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生活在大辽时代
44223900000024

第24章 文化人的欢乐聚会

辽朝文化吸收许多汉文化与渤海国文化因素。灭渤海后,渤海遗民大量聚居于辽上京、辽东京一带的州县,较先进的渤海文化对辽朝文化有较为广泛的影响。

从占据汉地燕云十六州,到后来和宋朝的频繁交往,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时期的榷场贸易,汉文化对于辽朝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由于大量汉文书籍的翻译,将中原人民的科学技术、文学、史学成就等介绍到了草原地区,带动和促进了游牧民族草原文化的发展。

辽朝皇室和契丹贵族多仰慕汉文化,辽朝的开国皇帝辽太祖阿保机就崇拜孔子,先后在辽上京建国子监,又建立孔子庙;辽朝各地的府、州、县也相继建立学校,以传授儒家学说;在教育方面,辽朝实行设学养士和科举取士,辽圣宗也以身作则,常常阅读《贞观政要》,辽道宗最爱看《论语》;辽道宗时,契丹皇帝都以中国人自称,道宗对大臣夸耀说:“我修整文物,文治彬彬的与中华一样了”,这时候的契丹人,将自己视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而存在。

契丹大字相传创造于公元920年,由辽太祖阿保机下令参照汉字创制,有三千余字。契丹小字由辽太祖弟耶律迭剌参考回鹘文,对大字加以改变而成。小字为拼音文字,约五百个发音符号。契丹小字较大字简便,原字虽少,却能把契丹语全部贯通。

辽朝中央政府设国史院,专修整历史,设官监修国士、史馆学士、修国史等,曾撰写皇帝起居注、日历、实录二十卷、国史,又负责把不少汉人书籍翻译为辽朝文字。

辽朝文人包括帝后、宗室、群臣、诸部族首领等,既用契丹语言文字创作,也大量用汉语文写作。他们的作品有诗、词、歌、赋、文、章奏、书简等各种体裁。契丹的诗词既有气势磅礴之句,也有清新优美之词。

辽兴宗善为诗文,一次,北宋使臣赵概到辽朝,在筵席上,辽兴宗即兴赋《信誓如山河诗》。

在辽朝诸帝中,辽道宗文学修养最高,善诗赋,作品清新雅丽,意境深远。一次,契丹学者李俨作诗《菊花赋》呈给道宗,道宗第二天回赠一首《题李俨黄菊赋》诗,诗文为:

昨日得卿黄菊赋,

碎剪金英填作句。

袖中犹觉有余香,

冷落西风吹不去。

让国皇帝、东丹王耶律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给后世留有《乐田园诗》、《海上诗》等诗篇。耶律倍是辽太祖阿保机的长子,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之后,仿效中原王朝之制,确定了太子继位的制度。因此,在阿保机执政期间,便立倾慕中原汉儒文化的长子耶律倍为太子,作为国家法定的皇位继承人。而太祖皇帝的二儿子耶律德光则遗传了契丹草原民族能征善战的基因,并且在契丹建国前后的多次征战中,战功显赫,被耶律阿保机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军权在握。耶律阿保机死后,耶律德光的大元帅党在以其母述律太后为核心的后党支持下,最后取得了帝位争夺战的胜利,耶律德光以次子的身份,顺利地登上了契丹皇位,是为辽太宗。最终耶律倍做了一首表达心意的诗:

小山压大山,

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

从此投外国。

走投无路的他,被迫偕渤海籍夫人乘船浮海去了中原后唐,最后竟客死他乡。

在辽国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两位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坛可圈可点的才女,一位是辽道宗的皇后萧观音,而另一位则是天祚帝的文妃萧瑟瑟,这一后一妃分别是辽末代两位皇帝生命里最重要的红颜,她们貌美绝伦,一身诗意,也曾及三千佳丽与一身,也曾建议皇帝勤政而遭到冷落,也曾被奸臣向海而在不该掉落的年华花落人亡。才貌双绝的她们却错过了大辽的盛世,生在了辽江河日下的时候,不幸和辽朝两代昏君相遇,她们未等国破,就丧命于至亲至爱之人的手里,留下了一曲动人心魂的伤心挽歌。

辽道宗的皇后萧观音,不仅长得漂亮,而且文采也非常了得,有一次,辽道宗在伏虎林纵猎完毕,饮酒高会,身为皇后的萧观音即席赋汉诗一首:

威风万里压南邦,

东去能翻鸭绿江。

灵怪大千俱破胆,

哪叫猛虎不投降!

可是,再美的女人也会容颜衰老,当萧观音不再被辽道宗喜爱的时候,她的生命也走到尽头了!公元1075年,大奸臣耶律乙幸在帐中狗头军师的参赞下,买通宫婢、教坊艺人,并暗中派人作《十香词》,对萧观音进行构陷。萧观音看过《十香词》后赞叹不绝,感慨颇深,便写下一首《怀古》诗,其内容为:

宫中只数赵家妆,

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

曾窥飞燕入昭阳。

恰巧诗中最后两句有“赵”“惟”“一”三个字,耶律乙辛以此为“证据”,指派单登向皇帝“揭发”皇后与教坊艺人赵惟一之间的私情,一代艳后就这样被赐自尽了!

