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头狼大全集:强者的人生经营与管理
43742200000016

第16章 头狼法则之十六 好奇心创造机运

好奇,创造机遇

头狼总是对自己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它竖起灵敏的耳朵,倾听自然界的每一种声音,它炯炯有神的眼睛总是透着跃跃欲试的光芒。头狼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总是为它带来无穷的机遇和挑战。

好奇心是创造过程的基础,当一个人的意识性超过了他原有的知识范围时,他的内心便会充满着极度的好奇心。好奇心愈强,人生就愈有创造性。具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对束缚手脚的旧习惯进行挑战,他们不满足于现状,而愿意体验充满矛盾的新奇事物,对新奇充满渴望。历史已经证明,即使浅薄的好奇心也可以发展为富于创造性的思想。

爱迪生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市的一个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时候,爱迪生就显露出了极强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问个不停,非要问出个究竟来。

5岁的时候,爱迪生看见家里的母鸡老待在窝里不出来,就去赶它,可是母鸡歪着脑袋,眨了眨眼睛,一动也不动。爱迪生把母鸡抱起来一看,哟,窝里一堆蛋,数一数,有十几个呢。他连蹦带跳跑去问妈妈。

妈妈笑了,告诉爱迪生,母鸡是在孵蛋哩。母鸡用自己的身子盖在蛋上,蛋就暖和了,蛋里面就会长出小鸡来。

爱迪生听了妈妈的话,就跑开了。原来爱迪生跑到邻居家里去了,他用柴草做了一个窝,里面放了许多蛋,他学着母鸡的样子,正蹲在鸡蛋上面孵蛋呢!他想:母鸡蹲在鸡蛋上面会孵出小鸡来,自己蹲在蛋上面,也准能孵出小鸡来。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电报技术。他在电信部门找到了一个夜班报务员工作。按规定,夜班报务员不管有事无事,到晚上9点后,每小时必须向报务主任发送一次信号。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出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信号设置。

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

他在发明了电报机之后,又开始搞电话实验。他发现传话器里的膜板能够随着说话声音相应振动,就仔细观察,并且在笔记本上做了详细记录。由此,一个“会说话的机器”做成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纷纷前来观看,并称他为“最伟大的发明家”。

应该说,爱迪生的每一项发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紧紧相连的。一个人有了好奇心,就可以发现很多人类未知的东西,就可以创造奇迹。相反,则会抱憾终生。我们来看科学发现中的一个例子。

尿素的发现说明了维勒的好奇心对于他取得成功的重要性,但最使维勒痛苦和烦恼的一件事也是因为他对某些新奇现象视而不见,而错过了一次重要机会。那是维勒在研究铝的化合物时,有一次他在分析墨西哥的黄铅矿矿石时发现一种特殊的沉淀物。但是,他对这种沉淀物没有做认真研究,只是凭经验断定这是铬的化合物。

虽然他对自己的判断也怀疑过,并觉得自己的判断根据不足,也曾经推测到它或许是一种新元素的化合物,但维勒却没有深入研究下去。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贝采利乌斯实验室工作的瑟夫斯特木(维勒的同学),在分析维勒分析过的同样矿石时,也发现了维勒曾经看到过的现象,但瑟夫斯特木对这种新现象采取了与维勒完全不同的态度,他紧追不放,一次实验不成功,就再来一次,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发现了新的化学元素“钒”。

X射线的发现也是一个对新奇现象极为敏感的成功的例子。

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就有人曾经碰到过X射线,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实验者的注意,有的人为放在阴极射线管附近的照相底片莫名其妙地感光而气恼,但并没有对这种奇怪的现象给予足够的注意,也有些物理学家在实验时注意到了克鲁克斯放电管附近的荧光,但只是专心研究阴极射线,而没有去追究这种奇怪的现象,错过了发现射线的机会,而伦琴却能够抓住这偶然出现的一点荧光、一丝阴影,追根求源,锲而不舍,终于发现了X射线。

从以上几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科学研究时,不能有半点轻率和怠慢,不能粗心大意,更不能对新奇的现象、新的问题采取经验主义的猜测,采取熟视无睹的态度,而应该客观地观察、周密地思考,谨慎地作出结论。不怕出问题和解释不了的现象才是科学研究的希望所在,在那些看似平常的异常现象中往往隐藏着科学发现的机遇。

美国密西西比大学有一位叫克鲁姆的教授。有一次,他去耶鲁大学出差,晚上在房里看到电视气象预报说,附近地区将有一场大雪。他突然间心里一动:听人说雪花落在水里是喧哗嘈杂的,为什么不去倾听一下雪的声音呢?

