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沟通的艺术
4460700000034

第34章 美言善词,社交场上处处受欢迎(1)

社交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复杂而多彩的舞台,交际是这个舞台中必不可少的角色,而沟通又是演好这个角色的道具。要想演好这场“戏”,让自己与他人的沟通获得成功,就要学会社交沟通的技巧,懂得社交沟通的方式。

好形象会说话

你是否会注意到,当你与某个人见面的时候,仅在几秒钟内,甚至是没有说一句话,你在心里就会对自己说:“我不喜欢与这样的人接触”。而有的时候,当你与某个人见面时,也是在几秒钟内,你就感觉这是个不错的人,因为你自己在内心深处说:“我喜欢与这样的人接触”。我们是通过判断对陌生人的喜恶的呢?就是一个人的形象。

色彩心理学家路易斯·切斯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为了检验新洗衣粉的包装设计对产品销量的影响,他找到了一些家庭主妇,给了她们三袋不同颜色包装的洗衣粉,让她们连续使用数星期,然后告诉他哪种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最佳。其实这三个袋子里装的是同一种洗衣粉。

几周后,接受测验的家庭主妇们把自己的答案告诉了心理学家。经过统计分析,路易斯·切斯金发现:家庭主妇们认为三个袋子里的洗衣粉有着完全不同的清洁效果。很多主妇都表示黄色袋子中的洗衣粉洗涤强度太大了,会损失衣物。

为什么同一种洗衣粉放在三种不同的包装中,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呢?路易斯·切斯金解释说:由于产品的包装不同,往往会影响消费者对其品质和功能和判断,他将这种现象称为“人的非合理性倾向”。这个货币不仅出现在消费领域,同样也适用于人际印象的判断中。鉴于此,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形象包装,并时不时地给自己做做广告。

是的,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一个人的价值应当是由他的能力和实力来决定的,靠包装,那只是一种哗众取宠的伎俩。道理固然说得不错,但是试问,人们在第一次见到你或是对你了解不深的时候,怎么能一眼就看出你的能力多大、价值几何呢?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形象具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因为一个人形象的好坏,就等于给这个人贴上了一个标签,再次与之相遇或交往时,就会对其有一不定期的惯向性。如果某人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较好的印象,即使他有某些缺点,我们也往往会寻找借口来为其掩饰,替他辩解。但若某人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即使他能力再强,我们也会从心底里面产生排斥。

所以,我们应当通过包装来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当然,不合身份的包装,也会令对方产生一种你很轻浮的感觉。如果你是一名学生,却开着名贵汽车或者使用昂贵的打火机,就难免让人觉得轻浮,因为这种不合身份的包装极易令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一个人的外表具有“延伸自我”的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形象和服饰差距过大,就会令人有一种“不完整人格”的印象。比如衣服和鞋子都是高级品,腰带却是地摊上的廉价品,这种打扮就不能不令人产生不自然的感觉了,甚至会使人认为你善于伪装自己,从而对你提高戒备。

莎士比亚说:“外在形象往往可以表现人格。”世界著名的服装心理学家高莱讲:“着装是自我的镜子。”的确,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身份、职业、收入、爱好,甚至是他的文化素养及思想情感等非文化心理的非语言信息。

此外,脸部的表情同样是影响相貌的重要因素。你可以在镜子前努力练习,从而让自己的表情具有亲和力。并且这种努力会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人的第一印象是最不容易被磨灭的,长相凶恶的人谁也不喜欢,没有自信总是让人觉得缩手缩脚。长得贼头贼脑的人总是让人觉得靠不住,而慈眉善目的人却很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有些人能很容易地博得别人的好感,就是因为其长相给人留下的印象好罢了。

总之,一个人的外在形象直接影响着别人对你的印象,如果你的形象好,无形中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为良好的沟通奠定了基础。

博人好感,赞美给力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谦虚向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古训,“戴高帽”“拍马屁”的做法只能是与和砷之流相同的不耻行径。人们将那些善于说赞美话的人一律称为“马屁精”,好像这些人人格多么低下,多么不耻于和他们相提并论似的。其实,这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误解。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周围的人或多或少都在说着赞美别人的话,只不过方式多样而已。就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来说,多说赞美话不仅不是坏事,而且是好事。

李师傅是任洁所在公司的专职司机。任洁第一次坐他的车时,正值上下班高峰时段,路上非常拥挤,但李师傅却能在那样的车阵中将车开得既快又稳。任洁见此说道:“李师傅,你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开得这么快,真是不简单啊!”