天祚帝即位的时候,大辽已然是秋后的蚂蚱,眼看没有多少蹦哒的时候了,从辽道宗开始,奸臣当道,加上皇帝昏庸,而天祚帝却并非一味励精图治的君主,他的乐趣就是游猎,行乐,不知政务为何事,当时朝中奸臣当道,而女真部落已然崛起,随着完颜阿骨打的出道,一直臣服于大辽,而且受到其政权强烈压迫的女真有了希望,阿骨打逐渐统一了女真,还建立了大金国。面对女真的崛起,天祚帝并未受到丝毫的刺激,依旧是及时行乐。

文妃萧瑟瑟虽然是一介女流,她除了会舞文弄墨之外,更是目光远大,眼看女真崛起,刀锋直接威胁到大辽,而辽朝早已不复当年金戈铁马,逐鹿中原的雄风,天祚帝丝毫不为之所恼,不想着如何富国强兵,抵御外敌,依旧只顾着声色犬马,排除异己,文妃忧心不已,她想用自己的力量唤醒丈夫的昏梦,但她没有直接给皇帝上疏劝谏,而是以诗赋的形式来惊醒天祚帝。她愤笔写下两首讽谏诗:

勿嗟塞上兮暗红尘,勿伤多难兮畏夷人;不如塞奸邪之路兮,选取贤臣。直须卧薪尝胆兮,激壮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

丞相来朝兮剑佩鸣,千官侧目兮寂无声。养成外患兮嗟何及!祸尽忠臣合罚不明。亲戚并居兮藩屏位,私门潜畜兮爪牙兵。可怜往代兮秦天子,犹向宫中兮望太。

昏庸的天祚帝并没有因为文妃的用心良苦而有所改变,还因此恨上了文妃。从此,文妃再也不是天祚帝心头的解语花,她成了皇帝的陌路人。

北宋和辽朝明处是兄弟,暗地却是仇敌,这个充分表现在战场上,也表现在外交场所的文艺比拼上。有一次,辽朝派遣使者来中原,大文学家苏轼奉命负责招待。辽使者出了一个上联:“三光日月星”,要苏轼来对。辽使者认为,这是一副绝对,因为联语中的数量词,一定要用数量词来对。上联用了个“三”字,下联就不应重复。而“三光”之下只有三个字,无论你用哪个数来对,下面跟着的字数不是多于“三”就是少于“三”。谁知,苏轼略一思索,就对出下联:“四诗风雅颂”,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原来《诗经》中“雅”这一部分,又可分为“大雅”和“小雅”。

做过宰相的著名北宋学士富弼也曾两次出使契丹,在酒席间的文字机巧也传为佳话。辽朝伴使出上联:“蚤登鸡子之峰,危如垒卵”;富弼对下联:“夜宿丈人之馆,安若泰山”。辽伴使又出上联:“酒如线,因针乃见”;富弼又答:“饼如月,遇食则缺”。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也曾出使辽国,他注意收集许多地理资料,并叫随行官员都背熟。在路上,辽朝官员故意带沈括一行绕远路,以显示辽朝幅员广大、山河壮丽的大国气派。不料,熟知地理的沈括每到一处,即能准确地说出当地的地理特征,让辽方官员惊讶不已。到了辽上京,辽朝派宰相杨益戒跟沈括谈判边界。辽方提出的诸多问题,沈括和官员们对答如流,有凭有据,通过这次谈判,沈括使杨益戒理屈词穷,最终放弃索要土地的不合理要求。

契丹贵族还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丹青画家,前面讲过的皇子耶律倍,就是一位北方草原民族的画家,他爱画水草放牧或游骑射猎的情景,特别擅长于画鞍马,他的画被北宋大内皇宫的秘府中收藏。辽兴宗也是一位大画家,有一次他曾用五幅绢连接起来,亲笔画《千角鹿图》赠送给宋宋仁宗赵祯,宋仁宗把这幅画悬挂在太清楼下,召近臣观赏,次日,又由皇后邀集大臣眷属们观览。

辽代和尚们生活待遇优厚,和尚中也有不少人善诗好吟,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辽兴宗的师傅、契丹高僧海山,不仅对佛经有深入研究,而且文学上的造诣也很高,擅长吟诗作赋。海山曾被兴宗皇帝授以“司空大师”之官爵,经常出入宫廷,与兴宗皇帝关系十分密切。一次,辽兴宗又要求海山作诗,海山不肯,兴宗便先吟一首,“责问”海山:

为避绮吟不肯吟,

既吟何必昧真心?

吾师如此过形外,

弟子争能识浅深。

海山被“责”无奈,只好“唱和”两首:

为愧荒疏不敢吟,

不吟恐忤帝王心。

本吟出世不吟意,

以此来批见过深。

天子天才已善吟,

那堪二相更同心。

直绕万国犹难敌,

一智宁当三智深。

辽兴宗去世后,这位海山大师傅与即位的道宗皇帝仍保持良好之关系。在道宗皇帝生日“天安节”时,海山向道宗皇帝赠送一幅《松鹤图),并题诗一首:

千载鹤搂万岁松,

霜翎一点碧枝中。

四时有变此无变,

愿与吾皇圣寿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