就高;艺术价值低、市场价值就低。拿于右仁和戴季陶、胡汉民的书法相比,从名头上讲,不相上下;从书法艺术上讲,于明显要高与戴和胡,所以于的书法作品价格要明显高于戴和胡。

二是创作的难度。2001年上海青莲阁拍卖会上,有一幅上海书协主席周慧瑙四尺整张的《行书》,该幅作品中周书写了数百个字。从其创作的过程看,这幅作品要费大量的时间,且每个字写得很规矩,结果上拍后受到了藏家的热烈追捧。

三是书法尺幅的大小。一般来说,作品尺幅越大,价格越高;尺幅越小,价格越低。从市场上看,书法以屏条价格最高,其次是册页、手卷、对联、立轴、横披等。

四是书法作品的存量。如果一个书家的作品存量很大,那么,他市场上就有一个消化获利盘的过程。假若接盘的人不多,恐怕消化获利盘的时间会很长。比如某个书法家在世时光送亲朋好友的字难以计数,由于接受作品的人基本上是无偿的,一旦该书法家作品在市场上能卖钱,许多藏家就会抛出,倘若市场没有那么多人接盘,就会导致其书法作品价格下滑。因此,书家作品存量也会影响其价格。

书法作品的收藏技巧

艺术品一经诞生,它实际在历史便有了本身的价值和位置,优秀的艺术品补充人们在精神领域上的不足,启发人们智慧和灵感,甚至可引导人们进入更高的思想境界。然而当它在市场上以商品形式表现其价值时,它往往只能反映当时人们的认同价值。正常情况下,作品艺术价值与其市场价值大致平衡。

一件未具知名度的优秀作品必然具有升值的潜力,即市场价值回升,反之亦然。影响艺术品市场价生跌的因素除了该作品本身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平衡关系,便是市场的供求关系。艺术品越精,吸引力越大。如作品不可取代性越高,数量越少,则市场价格通常越高越稳。

一般而言,一件艺术品只要被一个人欣赏接受,对于此人而言,实际上已具有价值。但从历史角度或投资角度来看,书法家及作品须具备:

1.书法家作品在艺术上具有独创的个人风格。

2.作品须有高超的书法技巧;不易被模仿、取代的技法难度;难度越高,越具有不可取代性,收藏价值越高。

3.书法家须具有良好的品格及修养以及不断进取的精神、严谨的创作态度。

对有意收藏中国书法者来说,最怕“吃”进赝品或物价不符的劣品,而要避免吃亏,离不开“理智”二字。收藏者要有理智,就应当拥有中国书法演变历史,主要流派、代表人物、风格特点等基本常识,这些我们在前面已经进行了简单介绍。

收藏者要有理智,又应当选准收藏方向和收藏对象。例如,初涉收藏领域者,不妨把收藏目标集中于当今45~60岁的名望较高的书法家身上。相对来说,这些书法家经过几十年的艺术实践,技艺已臻老到,其对传统创作的创新还可能汲取了某些西方文化的优点,从而具有当代中国书法的某些特征。从经济角度看,这个年龄段的书法家,对自己作品的要价一般不会很高,相对前一辈书法家来说,较易让收藏者接受。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当中极有可能崛起新的书法大家,因而收藏他们的作品,具有较大的升值潜力。

收藏者要有理智,还应当找准收藏渠道。较保险的渠道有两种:一是朋友荐介。俗话说:“朋友的朋友是朋友。”除非虚伪奸诈之辈,绝大部分书法家或收藏者是不会用赝品或者劣品充作精品,来欺诈朋友的朋友的,而且通过这样的渠道收购藏品,还可免去通过拍卖行或画廊收购藏品所需支付的不菲佣金。二是去正宗的文物商店淘货。例如说在广东的一些文物商店,不仅货源多,品质也有保证,价值也较适中,而且手续齐全。其所售作品,都有职业鉴定师盖章认可及火漆印记,一旦需要转手或遇到纠纷,都可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

若想成为一个理智的收藏者,最重要的还是要多多实践。那种只说不练的“天桥把式”,即使理论知识很丰富,也不会具备实用有效的鉴赏能力和收藏能力。只有多实践,哪怕吃几次亏,也能积累经验,从而逐渐成为理智的收藏者。

有些人在自己收藏的名人书法作品达到一定数量后,便以为大功告成,将其束之高阁,仅已拥有而窃喜。其实,收藏名人书法包括保护、欣赏和研究三个方面。而收藏者如按此三方面逐步深入,即可不断提高收藏水平,最终达到较高的收藏境界。

保护好藏品,是收藏最基本的职能。尽管有“纸保一千(年),缉保八百(年)”之说,但如果只对书法藏品放任自流,恐伯连十几年都保不住。书法作品的保护,防霉、防蛀、防光,防有害气体是关键。平时,书法作品可放入镜框内保护;日本色纸和册页可放入大小适宜的木盒中保存,以免受压;而卷轴类则可放入樟木箱或装有天然樟脑精的塑料画筒内保存。每当秋高气爽之际,应将藏品置于通风阴凉处悬挂数日,以散湿气。