于是,他向学校借了一辆车和一些测声设备,连夜出发了。他到了那个地区,发现天气预报并不准确,下雪的区域南移了。他便又向南赶去,终于在弗吉尼亚西部的一个城市找到了雪的踪迹。他住进一家有露天游泳池的旅店,把声呐线和传感器接入游泳池里。

奇迹产生了。雪在空中是静寂无声的,可是通过传感器可以发现,雪一旦落进水里,就发出长而尖的声音。由于它的频率很高,人类的耳朵听不到,但是对于海豚以及鱼类,简直就是“震耳欲聋”的响声了,就好像我们人类听到一种类似于汽车紧急刹车的尖锐刺耳的声音。

可见,每一次奇迹的出现总是始于善于发现,它属于好奇执著的探索,更属于智慧的心灵。

生活中,我们一直在四处寻找成功,而成功却从来都不曾走远过,造物主就把它安排在我们身边。或许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智者,但我们至少能得到一点启示,那就是永远不要否定自己,静下心来,努力去做,执著地去寻找发现,摒弃一切纷扰心灵的喧嚣,让心中寂静,你就会听见成功的声音在不远处响起,它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当我面对世界不再好奇时,我不是在变大,而是在变老。对生活,我不能没有好奇心,否则我会觉得生活索然无味。我应该精神抖擞,对生活充满兴趣。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若诱发了我的好奇心,我也能够创造出奇迹。

换个角度看问题

驯鹿是狼比较喜欢的美味,但由于各种因素,有时候这个种群数量会减少。尽管捕获驯鹿很容易,但狼也会收敛控制。因为头狼知道,如果在某种食物数量减少的情况下还滥加捕杀的话,将来它就可能再也吃不到这种食物了。这是头狼信守的生态平衡法则,也是头狼转换角度思考问题的应变技能。

人生总会碰到许多走不通的路,在这个时候,应当换个角度考虑问题,重新操作。成大事者的习惯是:如果这条路不适合自己,就立即改换方式,重新选择另外一条路。同样,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计划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通常形容顽固不化的人为“一条路跑到黑”、“碰了南墙不回头”。这些人可能一开始方向就是错误的,他们注定不会成就大事。还有一种可能是当初他们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他们不适时调整方向和计划,结果只能失败。下面的小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两个贫苦的樵夫靠上山砍柴为生。有一天,他们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因为棉花的价格比柴薪高很多倍,倘若将这两包棉花卖掉,完全可以供家人一个月衣食丰足。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看到山路上有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10多匹上等的细麻布。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放下棉花改背麻布回家。但是,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想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所以,他坚持不换麻布,发现麻布的樵夫只得自己背起几匹麻布,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有什么东西闪闪发光,走近一看,地上散落着很多黄金,他赶忙邀同伴放下肩头的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来挑黄金。而同伴仍是不愿丢下棉花,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发现黄金的樵夫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空欢喜一场。于是,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

走到山下时,下了一场大雨,两人被淋了个湿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肩上的大包棉花吸饱了水,重量翻了几倍,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黄金的同伴回家去了。

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审慎地运用我们的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属于自己的正确方向。同时,千万别忘了随时检视自己选择的角度是否有偏差,适时地进行调整,切莫像背棉花的樵夫一般,只凭一套哲学,便欲强度人生所有的关卡。真正的慎思明辨者必须懂得适时适地地放弃自己原有的固执,换个角度看问题,及时转换目标,从而达到成功。

当一个人确定了目标以后,下一步便是去追逐自己的目标。如果我们决心做一下改变,就必须考虑到改变后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决定解决某一问题,就必须考虑到在解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换个角度,我们也许会有新的发现。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书商年轻时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出任一家出版社的董事长。但在当时,出版社的处境举步维艰,现实逼迫他绞尽脑汁,另辟蹊径。

