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窝里斗”
狼从小就在嬉戏中学习捕猎技巧和团结配合的精神。狼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确定自己的“职位”,在群体中扮演一种角色,而决不会在同类面前争强斗气,它们之间的嬉戏与争斗,也从来是“点到为止”的,每当一只狼争斗失利时,就会夹起尾巴服输,另一只会见好就收。甚至当狼的牙齿已经对准了失败的另一只狼的脖子时,也不会咬断对手的颈动脉把它咬死。这是狼族为了保存族群而特有的天性。
狼族内部从来不会出现大的夙怨,因为它们从不“窝里斗”。但是,可笑而又可悲的、自高自大的人类,却没有这种本能、这种禁忌。对狼、对动物界的这些行为,今天的人类是不是应该深刻地自省一番呢?
猜忌是导致团队出现“窝里斗”现象的致命因素。猜忌源于人的“自私”本性。人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是站在“自我”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的,一切向有利于自我的方向去考虑。由此,当一个人看到另外一个人受到褒奖的时候,便会心生嫉妒,从而使得猜忌加大,严重地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团结。
那么,怎样才能消除猜忌,达到内部的团结统一呢?那就是消除人性之中的“自私”。虽然“自私”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的,但是可以采取一些变通的方法,以防止嫉妒和贪婪而产生的猜忌。作为管理者,对待部属,不管是中高层将领,还是普通的士卒,要不偏不倚,对事不对人,尽量做到公正严明,一视同仁。只有这样去做,让大家在一个公平的机制下共事、竞争,才会消除掉人们因嫉妒所产生的猜忌,而保障整个团队的团结。我们来看一个事例。
有一位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创办了一家生产木螺钉的乡镇企业。由于刚开始的时候,他使一群待业家中的年轻人找到了一份工作,觉得有事可做,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又快又好,以至于企业发展得很快。获得的成功使得这位年轻业主变得异常喜悦,以至于他对于一些在生产过程之中表现良好的年轻人另眼相看,明显地对他们与对其他的员工不一样。
为此,他所聘请来的一位技术员,时时地提醒他,如果真的要想使企业得以长足的发展,最好对所有的员工都一视同仁。但他并没有将对方好意的劝告听进去,依然像以前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半年过去之后,企业的发展速度开始减缓,甚至一步步地在倒退,出现了生产疲软、质量严重不合格等情况。虽然,他三令五申地强调这方面的事情,可是仍然没有取得任何的效果。在支撑了半年之后,企业终于宣告破产,辛辛苦苦创建的企业被转让给了那位告诫业主要对员工一视同仁的技术员。破产的打击使得这位企业主坐下来思考:自己的企业为什么在开始的时候发展是那样的迅速,而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就像是昙花一现似的成了过眼烟云呢?
这一天,当他来到自己以前所创建的工厂时,看到了另外的一种情景。在厂大门口,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提货的货车,一改往日门可罗雀的凄惨、败落的景象。他出于好奇,走进原来属于他现在却属于别人的办公室,见到了那位接手企业的技术员。
最后,他还是从技术员的嘴中得到了自己为什么会在取得短暂的成功之后,又急速地滑坡的原因。那就是,他没有对手下的员工一视同仁,没有给他们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让其他的员工心存嫉妒之心,以至于有人还在工作之中使坏,并不全心全意地去生产,为企业创造效益。而这位技术员接手后,之所以使得这家乡镇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根本原因便是他对所有的员工一视同仁,制定出了一套可行的奖罚规章制度,对于员工的优劣表现,严格地按照规章制度上所制定的标准执行奖罚,给大家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可见,即便管理者对某些员工非常欣赏,也不要流露出对于他们的特殊情感,要学会隐藏。因为,有的时候,作为团队建设者,对于团队之中的某一位成员过分地示之友好,会很容易让其他的成员心生嫉妒,“自我”地认为这是一个有失“公平”的地方,从而使他们心中的“嫉妒”成为破坏团队团结的阻碍。我们再来看一个成功的例子。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说:管理的根本是在“人”,只有把“人”管理好了,才能很好地利用“人”来做事,同时把自己的“人”培训好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管理艺术。