书法藏品给收藏者带来的最大益处,莫过于精神上得到的愉悦和心灵上获得的满足,这种心理上的回报,要远远超过金钱上的回馈。而欣赏的过程,即是欣赏者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对中国传统书法表现出来的艺术美的感知和理解,并由此引发想像和联想;进而与作品生产共鸣,使精神生活得到陶冶和升华,最终化为使人健康向上之动力的包括一系列心理因素在内的情感活动。尽管每个人的审美层次有所不同,但面对一幅饱含着智慧和激情的书画作品,无论是偏重于能引起感情共鸣的思想内容,还是偏重于其赏心悦目的表现形式,收藏者都应积极地去感知、去理解、去联想,以期获得心灵上的愉悦感,而决不应忽略和放弃这种高级的精神享受。

要使自己的书法收藏达到较高的层次,就必须对藏品加以研究。最初可从认知作品的内容——题材和形式——章法、结构、造型等方面入手,继而研究某用笔用墨的特点,最后对作品的意境、气韵、情感和风格做出评价。书法的鉴赏研究之所以极具魅力,就因为它是一个不断“求知”的过程,此间积累的经验,可形成追求更高“眼力”的储备,使精神生活获得更丰富的营养。

在进行书法收藏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1.不被书法家的名气所迷惑。一般人收藏往往趋名而忘本,有些所谓的书法家名气很大,但是其作品却让人不敢恭维,单是买了一件“劣质产品”就很不划算了,还会贻笑大方。因此购货之时,要十分认真,千万不可大意。

2.购买书画莫贪便宜。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一分钱实一分货是绝对的真理。作品的价格与书法家的艺术水平、名声的大小、作品的精粗成正比。如果一幅书法作品看上去是名人之作,但价格不高,这里可能有问题,要仔细琢磨。如果卖方是书法商,则极可能有假。但也不是因为是名人的书法作品,价格高就是真品,也有人把假货当真货卖高价。总之名人好作品,在市场上价格低,就不能图便宜,要认真鉴别。

3.作品个性不显者不能取。个性是艺术品特色,也是艺术品的灵魂。没有个性的艺术品是没有生命力的。那些大路货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而那些个性鲜明、特色独具的作品,虽一时未被人们所认识,但其潜在的价值较大。有的书法家的作品虽说看去不错,但与某派、某家相似,这类摹仿之作大多不可取。艺术作品应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不是重复别人的翻版之作。

总之,书法收藏之道“进可治学,退可自娱”。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会成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高雅爱好。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沉寂了几十年的中国书法艺术品市场,由于来自境外的书法商和收藏家大量收购,曾经一度火爆。受他们的影响,国内的艺术品公司、画廊、拍卖公司认为商机已到,相继跟风。其实,国内书法艺术品经营单位请专家参与指导的较少,对书法这个特殊市场并不十分了解,只看好潜在的市场,但对“艺术品销售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不足。20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是有显著提高,但书法市场也仅仅是少数人参与尝试的初级阶段,严格地说,真正的书法市场仍没有全面启动。在这种情况下,书法艺术品经营者进行急功近利的商业动作,难免会出现人为炒作、物价不符、以次充好、以假当真的商业通病,很容易把市场搞乱。再经各种媒体非专业的渲染报道,书法艺术品变得如此“热门、走俏”,实在前所未有。书法拍卖会由于公开成交,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许多拍卖会如此“神奇”,不但成交率高,而且有些作品已经拍出“天价”,这些价格是否真实,是否合理,国人是否能承受,足以让人怀疑和忧心。中国书法市场是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但人为炒作、价格不实、赝品和劣质书法泛滥等现象,使许多爱好书法的投资者望而却步,直接影响了书法市场的健康发展。找出阻碍市场发展的真正原因,调整书法市场的价格,以适应国人的消费能力,规范经营;使市场健康稳步地发展,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热点。

收藏术语小辑

行有行规,收藏市场也不例外,有些收藏术语在外行人眼里真有些懵,在此列出一些,也许对初涉收藏领域的有些益处。

玩:内行人称收藏为玩,初次见面问“你玩什么”,意思是收藏什么。

绷价:在市场上坚持要高价,从字面上即可理解;一般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想卖个好价钱,二是也可能是想吓走顾客。

新货:不管什么藏品,总有好赖,甚至有赝品。这时候,内行人会说“这个东西有点新”,给摊主留点面子。

俏货:物美价廉的藏品,购买俏货须凭自己的眼力。

品相:就真品而言,品相越好,价格相对就高。

虫儿:通俗地说,就是压箱子底的藏品,能够让观者眼睛一亮的东西,甚至一屋子藏品也抵不过这一件。

走眼(打眼):收藏爱好者用较高的价钱买了不值此价的藏品,或买了赝品。

掌眼:初涉收藏领域,不知如何入门,拜个师傅多多指教,师傅便为你“掌眼”。

走宝:针对卖主而言,一件好东西很便宜地出手了;此时,收藏爱好者便是“拣漏”了。

搬砖头:不花本钱搬弄别人的物品,依仗自己信息灵通渠道广泛做生意,类似于上海话“掮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