有一天,当他在一个候车室旁的书摊上漫无目的地扫视时,突然发现,书摊上除了新版书、庸俗读物外,几乎没有什么值得一看的书,而且这些书大部分都是价格昂贵的精装本。这个发现触动了他的神经:“要想赚大钱,出版价格低廉的平装书应该是个好办法。”因为精装书价格很贵,一般老百姓根本无力承受。

这个书商出版廉价丛书的计划在整个出版界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有人说这是自取灭亡,有人说这会影响到整个图书界。但他认为这是使自己的企业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所以他毫不动摇。

第一套平装系列丛书共10本,规格比精装本缩小了。这不仅节省了封面制作的成本,也节省了纸张,再加上他决定以购买再版图书重印权的方式出版这10本书,因而大大降低了成本。这位书商把每本书的价钱压到了1元,这样,人们只要少抽5支香烟就可买到一本书。

这套书的封面很吸引人,书商在上面设计了一个逗人喜爱的丛书标志物——一只翘首站立的小企鹅。因此,他把这套丛书定名为“企鹅丛书”,并且还用颜色来区分图书的类别:紫色为剧本,橘红色为传记,浅蓝色为小说,灰色为时事政治图书,黄色为侦探类作品,绿色为其他类别读物。这一系列的改革使这套书不仅在外观上让人耳目一新,而且在装订上显得简单朴实,印刷上更是字迹工整。

第一批10卷本“企鹅丛书”正式问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这套书就销售了10万册。

这位书商另辟蹊径,使父辈留传下来的家业“柳暗花明”。可见,我们做人做事,都不能太莽撞,一定要看清摆在自己面前的各种利弊,学会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从最有利于自己的地方开始突破。

换一个角度,往往就会发现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懒惰平庸的人往往不是不动手脚,而是不善于变换思维,习惯制约了他们摆脱困境的反应能力。相反,聪明人都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让问题成为阻碍前进的绊脚石。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有意义的构想和计划都是出自于思考,而且思考得越深入,收益就会越大。

因此,时时留意自己的计划和安排是否与成功的法则相抵触,追求成功,并非意味着我们必须全盘放弃自己的想法去迁就成功法则,我们只需在现实面前对计划做合理的修正,使之契合成功者的经验及建议,这样便可以走上成功的轻松之道。

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会遇到许多取舍不定的问题;相反,正确地变换角度和思考会产生出巨大能量,可以决定一个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猎物不会自己送到嘴边

几只狼在搜寻目标时,遇到了一群牛。头狼面对并不容易对付的猎捕对象,先将牛群赶向山坡一侧的高地,形成包围圈后,再把牛一冲而散,破坏掉它们的整体性。众牛四处奔逃,很多弱小个体便倒在了锋利的狼牙之下。头狼用智慧和行动的力量把握住了机会,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头狼从来不相信猎物会自动跑到身边来,它知道食物的获得必须经过艰苦的狩猎。即使机会就在眼前,如果不去努力把握,依然会一无所获。

守株待兔的人,总认为兔子会来,机会一定会来。然而,真正要他去抓一只时,他什么也抓不到。即使机遇出现了,他也不懂得去捉住它,仍旧坐着不动,任由机遇溜走。这实在是件令人悲哀的事情。请看下面的小故事。

有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来到海边,他认为不会游泳也不至于淹死,因为上帝会在他危难的时候搭救他。

就在他快被淹死的时候,从对面来了一艘船,船上的人叫他赶快上去,他回答说:“不用了,上帝会来救我的。”这个人仍在水中挣扎。

不久又过来一只小船,船上的渔夫说:“快上来吧,不然你就要淹死了。”这个人又回答说:“不用了,上帝会来救我的。”

正当他要沉下去的时候,空中飞来一架直升机,并放下来一根绳子,飞机上的人说:“快点抓住绳子,我们把你拉上来。”这个人还是回答说:“不用了,上帝会来救我的。”

最后他被淹死了,他的魂魄见到了上帝,就问上帝为什么不去救他。上帝说:“我派了两只船和一架直升机去救你,是你自己没能抓住机遇。”

这个人不能说没有准备,他认为上帝会来救他。的确,上帝也救他了,但他自己放弃了三次机会,这怪不得别人。机会是不会自动敲门的,坐等幸运从前门进来的人,往往忽略了从后窗进入的机会。李丽就是这样一个人。