在具体的管理中,这位企业家很懂得如何让自己的员工在一种精神作用下好好合作,开拓前所未有的领域,并得到满意的成果,这是很关键的事情。他觉得当他的“人”身上能够充分显示出公司特色的时候,那么公司就是一只令世界竖起大拇指的“豚鼠”,反之就成了牺牲品或“炮灰”。
他不断地告诫自己的中层管理人员,要放下自己的优越感,离开办公室,到员工中间去认识、了解每一位员工,倾听他们的意见,调整部门的工作,使员工生活在一个轻松、透明的工作环境中,让员工时刻都感觉到自己身处在一个团队里。
在管理人的过程中,这位企业家很讲究管理的艺术,他很多次提醒这些下属,和员工聊天一定要讲究艺术。比如,有一次他到一个部门里去看看,他是这样向员工介绍自己的:“我来这里打个招呼,相信你们在电视或者是报纸上见过我,今天让你们看一看我的‘庐山真面目’。”这句话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他和员工间的气氛一下子就缓和了很多。
只有在一个公平的竞争机制之下,才能尽量地杜绝“嫉妒”,减少因为嫉妒而给团队内部团结带来的不利因素。因此,作为团队的建设者,只要改变一下思路,尽量杜绝从诱发这种情况的观点出发,就可以尽量地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
作为领袖,我必须对人性有一定的了解,将人们的嫉妒之心和不服输的自尊心理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定立各种规章制度,设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通过道德素质的典范,让产生猜忌的“嫉妒”成为一种竞争的原动力。
“独行狼”没有前途
在狼族中,不合群的成员被称作“独行狼”。这些“独行狼”大多性格孤僻,或自以为是,做事一意孤行,总以自我为中心。狼族坚决拒绝独行狼,头狼肯定会将它们开除出去,毫不同情与怜悯。
在这里,不同情、不怜悯并不代表头狼是一种无情的动物,恰恰相反,这显示了头狼的智慧。只有坚决将“独行狼”开除,让它去体验生存的艰辛,它才能从根本上改正自身的缺点,重新做一名合格的狼族成员。
有些狼之所以被头狼驱逐出去,是因为它们“不合群”,也就是缺乏团队精神,不懂得与其他成员合作。“独行狼”被开除的下场,为职场中人敲响了警钟。职场人士应该学习狼性生存技巧,做事不要独来独往,以自我为中心,应学会与人合作。
企业需要懂得合作的狼性员工,但决不允许“独行狼”存在,不懂团队协作也就成为职场大忌。上海一家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门的孙经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孙经理头脑灵活,而且有较强的观察力。他在担任部门经理之前,对基层人员的情况非常了解,因此提出的一些决策和建议都能得到其他人的认同。可是,他当上部门经理之后,整个人却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开始怀疑所有人,事无巨细一律独自裁决,还动不动就呵斥下属。最终,弄得部门上下如一盘散沙,人人变得自私自利。
于是,在协调工作会议上,经常出现孙经理一人在台上“演讲”的现象,大小事全由他一手包办,任何员工提出的意见都别想改变他的决定。因此,当孙经理提出工作方案后征询大家意见时,大家认为反正说了也没用,于是都不发表意见。
孙经理见没有人主动发言,就采用点名的方式。被点到的人嘴里虽说“孙经理的想法很好,我一百个赞成”,心里却难以苟同。由于大家都抱着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结果部门经理的工作方案最后很难推行,最终沦为一堆“垃圾”。 天长日久,销售部被搞得一团糟,公司老板不得不宣布孙经理“下课”。
孙经理正是触犯了不懂团队协作的大忌,才使自己从部门经理的位子上摔了下来。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即使有超人般的能力,但不懂合作也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甚至连饭碗都保不住。
任何公司的老板都十分看重员工的团队精神。当老板评功论过的时候,往往把团队的表现而不是个人的表现放在第一位。老板永远不会奖励无益于团队发展的个人表现——尽管有时候员工个人的成绩也很出色,但真正出色的成绩应该是那些可以帮助团队实现整体目标的努力,否则个别人会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团队观念抹杀得荡然无存,这样的人往往得不到老板的重用。