就这样一句简单的赞美之辞,令李师傅非常高兴。因为他觉得自己的驾驶技术确实比别人高超,这也是让他很有成就感的地方。在任洁坐他的车以前,还没有人这么夸奖过他。于是他此后都非常照顾任洁,平常看任洁没上车就会耐心的等几分钟,见任洁喜欢吃零食,也总会在车上备一些。这件事情过去了10多年了,可李师傅仍然对当时的情景念念不忘,也时常对别人夸赞任洁有眼光,而且李师傅的开车技术也越来越高超了。

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不愿听到赞美之声、溢美之辞。赞美,是对对方优良品质、能力和行为的一种语言肯定,它实质上是人们对待世界的一种健康心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积极态度。古今中外,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赞美都是极具效率的人脉语言,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都希望受到周围人的赞美,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肯定。这绝不是虚荣心的表现,而是渴求上进,寻求理解、支持与鼓励的表现。

心理学家席莱也说:“我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同样的,我们也极为害怕别人的指责。”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你就会发现,人们都或多或少地在说着赞美别人的话,只不过这种方式是多样的而已。对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来说,多说赞美话不仅不是坏事,而是一件“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好事。所以,我们应当把别人渴望、自己也渴望的东西献给对方,这才是真正的慷慨大方。

那么在赞美别人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赞美出于真诚

赞美绝不是虚伪,一定要真诚。对别人的赞美要客观、有尺度、出于真心,而不是阿谀奉承、刻意恭维讨好,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引起别人反感。赞美之词是对别人成绩的肯定,会使听者感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激发他人努力去作出更大的成就,与此同时自己也获得无限的快乐。如果你的赞美不带有真诚的意味,那么你的赞美只能说是徒劳,甚至会使朋友在心理上产生异样的感觉。比如,你的一个同事把事情搞砸了,你却“不失时机”地赞美道:你做的真好,我还做不到那个样子呢。试想,这个时候,你的朋友会有被赞美的“美妙感觉”吗?

2.赞美要不失时机

在恰当的时机表达赞美才能获取最佳的效果。首先,赞美需要在一定的语境里发生,不能纯粹为了赞美而赞美。我们要能够抓住关键的“字眼”去赞美对方。抓住了这个字眼,实际上也就抓住了对方喜爱的话题、对方擅长或感到得意的地方。

3.力争是第一次发现

你所发现的对方的特色、潜能、优势最好是别人都没有发现,甚至是他自己也没有发现的。你的赞扬会令他恍然大悟,瞬间即增强自信,从而对你产生好感。

4.与对方的内心好恶相吻合

他自己认为是缺点,内心极为厌恶,但却被你夸奖,这会令他无法接受。如你赞美某个朋友像某个电影明星,而他恰好讨厌这个明星的相貌或性格,那你的赞美就适得其反。

5.寻找对方最希望被赞美的内容

各人有各人优越的地方,他们固然盼望得到别人公正的评价,但在那些还没有自信的地方,尤其不喜欢受到人家的恭维。例如女孩子,都喜欢听到别人夸赞她们美丽,但对于具有倾国倾城姿色的女孩就要避免再去赞扬了,而应称赞她的智力。如果她的智力又恰好不如别人,那么你的称赞一定会使她雀跃无比。

6.间接恭维

引用他人的评价,对某个朋友、同事过去的事迹,也就是既成的事实,加以赞美,被称为“间接恭维”。这证明你对他的成就、声誉有所了解,对方会欣然接受你的亲切、热情。

7.背后赞扬

在背后赞扬人,是一种至高的技巧,因为人与人之间难得的就是背后能说好话,而不是坏话。如果朋友知道你在别人非议他时挺身而出,主持公道,一定会非常感激你。

8.引其向善的赞美

赞美与谄媚、奉承、拍马屁的区别就在于其是“引其向善”。你希望对方拥有哪些优点,巩固哪些优点,你就要发现这些特点的体现,并及时予以鼓励,对方的自尊心受到激励后,会朝你赞许的方向努力。

9.含蓄性的赞美

过直、过露的赞美时常会令对方感到过分,而抽象含蓄的赞辞却能使入迷醉。语辞本身含有多方面的意思,可做多种解释,对方会不自觉地往好的方面去想。譬如你赞扬他:“你的眼睛好漂亮!”如果对方真的如此,她只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果并非如此,这便成了一种讽刺。所以,倒不如说“你很有气质”,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10.直观性的赞美

初次相识时,可较多地使用这种方法。从对方的饰物入手,对其衣着、装饰等具体事情予以发现性的适度赞扬。这会让对方感到轻松、自然,从而使气氛活跃起来。

看人说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说话足以左右人的意志,办公室里最高明的沟通者应是那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

因为“见人说人话”,就可以和“人”沟通。“见鬼说鬼话”,就可以和“鬼”沟通。所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沟通”的秘诀,也是和人相处、交朋友、给人好印象、了解对方的秘诀,这是一种技巧,一种艺术。

有一则笑话,颇能说明如何“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说是某人擅长奉承,一日请客,客人到齐后,他挨个问人家是怎么来的。第一位是坐出租车来的,他大拇指一竖:“潇洒,潇洒!”第二位是个领导,说是亲自开车来的,他惊叹道:“时髦,时髦!”第三位显得不好意思,说是骑自行车来的,他拍着人家的肩头连声称赞:“廉洁,廉洁!”第四位没权也没势,自行车也丢了,说是走着来的,他也面露羡慕:“健康,健康!”第五位见他捧技高超,想难一难他,说是爬着来的,他击掌叫好:“稳当,稳当!”