李丽在一家小型制造业公司谋得了一份好差事,可是上司要她做一件不在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时,她拒绝了。不久以后,另一个部门的一位同事问她愿不愿意尝试这个部门的工作,她再度回绝。李丽不愿担负其他任何任务,除非给她加薪,给她升职。她没有看出送到她眼前的机会。如果她接受新任务并且顺利完成,她就很有资格要求加薪和升职了。结果上司和同事都认为她不思进取,不愿成长,自然就谈不上加薪和升职了。

我们常把机会拟人化,误以为“幸运之神”真的存在,于是许多人就坐等机会来敲门。可惜的是,机会从来不会自动前来敲门。不管我们等待多少年,也听不到它的敲门声。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一辈子庸庸碌碌、一事无成的缘故吧。

其实,无论是生活还是商界中,许多人都犯过下面这样的错误——放弃了看似渺小却蕴涵着巨大财富的机会。只可惜他们不明白,机遇是不会自动上门的。

当年,美国一家大汽车公司打算在华投资建厂,在与中方代表会面时,美方代表问:“如果在华投资建厂,第一批年产规模有多大?”中方代表如实报出了年产3万辆轿车的规模,美方代表吓了一大跳,以为是翻译漏掉了一个“0”,因为这个数字对于年产800万辆轿车的这家美国公司来说,实在是太少了。故而,在华建厂一事只好作罢。

3年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董事长汉思博士来到中国,无意中听到了美国公司在华“无功而返”的事情,他立即与中方签订了建厂协议。不久,德国大众在华成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上海大众。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起步阶段,大众汽车很快占领了非常大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当时中高档轿车的“龙头老大”。后来,这家美国汽车公司再次登陆中国,当看到满大街跑着德国大众的轿车时,他们不禁失声悲叹:“我们把一只大肥羊拱手让给欧洲人了!”

可见,机遇和成功之间不是等号,要将机遇转化为成功,需要的是行动,要有一种锲而不舍、雷厉风行、只争朝夕的精神,决不能“四平八稳”、“一慢二看三通过”,坐失良机。我们来看一个成功的例子。

在联想集团的成长史上,经历了两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而这两次大的调整,都给联想带来了飞速的发展。也就是说,联想公司成立后,有过两次发展契机,联想集团都抓住了,柳传志都抓住了。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次调整。当时中国的电脑市场还处于开发阶段,市场上也没有主导产品与品牌。当时联想公司决定与外国公司合作推广外国的品牌电脑。经过对市场的分析与调查,联想公司的决策层决定将市场定位于电脑板卡的开发、研制方面;同时他们准备与外国某些著名的电脑制造商谈判,争取成为这些公司在中国的总代理。联想公司通过代理销售与市场开发,形成了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规模,同时还为自己以后的发展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资本,建立了公司的整个市场营销系统,学习到了外国电脑企业和公司对电脑整机的开发技术。这一年,联想公司与香港一家电脑公司合资成立了香港联想电脑公司,其中联想占有54%的股份。他们成功了。在中国和香港市场,联想集团取得了全国汉卡市场50%以上的份额。此后,联想集团数年都成为在中国销量最大的微机公司。

如果说,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带有一定的被动性的话,那么,第二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则完全是主动出击。随着联想集团的飞速发展,国外许多公司都把联想集团当成了重要的竞争对手。柳传志认识到必须进行第二次调整,否则就没有出路。面对新的国际化和多元化格局,联想集团的规模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人员增多,经营区域急剧增加。这时,集团就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原来的职能式管理结构已经难以适应新的情况,公司的集权式管理也难以对世界各地的各种业务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因此,联想集团决定改革公司的组织结构,调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确立“多中心”的公司发展模式,把“大船结构型”组织模式改变为“舰队结构型”组织模式,设立事业部编制。集团总部主要对公司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投资收益和重大的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对主要经理人员、财务负责人和科技开发负责人进行直接控制,而其他的经营权都下放给事业部。各事业部都拥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和经营权。事实证明,联想集团的这一步又走对了,第二次发展机会他们也没有放过,他们抓住了机会,成功了。