有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应聘到一家公司上班。上班的第一天,他的老板就分配给他一项任务:为一家知名企业做一个广告策划方案。
这名年轻人见是老板亲自交代的,不敢怠慢,就埋头认认真真地搞起来。他不言不语,一个人费劲地摸索了半个月,还是没有弄出一点眉目来。显然,这是一件让他难以独立完成的工作。老板交给他这样一份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考查他是否有合作精神。偏偏这个年轻人不善于合作,他既不请教同事和老板,也不懂得与同事合作一起搞,只是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蛮干,当然拿不出一个合格的方案来。
作为一个个体,就算才华横溢,如果不依靠团队的力量,仅靠自己,也难以创造出令人满意的业绩。“独行狼”和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代企业强调更多的是统一标准、流程和规范。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靠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是无法打天下的。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美国一家“全球500强”的大公司,招聘高层管理人员。9名优秀应聘者经过初试,从上百人中脱颖而出,进入了由公司老总亲自把关的复试。
老总看过这9人详细的资料和初试成绩后,相当满意。但此次招聘只能录取3个人。老总给大家出了最后一道题。
老总把这9个人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指定甲组的3个人去调查本市婴儿用品市场,乙组的3个人去调查妇女用品市场,丙组的3个人去调查老年人用品市场。
老总解释说:“我们录取的人是用来开发市场的,所以,你们必须对市场有敏锐的观察力。让大家调查这些行业,是想看看大家对一个新行业的适应能力。每个小组的成员务必全力以赴。”临走的时候,老总补充道:“为避免大家盲目开展调查,我已经叫秘书准备了一份相关行业的资料,走的时候自己到秘书那里去取。”
两天后,9个人都把自己的市场分析报告送到了老总那里。老总看完后,站起身来,走向丙组的3个人,与之一一握手,并祝贺道:“恭喜3位,你们已经被本公司录取了。”望着大家疑惑的表情,老总呵呵一笑,说:“请大家打开我叫秘书给你们的资料,互相看看。”
原来,每个人得到的资料都不一样,甲组的3个人得到的分别是本市婴儿用品市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分析,其他两组也类似。
老总说:“丙组的3个人很聪明,互相借用了对方的资料,补充了自己的分析报告。而甲、乙两组的6个人却分别行事,抛开队友,自己做自己的。我出这样一个题目,其实最主要的目的,是想看看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甲、乙两组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合作,忽视了队友的存在。要知道,团队合作精神才是现代企业成功的保障。”
现代企业招聘员工,有一套很严格的标准,最必要的条件就是要有团队精神。就算这个人是天才,如果其团队精神比较差,这种人也少有企业愿意聘用。
今天的企业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团队精神,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才能够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与高质量的服务。特别是团队成员之间,每一个成员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取长补短、互相合作所产生的合力,要大于两个成员之间的力量总和,这就是“1+1>2”的道理。一个重视团队精神的企业,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着胜利的纪录。
假如我在团队合作方面还有欠缺的话,就应该低下我高贵的头颅,张开闭塞的耳朵,虚心地倾听一下别人的意见,并热情地伸出我的手,与组织中的每一个人挽臂同行。原因很简单,任何一家企业都不需要“独行狼”,“独行狼”是没有前途的。
没有沟通,就无法团结
狼是最善于沟通交流的动物之一。在草原上,狼群对猎物发动攻击时,彼此间通过一个简单的眼神就可以心领神会。对头狼来说,交流的艺术在于密切注视各种各样的交流方式。头狼与狼群成员之间复杂精细的交流系统,使它们得以不断调整战略、战术,以获得成功。完善沟通系统是狼群能够生存的优势之所在,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生存法则。
对于狼群来说,交流沟通就是它们生存的保障。同样,沟通是一个团队发展的润滑剂,它能促进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默契配合、相互了解,从而达到为了团队的目标,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的目的。
在一个缺乏交流、不善于沟通的组织中,人与人之间会出现隔膜,这对团队的合作与合力是极具破坏性的。在工作中不可能没有矛盾,不可能没有摩擦和误会。领导者在管理活动中与员工的不协调是绝对的,协调是相对的,重要的是出现矛盾和分歧后怎样处理,怎样通过与员工的交流,使整个组织系统趋于和谐。让我们来看看零售业巨头沃尔玛集团的做法。
在沃尔玛集团,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存在着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合伙关系中包含金钱,但也考虑到了人类的基本行为、道德规范。尊重和关心一个由40万人组成的拥有真诚合伙关系的团体,在极大程度上能够把整体的利益置于个人需要之上,在这方面沃尔玛公司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如果将沃尔玛公司的用人之道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就是沟通,因为这正是沃尔玛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沃尔玛公司以各种方式与员工进行沟通,从公司股东会议到极其简单的电话交谈,乃至通过卫星系统进行交流。他们把有关信息共享方面的管理看做是公司力量的新源泉。当公司仅有几家商店时就这么做,让商店经理和部门主管分享有关的数据资料。这也是构成沃尔玛公司管理者和员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
沃尔玛公司非常愿意让所有员工共同掌握公司的业务指标,并认为员工们了解其业务的进展情况是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干好其本职工作的重要途径。分享信息和责任是合伙关系的核心。它使员工产生责任感和参与感,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在公司的重要性,觉得自己得到了公司的尊重和信任,他们会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沃尔玛公司在同行业中是最早实行与员工共享信息、授予员工参与权的,与员工共同掌握许多指标是整个公司不断恪守的经营原则。每一件有关公司的事都公开。在任何一个沃尔玛商店里,都公布该店的利润、进货、销售的减价情况,并且不只是向经理及其助理们公布,而且还会向每个员工、计时工和兼职雇员公布各种信息,鼓励他们争取更好的成绩。山姆·沃尔顿曾说:“当我看到某个部门经理自豪地向我汇报他的各个指标情况,并告诉我他位居公司第5名,并打算在下一年度夺取第1名时,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欣慰的了。如果我们管理者真正致力于把买卖商品并获得利润的激情灌输给每一位员工和合伙人,那么我们就拥有势不可当的力量。”
总结沃尔玛公司的成功经验,交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如果不信任自己的“合伙人”,不让他们知道事情的进程,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没有真正地被当做合伙人。管理者尽可能地同他的“合伙人”进行交流,员工们知道得越多,理解就越深,对公司的发展也就越关心。一旦他们开始关心,什么困难也不能阻挡他们。我们再来看霍桑特尔公司的一些做法。
霍桑特尔公司是一家拥有两万多名员工的大公司,它很早就认识到了员工意见沟通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地加以实践。现在,公司的员工意见沟通系统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特别当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这一系统对提高公司劳动生产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公司的“员工意见沟通”系统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本原则之上的:个人或机构一旦购买了本公司的股票,他就有权知道公司的完整财务资料,并得到有关资料的定期报告。公司的员工,也有权知道并得到这些财务资料和一些更详尽的管理资料。霍桑特尔公司的员工意见沟通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每月举行的员工协调会议,二是每年举办的主管汇报和员工大会。