在柳传志开始创业的时候,“柳传志”这个名字普通得就像我们今天在交际场合遇到的那些“经理”一样普通,普通得不忘记都不行。可是今天,柳传志和他的联想集团成了中国民族计算机企业的象征。如果联想集团也像我们社会的大多数企业、公司一样,没有抓住当年的第一次机会,没有抓住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的话,恐怕至今也没有几个人知道联想集团,更不会有人知道“柳传志”这个名字。

作为现代人,坐等机遇,不敢选择,不敢尝试,的确意味着巨大的失败。任何人的成功都是来自于自觉自愿地去寻找机会、发挥创造力。坐井观天、守株待兔,就永远只能是井底之蛙,永远逮不着那千万分之一几率出现的兔子。

企望别人为我制造奇迹或期待明天出现奇迹,都是不切实际而且必然遭受失败的幼稚想法。因为,任何成功都是与个人努力分不开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我只能靠自己。

墨守成规只会丧失竞争力

一只头狼要带几只小狼过河,常识里以为头狼会按照次序分别带小狼过去。但是,头狼采用的方法与众不同,它将一只被捕获动物的胃吹足气,用牙咬住,然后用这只“浮筏”带几只小狼一起游过去。头狼的这种突破常规的创造性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过河效率,降低了小狼出现意外的风险。

面对重复的生活,选择创新、激发创意无疑是最明智的。美国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发出过这样一句感慨:“不创新,就灭亡。”他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他曾经因为墨守成规而使福特汽车失去了昔日龙头老大的宝座。

福特小时候生长在农村,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他最了解农村的市场需求。当时的农村地广人稀,道路崎岖不平,并且农民的文化水平又普遍不高,所以当福特进军汽车工业领域的时候,一举推出了一款操作简单、坚固耐用并且价格低廉的“T”型车,这使得福特汽车的销量“全线飘红”,遥遥领先。

在其他方面,他也有很多创新的举措,比如当时的汽车厂家都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0小时,而福特公司首创“8小时工作制”,并且薪水也比同行给的更高一些,这为公司吸引了不少人才,工作效率也大为提高,福特的事业发展到了顶峰。

但是,当福特逐渐年迈的时候,他就开始犯墨守成规的错误了。到了后来,美国社会进入了大众化富裕的时代,可是老福特还在拼命生产“T”型车,而此时,市场上已经不再需要这种车了。小福特建议推出新型的豪华型轿车,被老福特拒绝了。市场逐渐被其他公司所生产的汽车占据,当老福特意识到该创新的时候,先机早已失去,福特公司再也不能重拾昔日的辉煌了。

如果一家企业总是墨守成规,不肯大胆创新的话,那么就一定会丧失竞争力,惨遭市场的淘汰。同样,如果员工墨守成规、不创新,那么也一定会遭到企业的淘汰。用创新的意识使企业获得发展的案例是数不胜数的,在这里,不得不提及蒙牛的“掌门人”牛根生了。

牛根生从伊利离开后,自创了“蒙牛”这个品牌,可是,当时的市场上伊利早就稳坐内蒙古第一品牌的交椅,如何才能让这个不知名的蒙牛快速地深入人心呢?牛根生没有选择墨守成规地进行一般的宣传,而是依靠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一举成名。

在某一天的早上,在内蒙古大小街边、路边的广告牌上,都明晃晃地出现了“蒙牛,争做内蒙古第二品牌”的广告,消费者的视觉神经受到了强烈的触动,自然也开始留意起这个叫做蒙牛的企业,这种做法实在是比普通的在报纸、电视上打广告更加吸引人的眼球,最重要的是,牛根生在此借助了伊利的知名度,将蒙牛和伊利绑在了一起,无形中提升了蒙牛的品牌效应。

从全球经济来看,市场和创新的能力本身已经取代了生产的效率,成为国际经济增长中的重要驱动器。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可以确切地得出以下这个观点,即墨守成规只能丧失竞争力,只能被时代所淘汰。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一位年轻人乘火车。在一个拐弯处,火车减速,一间简陋的平房缓缓进入年轻人的视野。就在这时,年轻人的心为之一动。返回时,他中途下了车,找到了那座房子。主人告诉他,每天,火车都要从门前驶过,噪声使他们受不了,房主早想卖掉房屋,但多年来一直无人问津。不久,年轻人用3万元买下了那座平房,他觉得这座房子正好处在转弯处,火车经过这里时会减速,这座房子的外墙用来做广告是再好不过了。很快,他开始和一些大公司联系,推销房屋正面那一面极好的“广告墙”。后来,可口可乐公司看中了这个广告媒体,在3年租期内,支付给年轻人18万元租金。