员工协调会议是每月举行一次的公开讨论会。在会上,管理人员和员工共聚一堂,商讨一些彼此关心的问题。在公司的总部、各部门、各基层组织,都会举行协调会议。从基层到总部,逐层反映上去,也正是因为这样,公司总部的协调会议才能达到标准的双向意见沟通的目的。
在开会之前,员工可事先将建议或意见反映给参加会议的员工代表,代表们将在协调会议上把意见转达给管理部门,管理部门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将公司政策和计划讲解给代表们听,相互之间进行广泛的讨论。
如果有问题在基层协调会议上不能解决,将逐级反映上去,直到有满意的答复为止。事关公司发展的总政策一定要在首席代表会议上才能决定。总部高级管理人员认为意见可行,就立即采取行动,认为意见不可行,也得把不可行的理由向大家解释。员工协调会议的开会时间没有硬性规定,一般都是一周前在布告牌上通知。为保证员工意见能迅速逐级反映上去,基层员工协调会议都是先开的。
同时,霍桑特尔公司也鼓励员工参与另一种形式的意见沟通。公司在各处设置了许多意见箱,员工可以随时将自己的问题或意见投到意见箱里。
为配合这一计划的实行,公司还特别制定了一些奖励规定,凡是员工意见经采纳后产生了显著效果的,公司将给予优厚的奖励。令人欣慰的是,公司从这些意见箱里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在全球经济衰退期中,霍桑特尔公司的生产率每年平均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公司员工的缺勤率低于3%,流动率低于12%,在同行业内为最低。有效的沟通和强有力的执行正是霍桑特尔公司能够顺利渡过难关,并取得长足发展的有力保障。
对于企业团队而言,有效沟通能把内部矛盾化解为零,把上下、左右的关系调整到最佳状态。其实,沟通不仅是管理者最应具备的技巧,也是企业最需具备的基本体制。只有实现了完善通畅的沟通,团队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简单来说,沟通就是让他人懂得我的本意,我明白他人的意思。事实上,只有达成共识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团队中的成员越多,存在的差异也就越多,就越需要成员之间进行通畅的沟通。
分享是最聪明的生存之道
在狼群中,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族群如果缺乏经验丰富的首领,那么这个群落可能很快就会灭亡。一只头狼的死亡,也意味着多年的经验教训随之而去。但比较幸运的是,狼群平时就非常注意成员之间的经验交流,无论是成年狼之间、幼狼之间,还是成年狼与幼狼之间,对所学到的知识经验,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相互传递。
学会分享,的确是聪明的生存之道。这是狼给我们的一大启示:一个人要想取得大的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分享。分享,是一种成功的境界,是一种智慧的升华,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领悟。分享爱、分享劳动、分享喜悦,乃至分享痛苦,这都是一个团队所需要的。
一家大型家族企业下面有很多办公室,总裁年事已高,打算好好锻炼一下自己的儿子,他让儿子以一名普通员工的身份到各个工作室体验一下。这个年轻人走了不少办公室,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他发现,绝大多数的办公室看起来都是忙忙碌碌、秩序井然的样子,大家似乎连笑的时间都没有,唯独市场部的一个办公室里总是洋溢着笑声,而且他们的业绩在全公司是最好的。他很奇怪,便决定在这间办公室多待一段时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秘密竟然来自于一个叫老王的职员身上。老王这个人学历不高,薪水也不是很多,但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喜欢和别人分享一些自己的事情。比如他爱人生了女儿,他一大早就冲到公司对大家喊:“我当爸爸了!”每个月发了奖金,虽然他拿得比别人少,但是他总会买些零食回来:“来来来,发奖金了,我请客。”每次擦自己的办公桌的时候,他也总是帮那些不在的同事一起收拾干净。别人有什么困难,只要是他能帮得上的,二话不说,马上过去帮忙。
在老王的带动下,整个办公室的人都十分开朗,大家的集体活动比较多,下班以后经常一起出去玩,而不是像其他部门的员工那样各回各家。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的工作效率自然就高了很多。
几个月以后,董事长问儿子:“在这几个月里,你都学到了什么?”