这就是创意,跳出惯有的思维习惯,想别人所未想,干别人所未干。这就需要我们打破常规束缚,从平凡普通的事情中寻找新意。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在一次欧洲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队与捷克斯洛伐克队相遇。当比赛剩下8秒钟时,保加利亚队以2分优势领先。但是,那次锦标赛采用的是主客场制,保加利亚队必须赢球超过5分才能晋级,可要用剩下的8秒钟再赢3分,谈何容易!

这时,保加利亚队的教练突然请求暂停。暂停结束后,比赛继续进行。这时,球场上出现了众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见保加利亚队员突然运球向自家篮下跑去,并迅速起跳投篮,球应声入网。这时,全场比赛时间到,全场观众目瞪口呆。但是,当裁判员宣布双方打成平局需要加时赛时,大家才恍然大悟。保加利亚队的出人意料之举,为自己创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加时赛的结果,保加利亚队赢了6分,如愿以偿地晋级下一轮。

在一般情况下,按常规办事不会错。但是,当常规已经无法适应变化时,就应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善于创新,另辟蹊径。只有这样,才可能化缺点为优点,化弊端为有利,化腐朽为神奇,在绝望的困境中寻找到希望,创造出新的机会,取得出人意料的胜利。

如果我不满足于只是重复别人的思路,不满足于停留在别人的水平上,而要有所突破、有所创造、有所发展,我就必须跳出常规,打破常理,运用非常规的思路去思考,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样想出来的办法,才可能是有新意的办法,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创新的种子在头脑中发芽

头狼倾向于亲身的体验和研究,因为亲身体验可以创造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机遇。自然界的每一种了无生机的物品,都有可能成为它的玩具,也许只是一根驯鹿的骨头,或许是一只鹿角、一块野牛皮、一颗小松果。每一种情况,都蕴涵着无穷无尽的可能——神秘、新奇发现,或意外惊喜。

人是有惰性的,大脑也是有惰性的,如果我们因为在一个地方工作久了,而没有了创新的激情与意识,那么工作回馈给我们的,也将是渺茫的前途。创新就像一颗种子在头脑中发了芽一样,这株芽一旦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飞速成长。

对于现在的企业来说,最大的困惑就是企业的领导感到市场的压力非常大,而有些员工却没有感受到压力或感到压力不大。如果每个员工都能主动地把市场压力穿透到自己身上去,就一定会想办法来消除这个压力,而想要做到这一点,自然就缺少不了创新的作用。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智利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该公司的负责人有一次欣然接受了一位作业员的建议,因为他觉得这位作业员的建议实在是不错,起因是他发现生产流程常常因为钢槽需要清洗而中断。他说:“我们只有一个钢槽,而这位作业员建议我们安装第二槽。清洗第一槽时,我们可以用第二槽,这样就再也不必因为清洗而中途停顿了。加装一个槽,就帮我们节省了70%的转换时间,效率也因此提高了。”

此后,这家公司得到第二个有关生产牙膏的点子,也是在生产线上诞生的,并且同样重要。一直以来,工厂在牙膏输送带下装设精密昂贵的仪表,它的功能是为确定每个牙膏纸盒中均装入了牙膏。不过,这样高科技的仪器也偶尔会出意外。它有时候还是会把空纸盒混进成品里面。一位作业员的意见是把这些昂贵的仪表换掉,只要在输送带旁装一个小型的空气喷射器。把气压设定好,空气一喷到空纸盒上,就足以把空纸盒吹到输送带之外。

如果每个人都来动脑子、都来创新,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公司需要创新的员工,员工也都想体现或实现自身价值,如果公司能够激发员工创新的欲望,那么便会出现更多的“好点子”,这对公司的发展和壮大是十分有利的。这听起来似乎不易,但是做起来却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困难,海尔公司的做法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

在海尔,原来的开发人员现在叫型号经理,就是原来是上级要求开发这种产品,定下来之后设计生产,有没有销量与开发者无关,而现在是开发者自己来寻找市场,可以提出方案,确定后生产,生产了并不表明完成了任务,而是根据市场的销量来确定利润,根据利润来提成。也就是说开发者不但与一个新产品挂在一起,而且也与市场挂在一起。从本质来讲,用户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产品本身,他们需要的是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解决方案可以提供他非常满意的效用,就会带来客源、市场和利润。相反,有的产品,叫好不叫座,就没有市场,也就没有利润、没有收入,开发者的劳动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只得去研究别的市场,或者再找一个别的适合的工作。

当然,这并不是说如果公司不用这样的创意来约束和激励员工,员工自己就不再创新了。如果希望工作上能够取得更大的突破,能够做到更彻底,那么就开发你的想象力,勇敢地去创新吧。让我们来看一下格力公司的朱江洪是如何通过创新来提高产品销量的。

20世纪90年代,格力公司的朱江洪在美国看到可口可乐售货机的颜色很艳丽,一时间就产生了灵感,“格力”因而设计出了一个获得专利的新产品“灯箱柜机空调”。这种空调一扫几十年来的“空调冷面子”,柜面上风景如画,“瓜果飘香”,在原来的使用价值中又增加了几分美感。

朱江洪的这一“触景生情”,就让空调的“脸”发生了变化,格力的彩面柜机空调比市场上同类产品价格高出300多元。这种空调在国内外市场都很畅销,而且还因为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没有竞争对手,一举成为该公司上百款空调中利润率最高的。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所谓的“瓶颈”和棘手的难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不断地创新。创新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潜在素质。只要有心,只要善于开动脑筋,那么工作上就不难有突破。如果你还对此嗤之以鼻的话,那么不妨来看看下面这个员工是如何做的吧。

有一栋老楼准备改装电线,建筑公司为此犯了难,为什么呢?原来这栋老楼有一处地方的管道十分曲折,砌在砖石里的管道直径有15厘米,可是宽度却不到4厘米,中间还有多处转弯的地方,显然,用常规的方法根本无法将电线装进去。

后来,一个平时就很爱琢磨的装修工想到了一个非常新颖的办法:他先到市场上买来了两只小老鼠,一只公的,一只母的。然后,他在公鼠身上绑了一根线,把它放在管道的一端。另一名工作人员则把那只母鼠放到管道的另一端,并轻轻地捏它的身体,让它发出吱吱的叫声。当公鼠听到了母鼠的叫声后,便沿着管道跑去寻找。因为它的身上绑着一根线,于是当它跑到母鼠的身边后,那根电线自然也就被带到了管道的另一端。就这样,穿电线的难题得到了顺利解决。正是因为这位装修工的创新,才使得他们顺利完成了任务,他不但得到了老板的嘉奖,而且还被委以重任。

许多员工由于害怕承担责任,一味地墨守成规,惧怕改变,不愿意尝试用新的方法做事。他们的做事准则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如果你也属于这其中的一员的话,那么就要小心了,因为老板绝对不会欣赏你。工作上没有创新,自然也就无法突破,有时候,一件小事情上的创新都可能会为事情的顺利解决带来转机。

不要以为创新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不要以为现在有那么多的创造发明,自己已经“无新可创”了。只要能够比别人多用一点心,多留意一下身边的人和事,就一定会发现,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企业不断高速发展,风险非常大,就好比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稍微有一点障碍就会翻车。想要不翻车,唯一的选择就是不断创新。创新就是要不断地战胜自己,也就是确立新目标,不断打破现有平衡,建立一个新的不平衡,在新的不平衡的基础上,再建立一个新的平衡。

§§头狼统领——众狼一心,协作制胜

狼是最具团队精神的兽群。它们分工协作,团结一致,众狼一心,在协作中遵循自己的游戏规则和铁一般的纪律。它们善于沟通,彼此忠诚,为团队荣誉而战。狼族的这种品质是一个组织成败的关键。我们要想成为“头狼”,就必须通过对狼族的了解,学会团队竞争中所需要的全部智慧,比如合作、分工、沟通、分享、感恩、荣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从弱狼成为头狼、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必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