年轻人回答:“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学会了与人
分享。”
懂得分享是一种聪明的生存之道。当我们摒弃自私的行为,为别人付出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帮助了自己。因为在这个崇尚合作的社会里,没有一个人能担当全部,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往往就维系在与别人互助的基础之上。许多时候,与人分享自己的拥有,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在通用电气公司,就存在着这样的分享之道。
通用电气公司执行委员会每年有固定的时间举行集会,第一次是在3月15日。另外3次分别在6月、9月和12月的中旬举行。这样安排可以使公司执行委员会成员在每个季度的经营结束前几周得以在会议上进行交流。
前CEO杰克·韦尔奇力图使公司执行委员会会议在轻松的气氛下召开,因此从没有制定一个正式的议程。在会前,与会者将得到一份便函,以了解可能要集中讨论的某个专题。除此之外,不再有任何预定的程序。
韦尔奇不拘一格,他或者通过简单回顾几周前出席董事会的情况,或者重述一下最近视察某一事业部的情况,或者从美国或世界经济上开始他的讲话。其后公司领导深入阐述各自部门的季度和年度经营预测,谈论可能带来的大订单或者在某次营销中成功或失败的细节,以及任何感兴趣的新技术发展、划时代的产品、新的家用电器、购并或裁决。
虽然所有这些都是很严肃的话题,但整个会议却在随便、非正式的气氛中进行。随着发言者对提问和评论的机智反应,彼此之间相互进行沟通和学习。韦尔奇不强求会上的每一个好做法都全盘推广。他关心的是他的高级主管们如何去想办法并采取他们喜欢的方式。
韦尔奇夸耀说,48小时后执委会成员从这儿离开时,他们可能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但却可能是最博学的人。他说:“他们谈论所有有关的话题。中国最近发生了什么事?这个或那个事业部发生了什么事?人们在48小时内分享信息,所有人都知道了一切。这就像一个家庭俱乐部,大家都很快乐。
“学习——所有都与学习有关,大家坚守着这条原则。学习的想法在通用电气公司是非常真实而明确的。大多数公司在它们的会议上不讨论思想,不交流信息。为什么不呢?因为出席的每个人都来自同一业务领域。他们只是纵向地谈业务。而通用则不拘一格地谈到补偿计划,谈到中国,谈到相关经验。
“假如你是个封建主义者,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与他人分享及共同研究构想,你就不属于这里。消除彼此间的壁垒,让我们得以互相批评,但又不会伤到和气,当有人开始圆场时,我们会彼此揶揄。组织内部的成员必须是不拘礼节、轻松自在且彼此信赖的。”
在这个勇于开拓的新环境中,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参与决策,并充分地获得决策所需的重要信息。韦尔奇解除了员工的各种束缚,让他们自由发挥,达到了无界限的目的。
当我们做出一点儿成就时,往往喜欢居功自傲,而且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和其他人分享,认为那样就显不出自己来了。这样做就大错特错了,我们都以为,把自己融入团队中就缩小了自己,但其实不是的。当我们真正融入团队中时,当我们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时,会惊喜地发现,我们的能力已经在团队中被放大了。
在这个崇尚合作的社会里,没有一个人能担当全部,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往往就维系在与别人分享互助的基础之上。当我摒弃自私的行为,为别人付出的时候,从某方面讲就是帮了我自己。
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几个猎人拿着猎枪骑马追杀一群狼,当距离渐渐拉近时,3只强壮的狼停了下来,转过头来面对猎人。猎人愣神过后,举枪射杀了3只狼,但其他的狼早已借此机会翻过山脊逃得无影无踪了。每只狼都知道自己的生存机会是狼群给的,如果为了整体的利益而付出代价,它们不会退缩,会站在整个狼族以及其他成员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毅然地牺牲自己,以保全其他成员。
狼在战斗中会为它们的团队着想,决不会危害它们的团队。在人类社会中,与此对应的有句话叫“将心比心”,意思就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学会不谴责别人,不评价别人,不因为别人的错误而责怪和憎恶他们。无论在事业上或人际关系上,我们都需要一份宽容心。换个位置想一想,你也许会得到很多很多。我们来看历史上的几个事例。
春秋时,楚庄王有一次和群臣宴饮,晚上大殿里点着灯,酣畅之际,突然一阵风把灯烛吹灭了。这时,庄王身边的美姬叫了一声,庄王问:“怎么回事?”美姬对庄王说:“大王,刚才有人牵拉我的衣襟,非礼我。我扯断了他帽子上的系缨,现在还拿着,赶快点灯,抓住这个断缨的人。”
庄王听了,说:“是我赏赐大家喝酒的,酒喝多了难免会有人做些出格的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命令左右的人说,“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断系缨,就说明他没有尽兴。”群臣100多人马上都扯断了系缨,热情高昂地饮酒,尽欢而散。
过了3年,楚国与晋国打仗,有一位将军常常冲在最前边,勇猛无敌。战斗胜利后,庄王感到惊奇,忍不住问他:“我平时对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恩惠,你打仗时为什么如此卖力呢?”那人回答说:“我就是那天夜里被扯断了系缨的人。”
无独有偶,同时期的秦穆公也是这样一位开明的君主。
有一次,秦穆公的一匹马被岐下的乡下人偷着宰食了。秦国的官吏捉到这些乡下人,打算严加惩处。秦穆公说:“我不能因为一条牲畜就使那么多人受到伤害。听说吃了良马肉,如果不喝酒,对身体会有害。赏他们酒喝,然后全放了吧。”
后来,秦国和晋国在韩原交战,这些人闻讯后都奔赴战场帮助秦军,正巧穆公的战车陷入重围,形势十分危急。这些乡下人便高举武器,争先恐后地冲上去与晋军死战,晋军的包围被冲散,穆公终于脱险。
还有一个故事,说明的也是这个道理。
汉代的丙吉任丞相时,他的一个驾车小吏十分喜欢饮酒,有一次他随丙吉外出,竟然醉得吐在丞相的车上。丞相属下的主吏建议把这个人撵走,丙吉听到后说:“如果以喝醉酒的过失就把人撵出去,那么让这样的人到何处安身呢?暂且容忍他这一次的过失吧,毕竟只是把车上的垫子弄脏了而已,不是什么大错。”
这个驾车小吏来自边疆,对边塞紧急情况下的报警事务比较熟悉。有一天外出,正好遇见驿站的骑兵手持红白两色的袋子飞驰而来,知道这是边境报警的公文到了。到了城中,这个驾车小吏就尾随着驿站骑兵到公车署打探详情,了解到敌人已经入侵云中、代郡两地,急忙回来求见丙吉,向他报告了有关情况,并且说:“恐怕敌虏所入侵地区的地方官员因年迈病弱,反应不灵,不能胜任军事行动了。建议您预先了解一下有关官吏的材料,以备皇上询问。”丙吉认为他讲得有道理,就把有关材料详细地研读了一番。
不久,皇上下诏召见丞相和御史,询问敌虏入侵地区的主管官员的情况。丙吉一一作了回答,受到奖赏,而御史大夫不知详情,无从应对,受到皇上的斥责。丙吉显得非常忠于职守,似乎时时详察边地军政情形,实际上这些都是驾车小吏的功劳。
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和解决问题,容忍他人小的过失,对方会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来报答;而责备只会让人徒增怨恨。大度明达,宽宏待人,自古以来就被一些历史名人奉为为人处世的重要标准,我国唐朝的女皇帝武则天也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武则天14岁被唐太宗挑选入宫,太宗死后为尼。高宗时期复被召为昭仪,后立为皇后,参与朝政,后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中宗即位,她临朝视事,次年,废中宗,立睿宗,后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
武周。
武则天为人处世,固然有其独断专行的一面,但也有宽宏大量、与人为善的一面,特别是她那大度明达、不计私愤的心怀,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记载,武则天登基后不久,一个叛臣的女儿出于父亲被杀的仇恨之心,当着武则天的面写了一首《剪彩花》的诗文,最后两句是“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意思是说:你这个不检点的女人,夺了男人的权,乱了伦理道德,要走向何处去?很明显,这个矛头是直指武则天的。但是,武则天没有因此而记恨她,更没迫害她,反而把这种指责视作是对自己的一种警示,并进一步认为,治政非常需要这种“专门找碴”的人。怀着这种心情,武则天把这个人请进了王宫,让她从事监督自己的工作。
武则天这一宽宏大度、不记恨反对者的行为,使得此人感激涕零,成为一位衷心拥护武则天当政的人。时隔不久,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也以同样的手法攻击武则天,不仅没有受到打击报复,反而被视作一个难得的人才,受到了武则天的重用。
武则天作为一个女皇帝,在封建社会中,能这样宽容地对待异己,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正是因为她推行了一套“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施政方略,在其执政期间,大唐帝国才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支持和理解,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要懂得换位思考。各执己见往往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而在产生矛盾后,如总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互不相让的话,就会造成双方关系的破裂,人际关系的恶化。所以,在交往中,人与人之间需要坦诚相待,更需要换位思考,只有不断地换位思考,才会相互尊重;也只有不断地换位思考,才会获得更多的尊重。
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需要我以坦诚的态度对待他人,少说多干、宽厚待人、以理服人;多倾听下属的意见,注意向别人请教,真诚地希望得到帮助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